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多铎是努尔哈赤爱子大清猛将曾跪劝多尔衮称帝

多铎是努尔哈赤爱子大清猛将曾跪劝多尔衮称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631 更新时间:2024/1/30 19:29:41

努尔哈赤之所以能一统女真各部,开创后金帝国的霸业,除了依靠一班赤胆忠心的伙伴之外,就是依靠一帮如狼似虎的子侄了。

提及努尔哈赤的儿子,大家肯定都想到皇太极、多尔衮,这两位一个是大清开国皇帝,一个是叱咤风云的皇父摄政王。

今天朱言要给大家讲讲另外一位,他是多尔衮的同母弟弟、努尔哈赤的十五子,名叫多铎!

按照后金之制,努儿哈赤之子均称“台吉”(后称“阿哥”),成年后可晋升为贝勒。爵位不同,权势大异。

但并非所有的“台吉”均能以年岁晋封为贝勒,这得看本事,更得看出身!

《东华录》卷一谓:“继立太妃乌喇纳喇氏生子三:长阿济格、次多尔衮、次多铎。”

这里说到的乌喇纳喇氏,我们知道的更多的可能是她的名字:阿巴亥,那位曾经与大贝勒代善暧昧过的女人。

美丽的阿巴亥是努尔哈赤第三位正室,这样看来,多铎与同胞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同属嫡出。

深受汉文化影响的努尔哈赤也有着嫡庶有别的看法,一些庶出的儿子,年纪很大,始终混不上贝勒。

多铎是嫡出的儿子,尽管排行十五,却很早就晋封贝勒,而且被分到了努尔哈赤亲隶之两黄旗中十五牛录。

所谓牛录,是构成八旗的最基本单位,一个牛录三百人,二十五个牛录为一旗。

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努尔哈赤挂掉了,据说是被袁崇焕用大炮轰成重伤的,也有人说是身上长毒疮了。

老爹死掉的时候,多铎才十三岁。四哥皇太极用尽手段,成为后金大汗,后又成为大清皇帝!

年幼的多铎必然地卷入了诸王的权斗之中,当然他也成为颇有实力的一支力量,毕竟他手上有父亲留给他的十五牛录。

皇太极登上大位后,为了平衡力量,玩出了一系列八旗调整的招数,两黄旗与两白旗换旗,多铎成为整个正白旗的旗主。

正白旗在满洲八旗中属于实力最强的旗分之一。多铎因此具备了与诸王抗衡的实力。

尽管皇太极以殉葬的理由,逼死了自己的母亲阿巴亥,但是多铎知道在当时的情况下,除了忍耐,没有别的办法。

战功是在朝廷说话的底气,从天聪二年(1628年)始,至天聪八年(1634年),多铎经年随征在外,屡立战功,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天聪九年(1635年)五月,为配合哥哥多尔衮招抚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牵制关外明军,22岁的多铎奉诏挂帅,在大凌河击溃明朝大将祖大寿部,并分道追击明溃兵至锦州和松山。

22岁的多铎可以击败名将祖大寿,这可谓是军事奇才!

班师回朝,皇太极率文武王公在盛京五里外亲自迎接,称赞这位小弟弟是“能出奇制胜,可嘉也。”

第二年,皇太极改元崇德,建国号大清,按战功排爵位,多铎被封为和硕豫亲王。

崇德三年(1638年)九月,皇太极遣奉命大将军睿亲王多尔衮、礼亲王代善长子克勒郡王岳讬袭扰明朝、意在抢掠,同时命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硕豫亲王多铎在宁锦一带往来策应,牵制关外明军。

十一月,多铎部攻克大兴堡后,奉诏与郑亲王济尔哈朗会师。

没想到在半路上,被当年吃了亏的祖大寿伏击,多铎大军吃了点小亏。

按理说,这个失败不算什么大事,马失前蹄而已。

但是,消息传到盛京之后,皇太极开始并未处理,而是到了第二年五月,才在崇政殿召开王公大臣联席会议,共议多铎之罪。

审议结果,夺多铎正白旗牛录的三分之一(满洲十牛录、蒙古四牛录、汉军二牛录)平分给阿济格和多尔衮,并降和硕亲王为多罗贝勒。

其实皇太极就是不希望这位弟弟势力太大而已!!!

皇太极即位之初,八旗主旗贝勒权势熏天。时人指出:“贝勒事事掣肘,(皇太极)虽有一汗之虚名,实无异整黄旗一贝勒也”。

面对如此情形,皇太极积极寻机削除异己,谋求汗位独尊。

可以说,作为八旗之中实力最强旗分之一的正白旗主旗贝勒多铎,此时已身不由己成为皇太极的削藩对象。

其实,在皇太极的天聪时代,国号还叫大金的时候,皇太极重点收拾的并不是多铎,他还不够格儿。领有正蓝旗的二贝勒阿敏,领有正红、镶红二旗的大贝勒代善及领有镶蓝旗的三贝勒莽古尔泰,他们三人才是最危险的!三大贝勒和大汗皇太极“按月分值,国中一切机务,俱令值月贝勒掌理”。

皇太极通过天聪四年(1630年)幽禁二贝勒阿敏、天聪五年(1s31年)革去大贝勒莽古尔泰衔、天聪九年(1635年)罪罚三贝勒代善,从而一举控制了八旗中的正黄、镶黄、正蓝三旗之后,具备了诸贝勒无可匹敌的权力和实力。

收拾完了这些人,皇太极才腾出手收拾多铎,才有了那次小题大做的惩罚。

在崇德六年(1641)的松锦战役中,多铎打赢高桥伏击战,从根本上扭转了松锦战役的局势,并围松山长达六个月,最后大胜,俘虏明朝总督洪承畴。

但是,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多铎仅仅由多罗贝勒晋封为多罗豫郡王,还是没有恢复亲王爵位!

皇太极死后,并未指定皇位继承人,因而出现了“诸王兄弟,相争为乱,窥伺神器”。

在众多竞争者中,睿亲王多尔衮和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最具竞争力!

豪格时为正蓝旗旗主,并得到两黄旗的拥戴。

多铎明白,豪格若立,则两白旗“俱无生理”。多铎审时度势,与英王阿济格“跪劝睿王当即大位”。

多尔衮当然也想当皇帝,但是毕竟实力不够,两黄旗中像鳌拜那样的猛将又喊不立皇太极儿子就造反之类的话。

权衡利弊,各方力量达成妥协,立皇太极第九子六岁的福临为帝,由他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左右辅政,福临“年长之后,当即归政”。

通过跪劝哥哥当皇帝这件事,多铎和多尔衮这一母同胞的哥俩正式结成战略同盟了!

不要以为一个妈生的就一定天然是联盟,不信你看看雍正和他亲弟弟十四阿哥!

顺治继位不久,多尔衮与济尔哈朗即称摄政王,主断国家政务。

顺治元年(1644年)十月,顺治帝福临在北京行定鼎登基大典,晋封多铎为亲王。

多尔衮和多铎结盟之后,力量大过济尔哈朗。

顺治四年(1647年)二月,多尔衮借口济尔哈朗建筑府第逾制,擅自使用铜狮、铜龟、铜鹤,罚银二千,罢免其辅政职务。

顺治四年十月,多铎晋封为辅政叔德豫亲王,实际上取代了济尔哈朗的地位。

顺治五年(1648年)三月,当年的另一位竞争者豪格被多尔衮构陷削爵,事后被幽禁,同年四月死于狱中,时年四十岁。

在多尔衮专权的道路上,多铎功不可没!

在大清一统天下的战争中,多铎又将有什么辉煌战绩和难恕罪孽呢?(原文来自朱言的头条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明英宗朱祁镇是怎样除去叛徒大太监“喜宁”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明英宗朱祁镇因明宣宗突然驾崩9岁即位,初大事权归皇太后张氏,以累朝元老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政务 ,继续推行仁宣朝的各项政策,社会经济也有所发展。张氏死后,三杨去位,宠信太监王振,振遂广植朋党,启明代宦官专权之端。正统十四年,瓦剌入犯,在权奸王振的鼓动下,御驾亲征,抵土木堡兵败被俘。王振被乱军打死,

  • 大明朝赌博盛行 皇帝朱元璋是如何禁止赌博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赌博”二字,在《说文解字》的一书中解释为“博骰也”,它指的是一种赌博的方法。赌博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从赌具来看,主要有麻将、扑克、台球、保龄球、赌博机等等;从赌博数额来看,少则数百元,多达上千元,甚至数万元。我们从“赌”字的结构来看,它的左边是个“贝”字旁,右边则是个“者”字,这很显然的说明“赌”

  • 大英雄狄青为何抑郁而死?死因竟是祸起于相国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狄青是北宋名将,当年在西北时就威震西夏。他临阵时,喜欢披散头发,带铜面具,冲入敌阵,威不可挡,西夏将士看见他就跑,“临阵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对于狄青的军事才能,很早就有人很赏识。朝廷大臣尹洙有一次和狄青谈兵法,发现狄青不只是会冲锋陷阵而已,居然还懂战略战术,于是向范仲淹、韩琦推

  • 诸葛亮轶事:自比”管仲乐毅“有着什么样的水分?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亮躬耕陇亩,……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这段话文意浅显,意思是说诸葛亮在南阳躬耕时,经常把自己比作管仲和乐毅,人们都不以为然,只有好友崔州平、徐元直相信诸葛亮有这般才能。管仲和乐毅,一个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

  • 姜维穷尽一生北伐竟然只是为了报答丞”的知遇之恩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姜维是失败的英雄,穷其一生进行北伐,为了追逐遥不可及的梦而献身,虽然自己身心俱疲,别人看着也感到不舒服。但这种矢志不渝的精神却是怎么也无法磨灭的。后世之人或许不大熟悉诸葛瞻、但都会记得诸葛亮有一个学生、有一个继承人叫姜维姜伯约,和诸葛亮一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贞不二,矢志不渝!姜维官拜大将军,位

  • 姜维十一次北伐动力何在?只因在蜀汉受到了排挤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姜维(202-264),字伯约,天水冀(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军事统帅。姜维早年于曹魏营中并不得志,后被诸葛亮设计劝降转投蜀汉。他从26岁开始就参加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一直到62岁终止自己的军事生涯,共参与了针对曹魏的十一次北伐,可以说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和才华都献给了蜀汉。那么,

  • 揭秘:魏明帝为何会成为导致士林风气败坏的元凶?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魏明帝曹睿是一个很不错的皇帝,少年即位,却年轻有为。在即位之初,就大力起用贤臣,比如说司马懿,于是成功阻止了诸葛亮气势汹汹的第一次北伐,街亭之战打出了曹魏的威风,也让魏明帝在世人心中多了许多光彩。其实,这一点罗贯中是在撒谎。历史上的魏明帝和演义中可以说完全不同。最大的不同就

  • 《三国演义》中最能忍的六个人:无一例外成功了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忍是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孔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道家说,忍耐是远离灾祸的法宝。而集儒家的深邃和道家的机敏于一身的曾国藩则认为:面对命运,忍耐似乎是走向成功的惟一法门。东汉末年的三国:曹魏、蜀汉、孙吴,战火纷飞,英豪迭起,无数英雄叱咤风云,文有诸葛亮、司马懿、郭嘉、贾诩等等,武有吕布、关羽、赵云、

  • 揭秘:霍光本想选个傀儡当皇帝谁知选出雄主汉宣帝?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汉武帝雄才盖世,但他也始终没有解决接班人的问题。先是立嫡长子刘据为太子,之后他宠幸李夫人,于是想立李夫人的儿子刘赙为太子。可是还没来得及立刘赙为太子,李家就获罪被族诛,刘赙自然也就被边缘化了,于是被封为昌邑王。之后,又发生了巫蛊案,太子刘据被迫造反,失败之后自杀。到汉武帝去世时,只有钩弋夫人的儿子弗

  • 曹丕的皇位因何而来?曹丕残暴因为皇位“来路不正”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在《三国演义》中,曹丕的皇位来得最容易。这一点,与当年临危受命的孙权还不是一回事。通常情况下,凡是官位来得容易的人,智商和情商大都不是很优秀。很明显,论文韬武略,曹丕较之乃父相去甚远;而要论起残暴来,却比曹操有过之而无不及。曹操死后,曹丕顺理成章成了曹操的接班人。梦想成真,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