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乾隆帝喜欢在书画名迹上题诗钤印 被指“点赞狂魔”

乾隆帝喜欢在书画名迹上题诗钤印 被指“点赞狂魔”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462 更新时间:2024/2/4 6:16:47

只要不带偏见、不追风,能静下心来细细评读一下乾隆帝的题画诗,你会感觉到他那渊博的学识、深谙书画的修养以及他那洒脱无拘的胸襟。如题穀祥的《花鸟图》,诗云:“五五三三朵,潇潇落落姿;翩然来翠雀,小住得横枝。岂羡雕笼好,那知暖窖宜;以幽闲适性,画者具深思。”语言朴实无华,然却妙趣横生,读来轻松,回味无穷。这诗情,哪里像是一个皇帝,简直就是一个田园诗人。

近期,也不知是什么触动了某些人的神经,网络上频出诸如《“毁画不倦”的乾隆》、《落到乾隆手上,是赵孟頫的悲哀》等文字,把乾隆帝喜欢在历代书画名迹上加以题跋、题诗和钤印比作“点赞狂魔”大加鞭笞,似乎要对那位死了几百年的乾隆来一个重新审判。

在此,我无意要为乾隆帝予以辩护。但,细看那些讨伐乾隆的文辞,就其文风乃至遣词来看,实在是没有资格来评说乾隆。尽管乾隆帝在部分古代书画名迹上的题跋、题诗、钤印过多,有碍作品的审美。

其实,对乾隆这一行为,我们不是不可以讨论或是批评,但讨论和批评必须以历史的观点来分析和看待。务实的学术研究者,对待历史上任何人任何事,都要客观、公正、历史地看待。其道理很简单,就像我们今天评价乾隆帝的功过,其是非标准不可能一字不改地延续乾隆朝的所有“官方”史料文字;当然,也不可以简单地以今天的是非标准去裁定乾隆帝。那么,对待乾隆喜欢收藏历代名家书画作品并因编纂《石渠宝笈》而乐此不疲地题跋、题诗和钤印的行为也应如此,不能简单而又武断地以“毁画不倦”来加以定性。

从现有文献和实物资料来看,在画面上题诗始于宋徽宗赵佶,宋徽宗是一位诗书画三绝的艺术家,他不仅工丹青,更是以其独具风格的瘦金体书法彪炳百代。如此,他的诗书画汇集于画作上,从而构成了诗、书、画融为一体的崭新的艺术图式,极富东方文化独特的审美韵味。自此,画面题诗的风气便盛行起来,而且这一风雅一直延续到今天。但是,从严谨的角度而言,书画作品上的题诗、钤印,理应以“不侵画位”、“不伤画局”为前提。

不过,话又说回来,何为“不侵画位”、“不伤画局”呢?中国传统绘画不同于西洋绘画,满纸都是有笔触、有色彩的绘画元素,不为题款、题诗和钤印留位置。中国传统绘画则不同,尤其是传统文人画,不仅在创作伊始就要考虑题款、钤印的位置,还要强调留白。以本人多年对绘画的研究及创作实践,绘画的“留白”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甚至是不确定性。具体而言,“留白”既是“知白守黑”的需求,也是方便自己日后有感而发时再次题跋(这类案例很多),也有是考虑他人或后人收藏时的题跋和钤印。因此,传统绘画的空白处,哪儿能题跋哪儿不能题跋,哪儿能多题哪儿不能多题,都没有固定模式的禁区和非禁区。即便是钱谦益所说的“余观古人书画,不轻加题识。题识芜烦,如好肌肤多生疥疠,非书画之福也(《绛云楼题跋》)”,也只是一家之言,并非是任何人都必须遵守的清规戒律。

乾隆作为一国之君,政务之余雅好诗文本无可厚非。乐于在历代书画作品上题诗、钤印,也不是他个人的首创。在他很多题诗、钤印的书画上早已有历代文人和书画家题诗、题跋、钤印在先,为何乾隆帝就不能了呢?臣子蔡京能在皇帝赵佶的画上题诗,乾隆皇帝在历代“臣民”的书画上题诗、钤印,难道就是大逆不道?

记得2004年《古典文学知识》第4期刊发了陆钦先生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诗情画意多神韵——评乾隆帝题画诗的美学观》,从诗学和美学的层面解读了乾隆帝题画诗,客观、公正地评价和肯定了作为一代皇帝的诗学造诣和审美高度,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其实,只要不带偏见、不追风,能静下心来细细评读一下乾隆帝的题画诗,你会感觉到他那渊博的学识、深谙书画的修养以及他那洒脱无拘的胸襟。如题王穀祥的《花鸟图》,诗云:“五五三三朵,潇潇落落姿;翩然来翠雀,小住得横枝。岂羡雕笼好,那知暖窖宜;以幽闲适性,画者具深思。”语言朴实无华,然却妙趣横生,读来轻松,回味无穷。这诗情,哪里像是一个皇帝,简直就是一个田园诗人。

至于乾隆帝的书法,也是学有渊源,法度严谨。他虽贵为帝王,但他的书法却端正庄严,丝毫没有骄横跋扈的霸气,而是有着非常亲和的亲民之相。单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今天很多装神弄鬼的“书法大师”深刻反省和学习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刘启是怎样对待和自己争储位的梁王刘武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太子的废立将导致统治集团权利的重新分配,各种矛盾可能在此时突然爆发,所以是君主政体最薄弱、最危险的环节。景帝从登基那天起就无时无刻不在考虑身后的储位问题,他一共生了16个儿子,却没有一个嫡出。原来,景帝的正妻薄皇后,是祖母薄太后的娘家孙女,在他做太子时由祖母指定包办的。薄皇后始终未生一男半女,于是便

  • 阎姬:汉安帝刘保的皇后,为了独揽朝政她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封建历史上后宫干政、宦官篡位的情况并不少见,但后宫嫔妃,除了武则天外,基本都躲在幕后临朝听政,不会直接篡位称帝引起麻烦。阎姬就是其中一位。阎姬,汉安帝刘祜的皇后,后世大多不称呼她为阎皇后,而称阎姬。阎姬的祖父是汉明帝时期的尚书阎章,姑奶奶是汉明帝的贵人,姨母则是邓太后的弟媳,阎家算得上是皇亲国戚。阎

  • 历史上的嫡庶之间的差距有多大?袁绍的下场有多惨?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袁绍,字本初,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袁绍,一个三国时期绕不开的名字,但却不是以英雄形象出场,反倒是一个草包的负面形象,让所有熟悉的三国的然,见到他的名字,心里都会说上一句,他不行。所有人都知道袁绍败给了曹操,却没人关心官渡之战后,袁绍又活了多久,

  • 吕雉去世,大臣们为何迫不及待废掉刘弘?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吕雉去世,大臣们为何迫不及待废掉刘弘?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汉高祖刘邦的原配妻子吕雉,堪称古代颇具传奇色彩的女子,她以富家千金的身份嫁给当时几乎一无所有的刘邦,吃了不少苦,还曾差点连命都丢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刘邦建立汉朝之后,虽然宠爱戚夫人等年轻貌美的妃子,但对结发妻吕雉

  • 刘邦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都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都有谁?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有句话说得好,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然会站着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隋文帝杨坚的妻子独孤皇后,唐太宗李世民的妻子长孙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妻子马皇后,都是秀外慧中、德才兼备的女子,在丈夫打江山的过程中付出很多。汉高祖刘邦,出身条件一

  • 历史上谨嫔色赫图氏是什么出身?她为何没有子凭母贵?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谨嫔色赫图氏,员外郎多尔济之女。康熙帝晚期的妃嫔之一。我爱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康熙作为中国古代最长寿的皇帝,他后宫的妃子自然数不胜数。即使年过半百,年轻貌美的妃子不间断地往他身边送。在他58岁时,就纳了一位14岁的美女,虽然拿到现在她还未成年,可她在十四岁就为康熙

  • 项羽的国号为什么叫西楚?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项羽的国号为什么叫西楚?原因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大约在周朝文王武王之时,楚人在如今的江汉平原一带兴起。到了春秋时代,楚国积极对外扩张,逐渐成为诸侯中的“超级大国”。但楚国的核心统治地区还是位于湖北之内的江汉平原。到了战国时代,由于其他战国六雄五国的阻碍,楚国转而向东扩张

  • 蜀汉灭亡后邓艾为何要擅自册封刘禅?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263年,邓艾攻下绵竹,直逼成都。后主刘禅投降,蜀汉灭亡。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景元四年(263年)八月,魏军兵分三路伐蜀:征西将军邓艾率兵三万余人,由狄道(今甘肃临洮)进军,以牵制蜀大将军姜维驻守沓中(今甘肃舟曲西北)的主力;雍州刺史诸葛绪率三万余人,

  • 历史上项羽和刘邦义结金兰过?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项羽和刘邦义结金兰过?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首先来说说结义。《史记·项羽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项王与汉俱临广武而军,相守数月。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于怀王,约为兄弟,吾翁

  • 和房玄龄齐名的杜如晦,在历史上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和房玄龄齐名的杜如晦,在历史上有多厉害?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说起古代的名相,有一个词叫“房谋杜断”,说的就是唐太宗时期的名相:房玄龄和杜如晦,意思是房玄龄擅长谋划,而杜如晦擅长决断。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杜如晦。杜如晦是陕西西安人,家里世代为官,爷爷杜果是隋朝的工部尚书,父亲杜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