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开国大臣刘伯温:通晓生前生后千年事 通晓天地

开国大臣刘伯温:通晓生前生后千年事 通晓天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607 更新时间:2023/12/15 20:20:33

刘伯温,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吧,这个人经常出现在一些盗墓的小说中,或者是关于风水的书中,很多书中,作者都将他描绘成一个无所不能的人。他精通占卦术,常常能算出一个人的运势,而且对于地形的勘探也是十分地准确,对于风水的观测,更是达到了通天的地步。古代的很多百姓都认为刘伯温能够知晓前后一千年的事情,是一个通晓天地之人。渐渐地,这些传说一代代地传承了下来,人们都忘记了刘伯温真实的样子。人们只是知道朱元璋能够统一中国,离不开刘伯温的帮助,他可以说是明朝的开国大臣。难道人们所说的那些故事都是真的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刘伯温的世界。

刘伯温小时候,就展现了惊人的天赋,对于读过的书,基本上能够过目不忘,他的父亲从小就教他习字读书,而刘伯温也是十分好学,读书的速度也是很快,据说能够一目七行。普通人如果这样读书,恐怕不会记住很多,但是刘伯温却不一样,虽然他阅读速度很快,但是效率也很高,书中的内容都牢牢地记在了他的心里。他十二岁的时候,就参加了乡试,并且考中了秀才,同村的人都称他是“神童”。

在他十四岁的时候,他到府学读春秋经。这是一部高深的儒家书籍,里面的文章很难读懂,尤其是这么小的年纪,学起来更是困难。但是刘伯温却和其他的孩子不一样,他每天诵读着春秋经,只要看过两遍,就能记住书中的所有内容。对于里面的内容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所理解的意思,是前人都不曾领悟到的,这让教他的老师十分惊讶。老师以为他之前就读过这本书,所以才会理解这么深刻,为了打消心中的疑虑,老师又随意从书中抽了几段文字,问他对于这些文字的看法,没想到刘伯温能深刻理解其中的含义,这让老师也不得不佩服他的聪明才智,认为他是千古难遇的奇才,以后肯定是前途无量。时间一长,一部春秋经已经不能满足刘伯温了,于是他便离开了府学,来到了另一个名士郑复初的门下,学习程朱理学。

郑复初对于这个孩子也是赞不绝口,他曾经对刘伯温的父亲说:“你的先人积了很多的德,这才让刘伯温这么聪明。这个孩子以后肯定可以位居高官,光宗耀祖。”刘伯温读了很多的书,尤其是关于天文方面和地理方面的知识更感兴趣,对于兵法和数学也是理解颇深。他每日研究这些知识,对于其中的奥妙理解地也是十分透彻。有一次,他出游至徽州,也就是程朱理学的发源地,听说这里有一本《六甲天书》,刘伯温知道这个消息后,十分兴奋,立即前往覆船山,顺利地找到了《六甲天书》。不仅如此,他还发现这山中竟然还有明教的人存在,于是刘伯温便在山中暂时住了下来,贪婪地学习着一切新鲜知识,当他离开覆船山的时候,他不仅结交了众多明教的人,还掌握了许多的知识,回到乡里后,便立即名声大震,村里人将他比作了魏征诸葛亮

二十三岁的时候,刘伯温考中了进士,但是因为当时元朝已经是走到了末路,各地都爆发了战争,所以刘伯温只好在家里又呆了三年,后来才被元朝的统治者派到了江西去做官。刘伯温上任后,明察秋毫,并且不畏强暴,对于那些无法无天的地主,刘伯温毫不畏惧,在拥有了证据后,立即便惩处了那些地主,社会风气也随之一变。也正是因为这些大动作,让那些地主对他是十分憎恨,总想陷害他,但是因为其他官员知道他的为人,所以都尽力保护他。刘伯温见实在待不下去了,于是便辞去了官职,回到了家乡。后来又被朝廷征召,复出做官,但是过了三年后,又辞官隐居了下来。

后来朱元璋谋反,听说刘伯温的大名,于是便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刘伯温细细地为朱元璋分析了当前的局势,便劝说朱元璋集中兵力,尽量避免分头作战,这些建议立即被朱元璋采纳了。

刘伯温在朱元璋账下屡屡立下战功,于是被朱元璋升任为太史令。刘伯温观测天文现象,发现不就就会有祸乱发生,于是刘伯温希望朱元璋能够对天下人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后来,又因为好长时间不下雨,刘伯温又让朱元璋处理一些冤案,随后便下起了大雨。当时朱元璋因为一个梦,就想要杀死一批囚犯,刘伯温立即询问原因,朱元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刘伯温认为这是一个祥兆,让朱元璋彻底放心了,于是便放了那批囚犯。

后来,刘伯温受了风寒,朱元璋便让胡惟庸带着御医来看他。御医给刘伯温开了一些药,刘伯温吃了之后,就觉得肚子十分地不舒服。

过了几天,刘伯温告诉朱元璋,他吃了那些药以后,就觉得肚子一直不舒服,朱元璋只是简单地让他安心养病,刘伯温十分失望。刘伯温的病越来越严重,最后终于回到了家乡,隐居养病。而且他再也不相信那些药物了,每天只是保持健康的饮食。但是他的病情并没有好转,他知道自己即将死去,于是便将两个儿子叫到了身边,将自己的后事都说了出来。说完以后,又拿出一本书,让两个儿子立刻交给皇上,并且告诫孩子们,以后他的后代,都不准学习天文方面的知识。

做完这一切后,刘伯温又对第二个儿子说:“现在朝廷最需要做的就是统治者要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要恩威并施,法律也应该精简。能用道德去感化的,就不要使用暴力,这样效果才是最好的。一旦有人犯错,希望统治者能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这样的话,刑罚才能公平公正。我本来是想要亲自写一篇这样的文章交给皇上,但是胡惟庸的存在,写了也是白写。等到胡惟庸没落了,皇上一定会记起我,这个时候,你就把这番话告诉皇上。”

说完这些,刘伯温才合上了眼睛,享年65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乾隆皇帝语言能力超群 精通满语汉语及蒙古语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元朝说汉语还是蒙古语,满语和蒙语的关系,满族为什么用蒙古语

    很多人游故宫,都惊诧于导游讲的所谓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房子,却忽略了位于故宫博物院养心殿西暖阁的一间小小书斋。它原名温室,后改为“三希堂”,是清高宗弘历即乾隆皇帝的书房。透过窗户,窥探这仅八平方米的小小书斋,驻足于此,也总能令人付思联翩。乾隆皇帝作为“文奋武钦”的一代帝王,其书房虽小却极为雅致。楠木雕

  • "闯关东"非自近代始 东吴大将太史慈曾渡海北上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在这方面,有据可查的一位名人就是后来做了东吴大将的东汉末年的太史慈。此人乃东莱黄县人(与笔者是真正的同县老乡),早年渡海北上辽东,“求职”均不顺遂。当时辽东那边除了有少数民族占山为王,东汉政权也早已渗进。东吴大将太史慈作为当时真正的“北漂”,在那边始终未定下来;加之此人事母至孝,不久又乘船回乡。但其

  • 孝静成皇后提出一个过份要求却至死都未能如愿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孝庄死后37年康熙为何不安葬,孝庄为何要给容妃下一道遗旨,宣宗孝静成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帝妃嫔,咸丰帝的养母,恭亲王奕訢的生母。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十三岁的博尔济吉特氏参加宫廷选秀,被道光帝看中,赐封号为静贵人。次年,十四岁的静贵人生下皇次子奕钢。此时的道光帝已是不惑之年,道光帝子女甚少,对道光帝来说是天大的好消息。静贵妃也因此母凭子贵,被升为静嫔。但好景不长

  • 李凤娘美艳而残忍霸道又任性 逼疯皇帝害死贵妃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南宋皇后李凤娘,宋光宗皇后垂帘,李凤娘权势

    南宋王朝偏安江南一隅,历任皇帝皆昏庸懦弱、不思进取,整日生活在“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温柔乡中苟且偷安。这其中宋光宗赵惇更是 “奇葩”, 他性格软弱, 执政五年碌碌无为,又畏妻如虎,“内不能制,惊忧致疾” 《宋史光宗本纪》,整日生活在皇后李氏的高压专制之下竟罹患“心疾”(精神障碍),成就

  • 明朝锦衣卫指挥使马顺竟被文官活活打死?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锦衣卫马顺被打死是哪一集,锦衣卫指挥使腰牌,锦衣卫指挥使陆炳

    对于锦衣卫,很多人对于他们的认识是一群无孔不入,武功高强但又心狠手辣的特务。大家会产生这种认识恐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的影响。早期的锦衣卫确实是这样,毕竟,它是由明太祖朱元璋的侍卫队改编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锦衣卫的战斗力水分越来越大。直至发生指挥使被一帮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打死的

  • 惊天秘密!萧皇后惹得这些个帝王都这么爱她!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王妃怎么又怀了萧瑶宇文清,拒嫁天王老公免费阅读全文,萧皇后谁扮演的

    历史上经历桃花劫最多的皇后就是隋炀帝皇后萧氏。她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命运奇特的女人,一个唯一经历过数次冰火两重天的皇后。她自13岁做了晋王妃后,便开始不断地被迫更换身份。历经隋炀帝的皇后、宇文化及的淑妃、窦建德的宠妾、两代突厥番王的王妃,最后又成了唐太宗李世民后宫中的昭容,这种经历让人除了好奇就是佩服了

  • 吕布有勇无谋?其实人们只看到他的见利忘义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吕布见利忘义的事例,吕布为啥见利忘义,历史上的吕布真的有勇无谋吗

    提到吕布,很多人立马会想到那个武功冠绝天下,但是却有勇无谋,见利忘义的三姓家奴。这一印象的产生,恐怕大多是因为受到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的影响。只是罗贯中老先生只强调了吕布的见利忘义,反复无常,却刻意的忽略了吕布机敏狡猾。 但是翻阅《三国志》等史书我们会发现,吕布虽无大的智慧和谋略,却绝不是小说中的

  • 历史商不务正业三大皇帝因这三种怪癖而丧国!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上不务正业的皇帝,中国唯一一个没有昏君的王朝,历史上不务正业的例子

    从夏启到清朝年代末皇帝溥仪,我国共有67个王朝,446为帝王。皇帝在我们的眼中,应该是左右着社稷的前途,名族的命运。职责是让国家繁荣昌盛,可以让人们安居乐业。但是若是皇帝置国事不理,放纵自己的喜好,那就是“不务正业”的“怪癖”皇帝。同性恋皇帝同性恋这个词在我们现在人的眼中,是时尚的词语。但是在于古代

  • 宋徽宗:艺术造诣绝顶的皇帝 却丧权辱国!!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徽宗是不是最昏庸的皇帝,宋徽宗简介,宋徽宗写生珍禽图

    在中国历代的亡国之君中,宋徽宗是个颇为奇异的矛盾人物。作为一个皇帝,他昏庸、愚昧、怯懦,而且残忍。在大敌当前之际,他丧权辱国,直接充当了金人搜刮中原人民财富和奴役中原人民的鹰犬!而作为一个艺术家,他不只聪明、目光敏锐,精细、而且技艺超群,其书画、声歌、吹弹、辞赋无不精擅,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许多不可

  • 三入娼门三从良的一代深明大义名妓柳如是!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杨满堂征西,单田芳的李自成为啥没说完,刘兰芳小八义

    我们一说到妓女,有些人就有点厌恶。其实在古代有许多深明大义的名妓。今天,我就和大家谈谈吧!在明末清初是有这样一个名妓,她叫柳如是。本名杨爱,字如是,又称河东君,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与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顾横波、寇白门、陈圆圆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