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这个“牛鼻子老道”徐茂公 将高丽纳回华夏体系

这个“牛鼻子老道”徐茂公 将高丽纳回华夏体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913 更新时间:2024/1/16 11:21:15

在《隋唐演义》中,李勣成了“牛鼻子老道”徐茂公,变成诸葛亮、吴用一类羽扇纶巾,掐指运算的军师人物。“牛鼻子老道”,古代对道士讥讽的称呼。

不过,李勣能历仕唐初三代帝王,没有十分精明谨慎,善于审时度势智慧,恐怕是难以做到的。

李勣,本姓徐,名世勣,曹州离狐人,隋末徒居滑州。高宗时,为避太宗李世民讳,改为李勣。

徐家原本就富甲一方,据说“家多僮仆,积栗数千钟”, 李勣与其父徐盖都乐善好施,获得乡里好评。

李勣十七岁那年,见天下大乱,就参加了瓦岗寨的起义军。他劝瓦岗寨首领翟让,说:“附近是您与我的家乡,乡里乡亲,不宜侵扰,宋、郑两州地近御河,商旅众多,去那里劫掠官私钱物非常方便。”

翟让听从了他的意见,没过多久,就在运河上劫取了无数公私财物,有钱能使鬼推磨,瓦岗不久就壮大起来。

隋将张须陀亲率两万大军前来讨伐,翟让吓得差点尿裤子,李勣请命出战,仅需一会儿工夫就将张须陀斩下马,大败隋军。

李勣得知天下英雄李密兵败逃亡后,与王伯当一起劝说翟让“禅位”李密,以便扩大瓦岗寨的影响。

但是,李密取代翟让后,却处处防着李勣,“勣尝因宴会刺讥气短,密不怿,使世勣出镇黎阳,虽名委任,实亦疏之。”

当时,河南、山东一带发生水灾,由于朝廷赈灾不力,遍地饿殍。

李勣劝李密:“天下大乱,本是为饥。如果我们攻陷黎阳国仓,大事可成啊。”

李密听后,觉得有道理,随即派李勣率五千人渡黄河成功袭击黎阳仓隋朝守军,开仓济民,仅仅几天就有二十多万人参加瓦岗军。一年后,炀帝在江都被杀,越王杨侗在洛阳即位,大赦李密等人,还封李勣为右武侯大将军,让他们率军讨伐宇文化及

不久,李密与王世充在洛阳决战,却遭惨败。李密本想投靠黎阳的李勣,有人劝他:“杀翟让之时,李勣被乱兵砍伤差点死掉,他能不记仇吗?现在投奔他,靠得住吗?”最后,李密与王伯当只好投奔当时在关中称帝的李渊。

此时李密的地盘全被李勣继承,面临人生的三个选择:割地称王;降唐;和其他军阀 。

但李勣却说:“魏公李密已归大唐,如果我自己上表向唐主献地,是自邀功劳而彰主公败绩,还是把土地人口军人数目造册,总魏公,让魏公自献”。于是派使者前往长安传信。

李渊获讯后急忙召见李勣使者,却发现只有给李密的信,十分惊奇。使者只好一五一十地道明原委,没想到李渊听后反而大喜,认为李勣“感德推功,实纯臣也”,随即下诏封他为黎阳总管、莱国公,不久又封右武侯大将军,并赐国姓李。

不料,李密又叛唐,遭诛杀。而李勣却高调请求李渊网开一面,让他为李密收尸。李渊还能说什么呢。《旧唐书》称:“朝野义之。”

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十分想让李勣为自己卖命,当时很多人都认为李勣是李世民的得力干将,一定会站在秦王一边。玄武门前夜李世民力邀李勣共商大计时,没想到他却默不作声。

当然,以太宗的为人,还是重用李勣的。

贞观十五年,太宗任命李勣为兵部尚书,还未赴京上任,薛延陀部又犯大唐边境。朝廷委任李勣为朔州行军总管,仅率三千骑兵就将几万多人的薛延陀追赶至青山,并斩杀斩一名薛延陀王,俘虏五万多人。

班师回朝后,由于长期奔袭于高原,李勣突遇暴疾。太医开出一副药方,要用胡须灰做药引。太宗听闻,立即自剪胡须,为李勣和药。李勣听说后,十分感动。

不久,李勣又随太宗征伐高丽,攻破辽东、白崖等数城。大破薛延陀部,平定碛北。

太宗临终前,对太子说:“汝于李勣无恩,我现在把他责出外贬。我死后,你再以新皇名义授他仆射之职,受汝恩遇,李勣必致死力。”于是,下旨任命李密为叠州都督。

李勣也明白太宗的用意,毫无怨言地带着全家老小奔赴叠州上任。

果然,登基后的高宗,随即任命李勣为尚书左仆射。

尽管位极人臣,李勣为人还是十分小心谨慎,从没过问皇帝家事。

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高丽发生政变。盖苏文的一个儿子男生害怕受兄弟迫害,投奔大唐,请求发兵相助。

高宗再次起用李勣,任命他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军出征高丽。

李勣大军一路攻城拔寨,杀到平壤城下,盖苏文的另一个儿子男建屡次出兵迎战,都被打败。城内的一些人见风向不对,随即打开城门投降。男建自杀未遂。

唐军最终攻下平壤城,之后一路凯歌,共获一百七十六城,六十九万七千户。高丽至此重新回到华夏体系,大唐设安东都护府管辖高丽。

由于征伐劳累,加上年事已高,李勣回国后不久就病重去世,时年七十六岁。高宗下旨休朝七日,亲自主持葬礼,谥贞武,陪葬昭陵。

后来他的孙子徐敬业起兵反武后,兵败被诛,剥夺李姓,满门抄斩。李勣也被削一切官爵,刨坟斫棺,死后都不得安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解密:大明朝的风流才子唐伯虎如何沦为房奴?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房价高是现代社会的老大难问题,因此“房奴”一词如今越来越成为众人共同关注的热点。“房奴”,顾名思义即为房子的“奴隶”,选择贷款买房后,而后终日为还贷而奔波劳碌。房奴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贷款买房,或者说白了就是借钱买房,并为还债长期奔波。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古代其实也有房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

  • 解密:才智平庸的高俅为何能成为宋朝中枢高官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人做官,往往凭的是资历和官运。水浒里的高俅官做的挺大,可惜他却是一个没有资历的人。那个时候要的是出身,比如要进士及第,或者是赐进士及第。这高俅不是,乱世之中可以搞推荐,或者像徐庶推荐诸葛亮到刘备。这高俅什么都不是,那他为什么能做大官呢?其一,高俅虽然不是进士出身,但也是有点文化水平的人。书上说:

  • 战国韩湘子还会吹箫会美人 一个风流俊俏的书生!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韩湘子是个风流俊俏的书生,他有一个由神竹做成紫金萧。一天,韩湘子到处游玩,听说东海有龙女,通音律,善歌舞。于是他天天去海边去吹萧想见这位女子。三月初三,正是东海龙女出海春游的日子。夜里龙女听见海边传来悦耳的长萧声,感觉好美妙。韩湘子的萧声扰乱了龙女的心,便身不由己地向海边走来,化作一条银鳗来见吹萧郎

  • 自古王侯将相皆有种乎?陈胜是第一个表示不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起义之初他们喊了一句响亮的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一下子就点亮了泥腿子们的心房,因为在那之前,似乎所有的帝王贵族都是继承制的,就算从五帝到夏商周的创始人,那个个都不是凡人。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些贵人们。首先要说的是轩辕,轩辕出生的时候,天下诸侯的盟主是神

  • 十四岁的宋仁宗竟然以雇奶妈之名行搜美女之实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在宋朝,鉴于规谏皇帝还可以直言不讳,那么纠察百官就更加挥洒自如了,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怪现象——谣言满天飞。宋仁宗皇祐三年(1051),文彦博任宰相,唐介任殿中侍御使。就官的品位来说,宰相为正一品,殿中侍御史从七品,两者相距甚远。但别看这个从七品小官,由于职责所在,他若听到什么谣言,宰相照样“吃不了兜着

  • 周幽王抛妻弃子 丈人申侯怒带外人将女婿绑架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某男人喜新厌旧,爱上新欢之后居然抛妻弃子,结果老丈人暴怒,带着一帮外村人冲进来将女婿绑架带走——据说,这是中国史上极其有名的历史事件,被认为是当时的一个重大转折。司马迁的《史记》里,很是一本正经地叙说了这个故事,故事中的女婿便是当时的周天子幽王,他的新欢便是褒姒。而他的王后娶自申国。如此一来,原本作

  • 康熙口中的第一清官于成龙:死后只剩下一件官服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8岁的康熙克承大统后,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设府设县,抵御外辱签订尼布楚条约,编纂《康熙字典》等典籍,60年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开启了康乾盛世,有专家曾称他“千古一帝”。这个说法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康熙一生勋业的确值得称道。近些年流行一个团队管理的理论,即“不会带团队,你就干到死。”点名了管

  • 汉朝历史上唯一让雄主汉武帝的狠不起心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与奶妈之间的感情联系是难以割断的,奶妈的影响力在这种乳子顾念恩情的气氛中发展,成为攀龙附凤者的重要渠道。皇帝奶妈恃宠而骄,为所欲为,横行乡里,鱼肉百姓,做出非法越轨之事,历代也不乏其例。据《史记》记载,西汉武帝刘彻的奶妈,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经常蛊惑汉武帝,深得刘彻的欢心,封其为大“大乳母”,隔

  • 揭秘:历史上相貌异常的隋文帝到底长成什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根据《隋书》的记载,杨坚“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长上短下,沉深严重。”由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杨坚的相貌有五“奇”:一、额头突出,并有五个隆起的部分从额头直插到头顶上;二、下颌很长,而且很突出;三、目光犀利,咄咄逼人;四、掌纹形似“王”字;五、上身长,下身短。他这个长相,生

  • 揭秘:谁是中国历史上被埋没最深的一个超级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大约是因为历史教材的影响所致,在大众心中苻坚的名气并不大,但作家柏杨却认为:“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上,有资格称得上大帝的不过五人,他们是秦始皇、汉武帝、前秦王苻坚、唐太宗李世民和康熙。”历史学家范文澜也说:“苻坚在皇帝群中是个优秀的皇帝。他最亲信的辅佐王猛,在将相群中也是第一流的将相。”学者对苻坚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