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名将杨业为什么被叫“杨无敌”?杨业有多厉害?

北宋名将杨业为什么被叫“杨无敌”?杨业有多厉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637 更新时间:2024/1/19 4:36:44

北宋名将杨业为什么被叫“杨无敌”?杨业有多厉害?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宋太祖花了十三年工夫,灭了南方五国,接着,就出兵攻打北汉都城太原。北汉请辽朝出兵援助,宋军吃了败仗。不久,宋太祖也得病死去,他的弟弟赵匡义继承皇位,这就是宋太宗。

宋太宗决心完成统一北方的事业,公元979年,他亲自率领四路大军围攻北汉都城太原。辽军又来援助,宋太宗派兵截断援兵要道。太原城在宋军重重包围之中,外无援兵,内无粮草。北汉国主刘继元没法,只好投降。刘继元手下有一名老将杨业,也归附宋朝。宋太宗早就听说杨业武艺高强,十分器重他,任命他做大将。

宋太宗灭了北汉,想乘胜攻打辽朝,收复北方失地。宋军攻势凌厉,北方有几个州的辽朝守将纷纷投降。宋军一直打到幽州(今北京市)。后来,辽朝派大将耶律休哥救援。双方在高梁河(今北京市城西)打上一仗,宋兵大败,宋太宗乘了一辆驴车,逃回东京。

打那以后,辽军不断袭击宋朝边境。宋太宗十分担心,就派杨业为代州刺史,扼守雁门关。

公元980年,辽朝派了十万大军攻打雁门关。那时候,杨业手下只有几千人马,兵力相差很大。杨业是个有经验的老将,知道靠硬拼是不行的,就把大部分人马留在代州,自己带领几百名骑兵,悄悄地从小路绕到雁门关北面敌人后方。

辽兵向南进军,一路上没遇到抵抗,正在得意。忽然,后面响起一片喊杀声,只见烟尘滚滚,一支骑兵从背后杀来,像猛虎冲进羊群一样,乱砍猛杀。辽兵毫无防备,又弄不清后面来了多少人马,个个心惊胆战,阵容大乱,哪儿还抵挡得了,纷纷向北逃窜。杨业带兵追赶上去,杀伤大批辽兵,还杀死了一名辽朝贵族,活捉了一员辽将。

雁门关大捷以后,杨业威名远扬。辽兵一看到“杨”字旗号,就吓得不敢交锋。人们给杨业起了个外号,叫做“杨无敌”。

杨业立下大功,也引起一些边防将领的妒忌。有人给宋太宗上奏章,说了杨业许多坏话。宋太宗正要依靠杨业,不理睬那些诬告,把那些奏章封好了,派人送给杨业。杨业见宋太宗这样信任他,自然十分感动。

过了几年,辽景宗耶律贤死去,即位的辽圣宗耶律隆绪才十二岁,由他的母亲萧太后执政。有个边将向宋太宗上奏章,认为辽朝政局变动,正好趁这个机会收复燕云十六州失地。宋太宗接受了这个意见。公元986年,宋太宗派出曹彬、田重进、潘美率领三路大军北伐,并且派杨业做潘美的副将。

三路大军分路进攻,旗开得胜。潘美、杨业的一路人马出了雁门关,很快就收复了四个州。但是曹彬率领的主力因为孤军深入,后来被辽军杀得大败。宋太宗赶快命令各路宋军撤退。

潘美、杨业接到命令,就领兵掩护四个州的百姓撤退到狼牙村。那时候,辽军已经占领寰州(今山西朔县东,寰音huán),兵势很猛。杨业建议派兵佯攻,吸引住辽军主力,并且派精兵埋伏在退路的要道,掩护军民撤退。

监军王侁(音shēn)反对杨业的意见,说:“我们带了几万精兵,还怕他们?我看我们只管沿着雁门大路,大张旗鼓地行军,也好让敌人见了害怕。”

杨业说:“现在敌强我弱,这样干一定要失败。”

王侁带着嘲笑的口吻说:“杨将军不是号称无敌吗?现在在敌人面前畏缩不战,是不是另有打算?”

这一句话把杨业激怒了。他说:“我并不是怕死,只是看到现在时机不利,怕让兵士们白白丧命。你们一定要打,我可以打头阵。”

主将潘美也支持王侁的主张。杨业无可奈何,只好带领手下人马出发了。临走的时候,他流着眼泪对潘美说:“这个仗肯定要失败。我本来想看准时机,痛击敌人,报答国家。现在大家责备我避敌,我不得不先死。”

接着,他指着前面的陈家峪(今山西朔县南,峪音yù)对潘美说:“希望你们在这个谷口两侧,埋伏好步兵和弓弩手。我兵败之后,退到这里,你们带兵接应,两面夹击,也许有转败为胜的希望。”

杨业出兵没有多远,果然遭到辽军的伏击。杨业虽然英勇,但是辽兵像潮水一样涌上来。杨业拼杀了一阵,抵挡不住,只好一边打一边后退,把辽军引向陈家峪。

到了陈家峪,正是太阳下山的时候。杨业退到谷口,只见两边静悄悄,连宋军的影儿都没有。潘美带领的主力到哪儿去了呢?原来杨业走了以后,潘美也曾经把人马带到陈家峪。等了一天,听不到杨业的消息,王侁认为一定是辽兵退了。他怕让杨业抢了头功,催促潘美把伏兵撤去,离开了陈家峪;等到他们听到杨业兵败,又往另外一条小道逃跑了。

杨业见约定的地点没人接应,气得直跺脚,只好带领部下转身跟追上来的辽兵展开搏斗,兵士们个个奋勇抵抗。但是辽军越来越多,到了后来,杨业身边只有一百多个兵士他含着泪,高声向兵士说:“你们都有自己的父母家小,不要跟我一起死在这里,赶快突围出去,也好让朝廷得知我们的情况。”

兵士们听了这些话,再看看杨业浴血奋战的情景,感动得都流下热泪,没有一个愿意离开杨业。最后,兵士都战死了,杨业的儿子杨延玉和部将王贵也牺牲了。杨业身上受了十几处伤,浑身是血,还来回冲杀,杀伤了几百名敌人。不料一支箭飞来,正射中他的战马,马倒在地下,把他摔了下来。辽兵乘机围了上来,把他俘虏了。

杨业被俘以后,辽将劝他投降。他抬起头叹了口气说:“我杨业本来想消灭敌人,报答国家。没想到被奸臣陷害,落得全军覆没。哪还有脸活在世上呢?”他在辽营里,绝食了三天三夜,就牺牲了。

杨业战死的消息传到东京,朝廷上下都为他哀痛叹息。宋太宗丧失了一名勇将,自然也感到难过,把潘美降职处分,王侁革职查办。

杨业死后,他的后代继承他父亲的事业,儿子杨延昭、孙子杨文广在保卫宋朝边境的战争中都立了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李晟为何会将自己的儿子圈送去寺庙出家?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继隋朝之后的强盛王朝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宋朝是一个重用文官,轻待武官的朝代,但唐朝却是一个十分重视武官的朝代,只要在唐朝立有战功的人,都能够封官加爵,光宗耀祖。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李晟就是唐朝有名的将领。李晟世代都是武将,所以受祖辈的影响,他

  • 汉末时期韩馥麾下有哪些猛将?分别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韩馥,字文节,东汉末年的诸侯,冀州牧。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对于这些诸侯来说,除了大家熟悉的刘备、孙权、曹操、袁绍、袁术、吕布等,还有很多诸侯也曾在东汉末年留下自己的事迹。其中,韩馥来说,曾担任过东汉的御史中丞,之后被董卓派为冀州牧。东汉末年的冀州

  • 历史上真实的华妃是什么身份?她到底有多受宠?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在电视剧《甄嬛传》中,后宫的皇后、妃嫔之间,互相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华妃是《甄嬛传》里的女四号,掌有协理六宫之权,嚣张跋扈,心胸狭隘,心狠手辣,恃宠而骄,却也深深地爱着皇帝。她的历史原型,就是敦肃皇贵妃年氏,是年羹尧的妹妹。父亲年遐龄在康熙时期担任湖广巡

  • 历史上的陆贽是什么人?唐德宗给他的密函中是何内容?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贡献最巨,国力最强,历时最长的王朝之一。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我们知道,在古代的时候等级划分是非常严重的,除了王公贵族以外,平民都会根据“士农工商”来排名划分,所以很多人为了出人头地,都会选择读书,读书之后就会参加朝廷的考试,成绩好的就

  • 他是隋朝一勤政爱民的清官,百姓还赴京上访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他是隋朝一勤政爱民的清官,百姓还赴京上访,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现代官员离任,审计已然成为定制。从监督角度讲,此举虽属事后监督,但毕竟是在体制内运作,其警戒作用还是毋庸置疑的。古代没有审计制度,前任官员与继任者办个简单的交接手续,即可走人。但前任官员通常都要接受

  • 张鲁的兵力完全比不上自己,刘璋请刘备入川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刘璋(生卒年不详),字季玉,东汉末年宗室。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鸠占鹊巢,汉语成语,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屋。出自《诗经·召南·鹊巢》。在汉末三国时期,出现了多次鸠占鹊巢的情况。比如袁绍原本是冀州牧韩馥的手下,却逼迫韩馥让出了冀州牧的宝座。再比如刘备原本拥有徐州之地,却被吕布反客为主

  • 三国演义中祝融夫人是个什么样的人?最后为何会归降蜀汉?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是一个兵荒马乱、人才辈出的年代。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中国历史上,有一段不得不提的传奇时代,那便是三国。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绝世佳人,她们在这轰轰荡荡的乱世争奇斗艳,与英雄们演绎着一段段爱恨情仇。美人如玉剑如虹,作为女子,难道她们一定要像花儿一

  • 言语刻薄的宋朝大臣,刘攽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言语刻薄的宋朝大臣,刘攽究竟是个怎样的人?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刘攽(bān)是进士出身,然而这样一位有诗歌情怀、做正经学问的官员,生活中却从来没个正经。宋神宗年间,刘攽知太常礼院,与学士孙觉、孙洙交好。一次,孙洙向刘攽求书法,刘攽写好后,便派小吏送过去,孰料小

  • 解密:苏轼弟弟苏辙嫁女为何会嫁得倾家荡产?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大文豪苏轼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苏门三学士”都考中了进士,一时被传为佳话。宋徽宗初年,苏轼的弟弟、“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要嫁女儿。为了给女儿筹办嫁妆,苏辙特地卖了他在河南新乡购置的一块好地,凑了“九千四百缗(mín,古代计量单位)”,让女儿带进了婆家。“九千四百缗”就是9400贯,虽说当时已经

  • 清朝皇太极为何要将自己的姐姐千刀万剐 够狠!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了解大清历史的人都知道,努尔哈赤是清王朝的奠基者,总共生了十六个儿子。历史上,几位皇子之间争夺皇位的现象并不少见,清朝自然也不例外。大家都知道,努尔哈赤之后,是皇太极继承了王位,历史上称之为崇德皇帝。其实,按照长幼秩序来排,皇位是轮不到皇太极的,而是属于莽古尔泰的。这莽古尔泰是谁呢?他是努尔哈赤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