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从默默无闻到开国皇帝:揭开汉王刘邦的传奇一生

从默默无闻到开国皇帝:揭开汉王刘邦的传奇一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2769 更新时间:2024/1/2 18:36:44

刘邦的幼年时代是怎么度过的,我们几乎一无所知。他大概也如同当时万万千千家境优裕的乡镇少年一样,在游戏玩耍、与朋友的打闹中成长。刘邦的童年朋友,我们只知道一位,就是一生跟随刘邦的卢绾,他后来被封为燕王。有趣的是,秦始皇的童年朋友,我们也只知道一位,就是后来指使荆轲到咸阳行刺的姬丹,他是燕国的太子。

卢绾与刘邦是同乡同里的邻居。刘太公与卢绾的父亲卢太公意气相投,亲近友爱,两家日常往来,宛若一家人。事情也巧,刘媪有了身孕,卢媪也有了身孕,到了刘邦出生的那天,卢绾也出生了。古来结拜兄弟,对天起誓说,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视不能同生为友情的遗憾。刘邦与卢绾同年同月同日生,又同乡同里,父辈相亲相爱,里中父老乡亲都以为美事,纷纷牵羊持酒前来道贺,平添了许多乡党之情。

刘邦和卢绾从小一块儿长大,到了十来岁左右,孩子们要开始学习认字写字了,两人又同在一起学,也是意气相投,相亲相爱。乡里更是以为值得赞美鼓励,再一次牵羊持酒前来道贺,一时传为美谈。据说今日丰县地方,尚有“马公书院”遗址,被视为刘邦少年时代与卢绾一道师从马维先生读书的地方,不妨算是后世为美谈添加的一点花絮。

大体说来,刘邦从出生到童年、少年,他的生活是优裕平凡的,没有衣食困乏的忧虑,也没有天灾兵祸的苦愁。在这个时期,他与外面的世界似乎也没有什么接触,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丰邑封闭的乡里社会中。就刘邦所生活的乡里社会而言,他是受到了尽可能好的教育,尊师向学,读书识字,亲情友爱,被家庭和社会所期待和规范着。在这个阶段,刘邦天性中叛逆不安、骜不驯的因子似乎尚未显现出来,被压抑着,被克制着,或者只是环境尚未成熟,宣泄的渠道尚未成形,宣泄的时机尚未来到而已。

我在梳理刘邦一生的事迹时,有一种姗姗来迟的感受。相对于他人而言,刘邦的一切都是太晚,出仕晚(三十四岁),结婚晚(三十七岁),生子晚(四十岁),起兵晚(四十七岁),作皇帝晚(五十岁),哪怕考虑到生年的误差,他也是典型的大器晚成。由此生发,我感觉刘邦可能是晚熟的人,他天性中的基本因子,是到成年以后才显露出来。在他平淡无奇、近乎模范少年的早年生活中,隐隐地承受着家庭和社会的压抑。这种压抑,也许与他出生的传闻有关,也许与他早年被老师的过于管教有关?他后来一生蔑视儒生,公然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解下儒生的帽子撒尿,这种行为,没有早年的压抑是很难理解的。儒生高冠,正是师道的象征。

在刘邦所生活的战国晚期,对于男子来说,十七岁是一生中的重要时点。以当时最强大的国家秦国而论,男子十七岁算是成年,必须开始承担国家的赋税徭役,称为傅,也称傅籍,就是身为适龄的服役者登记于户籍的意思。入仕为吏,征兵从军,都以十七岁为年龄标准。秦以外的国家,虽然详情不是很清楚,大致与秦不会有太大的差异。

楚考烈王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前240年,刘邦满了十七岁,告别了顺顺当当、无忧无虑的童年和少年,进入了成年时代。这一年,在秦国,是秦王政七年,秦始皇做秦王已经七年了。以刘太公的心愿而言,大儿子刘伯和二儿子刘仲都是本分守成的人,结婚生子,成家立业,靠着勤劳耕耘,费心营运,都挣下一份家业,早早地独立门户了;老三刘季似乎对于务农经商置业没有兴趣,虽说有些不安分,却也向学友爱,识字读书,得到乡里的称誉,照此发展下去,通过乡里的推荐,再通过政府的选拔,如果能够入仕作乡县政府的小吏,倒也是一条不错的出路。乡里的推荐,首先要家境富裕,财产达到一定的标准;同时,被推荐的人要品德优良,声誉良好。在刘太公看来,这两个条件,刘季都是具备的;政府的选拔考试,主要是读写会算,刘季是从小练就准备了的,也当不成问题。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十七岁以后进入成年期的刘邦,没有走上出仕为吏的道路,究竟是没有得到乡里的推荐,还是考试的失败,或者另有原因,我们已经无从考查。我们现在所知道的事实是:进入成年时代以后的刘邦,似乎完全变了一个人,从一个为父母所喜爱、为乡里所称誉嘉奖的向学友爱的模范少年,变成了一个游手浪荡、聚众生事的不良青年,为亲人所不喜,为乡里近邻白眼相看。用当时的话来说,进入成年期以后的刘邦,走上了任侠的道路。他从成年以后到三十多岁的历史,就是一部任侠的历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战国时代的刘邦:韩朝开国皇帝的平民家世和霸业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邦推翻了哪个朝代,刘邦是哪朝代的皇帝,刘邦是开国皇帝吗

    汉帝国的创建者,汉高祖刘邦生于公元前256年,他的出生地,是属于楚国的沛县丰邑中阳里,也就是现在的江苏省丰县一带。刘邦本名刘季,出生于一个富裕的下层平民家庭。他的父亲被称为刘太公,母亲被称为刘媪。刘太公,就是刘大爷,刘媪,就是刘大妈,都不是名字,而是下层社会的俗称。想来,当年都是随便起的名,一、二、

  • 解密:谋士孙膑如何利用赛马游戏赢得众人的赞誉?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孙膑用什么计谋打败庞涓,吴国谋士,三国十大谋士

    孙膑,山东鄄城人,战国时期军事家。著有《孙膑兵法》一书,亦称《齐武子》。那是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和庞涓均拜鬼谷子为师,攻读兵法,两人成为同窗好友。后来,庞涓当上了魏惠王的将军,因担心孙膑的才能超过自己,就设法诓骗孙膑到魏国,并挖去他的膝盖骨,让他成了残疾人。这样,孙膑就没有出头

  • 周武王的封神榜:牧野之战与商周易代之间的联系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周武王伐纣灭商,新封神榜之武王伐纣全集,周文王灭商还是周武王灭商

    中国历史上,我能想到的最重要的三个关键点是: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和1840年鸦片战争。在牧野之战中,陕西的周部落灭亡了商朝,建立了周朝。我把它说成中国历史三大爆发点之一,可能有人会觉得夸张:“这货写到哪段就说哪段重要!”但这话也不是我一个人说的。王国维先生在《观堂集

  • 解密:齐国名臣管仲如何使得邻国鲁国服服帖帖?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鲁国是谁的封地,齐国是谁的封地,管仲灭鲁国

    管仲,名夷吾,字仲,又称管敬仲。春秋时代齐国杰出的政治家、理财家、改革家。管仲为了能使公子纠当上国君,途中埋伏射杀小白,箭射在小白的铜制衣带钩上。小白装死,在鲍叔牙的协助下抢先回国,登上君位。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桓公即位,设法杀死了公子纠,为报一箭之仇,想要除掉管仲。鲍叔牙极力劝阻,说管仲乃天

  •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这些女人:不当女皇却也“出名”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元姑娘,中国历史上的女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

    有人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站着一个伟大的女性。唐太宗大治天下,盛极一时,除了依靠他手下的一大批谋臣武将外,也与他贤淑温良的妻子长孙皇后的辅佐是分不开的。长孙皇后是隋朝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女儿,母亲高氏之父高敬德曾任扬州刺史;长孙皇后生长在官宦世家,自幼接受了一整套正统的教育,形成了知书达礼、贤淑温柔、正

  • 心学大师王阳明的身后事:几个儿子争夺遗产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王守仁心学的主要内容,郭继承精讲王阳明心学,王阳明心学讲座视频(郭继承)

    提起王阳明,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确实,这个人的成就之高,已经不能用“伟大”来形容了,而是直接进入了“圣贤”的境界,不光在明朝,就是放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屈指可数的大牛人。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其实他的老爸也不逊色,曾经高中过状元。大明成化十七年辛丑,浙江余姚考生王华被钦点为状元,授翰林院修

  • 清朝王爷的怪癖:乾隆的弟弟竟然给自己办葬礼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乾隆怎么对待几个叔叔,雍正为什么要杀张廷玉的儿子,乾隆为什么放了十四阿哥

    弘昼为清世宗雍正第五子。雍正十一年(1733 )封为和亲王,乾隆三十五年(1770 )薨。弘昼五世孙溥良为光绪六年(1880年)庚辰科进士,六世孙毓隆为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恩科进士,八世孙启功为著名书法家、国画大师。乾隆当上了皇帝后,对他特别好,把雍正皇帝所留下来的旧物全赏赐给了他。所以,他

  • 史上最吝啬王爷永瑆:马病死了全家吃死马肉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养马的家奴,傻王爷贪财妃,永琰永瑆

    永瑆为清高宗乾隆第十一子。乾隆五十四年(1789 )封成亲王,道光三年(1823 )薨。成亲王的诗文、书画在清代诸王中堪称一绝,即所谓“诗文精洁,书法遒劲,为海内所共推”。成王幼时握笔,即可成文;少年时工赵文敏书法;并有所谓“拨灯法”传世。成王书画作品为世人所推崇,“士大夫得片纸只字,重若珍宝。”皇

  • 解密:永历皇帝朱由榔曾经向罗马教皇请求援助?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神圣罗马帝国解体,罗马教皇皮奥十二世,朱由检被谁灭了

    首先解释一下,“基督教”在我们的语境中有两成含义。从广义的视角来说基督教包含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等不同教派,而从狭义的视角来看,由于口语习惯的原因,一般我们提到的基督教指的都是新教。而本文所说的“基督教”则是指前者。最早的关于基督教传入中国的确切记载是唐太宗贞观九年,即公元635年,从波斯来的传教士

  • 李自成当皇帝后真有做过煮活人和生吃鹿肉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在明朝末年,有一个叫朱常洵的亲王,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十一世孙,明神宗朱翊钧的爱子,受封为福王。据野史记载,这位福王真不愧这个称号,他自打一出生就享尽了人间富贵,深受明神宗宠爱,还差一点被立为太子。这位福王虽没当上太子,但却受到明神宗和郑贵妃的特殊照顾,在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经过一番艰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