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清史第一疑案努尔哈赤为何杀死自己的亲弟弟?

揭秘清史第一疑案努尔哈赤为何杀死自己的亲弟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906 更新时间:2024/1/6 5:43:48

民谚有云“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说的无非是血浓于水、内部团结才好一致对外的道理,可这样尽人皆知的理在努尔哈赤崛起的经历中却不能被印证。努尔哈赤本人并没有想到,当自己收拾起父祖留下的13副盔甲、30名男丁开始踏上征程的时候,第一个要面对的敌人居然是自己的本家亲戚。而随着汗(皇)权的一步步集中与加强,虽然努尔哈赤一不忍戕害同族,但他的双手最终还是沾染了亲弟弟的血。

努尔哈赤的曾祖父福满共有六个儿子,据清代宗室族谱《玉牒》的记述,分别为长子德世库、次子刘阐、三子索长阿、四子觉昌安、五子包郎阿和六子宝实。其中四子觉昌安为努尔哈赤的祖父,余者则是他的叔、伯祖父。六祖之中以三祖索长阿一支的实力最为雄厚,他继福满之后成为掌管家族部落事务的酋长。

六祖子孙的关系原本还算融洽,但当苏子河畔的亲戚们听说年轻的努尔哈赤得到了家族旧有的建州左卫都督之职和30道敕书、30匹马的时候,道义的天平被利益动摇了。或许是他们真的厌倦了女真人之间的杀伐征战,担心努尔哈赤的复仇之举给家族带来血光之灾;或许是他们更习惯于如在别人布置的棋局内攫取更多的个人利益,而无意、更不敢打破旧有的利益格局,总之当努尔哈赤起兵要尼堪外兰复仇时,本该是天生盟友的亲戚们似乎忘记了觉昌安和塔克世的死,纷纷站到了仇人的一边。

六祖子孙们先是聚集于堂子(满洲人祭天的场所),对天盟誓要杀掉努尔哈赤,并前去投靠得到明朝支持的仇家尼堪外兰,继而不遗余力地开始针对努尔哈赤的剿杀活动。他们挑唆努尔哈赤的盟友背弃盟约、暗地里为尼堪外兰传递消息、几次派刺客暗杀努尔哈赤、勾结海西女真哈达部袭劫努尔哈赤所属的城寨,又将努尔哈赤最为信赖的亲密战友、亲妹夫噶哈善哈斯虎设计杀害。

值得庆幸的是,在这种艰险的处境中努尔哈赤并不是孤立无援的。他的弟弟穆尔哈齐、舒尔哈齐、雅尔哈齐、巴雅喇和族弟阿敦始终与他站在一起、并肩战斗,并且在艰难的女真统一之路上逐渐成长为努尔哈赤的得力助手。

从万历十一年(1583)五月正式起兵,至万历十六年(1588)九月完成对建州五部女真(栋鄂部、苏克苏浒部、哲陈部、完颜部、浑河部)的统一,年轻的兄弟们凭借着自己的坚韧果敢与进取不息,共同揭起清帝国创业史的序幕。随着部落内部小利益格局的变革与稳定,这些曾经发誓要杀掉努尔哈赤的亲戚们才放弃了敌视的立场,曾经的剿杀联盟也不欢而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杯酒释兵权”本质:宋太祖赵匡胤“以腐败换兵权”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乍一看来,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好像很潇洒,很轻易,令人真有那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感觉,似乎不费什么劲,手腕多多的赵匡胤便将这件原本应该非常棘手的事情给搞定了。但在实际上,赵匡胤却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国家或民族利益的角度来看,应该说,赵匡胤聪明反被聪明误,“杯酒释兵权”完全是他的一大政治

  • 一代武神赵子龙:真实赵云为何官职连魏延都不如?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元氏县西北)人。先从公孙瓒,时刘备亦在,与赵云深自结纳。公孙瓒为田楷击袁绍,派刘备出征,赵云为骑将,后因对公孙瓒失望托词兄丧,离去前与刘备曰:“终不背德也。”后刘备奔袁绍于邺与云相遇,随从至荆州,战博望,出长阪,迁为牙门将军,仅为一名护卫偏将,随刘备南定诸郡后,方升为偏

  • 蜀汉大将脑后长反骨的魏延有没有想过背叛蜀汉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魏延,字文长,原为刘表属下大将蔡瑁的部下,后投韩玄,再投刘备。他为蜀国立下了许多的战功,但是最后却死于自己上司的残害。现在先从魏延刚投刘备说起吧。当刘备败走新野时,途中,魏延曾招呼刘备进荆州城,共杀卖主之贼,但却被文聘抵挡住,因此,魏延投靠了长沙太守韩玄。后来韩玄不但不重用他,还想把长沙的“守卫者”

  • 三国历史上真实曹操被历史埋没的三大领袖气质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一.曹操遇事能够当机立断,是由其性格直接决定的,这一点是领袖必备素质。操初入仕途时,完全没有纨绔子弟的享乐习气,一心革除弊政,厉行法治。当时宦官弄权,朝政混乱,而他能不畏权贵,表现出了大政治家的魄力:曹瞒传曰: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数月,灵

  • 吴三桂的命运如过山车:一生经历了四次背叛!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大清王朝的开国功臣,恐怕没有一个比得上吴三桂的。那不仅仅是因为在公元1644年,吴三桂背弃了与李自成已经达成的默契,把潮水般大清军队放进关内,导致大明王朝彻底倾覆和李自成的功败垂成,更因为他紧紧咬住败退的李自成紧追猛打,直至将他彻底剿灭,在这之后,又替大清王朝铲除了南明政权,用弓弦残忍地狡杀南明

  • 曹操有多奸诈:曹操的真实姓氏为何会成为历史谜团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是东汉末年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曹操的父亲虽然做过太尉,当然是花高价钱买的,不过曹操的童年很不幸。为何这样说呢?其一,曹操的姓氏有争议。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个太监,太监当然生不出儿子,因此曹腾后来在皇帝身边之后,要了个儿子。也就是曹操的父亲曹嵩。曹嵩姓什么?陈寿在三国志中说:“莫能审其生出本末

  • 后世如何评价周成王姬诵?周成王在位期间有哪些为政举措?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姬诵,即周成王,姬姓,名诵,周武王姬发邑姜(齐太公吕尚之女)之子,西周王朝第二位君主,在位21年,开创了“成康之治”。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周成王继位时年幼,由周公旦辅政,平定三监之乱。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还命周公东征、编写礼乐,加强了西周王朝

  • 周成王姬诵:西周第二位君主,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周代中兴之主,姬诵,周成王叫什么名字

    姬诵,即周成王,姬姓,名诵,周武王姬发邑姜(齐太公吕尚之女)之子,西周王朝第二位君主,在位21年,开创了“成康之治”。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周成王继位时年幼,由周公旦辅政,平定三监之乱。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还命周公东征、编写礼乐,加强了西周王朝

  • 周武王姬发身上有哪些争议?又有哪些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周武王封神了吗,姬发是什么神,周公与武王姬发的关系

    姬发,即周武王,姬姓,名发(西周时代青铜器铭文常称其为珷),周朝奠基者周文王姬昌与太姒的嫡次子,西周王朝开国君主,被后世尊崇为古代明君,在位十三年,去世后葬于周陵。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姬发因其兄伯邑考被商纣王所杀,故得以继位。继承父亲遗志,于公元前11世纪消灭

  • 周文王姬昌:西周奠基者,他的政治理念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周文王建立了西周吗,周文王姬昌的故事简介,周文王姬昌画像

    姬昌,即周文王,姬姓,名昌,生于西岐(今宝鸡市岐山县)。先秦时期贵族有姓有氏,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故周文王虽姬姓,却不叫姬昌。“姬昌”一说在东汉时期成型,后世因之,遂称文王为姬昌。传在羑里(今河南境内)根据伏羲氏(人皇始祖)的研究成果继续演绎易经八卦。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