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棣起兵造反 朱允炆派兵攻打为何还下令不能杀他

朱棣起兵造反 朱允炆派兵攻打为何还下令不能杀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927 更新时间:2024/3/6 11:28:51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朱允炆和朱棣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朱允炆了解朱棣会起兵造反,朱允炆攻打朱棣的时候,朱允炆为何还要下令不杀朱棣?

说起朱允炆与朱棣,一文一武两皇帝之争,还要先从朱元璋立太子说起。

话说朱元璋登基之后,用严政酷刑稳定朝政之后,就开始考虑立太子。他众多儿子中,只有四子朱棣文韬武略厚黑之道,与他最为相似甚至过犹不及。可是朱元璋属于马上得天下以武治国,他希望守成之君应是以仁德服天下,因而他立嫡长子朱标为太子。

要说朱标也确实文治武功威望俱佳,其宅心仁厚与朱元璋迥异,如果能登大宝也应是能服众的一代英主。只惋惜朱标天不假年,死在了朱元璋前边。

朱元璋这次也曾考虑过立朱棣为太子,只因朱棣前边还有哥哥,不适合立嫡立长之说。他只得隔辈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太子,这位朱允炆比他老爹朱标更加孝顺宅心仁厚。

朱元璋为孙子也是煞费苦心,他请名家大儒教导朱允炆,并将其他儿子皆分封各地为藩王,其中朱棣驻守北京。朱元璋又将淮西猛将勋贵皆杀之,为孙子执政扫除障碍才撒手人寰。

且说朱允炆登基后,因削藩激怒朱棣以清君侧之名,发动靖难之役。朱允炆在平叛大军出征前,却莫名其妙的下了一道旨意,说其不想担负杀叔罪名,致使两军对垒,平叛之军对朱棣缩手缩脚,朱棣以少胜多夺了朱允炆之位。

那朱允炆为何要下这样一道圣旨呢?其实这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战,理想终也斗不过现实。

一,梦想行仁政恪守儒教的理想主义者。

要说朱允炆确实聪慧过人,熟读经书,其品德在齐泰黄子澄、方孝孺三位儒家大佬教导下,也是无可指责,但其却有些太追求儒家完美的迂,这亦是三位大儒教育的结果。

朱允炆一登基就改年号建文,以示自己行仁政的决心,并将爷爷制定的严刑峻法一律推翻,以宽待臣民,又推行轻徭薄役,崇文抑武。其锐意进取的“建文新治”确也带来了短暂的欣欣向荣之像。

朱允炆甚至在方孝孺的教导下,梦想着复古改制逆时代而行,建立人人平等的乌托邦。怎么看朱允炆及三位大儒都是书生意气,没有习得真正的帝王之术。

就在朱允炆改革方兴未艾之时,黄子澄用汉景帝时七王之乱比喻众藩王在外终是心头大乱,应该削藩。朱允炆一想确实如此,尤其是四叔朱棣年龄最大,能力最强,如果不除必成后患。

朱允炆自以为已经参透历史,其实他并未真正读懂历代帝王厚黑之术,他还是被框在儒家教条,干什么事总想找到完美借口。如果他想削藩,他完全可以雷厉风行打众位叔叔一个措手不及,或是杯酒释兵权逐渐削弱叔叔们的权利。可他偏偏想找叔叔们犯罪的证据,大张旗鼓的削藩。

而朱棣在蕃地的言行并未有可以治罪之处,他只得先从几个较弱的叔叔下手。他按罪先处置了其他叔叔后,又派人到北京接管了朱棣的大军,他看似很周密的计划,其实是错上加错。

我们且看他优柔寡断,拖泥带水的行动早就警醒了朱棣。可是朱棣因三个儿子在南京当人质而不敢轻举妄动,朱棣就天天装疯卖傻请求朱允炆放回儿子。傻傻的朱允炆就照办了,他不容别人说自己不仁义。

朱允炆放虎归山,朱棣立刻不疯不傻了,迅速扣押了朱允炆派来之人,并自称马皇后嫡子,以发兵清除侄子身边挑唆叔侄关系的坏人为名,发动靖难之役。

二,高估形势,仁义大旗扛得太高了。

朱棣当日起兵时,其府内只有八百亲兵,他凭其旧日威信迅速令旧将倒戈回归,集结了十几万人马,可是这与朱允炆集全国之力的几十万人还是相差甚远。

也许朱棣就是一个福将,朱允炆主动送其一个护身符。朱允炆在大将耿炳文出征前,特意下旨不能杀朱棣,不想背负杀叔之名。

曾有人说,朱允炆已经把别的叔叔或流放贬为庶民,或逼其自焚,其狠毒昭然若揭,他说不杀朱棣其实是暗示耿炳文直接杀之,让耿炳文背负罪名。

我却不这样认为,朱允炆厚黑并未学到家,他对几个叔叔削藩都是拿住了其行为不端的把柄,自认削藩很正义。他却一直未找到朱棣漏洞,他觉得自己兵力强大,只想抓住朱棣,令其自行认错,然后再杀之,好给天下人一个完美的解释。

要不怎么说朱允炆太迂呢,朱棣连母亲都可以假借,以显清君侧的正义,他只会实打实不会找个虚假的诛朱棣的借口。叔侄二人厚黑权术高下立见。

我们再来分析朱允炆自大之处。虽说他有几十万兵马,可是真正能率兵打仗之人,除了耿炳文与盛庸并无他人,因为悍将早被朱元璋杀光了。还有一个徐光祖确实是猛将,但他是朱棣小舅子,朱允炆对其并不信任。而朱允炆最重用的李景隆,就是个赵括级别的纸上谈兵之辈。至于三个大儒更是空谈治国之略的酸儒,并无军事指挥才能。

朱允炆并未认清形势,他梦想完胜早已久经沙场的朱棣,确实有些托大了。不过如果他不下那道不杀令,他还真有希望得胜。

我们再来分析,本来这次大战就是其家族内部矛盾,谁胜了也是老朱家人当皇帝。本来朱允炆的兵将打的就不起劲,又有朱允炆的不杀令,他们看见朱棣真的没有下死手。

可是朱棣并不管这些,他得知侄子的旨意后,更是无所顾忌,一马当先冲在前边。其实有几次朱棣已被围困,皆因朱允炆的旨意,使朱棣得以逃脱。

靖难之役打了三年,朱允炆还在和方孝孺探讨乌托邦,并等着朱棣自己认罪呢。他却未想到朱棣会在山东受阻后,灵机一动绕过盛庸,直取南京。他最信任的李景隆,直接开城门把朱棣迎进城。朱棣进城之时,皇宫一把大火朱允炆不见踪影,其生死至今还是谜。

我们只能为朱允炆叹息,两军对垒生死较量,他却下如此命令,其迂腐的仁义大旗,直接把江山拱手送给了朱棣。

斯人已逝,是非功过自由人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武则天当初最合适的继承人是武三思 武则天最后为何把人排除在外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治为什么那么喜欢武则天,谁继承了武则天的帝位,武则天想立武三思还是武承嗣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武则天继承人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武三思当初也是武则天最合适的继承人,武则天最后为什么把人排除在外?历史上后宫女人干政的例子并不少,即便是对大清有功的孝庄也是参与政治好多年,但是能够自立为皇的就只有武则天,敢为天下先,让女人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最鲜明的一笔。可

  • 因为青鹅两个字武则天就把大臣给杀了 这两个字有什么寓意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武则天为什么叫武曌,武则天是哪个皇帝的宠妃,武则天又名武曌

    对武则天杀大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武则天看到大臣信上的青鹅两个字,武则天就下令把人杀了?这两个字有什么秘密吗?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皇帝,她六十七岁才当上皇帝,是历史上即位年龄最大的皇帝,同时也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她执政期间,整顿吏治,打击不合理的门

  • 刘备托孤时李严负责军事大权 李严最后为什么被贬为庶民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备在衣带诏上签名时的官衔是,李严为什么和诸葛亮不和,李严和诸葛亮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李严和诸葛亮,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同样都是托孤大臣,李严为什么斗不过诸葛亮?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刘备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是丞相、录尚书事,可以说刘备是把蜀汉的政治大权交到了诸葛亮的手中。而另一位托孤大臣李严,则是尚书令、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也就是说蜀汉的军事大权,是在李

  • 为什么汉成帝刘骜这么偏爱男宠呢?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成帝的皇后,汉文帝刘恒的男宠,汉成帝与张放的故事

    汉成帝刘骜(前51年~前7年),西汉第十二位皇帝,是个沉迷酒色的荒淫之徒,很多朋友都特别想知道为什么汉成帝刘骜会偏爱男宠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骜在位25年没有留下什么鲜明的政绩,倒是在感情上有丰富的历史。他有一个男宠名为张放,长得尤其美丽,汉成帝非常喜爱他,与

  • 汉朝名将周亚夫是怎么平定七国之乱的?详解周亚夫的军事才能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七国之乱靖难之役,周瑜和周亚夫有关系吗,平定七国之乱的将军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周亚夫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态,也是人们议论的对象。话说当年汉朝名将周亚夫是怎么平定七国之乱的?请听我详细道来。因为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晁错看出了汉景帝因当下同姓诸侯国的势力过大,进而威胁到了中央的王朝而苦恼的事,所以他上疏《削藩策》建议汉景帝开

  • 曹操三代人都是聪明人 司马懿为什么到死都没有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对司马懿没有被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操、曹丕、曹叡都是聪明人,三人为什么都没有除掉司马懿以绝后患?先来看司马懿在曹操时代的表现和地位,官渡之战前夕曹操已经成为了东汉朝廷的丞相,成功"挟天子以令诸侯",尽管曹操出身于官宦家庭,但他知人善用也非常爱才,经常打听哪

  • 司马懿后代生活过得有多惨 子孙从皇帝变成奴隶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司马懿后代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司马懿夺权后,后代当上了皇帝,司马懿的后代下场是什么?古人们曾经说过,笑到最后才是笑,也间接地说明了一切事情,没有到最后,就不要轻易的下结论,去评价好与坏。东汉末年,时局动荡,群雄并起,各军队阀们为了争夺天下,登上权力的顶峰,

  • 刘备托孤时说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刘备真的舍得自己的江山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刘备托孤,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刘备托孤的时候,对诸葛亮说“君可自取”?刘备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刘备是《三国演义》中的核心人物,从“织席贩履”到“蜀汉开国皇帝”可以说是历经无数艰辛。尤其是前期的刘备,三国各路英雄无论是袁绍、曹操、刘表、陶谦……他都曾投靠一时,可见刘备的前期

  • 刘秀建立东汉之后 刘秀怎么证明自己是正统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秀正统,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从西汉灭亡到东汉建立不到20年,刘秀是怎么证明自己是正统的?汉朝前后延续四百年,分为两段:西汉和东汉。跟后来的北宋与南宋不同,西汉和东汉之间有一个断代,中间还隔着一个王莽的“新朝”。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新朝”并不被主流认可,

  • 刘备早年靠卖草鞋为生又在民间 皇室总谱为何没有漏掉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刘备和皇室,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刘备都已经落到靠卖草鞋为生,皇室族谱为什么没有漏掉他的名字?古代人一向注重血脉传承,讲究多子多福,这样一家十几个孩子地生下去,过不了几代,就会成为一个人丁兴旺的大家族。在讲究宗族势力的古代,家族越大越好,毕竟当时认为家里添个人口就是添双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