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解密:哪位异族皇帝曾经被配享明朝的太庙?

解密:哪位异族皇帝曾经被配享明朝的太庙?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091 更新时间:2024/1/21 22:23:59

位于北京的历代帝王庙,顾名思义,是明清朝廷官方祭祀历代帝王的地方。这“帝王庙”可不是什么人都能进的,在明朝,供奉在历代帝王庙的,要么是三皇五帝那样的始祖级人物;要么是历代开国君王,如汉高祖刘邦;要么是“大有为”之君,如唐太宗李世民。那些昏庸无能的,就甭想再到帝王庙享受香火了。

明朝的历代帝王庙,最初由明太祖朱元璋兴建,朱元璋这人,实在是爱憎分明,他大笔一挥,就确定了明代祭祀历代帝王的标准:老子看不上的帝王,统统不祭!因此,明初的帝王庙,“准入标准”非常严格,中国几千年历史,多少个皇帝,最终进入帝王庙的也不过寥寥十六位。不过,就连这十六位帝王,在明朝后期竟然又被嘉靖皇帝踢出去了一个,这个被踢出去的,正是著名的元世祖忽必烈。嘉靖皇帝到底出于什么考虑,竟敢把祖宗朱元璋钦定的祭祀名单给改了呢?

朱元璋时代的历代帝王庙,建在南京鸡鸣山南麓,布局严谨,“先祖居中,左昭右穆”,供奉了十六位“明君”的画像及塑像。据传说,朱元璋对帝王庙十分重视,在修建过程中经常到工地视察,这一视察就出问题了,有工匠上奏,说忽必烈的塑像脸上总有泪痕,好像显灵了一般。朱元璋是何等人物,自然不怕,面对忽必烈“啼哭”的塑像,说了一番话道:“痴达子,汝胡人入主中国,可谓幸矣,朕今天命所归,奄有天下,于汝子孙,不加杀戮,但驱还北,汝何恨耶?毋再啼哭。”说来也怪,朱元璋说完之后,忽必烈的塑像登时不再流泪。

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后,不再亲自祭祀历代帝王,位于南京的帝王庙也就冷清了许多。随着时代的变化,渐渐有人对朱元璋开列的祭祀名单有了异议,他们觉得,忽必烈是“胡元”之主,大明朝不该祭他。比如成化朝的大学士丘濬,就在呈给皇帝的《大学衍义补》中说:“或者谓元世祖无功于中国,不祀亦可”。大家嘴上是这么说,实际也没把忽必烈怎么着,毕竟是修了百来年的庙,谁想伤筋动骨,把好端端的塑像折腾出去?但是,偏偏就有这么个不怕折腾的嘉靖皇帝,不仅在北京另建了一座新的帝王庙,还违背朱元璋的祖制,在嘉靖二十四年终于把忽必烈给踢了出去。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嘉靖皇帝也只是想重修帝王庙,升级祭祀典礼,以符合他对“礼”的一贯追求罢了。对于这十六位皇帝的名单,他倒没什么意见。嘉靖十一年,新的历代帝王庙刚刚落成,就有大臣姚涞上奏,请求废除对元世祖忽必烈的祭祀。然而在嘉靖皇帝的授意下,礼部驳回了这一请求,理由是“胡元受命九世,世祖最贤”,而且,对忽必烈的祭祀是“祖制”,不能更改。可见嘉靖皇帝与忽必烈并没有啥深仇大恨,那么,嘉靖皇帝十三年后踢出忽必烈的举动,又是因为什么呢?

这就要追溯到与明朝相爱相杀三百年的老对手蒙古部落身上了。明朝初年,以朱棣为代表的皇帝们,经过穷追猛打,已经把草原上的蒙古部落打的喘不过气。后来,虽然瓦剌部搞出了“土木堡之变”,俘虏明英宗朱祁镇,但明朝元气不损,依然能在北京保卫战中大破瓦剌。但是,到了嘉靖年间,蒙古终于崛起了一代枭雄——俺答。

俺答汗是黄金家族后裔,蒙古土默特部的首领,他能征善战,屡次战胜明军,把明朝北方边境搅的不得安宁。北京离蒙古可不远呐,嘉靖皇帝时不时听到俺答来犯的消息,又见明军不堪一击,总是吃败仗,时间长了,当然又怕又怒,渐渐也就厌恶起蒙古了。在那一会儿,大臣们写奏疏时,碰到“北虏”、“胡”、“夷”之类字眼,都会尽量写的越小越好,生怕写的稍微大点儿,就会刺激到嘉靖皇帝那脆弱敏感的神经。

都说“爱屋及乌”,嘉靖皇帝现在,可真是“恨屋及乌”了,他厌恶俺答,厌恶蒙古部落,连带着,看帝王庙里忽必烈的牌位也越来越不顺眼。到嘉靖二十四年,礼科给事中陈棐写奏疏说:“宜撤忽必烈及其臣木华黎等五人神主”,这回嘉靖皇帝当即拍板同意,立刻撤掉了北京帝王庙里忽必烈的牌位,想一想,还不甘心,于是又把南京帝王庙里忽必烈的塑像一并拆毁。

可惜的是,嘉靖皇帝对一个没有知觉的牌位发泄了这么多怒气,还是没有阻挡住俺答汗进军的步伐。明朝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汗兵临北京城下,京师差点沦陷,嘉靖皇帝无奈,只得答应恢复明朝与蒙古的“马市”,俺答汗这才减少了对明朝的骚扰。不过,直到明朝灭亡,忽必烈都没有再回到帝王庙。

附:明代帝王庙祭祀帝王名单:伏羲、神农、黄帝少昊颛顼帝喾、舜、禹、商汤、周武王、汉高祖、汉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清朝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最著名的八则修身箴言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曾国藩,晚清“中兴第一名臣”,与张之洞、李鸿章、左宗棠并称 “四大名臣”,谥“文正”,是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有人推崇他为千古第一完人,但因忠于清室镇压太平天国暴乱又饱受争议。以下摘录其最著名的八则修身箴言,以供大家学习。1.天下才人俱以一傲字败,天下庸人俱以一惰字败。2.不能不趁三十以前

  • 魏武帝曹操的用人策略:用“小人”来制衡“君子”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曹魏特色的特务政治体制三国时代是一个末世的社会,曹操以地方军阀崛起,创建自己的势力,并逐渐统一北方,重建了统一的国家政治。在这个乱世里,曹操收用的人才来自各种方面,既有失败的对手,也有各种背景的社会势力代表,《三国志》卷二十四载《高柔传》,因此,在这样一个遍地草头王,社会与道德秩序双重解体的时代里,

  • 挽救大汉江山的一代名将周亚夫为何绝食而亡?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元前143年,西汉王朝原任丞相、条侯周亚夫在廷尉府的监狱中绝食五日,最终吐血身亡。周亚夫堪称一代名将,他严于治军,善于用兵,曾平定吴楚七国叛乱,为巩固西汉王朝的统治可谓是立下汗马功劳。然而周亚夫为何最终却以悲剧结局呢?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周亚夫,是西汉开国功臣周勃之子。周勃病死,绛侯的爵位由嫡子周

  • 忠心耿耿!朱元璋杀其子 胡大海竟也毫无怨言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1358年,朱元璋在攻取克婺州后,下令禁止酿酒,岂料手下一员大将之子不顾禁令,以身试法。朱元璋勃然大怒,下令将其处斩,手下将士连忙劝阻,说此人的父亲正在外地带兵,不宜杀其子。朱元璋却说宁可让他的父亲背叛我,也不能让我的法令不行,随后亲手杀死犯法的“将二代”。事后,“将二代”的父亲不仅没有背叛朱元璋,

  • 李渊到底是汉还是鲜卑人?得天下为何令人发指?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要知晓大唐帝国自何而来,就要先看一份神秘的个人档案。大唐首任皇帝李渊个人档案:姓名:李渊出生:北周天和元年,公元566年籍贯:陕西长安属相:狗卒年: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享年70岁特长:记忆力超强,过目不忘,擅于结交各类人物社会关系:父亲:李昞母亲:独孤氏妻子:窦氏儿子:22子女儿:19女心路历

  • 解密:长平之战白起到底坑杀了多少赵国士兵?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在战国后期,天下强国只剩下秦国和赵国。其中,因为韩国上党地区的归属问题,立志统一的秦国决定对赵国发动战争,目的是为了实现夺取上党、削弱赵国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严格意义的上的长平之战,一共持续了三年时间。其中,秦国和赵国光对峙就对峙了两年半。而且,如果不是赵国国君用纸上谈兵的赵括取代坚守不出的廉颇的

  • 解密:和珅胸罗万卷为何却连个举人也没考上?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和珅在咸安宫官学读了十来年书,“十年寒窗”苦读,又有当时京师最好的老师教授,不但精读了四书五经、满汉典籍,还学习了骑马射箭、满蒙藏文。在当时多数贵族子弟热衷于提笼架鸟、游嬉浪荡的风气下,说他是“有志青年”、“有为青年”,应该不是过誉的溢美之词。像他那样的身世,给他明摆着的出仕正途,当然就是通过乡试之

  • 秦二世胡亥:秦朝第二位皇帝,在位期间是如何对待手足与大臣们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胡亥,即秦二世,又称二世皇帝,嬴姓,赵氏,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苏之弟,秦朝第二位皇帝,在位3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胡亥少从中车府令赵高学习狱法。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沙丘宫平台,秘不发丧,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杀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并逼死扶苏而当上秦朝的二世

  • 周赧王姬延:东周末代君主,在位期间其他国家发生了哪些大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姬延,即周赧王,姬姓,名延,周慎靓王姬定之子,东周第二十五位君王,也是东周末代君主,是周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在位59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周赧王在位时期,周王室的影响力仅限于王畿(今河南洛阳附近,当时东周的首都),还分成“东周国”和“西周国”,两部分由东周公和西

  • 三国时期蜀汉诞饿四征将军分别是哪些?为何空缺征东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汉末三国时期,武将的官职大致为是: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将军→四征将军→四镇将军→四安将军→四平将军→杂号将军→偏将军。也即在魏蜀吴三国中,大将军(大司马)是武将的最高官职了,至于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