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甲午中哪位清军将领因英勇被日军赞“骁武绝群”

甲午中哪位清军将领因英勇被日军赞“骁武绝群”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627 更新时间:2023/12/7 7:58:57

马玉昆字景山,1838年出生在安徽省蒙城西北的马集,他家世代务农,家境贫寒。其生性好武,从小就练出一身硬功夫,由于团练办得好,被淮军宋庆收编。马玉昆勇猛善战,深得宋庆赏识,并随同左宗棠入新疆平定古柏叛军。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驻守旅顺的毅军后军统领提督马玉昆接到命令,率部立即奔赴战场,参加援朝抗日的战斗。

虎山奋勇杀敌

1894年10月,马玉昆率军到达鸭绿江前线后,毅军统领宋庆防守鸭绿江下游九连城防线。10月25日,日军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开始进攻虎山聂士成和马金叙部。马玉昆和宋得胜率3000毅军支援。“拼命迎战,勇丁也皆鼓舞奋发,枪弹如雨。”宋得胜乘势“率队夺取三座山(丘),贼尸盈野,马玉昆由南面夹击,互施枪炮。”日军主力全部渡江增援,日军气势越发嚣张。马玉昆等虽无后援,仍坚持战斗。宋庆记载:“至浮桥倭已毕渡,以大炮数千尊排列桥左,背水殊死斗,炮弹轰驰,声震数十里。我军伤亡鳞叠,犹相持不少后。”但是,由于敌众我寡,日军在炮火射程上占有优势,清军逐渐被日军分割包围,各自为战,“毅军之营,哨官伤者十六。”宋庆见状,只好命令马玉昆等撤退至瑷河西岸。这次战斗,清军阵亡共495人,其中仅毅军就有333人。日军死伤149人,其中死亡34人,伤115人。

1894年11月初,金州、旅顺告急,清廷调宋庆西增援金、旅战场,马玉昆同宋庆增援金州。11月21日,清军反攻金州的战斗打响后,马玉昆率领四营毅军为右翼,一直逼近龙庙张家屯一带,与防守在龙王庙西山头上的日军展开激战。双方从早上接战一直打到午后2时,毅军子弹如雨射向敌阵地,使得日军一时抬不起头来。日军见马玉昆的部队攻势猛烈,便从城里抽调兵力支援,才勉强守住阵地。战斗到天黑,因黑天无法再战,暂时收兵退回四十里堡宿营。在这次反击战中,马玉昆率军共毙敌50多人。第二天,清军准备再次反攻金州时,从旅顺撤退下来的徐邦道、张光前等人的军队已退到四十里堡,于是旅顺失守的消息传到军营中。宋庆见到徐、张后,知道金州难以夺回,又担心岫岩方面的日军赶来截断后路,为了保存力量,决定退兵。11月23日,马玉昆率军随宋庆向盖平方向退去。

太平山“战马三易”

1895年2月下旬,清军数路联合反攻被日军占领的海城。24日,马玉昆、宋庆、徐邦道与日军战于大石桥附近的太平山。马玉昆率部防守山北之东、西七里沟及附近村落,奋力抵抗。并驰驱于冰雪间,督队力战。坐马中炮毙,重新易骑,继续督战。在战斗中,“马玉昆被围垓心,率其亲兵闯出重围,因见我兵尚在围内,重复杀入,冲开一路,护之而出,其亲兵百人两次冲杀,仅剩二十人,战马三易,均被炮毙。”太平山战斗从早晨打到晚上7点多,是甲午战争期间持续时间最长的战斗。马玉昆指挥毅军右军奋勇搏杀,艰苦卓绝,连日方也甚为赞叹“骁武绝群”。在这次战斗中,清军阵亡400多人,受伤100多人,共伤亡500多人,其中,毅军死亡424人。日军伤亡334人,加上炮兵,伤亡约400多人,其中日军第1旅团第15联队死伤273人。第1联队死13人。第二旅团伤亡48人,加上冻伤的共2000多人,日军在此战中受到沉重的打击。经过太平山一战,连日军都不得不承认,马玉昆所部“此日之中国兵颇为顽强”,“忠勇力战”,“决无退却之色”。

太平山失守后,马玉昆随宋庆退往营口。1895年3月7日下午,日军开始对田庄台进行试探性进攻,宋庆派“马玉昆居左,宋得胜居右”,自己居中指挥。3月9日上午,在炮火的掩护下,日军猛攻该镇,到上午10点,日军分三路攻入镇内。宋庆“见事急,躬亲驰回督战。所乘之马亦中炮毙,易马督战,军皆思奋。无如贼已据险,抵敌不住。”毅军军前营营官副将唐宗远、后营营官蓝翎千总占魁“奋勇督战,中炮阵亡”。此时,马玉昆仍督军与日军第五师团鏖战。马玉昆感到“独立难支”,为减少伤亡,在让日军付出伤亡160人代价后,只好忍痛命令撤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和5任皇帝有关系的王政君却最终葬送自己国家?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上真实的王政君,王政君和傅瑶的关系,刘奭与王政君

    王政君(公元前71年—公元13年),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县东)人。阳平侯王禁次女,母亲李氏,汉元帝刘奭皇后,汉成帝刘骜生母。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后之一。其身居后位(包含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时间61年(公元前49年-公元13年在位),仅次于清朝的孝惠章皇后(63年)。王政君出身于官宦之家,传说她

  • 解密:洪武帝朱元璋为何贬低孔子在儒家的地位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孔子的《论语》,都说是一部天书,一部能治天下的天书,而宋朝宰相赵普认为凭借半部《论语》就可以治天下了。于是,世上便有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之说。其实,这种说法出自《宋史》。相传大宋王朝的开国丞相赵普每遇政事不能决,便于归家后查阅家中箧里古籍,次日则问题迎刃而解。久而久之,家人好奇,偷偷朝箧里一看

  • 浑身上下长满白毛?慈禧太后遗体三次入棺之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慈禧不仅在生前有许多奇特的经历,而且在死后还有更令人难以置信的遭遇:她的遗体在长达76年的时间里,先后三次殓入同一口棺内。第一次入棺。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二十二日未正三刻,慈禧走完了她74年的人生路程,撒手人寰。当天下午4时30分,掌仪司首领太监用鹅黄吉祥轿将慈禧的遗体从西苑仪銮殿抬出,5时

  • 胡皇后命运看似悲催 却放言青楼日子比皇宫舒畅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堂堂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从男的奴隶到将军的不少,如蒙古名将木华黎,大汉将军卫青等;女的从宫女到皇后的也不缺,如窦漪房等,不一而足。但要说从皇后,皇太后一落千丈沦为娼妓的,全中国就只她一个:北齐武成帝高湛的皇后:武成皇后胡氏,姑且称其为胡皇后。胡皇后的父亲胡延之,母亲范阳卢氏。据说还在怀起她时,就有个僧

  • 大明投靠皇太极的名将有哪些?结局都不太好?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皇太极即位后积极执行扩张政策。对朝鲜不宣而战,迫使其签订《江都和约》,不久又亲率大军迫使朝鲜国王李倧称臣纳贡,允诺与明代断绝往来,并将王子送沈阳为人质。对蒙古,用联姻、赏赐、封王封爵等手段,赢得了蒙古诸部的支持和效忠。并对汉族地主知识分子和明代降官降将采取招降收买政策,量才录用,赐以庄田、奴仆、马匹

  • 韩世忠和岳飞比谁更有军事才华?岳飞真那么神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中兴二将中战功排名前两位的高人。对于军事才华来说,二人应该不相上下,在那个天下崩塌,金人铁骑南下的时候,任何一个能撑起一片天空者都不是等闲之人。岳飞之所以比韩世忠著名,是因为岳飞更加符合一般意义上中国人对于英雄的定义。岳飞是起于民间,而韩世忠是军伍出身,这一点岳飞更加使人亲近。第二,在总体反击中,岳

  • 解密海昏侯:悲催一生都是其祖汉武帝惹的祸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海昏侯刘贺,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哀王刘髆之子,西汉王朝第九位皇帝,也是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后元元年,即公元前88年,其父刘髆去世,年仅五岁的刘贺嗣位,成为西汉第二位昌邑王。元平元年,即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因无子,刘贺被拥立为皇帝,在位仅27天就被废黜皇位,依旧回故地巨野做昌邑王。元康

  • 从求婚被拒到强娶公主 史上第一恶棍侯景的逆袭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在前文讲越南李公蕴的时候,曾经提到过南北朝时南朝梁武帝萧衍,今天便讲一个与萧衍有关的吊丝逆袭的故事。当然,萧衍世出名门,功成名就,属于典型的高帅富,所以本文的主角并不是他,而是另一个恶名远播的恶棍枭雄——侯景。侯景归降梁武帝时,曾向梁武帝求婚於琅琊王氏、陈郡谢氏两家,但梁武帝拒绝了,回答说:“王谢两

  • 明英宗朱祁镇南宫复辟的时候于谦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祁镇凭什么叫英宗,明朝于谦的结局,土木堡之变明英宗结局

    “夺门之变”,是改写明朝政治走向的一件大事。事情说起来很简单,明代宗病了,不能理政,石亨、徐有贞、曹吉祥、张軏等人趁机发动武装政变,攻破南宫,迎立被软禁在此七年之久的太上皇帝明英宗复位。应该说,这是一次有预谋、有组织的成功政变,政变从景泰八年正月十六日四更,到十七日拂晓,前后也就几个小时的时间。石亨

  • 为什么有“兴在孝庄太后,衰于慈禧太后”之说?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为什么的几种说法,世界上有哪些国家,为什么因为的句子

    “看铁蹄铮铮,踏遍万里河山我站在风口浪尖紧握住日月旋转血淹没人间,安得太平美满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一曲恢弘慷慨的《向天再借五百年》道出了康熙大帝雄心壮志面对这广阔无垠的大好河山他深情感慨这来之不易的一切“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有今日成立”康熙祖母,即孝庄皇太后可以毫不夸张地夸其为“大清第一女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