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项羽败于作英雄秀?被重军围困之下竟还玩伤感

项羽败于作英雄秀?被重军围困之下竟还玩伤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032 更新时间:2024/3/3 21:27:13

项羽,中国军事史上“实力派”和“勇战派”的代表人物,有着万夫不当之勇。和汉高祖刘邦相比,更多人认为项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的确,项羽出身名门,少有大志,24岁起兵反秦,27岁成为分封十八路诸侯的西楚霸王。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豪杰,在年仅30岁的时候,就被迫自刎乌江。究竟是什么,致使壮志难酬、英雄末路?答案就是现在很时髦的两个字:作秀。项羽太爱作秀了,别人称他是英雄,他就处处想逞英雄,不惜一切代价地“秀”自己,失败是必然的结果。项羽之前的成功与后来的失败,都和他喜欢作秀的习惯密不可分。

真正让项羽名气大振的,当属巨鹿之战。巨鹿之战,楚军与秦军人数相差悬殊,而且楚军又缺衣少粮,士气低落,副将项羽当机立断,斩杀主将宋义,命令军士凿沉渡江用的船只,打破吃饭用的铁锅,身上只带三天干粮,军士们个个以命相抵,士气大振,六万楚军打败了秦国二十万大军,项羽也因此一战成名。项羽出色的军事才能无疑是必须肯定的,但是非让将士们破釜沉舟,又何尝不是在作秀?但这一场秀,是秀给自己将士看的,是告诉将士们这一战只许胜不许败,要么赢要么死。这场秀成就了项羽,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振奋了军心,所以,接下来的胜利一气呵成,也成就了项羽英雄的美名,也因此形成了作秀的“路径依赖”。入关咸阳和鸿门宴这两场史上有名的秀,则直接导致了楚汉相争项羽失败的结局。

刘邦项羽约定,先入咸阳者为王。刘邦率先入关,不但没有骚扰百姓,甚至连关中的美女和财宝都未动分毫,处于弱势地位的刘邦也用这种方式在作秀,向项羽秀他的忠诚,向天下人秀他的仁义。而处于强势地位的项羽呢,则是要显示他主宰一切的霸王气,入关之后据说先一把火烧了阿房宫,再杀秦王子婴,最后竟然丧心病狂地屠杀平民百姓,这个“项王”实在让人闻风丧胆。失民心者失天下,项羽这“入关三部曲”让他一下子尽失关中人心,楚汉之争的胜负或许从那时就已经注定。为什么非要这样做呢?项羽无非是在秀,想告诉天下人,大英雄项羽已经入关啦,所有人必须无条件臣服。你子婴之前不是不服,跟我作对么?关中人不是不希望我入关么?我杀了你们,烧了你们的宫殿,看谁还敢反对我?这场血腥的“秀”,目的只是告诉天下人,项王有多么强大,对他们有着绝对的统治地位,反抗者,就得死。相形之下,实际上刘邦才是个老谋深算的“实力派”,项羽过多注重表面效果,顶多算个“偶像派”。

鸿门宴本来就是一场“大秀”,导演兼主演范增张良,主演项羽、刘邦、樊哙项庄。其实项羽需要做的只是坐在那喝酒吃肉,下个命令就完了,导演范增早就布下了天罗地网,等着刘邦送上门来呢。可是项羽居然连这场最简单的戏都没能演好,反倒是刘邦表演得对项羽恭敬有加,丝毫看不出谋反之心,堪称绝对的“演技派”。宴会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范增多次给项羽使眼色,只要他一声令下就能要了刘邦的小命,但他却迟迟不肯下令。为什么?他看刘邦如此谦恭,没有谋反的迹象,他不能听信曹无伤和范增的一面之词杀了功臣,毁了他的英名。项羽在这个时候想到的不是除掉对手,而是想如何把自己的英雄秀进行到底,不能被天下耻笑我不够英雄。颇有心机的刘邦早就看透了项羽作英雄秀的弱点,你要面子我图实惠,悄悄从上厕所的小道溜走了。项羽的英雄秀,成全了刘邦,气得范增吹胡子瞪眼,不久便一命呜呼了。

最可悲的是,项羽到死都在作秀,还在想自己要做一个完美的偶像。被围垓下,四面楚歌,项羽起身饮酒作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敌人已经大军压境,这大英雄还有心情玩伤感呢!被汉军重重围困,自知再无机会逃脱,他仍然不忘作秀,他对身边的骑兵说:“我要为你们杀掉对方一将。”果然冲向敌群,斩杀了汉军一大将。可这除了能证明他的匹夫之勇外,还有什么意义?最后被逼退到乌江,乌江亭长来接应他,仍愿意支持他东山再起。然而项羽想的是,我这样落魄有何颜面再见江东父老啊,还不如堂堂正正地死了让人尊敬。为了大英雄尊严和“霸王”的荣誉,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战死沙场,而且为了自己的荣誉怕老婆落入敌手,把虞姬先杀掉了,让她也“被英雄”了一次。这时候他大为感叹:“天亡我,非战之罪,我何渡为?”认为是老天要让他灭亡,可见他死都没能死明白,不知道自己之所以失败,正是因为太爱表现自己,太喜欢逞能,太重视表现出豪气霸气和天下第一牛气,太在乎所谓“大英雄”的尊严与荣誉。一句话,太喜欢作英雄秀了。

回首项羽短短的三十年的生命,实在是留下了太多遗憾。如果他不那么爱作英雄秀、不那么刚愎自用,就不会滥杀无辜,不会在关键时刻表现出“妇人之仁”,不会宁可拔剑自刎而不图谋东山再起,那么楚汉相争一定又是另一番局面。“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的这首诗,究竟是赞赏他天下第一牛的英雄气,还是感叹他作到死的英雄秀呢?究竟是感叹他可敬,还是感叹他可悲呢?我总觉得是后者,总觉得是在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作秀可以害死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秦朝丞相李斯:只因没道义只讲权术埋下灭亡祸根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到了秦国的李斯很见机很乖巧地先投靠左右秦国实际权力的吕不韦,并取得了他的信任,被任命为郎官。这样他就有了游说秦王的机会。李斯非池中之鱼,他真正的目的就是要借秦王的军队、财富、权势、国土及国土上的人力,来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在与年轻的秦王谈论中,他又一次提到了“时”—时机。他极具煽动性地说,当前是“灭

  • 另有隐情?明朝一代名将袁崇焕为何凌迟惨死!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1630年8月16日一代名将袁崇焕在北京西市(如今的甘石桥附近)被活活剐死,时年47岁。据记载行刑时,情景十分惨烈。当时的百姓都认为他通敌卖国,对其恨之入骨,纷纷出钱购买其肉,将其生吞。一代名将为何遭此噩运?一般认为袁崇焕惨死的是因为崇祯皇帝是中了反间计。皇太极派人散播袁崇焕与后金(当时还未改国号为

  • 将星的陨落:猛将常遇春暴死军中的真实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大明开国名将,首推徐达、常遇春二人。在朱元璋义军初起之时,两人就追随他一路转战南北,此后更是独当一面,先后统帅大军攻破陈友谅,平定张士诚,北伐元顺帝,击溃王保保,两人为大明王朝的创建立下赫赫战功。历经十几年的腥风血雨,即将安享太平之时,40岁的常遇春暴死柳河川,一代名将离奇谢世。加上后来朱元璋大

  • 汉宣帝:史上一举解决了匈奴和西羌问题的雄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汉宣帝刘询(公元前91年—前49年),原名刘病已,汉武帝刘彻曾孙,西汉第十位皇帝,公元前74年至前49年在位。他统治时期,社会稳定,史称“宣帝中兴”。汉宣帝以一个受苦之身,开拓了一个中兴之世。他设立西域都护府,标志着中央政权第一次对西域的实效管辖;利用匈奴内讧使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开启了以朝贡体系和

  • 被情所伤的多情公子——纳兰明珠之子纳兰容若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纳兰容若是一代权臣纳兰明珠的长子,满腹才华,身世显赫,是个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深受皇帝赏识。他的一生应该前途似锦,福寿延绵的,可是他的专情成了他的致命伤。他与两江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婚后夫妻恩爱,琴瑟相和。然而,天妒佳偶,三年后,他的妻子难产去世,这给纳兰容若的打击很大,从此影单形只,诗酒为伴,

  • 宇文化及:隋朝历史上过把瘾就死的"造反派"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宇文化及是隋末叛军首领,曾为隋炀帝太仆少卿、右屯卫将军。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他父亲是隋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隋末,宇文化及见隋炀帝昏庸,隋朝必然灭亡,于是起兵谋反,另谋建立新朝。虽被剿灭,但也过了一把皇帝瘾,只不过没"爽"几天,脑袋就让别人摘下来了。宇文化及少年的时候就是个浪荡公子,经常骑着

  • 汉文帝刘桓治国之道:克己欲抑己恶旧兼新尽臣才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汉文帝常被认为在对待诸侯问题上至少错误有二:一是骄纵淮南王长、吴王濞等诸侯王,二是不能完全采纳和贯彻贾谊、晁错等人削藩的建议。其实这些都是不能体察文帝所处具体时代的浮泛之论。汉文帝在位之时,正值匈奴强盛,假如文帝真对诸侯大动手脚,内忧与外困必然使国家风雨飘摇,所以匈奴问题使文帝必然只能怀柔诸侯。加之

  • 解密:吕后吕雉是否曾经背着刘邦与审食其偷情?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辟阳侯审食其与刘邦同里,面目清秀,口齿伶俐。刘邦起兵以后,因家中无人照应,用审食其为舍人,叫他代理家务。吕后与他日夕聚谈,视若亲人,渐渐的眉来眼去,渐渐的目逗心挑,当时太公已经年老,子女又皆年幼,于是两人互相勾搭,瞒过老翁幼儿,竟演了一出露水姻缘。一番偷试,便成习惯,好在刘邦由东入西,去路越远,音信

  • 历史上赵汝愚是什么人?他真的是奸臣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赵汝愚,字子直,饶州余干人,宋代汉恭宪王元佐七世孙。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不为一朝风月,而不解万古长空 。从历史中,读出一番心得,那就是喉舌和笔杆子的导向,对于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物的评价,将会是盖棺定论式的描写。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文人墨客笔下的绘声

  • 玄武门事变之后李渊的待遇如何?过的是什么生活?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玄武门之变是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的一场政治变革,一场皇权的争夺战。接下来听听我爱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是一个国家之中最为尊贵的存在。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为了皇位争夺而发生的惨剧数不胜数,比如玄武门之变便是经典的例子。在这场血腥的战斗中,李世民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