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一官员打了20次辞职报告为何都没批准?

明朝一官员打了20次辞职报告为何都没批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871 更新时间:2024/1/8 17:02:10

明朝一官员打了20次辞职报告为都没批准?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自古以来,削尖脑袋跑官要官者多如过江之鲫,开后门要求辞官的现象却难得一见,万历朝的孙丕扬如此别出心裁,的确与众不同。

孙丕扬自己曾经连续十几次打报告要求辞官,但都泥牛入海,杳无音信。此次辞官之所以获准,是因为他将辞职报告递进时,特地派人内阁次辅张位疏通,表示自己求归心切,请张位票拟谕旨时“须得如愿”。次日,孙丕扬本人又向张位写了一封手书,其中特别写到“久病残喘”,恳求张位“拟旨允放”。

孙丕扬为什么要开后门求辞官?

孙丕扬是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被任命为吏部尚书的。这是一个正直刚强,有事业心和责任心、很想有所作为的官员。然而孙丕扬上任以后,开展工作异艰难,处处受到掣肘。万历皇帝怠于政务,20多年不上朝处理政务,既不接见大臣,也不批示件,朝廷和地方上的行政机构多无人负责,而且长期不补,缺官现象十分严重。作为主管全国官吏任免工作的吏部首脑,孙丕扬很想改变这一局面。然而万历皇帝虽然因孙丕扬素有威望而任用他,但对他同样不甚信任,不但吏部研究上报的官员任免名单皇帝不批,而且孙丕扬上疏改进官员任免工作的请求也留中不发,孙丕扬整日处于无所事事、毫无作为的状态之中。

这本来就使孙丕扬感到憋气,更让他气恼的是,皇帝好不容易同意增补某个职位,吏部把推荐名单报上去之后,万历帝往往只挑选其中的第二或第三名加以任用,排在推荐名单最前面的官员反而不用,这不是对吏部的工作明显不信任吗?后来在考察地方官吏时,他又与右佥都御史沈思孝发生争执,使自己陷入一场恼人的人事纠纷之中,而明神宗又不明确表态支持自己的工作,孙丕扬于是托辞有病,多次请求回家休养。万历帝对他的辞职请求,同样不理不睬。

应该说,孙丕扬是因为想干事而干不了才迫不得已提出辞职的,所以,他的所谓辞职,其实只是故意做出的一种姿态,无非是想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引起皇帝的注意,从而使吏部的工作得到重视,改变缺官不补的状况。哪知道“万事不理”的万历帝对他的辞职报告总是“视而不见”,孙丕扬的一番苦心算是白费了。一粒石子丢进一潭死水里,都会激起一朵小水花,孙丕扬接二连三地打了20多次辞职报告,怎么连个涟漪都没有呢?无奈之下,孙丕扬才退而求其次,向内阁“开后门”,请他们票拟批答时从中“帮忙”,以便“玉成其事”。

很显然,孙丕扬此回是演戏给内阁看,企图给内阁制造“压力”,让他们感到事态的“严重性”,然后请出皇帝对他进行挽留。孙丕扬的这种做法或说手段,可以称作“迂回进攻”或“曲线救国”:自己既然无法触动万历帝这尊大神,那就借助内阁这个小鬼吧。由此看来,孙丕扬确实着急到了火烧眉、急火攻心的程度。

孙丕扬既然是假辞职,他所希望出现的理想局面自然是内阁大臣纷纷向明神宗提出请求,要皇帝对孙丕扬“再三抚慰”、“百般挽留”。殊不知孙丕扬的一切设想都是一厢情愿。万历四十年闰八月,吏部尚书孙丕扬辞官获准,明神宗准许他乘驿站马车离京。

孙丕扬为官清慎,在吏部尚书任上深孚众望,由于一招出错而弄假成真,不得不离职而去。吏部失去了他这样有力的尚书,缺官不补的情况更加严重,不能不令人遗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司马炎登基后,在政治方面有哪些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炎,即晋武帝,字安世,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嗣父(堂伯),生母是文明王皇后,晋朝开国皇帝,在位共24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政举措:政治掌权篡位,建立晋朝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病死,司马炎继承相国、晋王位,掌握全国军政大权。经

  • 他是曹魏知名大将,为何却每月找人借钱?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他是曹魏知名大将,为何却每月找人借钱?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有人以为裸捐之风来自国外,其实并非如此。范蠡帮助勾践复国后功成身退,以陶朱公之名通过经商成为巨富。此后19年间,他三次用千金之富接济周围的穷苦百姓与困难兄弟,难怪司马迁称赞他是“富好行其德”的人。刘秀的

  • 冯唐年老时才为人所知,他一生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冯唐年老时才为人所知,他一生经历了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冯唐很草根,没什么背景,一出场就是个老人形象,童年和青春全都省略了。唯一可圈点之处,就是其父做过代相。代郡是汉文帝的韬晦之地,冯老先生无意中为儿子赚了点政治资本。冯唐很聪明,没办法拼爹

  • 蔡襄:宋朝有名的谏官,揭秘其生平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蔡襄:宋朝有名的谏官,揭秘其生平经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蔡襄19岁即以开封府乡试第一的成绩考取进士,名动京师,历任西京留守推官、知谏院、知制诰等职,以正直端方、敢于言事的特点孑然独立于士林,不入时流。景祐三年(1036年)冬,范仲淹因弹劾宰相

  • 慈禧曾经很宠爱珍妃?这其中发生了什么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慈禧曾经很宠爱珍妃吗?这其中发生了什么故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慈禧为了能够继续控制光绪,强迫他立自己的侄女叶赫那拉氏为皇后。不仅如此,慈禧也没有选光绪喜欢的两个女子为妃,却将另两个姐妹分别封为瑾嫔、珍嫔。婚后初期的光绪帝那是相当的郁闷,不仅皇

  • 与魏征齐名的谏臣马周,最后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与魏征齐名的谏臣马周,最后结局是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魏征和李世民,这君臣俩一个爱提问题,一个爱听问题,都达到了没心没肺的终极境界。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魏征去世后没几天,李世民就做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还把已经答应许

  • 历史上多尔衮为何不自己当皇帝?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多尔衮,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清太宗皇太极之弟。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当然,多尔衮也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在朝廷中间,他的手中既掌握了兵权,又掌握了政权。同时,多尔衮也具有当皇帝的条件与能力。首先他在掌握朝政期间,通过自己的政策以及在武功方面的功勋,打进了关内,将都城定在了

  • 历史上有几位木匠皇帝?分别是哪些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明朝历史上,明熹宗朱由校是一个比较有特点的皇帝。他心灵手巧,对制造木器有极浓厚的兴趣,凡刀锯斧凿、丹青髹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都要亲自操作。他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装饰五彩,精巧绝伦,出人意料。因此,明熹宗朱由校也被后人

  • 汉昭帝皇后是最小的太皇太后 独居后宫竟达40年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她是西汉的第十位皇帝汉昭帝刘弗陵的皇后,她的祖父是当时权倾朝野的大将军,而她作为霍家最合适的人选被推上争权的政治舞台,她的一生被卷进了无休止的朝野政治争斗当中,虽然身居尊贵之位,却一生独自幽居清冷的后宫,了却余生。在她六岁年,她的外祖父便把她送进了皇宫给年仅11岁的皇帝刘弗陵当妃子,只可惜尊荣的生活

  • 纸张发明者蔡伦:也曾被皇后当枪使摧残人权?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作为中国人,最骄傲的莫过于咱中国有四大发明,个个改变世界。虽然说传着传着,到最后变了点味儿,但是在某些场合表示表示祖先阔还是可以的,就如造纸术,想想都觉得美妙。不过,造纸术虽然美,造纸也造福万世,但据说发明这纸的蔡伦真的不怎么的。倒不是拿人家身份说事,那是没办法的事,只是说,他也做了一些见不得光的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