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高分低能的光绪帝:老师赞他远超当年的同治帝

高分低能的光绪帝:老师赞他远超当年的同治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666 更新时间:2024/1/19 13:00:07

晚清皇帝中,光绪是学习成绩最好的一个。1875年的1月13日,小光绪从熟悉的家里被送进紫禁城。紫禁城实在不适合一个孩子的成长。从进宫的第一天起,小光绪总是处于太后的调教和训斥之中。精明强干的太后在教育上却是一个失败者。对亲生儿子同治,她任母爱泛滥,过分娇纵。而对继子光绪,她却矫枉过正。为了让小皇帝成为合格的统治者,她发誓绝不犯过去的错误,不容忍这孩子身上任何一点“毛病”,对他的每一个生活细节,都精雕细刻。

如果他在早晨四点钟时赖床,如果他在陪太后进早餐时碰响了餐具,如果他“上朝”时过多地扭动身子,如果他下跪时忘了复杂的规矩,那么无一例外,都会受到太后亲口的或者通过太监传达的批评。太后清楚地记得同治是怎么被惯坏的。甚至小光绪走路偶尔蹦蹦跳跳,如果让太后看到了,都会招来一顿训斥。太后告诉他,他是个皇帝,得有皇帝样,像普通孩子那样信马由缰,是没出息的表现。

教育学家说,刻板、教条、严厉的教养方式会对孩子的性格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这些孩子往往拘谨懦弱,胆小怕事,同时又固执倔强,不善变通。在阅读光绪的有关资料时,我们发现他的性格中这些特点非常明显。在太后身边,皇帝日益成长为一个缺乏自信的孩子。他不知道什么时候得了口吃的毛病,一见到太后就说话结巴,越是害怕越说不利索。他感觉自己动辄得咎。

只有在书房里,光绪能找到自信。传统的蒙方式,很容易在第一时间就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治帝就是这样。太后和师傅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终也没能把同治的牛头按到书桌上来。

和同治比起来,光绪实在是太听话了。虽然刚开始也曾“嬉戏啼呼”过几次,可是不久,这个性格柔顺的孩子就安然接受了不可违抗的命运,每天乖乖地来到书房和文字做斗争。他功课进展得很顺利,大字也写得越来越端正。虽然和历代的皇子比起来,他的成绩不过是中等水平,但是和他的前任同治比起来,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进宫之后第一次,小皇帝发现自己能够把一件事做得很好。这一发现,对于处于惶恐不安之中的他来说,是非常重大的一次心理转折。随着渐渐能理解书中内容,他对书本的兴趣越来越浓。在宫中演戏之时,他常常携一卷书找个没人的地方阅读。事实上,学习是他确立自我、证明自我和娱乐自我的唯一方式。从各个方面来说,他都是帝王教育的成功典型。在溥仪的英文老师庄士敦看来,光绪“除了口吃这一先天不足外,无论在哪一方面,都远远超过了当年的同治帝”。

小皇帝的表现令帝国政治高层的所有人惊喜。师傅翁同龢经常得意洋洋地对人说起,小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在效法古代圣帝贤王。刚刚识字不久,小皇帝就指着书内的“财”字对师傅说:“我不爱此,我喜‘俭’字”。翁同龢喜不自胜,当即跪下叩头:“皇上圣德!皇上有此见识,真是天下之福!”

然而,事实上,光绪的教育是彻底失败的。厚厚的宫墙阻挡了时光的进入。虽然外面的世界日新月异,一日千里,紫禁城里却还充斥着康熙乾隆年间的空气。虽然出生在鸦片战争三十一年之后,光绪皇帝接受的教育却完全是传统的。教科书也与历代皇帝毫无二致,不过是《帝鉴图说》、《十三经》、《圣祖圣训》之类的“帝王之学”。

他的头脑中除了四书五经、“圣贤心法”,空无一物。他对世界大势缺乏了解,甚至连那些西方国家叫什么名字都不甚了了。因为在传统政治教科书中,那些都是无关紧要之事。唯一重要的是“圣人之道”,老师说,只要掌握了圣人之道,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瀛台泣血记》的作者德龄在叙述她经历的宫中生活时写道:“一个人只要在皇宫里住三五年就会变得愚蠢”。她指出,那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与外界绝少交流,见闻极为有限,即使是一个天资高的人也会被束缚得失去聪明。这座宫殿之城令人森然的封闭、保守和死寂,对光绪的成长构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虽然他学习成绩良好,然而除了书本知识以外,人情世故乃至支配帝国政治的潜规则,在大脑中却完全是空白。亲政之后,经常接触他的大臣们发现,这个年轻皇帝缺乏基本的社会常识和应变能力。在复杂的晚清世事面前,他表现出令人吃惊的单纯、天真。所以,在甲午战争和后来的变法中,皇帝的许多做法,都出乎一般大臣的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史上第一个抢儿子老婆的皇帝是谁 并非唐玄宗?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抢走儿子老婆的帝王,大家马上会想到唐玄宗李隆基,杨贵妃本来是他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尽管后来白居易老先生在《长恨歌》中把这事加工成了一个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甚至还将他们比喻为“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却依然掩饰不了其乱伦的本质。其实,抢儿子的老婆这种事,并不是唐玄宗的专利,而是早有先例。

  • 刘秀的大哥刘縯能力丝毫不输刘秀为何没当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光武帝刘秀妻子,刘秀和他大哥,刘秀丽华

    \公元25年,刘秀在河北称帝,此后经过十二年的征战,削平地方割据,重建大汉王朝,史称“光武中兴”。对于历史,人们通常只记住胜利者,往往忽视失败者,比如人们都知道光武帝刘秀,但几乎没人知道他的大哥!其实论能力,大哥丝毫不输于刘秀,甚至在军事上略高一筹。那么为何大哥不仅没做成皇帝,反而丧命了呢?刘秀有兄

  • 哪个暴君不听忠言失王权?惨淡病死在荒蛮之地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王权的陨落战俘杀不杀,不听忠告失败的例子,不听忠言的例子

    周厉王(前878~前841年在位)是中国古代一个有名的暴君。据记载,公元前858年,周厉王为了垄断天下的财货,上台不久即颁布法令,严禁老百姓进山采集山材,下河捕捉鱼蟹,否则,必须交纳高额税金。而老百姓为了谋取生计,又不得不进山下河,此公则伙同其下属乘机敲诈勒索,大发横财,老百姓被盘剥得苦不堪言。这时

  • 清光绪帝为何会经常挨饿 竟是慈禧有意管太严?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光绪帝照片,为什么慈禧能镇住大清不到,光绪为什么不秘密除掉慈禧

    提到清朝皇帝的饮食,我们自然会用山珍海味、美味佳肴、玉盘珍馐等高大山的词汇来形容。事实上,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把皇帝的膳食总结为四句话:“华而不实,费而不惠,营而不养,淡而无味。”溥仪的这番话可以从两点来理解:第一,皇家的饮食,最注重排场,而不关心营养和口感。皇帝每次

  • 梁敬帝萧方智:南朝梁末代皇帝,他短暂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棣痴情一生,末代皇帝溥仪传奇,南北朝梁武帝萧衍

    萧方智,即梁敬帝,梁元帝萧绎之子,南北朝时期南朝梁末代皇帝,在位仅1年。初封兴梁侯,后改封晋安王,出任平南将军、江州刺史。承圣三年(554年),西魏攻陷江陵,梁元帝遇害。王僧辩、陈霸先商定,以萧方智为梁王、太宰,承制行事。承圣四年(555年),在北齐强势干预下,太尉王僧辩拥立萧渊明为帝,以萧方智为太

  • 历史上雍正能登上地位,邬思道扮演着什么角色?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雍正为什么不考虑弘昼,雍正到底是不是篡位的,邬思道评价雍正不是龙

    胤禛康熙帝第四子,清朝第五位皇帝,年号雍正。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历史的长河中,不缺这样一类人,他们大多其貌不扬,但见多识广,博古通今。他们不仅洞悉中国皇室,而且深知中国社会运行的规律,更对人性有深刻的理解。而这类奇才,经常出现在中国的朝廷当中,指点江山,推动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

  • 梁元帝萧衍有哪些轶事典故?他与徐昭佩有什么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徐昭佩与梁王帝故事,梁元帝萧绎与徐昭佩,梁元帝萧绎

    萧绎,即梁元帝,梁武帝萧衍之子,生母是修容阮令嬴,南北朝时期南朝第三位皇帝,在位共2年。他的文章、书法、绘画称三绝,绘画对隋唐的影响很大。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萧绎早年封湘东王,因病导致一眼失明。即帝位之后,派兵往益州消灭擅自称帝的弟弟、武陵王萧纪,同时也请求西魏出兵

  • 梁简文帝萧纲:南朝梁第二位皇帝,他在怎样的情况下登基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萧纲,即梁简文帝,梁武帝萧衍第三子,昭明太子萧统同母弟,南北朝时期南朝梁第二位皇帝,也是一位文学家,在位共2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他最初被封为晋安王,中大通三年(531年)被立为太子,侯景之乱中继位为帝,后为侯景所害,时年四十九岁,葬于庄陵,谥号简文皇帝,庙号太宗

  • 蜀汉中诸葛亮出于什么样的位置 纵观一生可分为三个阶段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诸葛亮最后选择在哪解析天书碎片,诸葛亮为蜀国做的贡献有哪些,诸葛亮未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诸葛亮位置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诸葛亮在蜀汉中的地位是什么样的?诸葛亮又出于什么样的位置?在三国中,谁的名声最响亮?非诸葛亮莫属了,而诸葛亮之所以有如此高的知名度,最该感谢的还是《三国演义》这本小说,在罗贯中笔下,诸葛亮几乎等同于“神”的存在,刚出山便狠狠的

  • 诸葛亮北伐进行了多次 诸葛亮为什么总是失败了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诸葛亮和司马懿谁厉害,诸葛亮北伐路线现代图,诸葛亮六次北伐怎么都失败了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诸葛亮打仗,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刘备死后,诸葛亮打仗为什么难有胜利?诸葛亮打仗真的不行吗?问题出在什么地方?看过三国演义都知道诸葛亮,作为蜀国的军师,他为蜀国可以说是鞠躬尽瘁。从蜀国的崛起到建立,诸葛亮都出了不少力。在刘备死后诸葛亮就成为了蜀国的主心骨,在将东吴和蜀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