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孙嘉淦是什么人?他最后被吓死到底经历了什么?

孙嘉淦是什么人?他最后被吓死到底经历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174 更新时间:2024/3/13 5:03:12

孙嘉淦,字锡公,以敢言直谏而出名,一代名臣。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为人臣子,忠君报国,直言不讳,历来不惧强权、直言劝谏的臣子都会被世人称赞,受人敬重。

孙嘉淦他历经清朝康、雍、乾三代,自康熙五十二年考中进士,步上仕途之后,在安定民生、疏通河道等方面政绩颇佳,也因其直言不讳的进谏被誉为清代山西名臣第一人。

1723年,登基初期的雍正皇帝喜怒不定,众多大臣都唯唯诺诺、谨言慎行,但孙嘉淦竟然第一个写奏折建议他“亲近兄弟、停止纳捐、西北收兵”。

众所周知,雍正是在众多兄弟争夺皇位的血雨腥风之中获胜,成功上位,而上位之后对于自己的一众兄弟也谈不上善待,孙嘉淦的建议无疑是在挑战一位上位者的阴暗面,果不其然,雍正大怒。幸好有大臣朱轼在旁边为孙嘉淦说情,这才让雍正因为他过人的胆识原谅了他的狂妄。

也正是因为这一次的直言不讳让雍正对孙嘉淦这个人印象颇深,后来雍正也对孙嘉淦委以重任,让他担任工部侍郎。

1935年,乾隆登基之后,想在父亲的勤勉之后也有所作为,对朝廷之上的有志之士大力鼓舞,因此直言进谏的孙嘉淦也进入了乾隆的眼中,被乾隆委以重任,而孙嘉淦也没有辜负乾隆的信任,上疏了被誉为清代“奏议第一”的《三习一弊书》。

这篇奏议是作为文人才子的孙嘉淦以自己的学识所见所知对于上位者的一些推心置腹的建议,以和缓平稳的文字写出来“耳习”、“目习”、“心习”三习以及“喜欢亲近小人而讨厌君子”这一弊。

乾隆对于这篇奏议也是赞不绝口,对孙嘉淦褒奖有加,让他担任刑部尚书一职。而之后的河南冤案、解除禁止酿酒的命令、治理金水河等功绩也证实了乾隆的识人之能,也让孙嘉淦名声大噪,但树大招风,盛名之下也会招来意外的事端。

面对国库充足、内外安定的大好河山,乾隆志得意满,便想要南巡,去看看自己治理之下的天下是等壮阔。

但是这个决定并不是所有人都同意,有的官员想要劝谏阻止乾隆南巡的想法,但是又怕影响力不够,不能成功阻止,于是便假借孙嘉淦的名义写了劝谏乾隆南巡的奏折,并伪造了乾隆的回复,广为传播,期望用孙嘉淦的名气来产生强大的号召力,以此鼓动大众,达到阻止乾隆南巡的目的。

后来事情败落,乾隆震怒,下令追查伪造者,几百人在这场事件中获罪,虽然这个奏折确实不是孙嘉淦写的,但孙嘉淦也因这件事情深感不安。

因文字而获罪的事件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并不少见,多个朝代都屡见不鲜,在清朝更是空前绝后的严重,在乾隆帝时期因文字获罪的事件便以百记。这一次的假奏疏事件让孙嘉淦认清了自己危险的境地,直言不讳,以文字上疏的他,如果稍有不慎,那便是家破人亡的下场。

这次事件的查处延续了三年之久,而年事已高的孙嘉淦终于还是在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之下惊惧离世,而在离世后这次事件才查清楚,孙嘉淦才得以清白。

孙嘉淦的一生,因直言进谏而辉煌,二次不惧强权、凭借过人胆识的进言让孙嘉淦被雍正和乾隆刮目相看、委以重任,在任命期间也凭借自己的学识和智慧创造出了不菲的政绩,为人称道,名声在外。

但盛名之下,引导大众舆论的影响力,会带来上位者敬重的同时也会带来猜疑与怒火,不同时期之下的上位者需要的臣子也不相同,在想要施展抱负的初期,直言不讳,学识丰富的臣子是财富,但在太平盛世,海晏河清之下,想要享受的上位者心里,阻止劝谏的臣子就变的有些讨厌了。

在朝堂之中辗转多年的孙嘉淦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在后来地位越来越高之后,孙嘉淦也不在初入朝堂之上那般的

年少轻狂

也学着用和缓的语言、谨慎的方式来进言。

后来的伪造上疏事件让孙嘉淦彻底害怕了,明白了皇权的威严,也对众多因文字而获罪的事件胆战心惊,最终这位名臣,因直言进谏而闻名的孙嘉淦还是被封建的皇权统治“吓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北宋名将杨业为什么被叫“杨无敌”?杨业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名将杨业为什么被叫“杨无敌”?杨业有多厉害?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宋太祖花了十三年工夫,灭了南方五国,接着,就出兵攻打北汉都城太原。北汉请辽朝出兵援助,宋军吃了败仗。不久,宋太祖也得病死去,他的弟弟赵匡义继承皇位,这就是宋太宗。

  • 历史上李晟为何会将自己的儿子圈送去寺庙出家?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继隋朝之后的强盛王朝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宋朝是一个重用文官,轻待武官的朝代,但唐朝却是一个十分重视武官的朝代,只要在唐朝立有战功的人,都能够封官加爵,光宗耀祖。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李晟就是唐朝有名的将领。李晟世代都是武将,所以受祖辈的影响,他

  • 汉末时期韩馥麾下有哪些猛将?分别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韩馥,字文节,东汉末年的诸侯,冀州牧。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对于这些诸侯来说,除了大家熟悉的刘备、孙权、曹操、袁绍、袁术、吕布等,还有很多诸侯也曾在东汉末年留下自己的事迹。其中,韩馥来说,曾担任过东汉的御史中丞,之后被董卓派为冀州牧。东汉末年的冀州

  • 历史上真实的华妃是什么身份?她到底有多受宠?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在电视剧《甄嬛传》中,后宫的皇后、妃嫔之间,互相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华妃是《甄嬛传》里的女四号,掌有协理六宫之权,嚣张跋扈,心胸狭隘,心狠手辣,恃宠而骄,却也深深地爱着皇帝。她的历史原型,就是敦肃皇贵妃年氏,是年羹尧的妹妹。父亲年遐龄在康熙时期担任湖广巡

  • 历史上的陆贽是什么人?唐德宗给他的密函中是何内容?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贡献最巨,国力最强,历时最长的王朝之一。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我们知道,在古代的时候等级划分是非常严重的,除了王公贵族以外,平民都会根据“士农工商”来排名划分,所以很多人为了出人头地,都会选择读书,读书之后就会参加朝廷的考试,成绩好的就

  • 他是隋朝一勤政爱民的清官,百姓还赴京上访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他是隋朝一勤政爱民的清官,百姓还赴京上访,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现代官员离任,审计已然成为定制。从监督角度讲,此举虽属事后监督,但毕竟是在体制内运作,其警戒作用还是毋庸置疑的。古代没有审计制度,前任官员与继任者办个简单的交接手续,即可走人。但前任官员通常都要接受

  • 张鲁的兵力完全比不上自己,刘璋请刘备入川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刘璋(生卒年不详),字季玉,东汉末年宗室。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鸠占鹊巢,汉语成语,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屋。出自《诗经·召南·鹊巢》。在汉末三国时期,出现了多次鸠占鹊巢的情况。比如袁绍原本是冀州牧韩馥的手下,却逼迫韩馥让出了冀州牧的宝座。再比如刘备原本拥有徐州之地,却被吕布反客为主

  • 三国演义中祝融夫人是个什么样的人?最后为何会归降蜀汉?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是一个兵荒马乱、人才辈出的年代。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中国历史上,有一段不得不提的传奇时代,那便是三国。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绝世佳人,她们在这轰轰荡荡的乱世争奇斗艳,与英雄们演绎着一段段爱恨情仇。美人如玉剑如虹,作为女子,难道她们一定要像花儿一

  • 言语刻薄的宋朝大臣,刘攽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言语刻薄的宋朝大臣,刘攽究竟是个怎样的人?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刘攽(bān)是进士出身,然而这样一位有诗歌情怀、做正经学问的官员,生活中却从来没个正经。宋神宗年间,刘攽知太常礼院,与学士孙觉、孙洙交好。一次,孙洙向刘攽求书法,刘攽写好后,便派小吏送过去,孰料小

  • 解密:苏轼弟弟苏辙嫁女为何会嫁得倾家荡产?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大文豪苏轼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苏门三学士”都考中了进士,一时被传为佳话。宋徽宗初年,苏轼的弟弟、“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要嫁女儿。为了给女儿筹办嫁妆,苏辙特地卖了他在河南新乡购置的一块好地,凑了“九千四百缗(mín,古代计量单位)”,让女儿带进了婆家。“九千四百缗”就是9400贯,虽说当时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