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开秦始皇统一的代价:22场战役斩首敌人181万人

揭开秦始皇统一的代价:22场战役斩首敌人181万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866 更新时间:2024/1/23 21:37:24

关于秦国的斩首的材料主要在史记中,公开的出版物中只有梁玉绳先生根据史记作过统计,笔者依据中华书局出版十卷标点本《史记》作出完整的秦国斩首数量上表囊括了在《史记》当中透露出的秦国斩首的所有信息,22个战役斩首累计181万人。据《史记六国年表》统计,秦国发动的战役共有93次,由六国发动的战争有38次。

71次战役没有透露斩首数量。目前关于秦国斩首数量记载的制度并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71次战役不可能不斩首。由于秦斩首数量巨大,并使斩首制度化,鲁仲连才说秦是弃礼义尚首功之国,“裴因集解”引用了蜀汉文臣谯周的话:“秦用卫鞅计,制爵二十等,以战获首级者计而受爵。是以秦人每战胜,老弱妇人皆死,计功赏至万数。天下谓之‘上首功之国’,皆以恶之也。”

《秦律封诊式》中记载两件事,一是士兵为争夺首级而自相残杀,另一个是秦国士兵割下阵亡战友的头颅以充战功。这两个案例为鲁仲连和谯周的分析作了最有力的旁证。为增加斩首数量不惜自相残杀和宰割阵亡战友,足见秦国军队的斩首热情。秦国在兼并战争中,斩首的实际数量远远超过可查的181万,既不利于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为当时无数个家庭带来难以弥补的身心痛苦。 秦国以武力吞六国,实现了对全国的占领。为美化战争,使秦朝合法化,秦始皇将兼并战争描述成从战乱的六国中解放人民的战争,并在各地的刻石大肆宣扬。琅琊石刻日:“帝之德,存定四极。诛乱除害,兴利致福。节事以时,诸产繁殖。黔首安宁,不用兵革。六亲相保,终无寇贼。”

据《史记六国年表》统计由秦国发动的战争有93次,六国平均每个国家发动战争6.3次;秦国在22次战争中斩首数量就达181万。战乱死亡本由秦国造成,秦始皇却将自己的祖先和自己给社会造成的灾难加到六国头上以作为武装兼并合法化的理由。先秦至汉初的人们普遍认为秦国是尚诈力弃礼义的虎狼之国,可见,秦始皇通过巡游刻石美化自己的宣传作用并不大。武帝以后,人们认可了大一统的皇权专制形式,因而对开此政局的秦国统一全国的真正原因和手段不再深究,而是以“马上打、马下守”的观点肯定秦国武力兼并的合法性。

关于秦国统一的原因流行的观点是:顺应了人民的要求,符合人民的愿望,是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果将秦始皇的几幅石刻所表达的思想和上面的观点比较,就会发现流行的观点是在按照秦始皇的思路理解问题,只不过是表达的方式不同罢了,刘泽华先生对此提出质疑(参见刘泽华先生的《中国王权主义》一书)。

如果没有间谍活动配合下的战争和大规模的斩首,秦国兼并六国的过程可能极为漫长。认识到战争和斩首的作用,会使我们对秦国胜利原因的认识更接近历史真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名将戚继光怎样打造出强大的戚家军 看这些不得不服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抗倭名将,戚继光厉害吗,戚继光招募戚家军是什么

    戚继光的抗倭故事,很多人都听说过,那么他的这支戚家军到底是怎么练成的,却没几个人了解。戚继光自己写过两本兵书《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这两本书详尽地描写了戚继光的练兵方法。戚家军在抗击倭寇的过程中崛起,风头迅速超过俞大猷,在抗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支军队因为深刻地打上了戚继光的烙印,因此被称为

  • 罗成父亲秦琼叔叔罗艺 因一句鬼话就想当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随着演义小说和电视剧在人群之中的流传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人物活跃在书本和荧幕之上,栩栩如生。在这些神话般的人物形象中,幽州王罗艺拥兵自重,雄踞一方的传奇人生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小说作者的笔下,他不仅是武功盖世的名将,更不乏出色的后辈——罗成(《隋文遗史》中,罗艺原是北齐驾下勋爵,见北齐国破,不肯

  • 皇帝下令处死大臣,大臣拿出免死金牌却没用?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因义和团被处死的大臣,处死路易十六的意义,古代赐死如果不死

    皇帝下令处死大臣,大臣拿出免死金牌却没用?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免死金牌,顾名思义,就是免去被皇帝赐死的牌子,相当于手里握着一次重生的机会。它的原型叫做丹书铁券。相信很多人从一些影视剧上都会看到这样一幕:一个被皇帝赐死的大臣,手里拿着一个免死金牌,向皇上求情,免去死罪。这个免死

  • 薛仁贵曾经三箭定天山,他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薛仁贵,名礼,字仁贵,唐朝初年名将,北魏河东王薛安都六世孙,他征战数十年,功勋卓越,留下诸多典故。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薛仁贵少年时因其父薛轨早逝而家道中落,家境贫困,靠种田为业。在父母去世后,薛仁贵想为双亲改葬,他的妻子柳氏说:“夫有高世之材,要须遇时乃发。今

  • 汪元量重游金陵故地时写下一首长词,抒发亡国的哀音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也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南宋末期诗人、词人,宋度宗时以晓音律、善鼓琴之能而担任宫廷琴师,元灭宋后,随太皇太后北行。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汪元量因目暗亡国惨状,作的诗多记录宋亡之前后事,其词格调凄恻哀怨,当时的人将他比作杜甫,他的诗有

  • 周邦彦: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之一,他的词极富音韵美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之一,被尊为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创始人,开南宋姜夔、吴文英格律词派先河,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他精通音律,曾创作出不少新词调。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周邦彦的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

  • 刘备入川后为什么不让赵云领兵?入川不让赵云冲锋真实原因解析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末年之时,西凉董卓独断朝纲,袁绍、曹操等反董势力纷纷起兵伐董,诸侯会盟于酸枣。正是在这次会盟中,赵云与刘备结缘,那么为何刘备入川后却不让赵云领兵冲锋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的创业之路并不平坦,先后寄居在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和刘表麾下。一路之上,除了关羽、张飞之外,

  • 朱棣问明朝会有多少个皇帝,高僧是怎么回答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朱棣问明朝会有多少个皇帝,高僧是怎么回答的?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朱棣能够顺利成为皇帝,其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他也是一位僧人,也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人,他就是姚广孝。他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出家了,学习了佛家的阴阳术数,同时又拜了一个道士为师。在朱元璋时期,就曾让僧人去应试。之后,

  • 卢照邻所作的《咏史》,表现了对当时社会不良政治风气的揭露与批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唐朝时期诗人、官员,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其工诗歌骈文,诗以歌行体为最佳。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卢照邻一生都无法施展自己的志向,早年还被人陷害,不幸入狱。其《释疾文》中说:“先朝好吏,予方学于孔墨;今上好法,予晚受于老

  • 汉武帝要处死后妃,背后真相究竟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汉武帝要处死后妃,背后真相究竟是什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秦始皇虽然说为国家发展奠定了基础,但连年征战也是导致国家的人口稀少,经济水平也是很难让老百姓吃饱穿暖。而偏偏这个时候,匈奴选择南下,当时汉高祖刘邦只能选择被迫和亲,才换来了一篇安宁。而经历了几十年过后,到了汉武帝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