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隋文帝整饬吏治:赏罚分明查出贪污立即赐死

隋文帝整饬吏治:赏罚分明查出贪污立即赐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992 更新时间:2023/12/10 22:02:22

要知道,干部队伍建设可是国家治理的基础,现在干部素质这么差,怎么办呢?

帝做了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严肃官员任命,不再用官职来奖赏功臣。平陈战争之后,不是一下子产生了很多战争功臣吗?大家都按照惯例,等着当官。没想到,隋文帝明确表态,“功臣正宜授勋官,不可预朝政。”军功是要奖赏,但是,只能用金钱、荣誉和待遇来奖赏,绝对不能用官职来奖赏。

这不是认识理念的一大进步吗。那么,隋文帝既然不让将军当文官了,他到底打算怎么选拔文官呢?

第二,建立健全选官制度。在这个问题上,隋文帝想了好多办法,比如说下求贤诏,让现任官员推荐,从优秀基层官员中提拔等等,在当时都收到过一定的效果。但是,对历史影响最大的还是一个制度——科举制。

开皇七年(587),隋文帝下诏:“制诸州岁贡三人。”也就是说,各个州每年选派三个人,到中央参加科举考试。

可别小看这短短一句话,就是这句话拉开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的序幕。隋朝的科举考试的科目有秀才、明经和进士三种,考上了之后再经过吏部铨选,然后就能被任命为官员,踏上仕途。

固然,隋朝的科举制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其中最重要的是考生还不是自由报考,而是由各州刺史推荐。

但是,它毕竟已经把读书和做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个人才华、个人教养和个人前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每个人有了一个凭本事而不是凭老子崭露头角的机会,也让国家有了推行文治的制度基础和人才基础。因此,它也就注定拥有了无限的前景和活力。

事实上,就是在开皇年间的一次科举考试中,十八岁的房玄龄高中进士,从此踏上仕途,最终成长为唐初名相,也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宰相之一,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优势由此可见一斑。

事实上,正是隋文帝在开皇年间的这个选官制度创举最终成为中国古代文官政治的重要基础,也是中国古人对全世界最伟大的贡献之一。就凭这一点,隋文帝也足以永垂不朽了。

第三,建立赏罚分明的考核制度。不管是什么渠道上来的官员,其实都存在良莠不齐的状况,而且,人是会变的。有的人起点不高,但是公忠体国,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可能越做越好;当然,也有的人起点很高,但是越来越腐化堕落,怎么才能够有效地保持干部队伍的活力和纯洁性呢?

隋文帝规定,地方刺史每年年底到中央述职,根据政绩决定赏罚,平时还不定期派出监察官员到地方寻访。比如说刚才提到的燕荣吧,就被审查出贪污、暴虐等种种问题,怎么办呢?受处罚吧,立即赐死。有罚就得有赏。

隋文帝都奖赏过什么样的好干部啊?《隋书》有《循吏传》,专门记载受到隋朝两代皇帝表彰的爱民模范,根据《循吏传》的记载,我们就大体可以知道隋文时期的好干部情况了。

举个例子。当时有一个人叫房恭懿,因为苏威的推荐当上了新丰县令,结果任期内第一次考核就被评为首都地区第一名,隋文帝非常高兴,马上赏赐给他四百匹布,结果,房恭懿拿回去就分给穷人了。隋文帝又赐给他三百石米。没想到房恭懿回去之后,又不声不响送给了穷人。这样廉洁爱民的好干部到哪里去找啊,隋文帝很快就把他任命为德州司马,也就是州刺史的副手。结果年终考核的时候,房恭懿又是天下第一。

这一下,隋文帝真是欣喜异常。这是个典型啊,必须大力宣传,让天下地方官都向他学习。怎样才能让人们都知道房恭懿的先进事迹呢?隋文帝把所有到京城述职的官员都召集到一起,对他们说:

如房恭懿志存体国,爱养我百姓,此乃上天宗庙之所佑助,岂朕寡薄能致之乎!朕即拜为刺史。岂止为一州而已,当今天下模范之,卿等宜师学也。

说完后隋文帝当众把房恭懿提拔为海州刺史。

这个提拔可比光开先进事迹报告会管用多了,一下子,天下地方官都知道了,皇帝设定的考核制度并不是逗你玩,而是真的奖勤罚懒,扬善抑恶。既然如此,咱们以后也都要好好干了。

正因为有这些方面的措施,所以隋文帝时期的官员素质普遍比较高,这当然是老百姓的福气,也是整个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元朝的历史学家胡三省曾经说过,“开皇之治,以赏良吏而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隋文帝为何怕老婆?其发展离不开皇后的谋划?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隋文帝叱咤风云,平定南北,统一天下,是一个难得的贤君,不过,在后世对他的评价中,他也因为怕老婆而名列榜单,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俗话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自古以来,皇帝是天下人的主子,掌握着天下人的生杀大权,无数佳丽们磕破脑袋也想赢得他的宠信,按说皇帝是没有理由惧内的,不过,

  • 刘盈17岁当皇帝仁治天下 本该有更大作为可惜了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他本来应该和后来的文帝和景帝一样应该有更大的作为,但因为自己的恶毒的亲娘,他还是过早地去世了。他在十六岁的时候就继承了皇位,但他也是个短命的皇帝,仅仅在位七年就去世了。他就是汉惠帝刘盈,西汉第二位皇帝(前195年—前188年),他是刘邦和吕后的儿子,生于公元前211年(秦始皇三十六年)。在刘盈小时候

  • 解密:“皇二代”的司马衷不食人间烟火 是白痴?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当人们提起白痴皇帝时候,大多数人会想起司马衷,但是,这是正真的历史吗?司马衷真的是白痴吗?今天,小编从几个方面分析下司马衷不是白痴的原因司马衷(259~306年),字正度,西晋第二任皇帝。司马衷是晋武帝司马炎次子,杨皇后所生,因其兄长司马轨两岁时夭折,他成为实际上的嫡长子。司马衷能够当上太子,能够顺

  • 嘉靖:用斗争的哲学琢磨人 以虔诚的态度琢磨天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嘉靖皇帝朱厚熜在统治中国四十五年之后,带着明朝开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荣耀,死在西苑。以徐阶为首的大学士们给嘉靖皇帝拟定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庙号:世宗。说嘉靖皇帝这个庙号有趣,是因为在中国历史上,庙号用世宗的并不多见。正史中第一位著名的世宗是汉武帝刘彻,原因是他的“辟地建功”(《汉书》卷67)。这是中国有

  • 解密:哪位异族皇帝曾经被配享明朝的太庙?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位于北京的历代帝王庙,顾名思义,是明清朝廷官方祭祀历代帝王的地方。这“帝王庙”可不是什么人都能进的,在明朝,供奉在历代帝王庙的,要么是三皇五帝那样的始祖级人物;要么是历代开国君王,如汉高祖刘邦;要么是“大有为”之君,如唐太宗李世民。那些昏庸无能的,就甭想再到帝王庙享受香火了。明朝的历代帝王庙,最初由

  • 清朝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最著名的八则修身箴言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曾国藩,晚清“中兴第一名臣”,与张之洞、李鸿章、左宗棠并称 “四大名臣”,谥“文正”,是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有人推崇他为千古第一完人,但因忠于清室镇压太平天国暴乱又饱受争议。以下摘录其最著名的八则修身箴言,以供大家学习。1.天下才人俱以一傲字败,天下庸人俱以一惰字败。2.不能不趁三十以前

  • 魏武帝曹操的用人策略:用“小人”来制衡“君子”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曹魏特色的特务政治体制三国时代是一个末世的社会,曹操以地方军阀崛起,创建自己的势力,并逐渐统一北方,重建了统一的国家政治。在这个乱世里,曹操收用的人才来自各种方面,既有失败的对手,也有各种背景的社会势力代表,《三国志》卷二十四载《高柔传》,因此,在这样一个遍地草头王,社会与道德秩序双重解体的时代里,

  • 挽救大汉江山的一代名将周亚夫为何绝食而亡?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元前143年,西汉王朝原任丞相、条侯周亚夫在廷尉府的监狱中绝食五日,最终吐血身亡。周亚夫堪称一代名将,他严于治军,善于用兵,曾平定吴楚七国叛乱,为巩固西汉王朝的统治可谓是立下汗马功劳。然而周亚夫为何最终却以悲剧结局呢?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周亚夫,是西汉开国功臣周勃之子。周勃病死,绛侯的爵位由嫡子周

  • 忠心耿耿!朱元璋杀其子 胡大海竟也毫无怨言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1358年,朱元璋在攻取克婺州后,下令禁止酿酒,岂料手下一员大将之子不顾禁令,以身试法。朱元璋勃然大怒,下令将其处斩,手下将士连忙劝阻,说此人的父亲正在外地带兵,不宜杀其子。朱元璋却说宁可让他的父亲背叛我,也不能让我的法令不行,随后亲手杀死犯法的“将二代”。事后,“将二代”的父亲不仅没有背叛朱元璋,

  • 李渊到底是汉还是鲜卑人?得天下为何令人发指?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要知晓大唐帝国自何而来,就要先看一份神秘的个人档案。大唐首任皇帝李渊个人档案:姓名:李渊出生:北周天和元年,公元566年籍贯:陕西长安属相:狗卒年: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享年70岁特长:记忆力超强,过目不忘,擅于结交各类人物社会关系:父亲:李昞母亲:独孤氏妻子:窦氏儿子:22子女儿:19女心路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