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胡雪岩:他是大清朝的财富代言人也敌不过宫廷内斗

胡雪岩:他是大清朝的财富代言人也敌不过宫廷内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411 更新时间:2023/12/25 10:29:28

作为大清国的首富与首善,胡雪岩的崛起与失败都十分迅速。胡雪岩虽聪明一世,与官场人物交往甚密,但最终却因为被绑到政治的战车上而成为成为李鸿章“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策略的牺牲者,实在令人为之扼腕叹息。与胡雪岩个人的宿命相比,我们这个民族似乎也在承受一种宿命:舆论和媒体哄抬“大善人”们时,很少质疑他们行善的银子来路如何、行善的细节尤其是结果如何,听风就是雨,于是总是被忽悠,行善便成为一种最为有效的公关利器,这实在是慈善二字的悲哀。

如果一场生丝大战真的拖垮了“胡财神”的资金链,那只能说明,胡雪岩的财富,或许远远没有时人和后人所想象的那么高。胡雪岩的“作茧自缚”,被后世的人们普遍描绘为一场悲壮的民族商业保卫战。据说,胡雪岩痛下本金2000万两,争购并囤积生丝,一是为了解救被洋人们欺压的蚕农,二是要为民族工商业争口气,最后,导致胡雪岩这位商业民族英雄的梦想被彻底粉碎了。中国历史惯常以成败论英雄,作为一名彻底失败了的商人,胡雪岩却没有被当做落水狗而痛打,相反却赢得了其崇高的历史地位。这是一个令人动容的悲情故事,但是,激情燃烧过后,我们还是应当从历史的废墟中,冷静地找找看其究竟发生了什么。

首先,胡雪岩究竟动用了多少资金,投入这场生丝大战?有关胡雪岩采购生丝的资金,普遍认为,他为此动用了2000万两资金。但是,这一数据是相当可疑的,反证的史料相当确凿。胡雪岩大批囤积生丝,存货量按15000包计、每包单价按照被炒高后的市价380两计算,胡雪岩在其中的投资最多无非570万两,这与后世普遍宣称的2000万两投资款,相差甚远,而就算赔光了,也不可能损失600万~800万之巨。如果2000万两的投资款属实,则就算按照380两的市场高价,也可以囤积51900包生丝,相当于大清国在1882~1883年两年生丝总产量的65%!显然,这绝不可能。以此推断,可以大致得出如下结论:一、如果真产生了大的损失,一定是其他环节出了问题,可能是他的资金成本、管理成本过于高昂;二、如果这场生丝大战真的拖垮了“胡财神”的资金链,那只能说明,胡雪岩的财富,或许远远没有时人和后人所想象的那么高。

这种反常的背后,完全可能是一种包装——其实胡雪岩并没这么富,却故意显得这么富,以增强市场对他的信心——在当代诸多的融资大案中,我们已经对此类自我包装的“富豪”并不陌生——比如“世界首善”陈光标。 胡雪岩为人极为高调,即便在媒体并不发达的当时,也已成为几乎家喻户晓的明星级人物。有关他豪奢的各种段子,一直广为流行。李宝嘉的《南亭笔记》记载,胡雪岩有次经过一家成衣铺,看到有个姑娘倚门而立,颇苗条,就多看了几眼,被姑娘察觉,关门入内。这令胡雪岩大怒,就派人去提亲,要纳之为妾。姑娘的父亲起初不肯,但当胡雪岩的价开到“七千元”(此处应为银元,1银元约相当于0.7两白银)时,就同意了。

胡雪岩在成为大清“首富”的同时,也同样成为大清“首善”,胡庆余堂成为胡雪岩作为“大善人”的重要证据之一,因其对内要求“戒欺”,对外宣布“真不二价”,并且常对贫民发放免费药品,而被后世奉为慈善的典范。在一些官方行动中,积极捐助;左宗棠出任两江总督,奉中央命令赈济山东水灾,财政无钱,也是胡雪岩垫付了20万两。胡雪岩的这些善举,收益也是很大的。胡本人的级别,因此一路上升,直到从二品的“布政使衔”,相当于省部级领导。依靠这些“善举”,胡雪岩也为其老母亲赚来了正一品的封典,胡雪岩自己也赚到了一件黄马褂,这些在权力就是第一生产力的大清国,不仅是巨大的政治荣誉,也是制造财富的资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开国大臣刘伯温:通晓生前生后千年事 通晓天地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108岁国学大师离世,刘伯温临死前给儿子留下包,历史上得善终的开国大臣

    刘伯温,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吧,这个人经常出现在一些盗墓的小说中,或者是关于风水的书中,很多书中,作者都将他描绘成一个无所不能的人。他精通占卦术,常常能算出一个人的运势,而且对于地形的勘探也是十分地准确,对于风水的观测,更是达到了通天的地步。古代的很多百姓都认为刘伯温能够知晓前后一千年的事情,是一个通晓

  • 乾隆皇帝语言能力超群 精通满语汉语及蒙古语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元朝说汉语还是蒙古语,满语和蒙语的关系,满族为什么用蒙古语

    很多人游故宫,都惊诧于导游讲的所谓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房子,却忽略了位于故宫博物院养心殿西暖阁的一间小小书斋。它原名温室,后改为“三希堂”,是清高宗弘历即乾隆皇帝的书房。透过窗户,窥探这仅八平方米的小小书斋,驻足于此,也总能令人付思联翩。乾隆皇帝作为“文奋武钦”的一代帝王,其书房虽小却极为雅致。楠木雕

  • "闯关东"非自近代始 东吴大将太史慈曾渡海北上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在这方面,有据可查的一位名人就是后来做了东吴大将的东汉末年的太史慈。此人乃东莱黄县人(与笔者是真正的同县老乡),早年渡海北上辽东,“求职”均不顺遂。当时辽东那边除了有少数民族占山为王,东汉政权也早已渗进。东吴大将太史慈作为当时真正的“北漂”,在那边始终未定下来;加之此人事母至孝,不久又乘船回乡。但其

  • 孝静成皇后提出一个过份要求却至死都未能如愿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孝庄死后37年康熙为何不安葬,孝庄为何要给容妃下一道遗旨,宣宗孝静成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帝妃嫔,咸丰帝的养母,恭亲王奕訢的生母。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十三岁的博尔济吉特氏参加宫廷选秀,被道光帝看中,赐封号为静贵人。次年,十四岁的静贵人生下皇次子奕钢。此时的道光帝已是不惑之年,道光帝子女甚少,对道光帝来说是天大的好消息。静贵妃也因此母凭子贵,被升为静嫔。但好景不长

  • 李凤娘美艳而残忍霸道又任性 逼疯皇帝害死贵妃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南宋皇后李凤娘,宋光宗皇后垂帘,李凤娘权势

    南宋王朝偏安江南一隅,历任皇帝皆昏庸懦弱、不思进取,整日生活在“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温柔乡中苟且偷安。这其中宋光宗赵惇更是 “奇葩”, 他性格软弱, 执政五年碌碌无为,又畏妻如虎,“内不能制,惊忧致疾” 《宋史光宗本纪》,整日生活在皇后李氏的高压专制之下竟罹患“心疾”(精神障碍),成就

  • 明朝锦衣卫指挥使马顺竟被文官活活打死?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锦衣卫马顺被打死是哪一集,锦衣卫指挥使腰牌,锦衣卫指挥使陆炳

    对于锦衣卫,很多人对于他们的认识是一群无孔不入,武功高强但又心狠手辣的特务。大家会产生这种认识恐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的影响。早期的锦衣卫确实是这样,毕竟,它是由明太祖朱元璋的侍卫队改编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锦衣卫的战斗力水分越来越大。直至发生指挥使被一帮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打死的

  • 惊天秘密!萧皇后惹得这些个帝王都这么爱她!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王妃怎么又怀了萧瑶宇文清,拒嫁天王老公免费阅读全文,萧皇后谁扮演的

    历史上经历桃花劫最多的皇后就是隋炀帝皇后萧氏。她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命运奇特的女人,一个唯一经历过数次冰火两重天的皇后。她自13岁做了晋王妃后,便开始不断地被迫更换身份。历经隋炀帝的皇后、宇文化及的淑妃、窦建德的宠妾、两代突厥番王的王妃,最后又成了唐太宗李世民后宫中的昭容,这种经历让人除了好奇就是佩服了

  • 吕布有勇无谋?其实人们只看到他的见利忘义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吕布见利忘义的事例,吕布为啥见利忘义,历史上的吕布真的有勇无谋吗

    提到吕布,很多人立马会想到那个武功冠绝天下,但是却有勇无谋,见利忘义的三姓家奴。这一印象的产生,恐怕大多是因为受到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的影响。只是罗贯中老先生只强调了吕布的见利忘义,反复无常,却刻意的忽略了吕布机敏狡猾。 但是翻阅《三国志》等史书我们会发现,吕布虽无大的智慧和谋略,却绝不是小说中的

  • 历史商不务正业三大皇帝因这三种怪癖而丧国!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上不务正业的皇帝,中国唯一一个没有昏君的王朝,历史上不务正业的例子

    从夏启到清朝年代末皇帝溥仪,我国共有67个王朝,446为帝王。皇帝在我们的眼中,应该是左右着社稷的前途,名族的命运。职责是让国家繁荣昌盛,可以让人们安居乐业。但是若是皇帝置国事不理,放纵自己的喜好,那就是“不务正业”的“怪癖”皇帝。同性恋皇帝同性恋这个词在我们现在人的眼中,是时尚的词语。但是在于古代

  • 宋徽宗:艺术造诣绝顶的皇帝 却丧权辱国!!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徽宗是不是最昏庸的皇帝,宋徽宗简介,宋徽宗写生珍禽图

    在中国历代的亡国之君中,宋徽宗是个颇为奇异的矛盾人物。作为一个皇帝,他昏庸、愚昧、怯懦,而且残忍。在大敌当前之际,他丧权辱国,直接充当了金人搜刮中原人民财富和奴役中原人民的鹰犬!而作为一个艺术家,他不只聪明、目光敏锐,精细、而且技艺超群,其书画、声歌、吹弹、辞赋无不精擅,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许多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