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开元名相张说是什么身份?最后是什么结局?

唐朝开元名相张说是什么身份?最后是什么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529 更新时间:2024/1/21 2:35:08

张说,河南开封人,唐朝宰相,政治家。我爱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

我们说一个人很厉害,经常说他是文武全才,古代很多读书人的理想,都是上马能打仗,下马能赋诗,出将入相是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

但这种梦想从唐朝中期之后,尤其是从宋朝之后,实行严格的文武分开制度,出将入相只能作为一种传说存在。

唐朝中期之前,文臣和武将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区别,今天朝堂上侃侃而谈,如何治理黄河水患,明天就可能提枪上马,成为威风凛凛的大将军。

唐朝更是为这种出将入相,提供了制度性的保障,唐朝官场一直有,将军打仗打得好,到了一定年纪,就会如潮做宰相的传统。

而往往这些,久经沙场的老将们,回到朝廷之后,因为更熟悉和了解军队,往往制定战争策略的时候,就会更加的行之有效。

但这种传统到了唐朝中期就被打破了,打破它的正是著名的奸相李林甫,一个丞相好好的,干嘛要断了武将的晋升途径呢?

我们都知道李林甫有口蜜腹剑的称号,他能长期做到宰相的位置,说明他的能力还是很不错的,但是他有个缺点就是领兵打仗真不行。

但是唐朝不是一直都有,从优秀武将中,选拔宰相的传统吗,于是这个李林甫就想了一个办法,说今后这个将领要重用胡人,重用没读过书的粗人。

这样一来,军队将领胡人比例加大,再加上文化程度降低,自然就不可能入朝为相了,李林甫的地位是保住了,但大唐的江山却危险了。

你重用胡人粗人当将领,也就断了他们入朝为相的晋升之路,这样的缺少文化教养的将领,既然看不到晋升希望了,那就只剩下造反这一条路了。

就算是安禄山不反,其他将领也会反,因为这已经是制服方面的原因了,将领们普遍与朝廷脱离了联系,时间长了肯定会有二心的。

唐朝中后期之后,开始的藩镇割据局面,就是因为地方将领和朝廷联系丧失引发的,李林甫的政策是一方面,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唐朝兵制的改革,正是兵制的改革,才从根本上造成了武将做大的原因。

(01)张说的出身

张说(yue)是唐朝开元年间,非常著名的宰相,也是唐朝出将入相的典型代表,他的一生非常传奇。

当官当得堪称完美,文的方面执掌文坛三十年,武的方面常年更是牛气,不仅带兵打仗很厉害,而且还涉及到了唐朝兵制的改革,属于武将中行政能力最强的,宰相中最能领兵打仗的那种人。

做官方面无可挑剔,但做人可就差点有点远,贪污受贿,辱骂下级,任人唯亲,可以说是官场长各种忌讳都被他犯了个遍。

但你说,就这样品性的一个人,怎么就能三次为相,深受皇帝信任,还能做出来如此大的成绩呢,这就要从他的出身说起。

张说是科举出身,当年考试成绩非常好,本来他是策论第一等,但奇怪的是,上报到武则天那里,武则天却说,近些年策论还没有一等的,任然让张说屈居乙等。

类似的情况,历史上也有,如果故事发生在宋朝,那么他的仕途基本上就是确定的,老老实实按部就班,等着国家给你委派实际官职就可以了。

但张悦很猛,在被授予太子校书郎不久,就在王孝杰军中担任节度管记,随其征讨契丹,可以说一开始,张说的身上就同时具有文武两种属性。

张悦仕途还算不错的,但他偏偏经历的是唐朝政局最为混乱的武则天,中宗,睿宗,玄宗时期,几度沉浮,活在这个时期,你没被流放过,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的做过高官。

但有件事,还是很能说明张说这个人,早期人品还是很不错的,那是景龙二年(公元708年),张说因母亲去世,古人这种情况是要辞官丁忧的,张说也不例外。

但丧期未满,李显便欲起复他为黄门侍郎,当时礼教衰薄,时人大都以能在丧期中被起复为荣耀,张说却坚守礼制,多番上表推辞,言语恳切,说明他早起还是有非常高的道德坚持和要求的。

毕竟在乱局里,只有坚持本心,才能走得长远,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下一刻谁会再次掌权,这一点张说是幸运的,因为他很快有了有了一个,决定命运的职位。

睿宗李旦见张说办事靠谱,于是就让张说和国子司业褚无量一同担任皇太子李隆基的侍读,古往今来这就是太子的班底,不出意外,张说的命运将和李隆基绑定在一起,成为李隆基的自己人。

很快李隆基通过发动政变,逼死姑姑太平公主,诛杀其党羽,朝中大臣宰相被杀得不少,而作为李隆基的心腹,张说的地位自认水涨船高,很快就被任命为宰相。

(02)文人从军

但不恰的是,张说这个人,和姚崇关系不好,关于姚崇我们上篇文章介绍过,他也是玄宗时期的名相。

什么叫明君,所谓明君就是不会完全以个人的喜好任人唯亲,李隆基要重用姚崇,张说自然心里不爽,一番折腾之后,皇帝支持姚崇,结果张说就被贬出了京城。

而且可想而知,自己的政敌在朝中当宰相,那日子能好过吗,张说被越贬越远,最后张说出任检校并州大都督长史兼天兵军大使。

帝国的边疆地区,没想到张说却因祸得福,从此带兵平乱,成了很优秀的军队指挥官,也为日后的军队改革打下了基础。

开元八年(公元720年),朔方大使王晙诛杀突厥降户阿布思等千余人,引起并州的同罗、拔曳固等部族的恐惧,张说作为并州大都督有义务平定此事。

为了平息事端,张说只率二十人,持节安抚各部,晚上还住在他们帐中,副使李宪得知后派人传信,劝他不要涉险,张说却丝毫不惧。

张说的行动,让各部族都非常的钦佩,事态平息下去之后,张说已经明显感觉到,帝国在边疆地区摊子太大,就算有天可汗的名头,但很多事已经是力不从心了,要是能绝对碾压,谁愿意只带20人安抚人心呀。

此后几年,张说就像是个救火队长,边疆地区哪里有军情,他就去哪里灭火,平定突厥叛乱,党项叛乱,这个过程中,张说意识到唐朝的兵制已经出了问题。

等到局势缓和之后,张说回到朝廷,提出了两项改革措施,第一就是裁撤边防军队20万,让他们回乡种地。

本来唐玄宗还很迟疑,张说直接说,臣愿拿自己百余口人姓名担保,裁撤他们不会引发边患,事实证明张说是对的,因为他裁撤这20万,纯粹都是一个多余的,战斗力不强的老弱病残。

让20万士兵,回家务农,看起来是大手笔,实际上只是开胃菜,接下来改变唐朝的兵制,才是主菜。

唐朝早期是府兵制,这个制度起源于北周,隋唐继承了下来,可以说是非常好的制度,所谓府兵,就是把在全国划出来几十个折冲府。

这里的人日常种地,但是不需要缴纳国税,但是他们有服兵役的义务,国家一旦有仗要打,他们就要组织起来参军,这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制度,北周和隋就是靠着这个府兵制,打赢了自己的竞争对手。

而且这个制度,到了不打仗的时候,是兵归于府,将归于朝,完全不会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但这么好的制度,怎么就不行了呢。

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唐朝一直处在对外扩张的局面,打仗的时间非常多,折冲府这种设计,当兵的基本上都没时间种地了,折冲府的经济和基本运作模式都出现了问题。

第二就是随着唐朝版图的扩大,折冲府距离前线越来越远,超远距离作战,让士兵们远离折冲府,一来一回时间长。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疆域的扩大,就意味这守土的士兵要增多,原有的府兵制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需求了,于是张说就上书唐玄宗,将唐朝的兵制,从府兵制改为了募兵制。

募兵制就是国家给你发工资,让你去打仗,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职业军人群体,并最终在边疆地区,演变为军镇,这是藩镇的最初形态。

站在后世的角度,当然可以说,这一招造成了藩镇割据,但实际上这也是大势所趋,原有的制度已经不行了,你必须要改,张说只不过是恰好对军队比较了解,而又在朝廷任要职,所以他提出了该府兵制为募兵制。

事实上,就算是张说不提出来,唐朝的府兵制已经不行了,最终依然会演变为职业军人的模式,形成节度使格局,也跟唐朝的财政制度有关,这里就不细说了。

张说根本不可能预料该兵制的后果,我们也不能安史之乱的原因,怪罪到张说头上,但张说接下来的行为,却的确造成了他的下台。

(03)登高跌重

唐玄宗任用张说为相,在开元这个良好的平台上,他也算是如鱼得水,各方面工作做得都不错,尤其是泰山封禅,让张说的人生达到了最顶点。

唐玄宗李隆基,跟李世民一样,都是靠着政变上台的,上台之后励精图治,做得都很不错,于是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唐玄宗决定泰山封禅,总负责人就是张说。

这是张说的人生顶点,但同时也是他衰落的开始,因为他干了一件非得得罪人的事,封禅在古代是非常大的事情,而且只有取得了巨大功绩的皇帝才能去封禅,这是皇帝的至高荣耀,也是官员的荣耀。

能随皇帝去封禅,也是大臣们梦寐以求的事,这不仅是荣耀,还是实惠,因为不管你现在是什么职位,只要你去封禅了,里面最低就是5品起步。

而张说决定这谁能去,谁不能去,这是个肥差,但同时也是个危险的差事,张说利用手里的权力,大肆收受贿赂,弄的满朝文武都怨声载道。

而且张说这次做的也实在是有些太过分了,就在封禅礼毕的几天后,玄宗大宴群臣,席间有一个穿五品大红官服的年轻官员引起了玄宗的注意。

这个人就是张说的女婿,也活该他倒霉,李隆基的记性那是真好,这个年轻人是张说的女婿,名叫郑镒。

李隆基记得很清楚,郑镒本来只是一个九品官,印象中好像也没什么特别突出的政绩,为何短短几天就连升四品了呢?

叫过来一问,他也是支支吾吾了半天,旁边的一个大臣讥讽地说到,此泰山之力也!

意思很明白,郑镒就是前几天在泰山顶上被“推恩”授官的人之一,同时也是在暗讽郑镒,说他纯粹是靠岳父的关系才得以连升四级的。

这件事也为中国贡献了一个俗语,后人之所以称岳父为泰山,其典故正出于此,这么说的话,那张说也算是中国老泰山第一人。

李隆基愤怒了,他知道是要时候让张说动一动位置了,之后的事情就简单了,但皇帝想换你的时候,只需要轻轻暗示一下,下面的人就会递刀子,各种罪状就会如雪花般飞过来,况且张说的确是得罪了太多的人。

结果就在泰山封禅后的半年,张说便从人生的顶点重重跌落,李隆基面对呈上来的张硕的各种罪行,最终让他直接退休了。

从此他传奇的政治生涯就彻底结束了,开元十九年去世,唐玄宗在光顺门为他举哀,亲自撰写神道碑文,并罢元旦朝会,追赠太师,赐谥文贞。

毕竟是府邸旧臣,唐玄宗对他还是很不错的,张说对推动开元盛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改变了唐朝的兵制,对唐朝此后的历史走向,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宋仁宗在位时期的宋朝都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仁宗时期名人,宋仁宗的历史评价,宋仁宗是宋徽宗的什么人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在漫长的封建历史时期,一直都是高度的中央集权制度,因此帝王们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会做出一些阴狠毒辣的事情了。在两千多年的封建时期,一共出现了四百余位君王,而在众多君王中能够称得上明君的仅仅有十位。这些君王的排

  • 清朝妃子脖子上系白色丝带的原因是?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妃子脖子白色龙华,妃子头上戴的头饰,清朝女子脖子上的围巾

    清朝妃子脖子上系白色丝带的原因是?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清宫剧中皇室的衣着都是异常的鲜艳,而一些妃子身上最醒目的就是脖子上系上一条白色的丝带,而一些人的上面则是有一些花纹装饰,这条丝带有什么说法?汉服和秦朝的衣服就有很大的区别,虽然每个朝代女性服装不同,但是他都是由他当时的背景

  • 慈禧的随身之物是两个核桃,有什么用?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慈禧文玩核桃图片,慈禧墓中有多少宝物,李莲英一个亿的核桃

    慈禧的随身之物是两个核桃,有什么用?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这一年,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去西狩打猎。不料,在行进途中,御前侍卫竟然把慈禧太后的梳妆台弄翻了。把里面的两个绝密核桃给弄丢了!这事非同小可,追究起来是要杀头的。说起来,这慈禧太后的梳妆台必定价值连城。一路上,用黄油布罩着,

  • 历史上齐国出现的两位齐桓公都是谁?他们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齐湣王之后的齐国,历史上有两个齐桓公,齐湣王之后齐国怎样了

    齐国是周朝诸侯国之一,先为姜姓,后为妫姓,首封之君是姜太公。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疆域位于今天山东省大部。始封君为周武王国师、军师太公望(姜子牙)。被左丘明的《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国语·郑语》和司马迁的《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共同评价为春秋四强国之一。在春

  • 慈禧太后睡前一个习惯,让太监宫女操碎了心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慈禧太后睡前一个习惯,让太监宫女操碎了心,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古代的时候太后的地位都是非常高贵,不过要求起历史上哪一个皇后是非常有名气的话,那就不得不提起慈禧太后了。这个人虽然说在位的时候做了很多荒唐的事情,不过不得不承认的一件事情就是他的能力和她的魄力不比任何一个男人差。这个

  • 咸丰皇帝的死的真的与喝鹿血有关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道光皇帝多少岁死,雍正喝鹿血视频,康熙皇帝喝鹿血

    咸丰皇帝的死的真的与喝鹿血有关吗?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说到历史上掌权最多的几个女人,相信大家都知道两个,这两个是最有名的,也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第一个就是武则天了,武则天对唐朝的发展是有好处的,是有利的,对于中国的发展是有益的。第二个就是慈禧了。慈禧是清朝人,她最后当上了清朝的

  • 咸丰帝资质平平,他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咸丰帝和乾隆什么关系,咸丰皇帝是个好皇帝吗,道光皇帝之后是谁继位

    咸丰帝资质平平,他是怎么当上皇帝的?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清朝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病入膏肓的道光皇帝紧急召见王公大臣,宣布了他一生之中最后一道圣旨,“皇四子奕詝,著立为皇太子。尔王大臣等,何待朕言,其同心赞辅,总以国计民生为重,无恤其他。”在某种意义上说,道光帝的这道圣旨改变了清

  • 咸丰为什么那么宠幸慈禧呢?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咸丰皇帝为什么不除掉慈禧,如果咸丰处掉慈禧,咸丰没有儿子吗

    咸丰为什么那么宠幸慈禧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清朝到了咸丰皇帝为止,基本就结束了实权统治时代,此后继位的所有皇帝几乎都沦为慈禧的权利傀儡。对于慈禧很多人并无好感,在世人眼里,慈禧就是一个腐败家和权利控。在历史上的诸多记载也都是她如何奢华,如何无知愚昧的形象。慈禧既然如此不堪,但

  • 历史上陆逊在东吴是何地位?处境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陆逊下场,东吴实力如何,东吴大将陆逊

    陆逊本名陆议,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在东汉末年,战乱肆起,三分天下,出现了魏、蜀、吴三国鼎力的现象。如果提起曹魏当属司马懿,蜀汉必然是诸葛亮了,要说吴国那就是屡立战功的大将军陆逊了,其中诸葛亮与司马懿均是权臣之士,走到

  • 终其一生都没能有一席之地,吕布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终是吕布负了貂蝉,吕布不死,天下无可定乱之机

    吕布字奉先,并州五原郡九原县人。东汉末年群雄之一。“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吕布是一头狼,这一句话足以概括他的一生。三国是个乱世,这谁都知道,但很多人容易忽略的是,所谓乱世也是从盛世演变而来,你以为乱世就能胡来,事实上乱世更讲规矩,更讲等级。只是这天下的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