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最倒霉皇子刘胥汉武帝皇子三次与皇位擦肩而过

最倒霉皇子刘胥汉武帝皇子三次与皇位擦肩而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98 更新时间:2024/1/22 6:52:35

如果给每个古代帝王都开一个微博账号,汉武帝绝对是大V,有着超高的人气、庞大的粉丝群、无数的聚光灯,之所以如此,不仅仅因为雄才大略、开疆扩土,他的风流韵事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什么陈阿娇、卫子夫、李夫人这夫人那夫人,晚年还老牛吃嫩草冒出个钩弋夫人,虽然风流成性、美女如云,可儿子却不是特别多,加起来才六个,是有点少,要是黄泉路上遇见宋徽宗、清圣祖,都不好意思说。因为是名人的缘故,人们对刘彻的儿子也很感兴趣,广为人知的是老大和老末,老大是卫子夫生的刘据,他当了三十年的太子,最终却没能入主汉宫,命运调皮地给他开了个大玩笑,每本讲汉武帝的书一定会提到他;小儿子叫刘弗陵,他知名度高是因为人们老问一个问题:“汉武帝之后的那个皇帝是谁来着的?”

刘据和刘弗陵被历代粉丝关注,中间四个难兄难弟却无人问津。他们依次是王夫人生的刘闳,李姬生的刘旦刘胥,李夫人生的刘髆,其中的老四刘胥竟然三次与皇位擦肩而过,让人唏嘘不已。

刘胥的妈妈李姬,她是汉武帝所有嫔妃中生孩子最多的,六个有两个是她生的,占了三分之一,然而武帝并不宠爱她,刘胥出生时,卫子夫宠冠后宫,还生下皇长子刘据,武帝二十九岁才得长子,之前生了好几个都是女儿,所以特别高兴,爱屋及乌,立刘据为太子。刘胥只有眼红的份了,长大以后,也不学好,班固《汉书》说他:“动作无法度”,比较任性,不喜欢读书,“好倡乐逸游”,但俗话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刘胥自然也有优点,就是力气特别大,大到力能扛鼎,还可以徒手与狗熊野猪等猛兽搏斗。

既然兄长已经被立为了太子,大力士刘胥也该认命,好好当一个王爷,元狩六年,刘胥被汉武帝封为广陵王,同时受封的还有二哥齐王、三哥燕王,册封诏书这样说:“小子胥,受兹赤社,建尔国家,封於南土,世世为汉藩辅。”最后一句是重点,老老实实当你的诸侯王!不要有非分之想!那么封地广陵在哪里呢?不查字典,马上可以从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推算出来:“古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广陵就是长江边的扬州。

刘胥在广陵日子过得还算不错,一切正常的话,哪天长安就会来人,说父皇已经驾崩,大哥继了位,可没想到现实是相反的,首先等来的却是大哥的死讯。没办法,汉武帝太能活了,六十多岁都还没死,父祖文帝景帝都是四十七八就去见高皇帝了。人一老,更怕死,他也舍不得死,这帝王的生活实在是太美好了,但天不遂人愿,吃了药,求了仙,身体越来越差。这样一来猜忌心就重,看太子不爽,总会想你是不是盼我死早点接班!经过几十年的观察,武帝觉得刘据不像自己,有些软弱,加之卫子夫年老色衰,实力派外戚卫青、霍去病都已病逝,太子之位岌岌可危,终于,巫蛊之祸发生,太子兵败自杀。

刘据一死这位子就空出来了,这时武帝还剩下三个儿子,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还有小儿子刘弗陵,刘旦和刘胥都觊觎皇位,觉得自己很有希望,这刘胥虽然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但有一颗想当皇帝的野心。咋一看,他们哥俩确实很有希望,刘弗陵太小,不过几岁,正所谓国赖长君,选个小孩当皇帝不是把江山社稷放在危险的地方嘛,父皇怎么样也应该选个年龄大的吧。于是刘旦信心满满地出手了,他上书朝廷,说是不是该宣我进宫保卫父皇呀,实际上是请求把自己立为太子,汉武帝看出了他的小算盘,非常生气,武帝对刘旦态度本来一般,说起太子之事戳中了他的痛处,几年前就有李广利谋求立昌邑王为太子的风波,后来巫蛊之祸,刘据又是冤死的,汉武帝很内疚,经过劫难,比较忌讳谈太子的问题,老人家烦着呢,现在刘旦一问,撞枪口上了,武帝下令把燕王派来的使者诛杀在北门,又因为他窝藏罪犯,削减三县封地。事后刘彻特别懊悔,早知道就把刘旦封在儒家文化的发源地齐鲁了,封在燕赵之地就是个错误,彪悍的民风滋长了野心!眼看哥哥挨整了,刘胥就想,皇位怎么样都是我的了吧,父皇已别无选择,坐等长安使者宣我入宫!

孰料刘胥等来的是新帝继位诏书,弟弟刘弗陵继位了!父皇竟然选了一个娃娃接班,同时任命霍光、上官、桑弘羊、金日磾为顾命大臣。竟然不是自己,刘胥早已哭晕在厕所,汉武帝看不上他。算了,认了吧,乖乖当诸侯王吧,后来还特地跑到长安去给弟弟磕头,汉昭帝看这个哥哥挺乖,增加封地一万户,又是送钱又是送车的,服务特别周到。

可燕王刘旦就不愿认命了,经过调查,他觉得昭帝即位之事必有蹊跷,很可能昭帝不是武帝的儿子,就像当年吕后立的那个傀儡其实不是惠帝的儿子,上世纪吕思勉先生也有类似的看法,他推测道:“汉武帝死后,汉朝是经过一次政变的,这件事情的真相,未曾有传于后世。”中间到底有什么内幕,不作讨论,反正结果是这样。霍光为了安抚燕王,给了很多赏赐,燕王不满地说:“我当为帝,何赐也!”为了当皇帝,他联合了对霍光不满的桑弘羊、上官桀,预谋发动政变,推翻昭帝,结果事情泄露,反成了霍光的阶下囚,最终被赐死。

这样一来,武帝的儿子就剩下两个了,随着时间推移,志大才疏的刘胥又开始蠢蠢欲动,他发现昭帝二十多岁还没有儿子,这要是哪天一驾崩,皇位该由谁来继承呢?想到此不禁窃喜,于是派人到楚地,请来了巫术大师李女须,让大师施法,诅咒昭帝,盼弟弟早死,自己好接班圆皇帝梦呀。做法的时候,李女须哭着说:“孝武皇帝的灵魂附身到我身上了……”旁边的人一听是先帝下凡,全都跪下拜见,然后李女须说:“我一定让我儿刘胥成为天子!”意淫得到了满足,刘胥很高兴,赏赐给巫女很多钱,希望她多多出力,加把劲,让昭帝英年早逝。

孰料一语成谶,很快长安真传来消息,刘弗陵真的驾崩了,刘胥听了喜上眉梢,当然是暗地里的,这回皇帝总该轮到我了吧。确实,刘胥真的就是第一候选人,他是唯一健在的皇子呀,朝堂里,大多数朝臣力挺刘胥,觉得规矩,按照就应该让他继位。但大权在握的霍光内心不安,他深知当年武帝为什么不立刘胥,有勇无谋,怎么能主政天下?要是他上台乱发动战争,岂不是要回到《轮台罪己诏》之前的政策?这时一位郎官的上疏契合了霍光的心意,他说只要适宜当一国之君,不用在意废长立幼。于是大家推选出了新天子,刘胥的五弟昌邑王刘髆之子刘贺。

又不是自己当皇帝,刘胥又气又恼,这帮大臣真是的,但他又不敢跟中央对着干,更不敢另立中央,没本事的他只好自娱自乐,继续让巫师李女须下咒,这回咒的就不是昭帝了,而是新主子刘贺,结果这回又“灵验”了,李贺仅仅在位27天,就因为荒淫无度、任人唯亲等大罪被霍光废掉了,听说这个好消息,刘胥更相信李女须了,真是无愧大师之名,又赏了很多钱。心里盘算着:看来没立我是错的吧,大臣们总应该吸取教训,赶快让我当天子。

尽管刘胥等的花都谢了,上天还是不把馅饼砸在他头上,这不是体制有问题,在制度的框架下,刘胥是有绝对优势的,就是他人品不好,名声太臭,要是正常点,早就被立为皇帝了,这就好比曹操不会立曹彰为太子,《隋唐英雄传》中李渊不会立李元霸,显而易见的。果然,半路杀出个刘病已,被立为皇帝。据说此人是前太子刘据的孙子,历经磨难,一直流落民间,因为有好心人的帮助,所以侥幸活了下来,故事颇为离奇,本世纪初还以此拍了部电视剧《乌龙闯情关》,这回经群臣商量,找回宫中,拥立为帝,改名刘询。刘胥闻之大为不解,怎么还有这号人物!“太子孙何以反得立?”盛怒之下,叫来李女须,继续诅咒汉宣帝。

然而这回诅咒了很久也没什么效果,后来刘胥被一场谋反案牵连,汉宣帝特地下诏不要追究刘胥,还额外赏赐了很多黄金器物,刘胥被打动了,皇帝对我这么好,我却诅咒他老人家,真是心如蛇蝎,天理难容,没过多久,太子确立,刘胥终于是认命了,看来这辈子皇位与我无缘,于是让巫女停止诅咒。可等到刘胥之子犯事被杀,丞相上书请求剥夺刘胥的田地分给贫民时,又开始诅咒了。总结一下,就是有利益就感激,利益损失了就诅咒,广陵王的原则。

只是世界上没有密不透风的墙,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刘胥没有做到慎独,暗地里诅咒天子的事终于败露了,刘胥闻讯非常害怕,惶惶不可终日,有关部门马上就要来调查了,他立即杀人灭口,下药把巫师毒死,一同丧命的还有宫人二十多个。汉宣帝派廷尉、大鸿胪率领“纪委”人员审问刘胥,刘胥知道还是瞒不过去的,便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审讯结束,自知难逃一死,便对廷尉说:“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请让我回去好好想想,再告诉你。”

回到王府,苦闷不已,在显阳殿摆酒,召集太子刘霸及诸位子女,吃着最后的晚餐,席间觥筹交错,吹拉弹唱,鼓瑟歌舞,热闹却心情凝重,眼见屋外烛火通明,江上明月皎洁如初,不禁感慨:“人生要死,何为苦心。”如果活在世上一点都不快乐,就算位极王侯,锦衣玉食,活着跟死了又有什么区别呢?人总要死的,何必为死而痛苦,钦差还等着上路呢,别因为我的存在耽误人家的时间,于是自缢而亡。两百多年后,曹孟德大宴长江,作《短歌行》感慨人生,又过了一百年,王右军在会稽山阴之兰亭引流觞曲水,体味人世。现在都市很多人领着一份饿不死却也不够多的工资,上有老下有小,整天忙碌加班,疲惫不已,每当喝酒宴饮遇到老友,也会思索人生,历史何其相似!刘胥临终留下遗言:“我死,骸当暴。幸而得葬,薄之,无厚也。”汉宣帝听说爷爷辈的刘胥死了,倒也仁慈,没有株连他的子孙,只是废为庶民而已。刘胥下葬时依然可以使用黄肠题凑、金缕玉衣,也算仁至义尽。

刘胥生前多次有机会当皇帝,可皇冠就是落不到他头上,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他一次又一次地诅咒,渴求上位,最终断送了自己。这说明打铁还需自身硬,生于人间,关键还是要看自己,要不断提升自己,止于至善,刘胥从来就知道靠歪门邪道,却不知改正身上的硬伤,没有抓住根本,失败也是必然。就算一个人身处的体制再好,家境再优越,机会再多,本人无能,也只能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孔子眼中的富人修养: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贫而乐道富而好礼例子,贫而乐道,富而好礼

    孔子的学生子贡是当时天下位列前茅的富豪,因此他对富人的境界很有体会。有一回,他对孔子说:“贫穷但是不阿谀奉承,富有但是不骄傲,这种做人的境界如何?”子贡其实对自己的体会还是挺得意的,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同。孔子回答说:“这种做人的境界可以了,但是还有提升的空间,不如虽然贫穷,但是仍然致力于提高自己的道德

  • 孙武的传奇人生:名将孙武亲指挥过几次孙武的传奇人生:名将孙武亲指挥过几次战争?战争?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孙武训练娘子军,再见老兵张卫,不要挽狂澜于既倒的英雄孙亚芳原文

    孙武戎马生涯30年。司马迁评价孙武“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人们对这些功绩都能认同无疑义,但是,却在孙武究竟指挥过几次战争的问题上持有不同看法。据对《史记》、《吴越春秋》和《越绝书》等文献资料作综合分析,也参考了《左传》,孙武亲自指挥过的战争可以肯定下来的,约有5次。第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民族英雄祖逖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祖逖少轻财好侠,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曾为齐王冏大司马掾,累官太子中舍人,东海王司马越任为典兵参军、济阴太守,母丧不赴。永嘉五年(311)匈奴族刘曜率汉军攻陷洛阳,晋怀帝被俘,中原大乱,祖逖率亲邻几百家避难南下,甘苦与共,被推为流徙的首领——行主。至泗口(今江苏清江北),镇东大将军司马睿任命他为徐州刺

  • 唐朝“弄獐宰相”奸臣李林甫:常常认错字闹笑话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李林甫是唐玄宗时期重要的政治人物,关于他“口蜜腹剑”的典故,这里就不重复了。在李林甫一生当中,有一件不可抹杀的功劳,那就是他参与编纂《唐六典》,这是一项文化大工程,也是现存最早的一部行政性质的大会典。尽管据说是张说、张九龄等人编纂的,但不管怎样,李林甫在这件事上还是有一定功劳的。只是主持这个文化大工

  • 揭秘那些落魄的皇帝:大清王朝皇帝都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自清军入关,多尔衮摄政,定都北京到清朝灭亡。大多数皇帝早夭,使人们引起各种猜测,众说不一,那么,这些皇帝究竟死于什么原因呢? 福临帝顺治帝迁都北京,十月初一在紫禁城的太和门举行登极大典。从此清王朝统治中国近270年的历史正式开始了。顺治帝本来就身体羸弱,经常心悸失眠,他常叹自己“骨瘦如柴,寿命难过卅

  • 米芾患有“洁癖症” 嫌毛巾不干净洗完手愣让风干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宋四家”米芾书法名扬天下,可他却患有“洁癖症”。他每天要洗手十几次,并且,洗完之后不用毛巾擦,他嫌毛巾不干净,愣让风干。他从来不吃煮鸡蛋,因为,他总觉得会把鸡屎味煮进鸡蛋里。洁癖观念甚至影响到他的择婿。他挑女婿,不看其长得帅不帅,家里条件好不好,是不是“富二代”,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爱不爱干净。一次,

  • 揭秘花天酒地的陈后主:搂着贵妃听一千美女合唱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陈叔宝是陈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为了不辱没亡国之君这个名号,陈后主这个人的荒淫腐败也达到了相当的造诣,别的不敢说,但是至少填补了陈朝的历史空白。陈叔宝自幼接受良好的皇家教育,诗词书画样样精通,所以他登基后,并不像刘子业和萧宝卷那样胡作非为,在他看来,那样打打杀杀的生活简直是太没情调了。人活在世上是为了享

  • 西楚霸王项羽为何宁可自刎也不肯过江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霸王,关于他的传说汗牛充栋,这其中又以他自刎乌江最为慷慨悲壮,在民间流传也最为广泛。关于他的死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是以南宋词人李清照为代表,她在《乌江》中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对项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气概做出高度评价和赞扬;一种是

  • 唐太宗李世民为何会向突厥称臣纳贡十二年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突厥是我国北方境内一个古老而又显赫的民族。早在南北朝时期,突厥族就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建立了人数多达数十万的军队。到了隋朝初年,突厥族却因内讧和斗争,统治集团分裂为东西两部。西突厥在阿尔泰山以西,东突厥则控制着东起兴安岭西到阿尔泰山的广大地区。其中东突厥不久被隋朝军队打败,西突厥也因为内乱而一度衰落。

  • 汉语大写数字原来是武则天为了反腐发明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汉字中,本有“一、二、三、四、五、六、八、九、百、千”,有人说是朱元璋皇帝为了防止贪官涂改账册而发明了大写数字。《咬文嚼字》2004年第12期上刊登的侯嘉亮先生《大写数字的来历》,便以此说法为准。侯说:为反贪枝廉,朱元璋制定了惩治经济犯罪的严格法令,并在财务管理上进行技术防范,实施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