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孝庄太后死后为何没有被下葬?真相是什么

孝庄太后死后为何没有被下葬?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94 更新时间:2023/12/14 2:51:41

孝庄太后出生于蒙古科尔沁贵族世家,是“黄金家族”成吉思汗的后裔。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按照清朝的墓葬规定,如果后妃于皇帝之后去世,是不能再打开帝陵安葬棺椁的,而需要在帝陵附近另起陵寝。因此,孝庄太后去世之后,按理来说是要将棺椁运回盛京,在皇太极陵墓旁重新修建陵墓安葬的,但结果却是,从其去世开始,他的棺椁便一直安放在京东清东陵,直到30多年后,才由雍正在原地修建陵寝,葬入地宫。至于为何如此,自古以来传闻极多。

史料记载,不将棺椁运回盛京安葬,乃是孝庄太后自己的遗愿,而关于孝庄太后之所以会做出这个决定,流传极广的主要有两种说法。

1、改嫁多尔衮之说。有人说,这是由于孝庄太后曾下嫁多尔衮,因此死后无颜面见皇太极。关于此事,目前争议仍然较大,主要依据有三点:一是多尔衮曾被尊称为“皇父摄政王”。二是据蒋良骐《东华录》记载,诏告多尔衮的罪状中,不仅有自称“皇父摄政王”这一条,还有“又亲到皇宫内院”这一条。三是明遗民张煌言的十首《建夷宫词》,其中有一首说“寿觞为合而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日新仪注,太礼恭逢太后婚”。

不过清史学家孟森先生对着三点一一进行了驳斥,他认为,多尔衮被称为“皇父摄政王”,这与古代国君称老臣为“仲父”、“尚父”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并非单纯的指“父亲”。至于所谓的多尔衮“亲到皇宫内院”这一条,则是指多尔衮另有祸乱宫闱之举,但并不一定专指孝庄太后。至于张煌言则是明朝旧臣,对清朝本就怀有敌意,所作诗句有诽谤之词也并不奇怪。

2、孝庄托梦之说。这种说法是,康熙原本也是打算将孝庄运回盛京安葬的,于是一百多名轿夫抬着灵轿便出发,然而甘冈走到遵化孝陵大红门的前面,装有孝庄棺椁的灵轿突然变得无比沉重,轿夫们累得直冒汗。领头的无奈,只好让大家原地休息一会。可是再等他们要上路时,不论这一百多名精壮的轿夫如何使劲,灵轿竟然纹丝不动,无法之下只得向皇帝禀报。康熙得知此事后,立即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然而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康熙自己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结果就这么迷迷糊糊睡了过去,睡梦中,孝庄太后对康熙说自己不想离儿孙太原,所以不想去盛京安葬,要康熙将自己安葬在顺治的孝陵附近便可。康熙醒来之后,想到这个梦,便下令修建了昭西陵。

这个显然就是传说了,太过离奇并不值得相信,而且昭西陵是在雍正年间修建的,与康熙并无关系。

孝庄到底为何不愿返回盛京安葬

如果前两点传言均不可信,那么孝庄留下不愿回盛京安葬的遗愿显然就是出于其他考虑了,我猜应该至少有以下两点缘由:

1、不愿离儿孙太远。这个理由其实说的通,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的孝庄太后,在13岁时嫁给了皇太极,但皇太极在崇德八年(1643年)便去世了,这一年孝庄太后仅仅30岁,两人满打满算也不过在一起生活了17年,而且这段时间皇太极还经常在外征战。在此后的40多年中,她先后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君王,她与儿孙关系更为亲近是可定的,因此不想离儿孙太远,倒也说得过去。

孝庄太后先后抚育两代帝王

2、为节省钱财。孝庄太后生前便很借鉴,不喜奢华,在平定三番时,还将宫廷节省下的银两捐出犒赏士兵。依据清朝惯例,孝庄太后运回盛京之后,也是要重新修建陵墓安葬的,这运送费、修建陵寝所耗的钱财显然是笔不小的支出,而清廷此时历经平定三藩、统一台湾、驱逐沙俄等战事,此时西北的准噶尔部又虎视眈眈,这种情况下,孝庄自然不愿在自己这个已死之人身上再浪费钱财。

有了这两个原因,孝庄不愿返回盛京安葬也就说得通了。康熙自然也理解孝庄的苦心,于是只好将其暂时安放在京东清东陵,又将孝庄生前居住的慈宁宫东王殿五间拆建于昌瑞山下,称“暂安奉殿”(这也能看出当时清廷的拮据),停灵其中。直到雍正三年(1725年),在朝廷财政稍缓之后,雍正才下令在暂安奉殿原处就地起建陵园,葬入地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雍正和十三阿哥不是亲生兄弟 雍正为何还对他最亲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对雍正和兄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雍正和十四阿哥是亲兄弟,为何却和同父异母的十三阿哥最亲?康熙十三子,也是被大清为数不多被工作“累死”的铁帽子王爷之一,而雍正明明和十四阿哥胤禵是亲兄弟,但一辈子中却是和同父异母的十三阿哥最亲。十三阿哥正是爱新觉罗·胤祥,清代的第

  • 明朝时期的开国六国公分别是谁?得以善终的又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承元朝、下启清朝的朝代,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开国功臣一百余人,其中最尊贵的当属六大国公——魏国公徐达、韩国公李善长、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然而六大国公的结局却天差地别,有的已经白发苍苍还被满门抄斩,有的是被不肖

  • 和珅死后,丰绅殷德与固伦和孝公主之间的感情有何变化?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和珅这个人,相信很多人都不算陌生。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啸亭续录》中记载:和孝公主,惇妃所生,为纯皇帝最幼女。上甚钟爱,以其貌类己,尝曰:“汝若为皇子,朕必立汝储也。”虽为庶女,受尽荣宠固伦和孝公主,是为清高宗乾隆帝的第十女,生母是惇妃汪氏,她自

  • 北魏孝文帝的后世评价如何?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南北朝时期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以上问题我爱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唐代名臣虞世南在《论略》评价孝文帝:“后魏代居朔野,声教之所不及,且其习夫土俗,遵彼要荒,孝文卓尔不群,迁都山解辫发而袭冕旒,祛毡裘而被龙衮,衣冠号令,华夏同风,自非命代之才,岂能至此?比夫武灵胡服,不亦优乎

  • 历史上朱见深登基之后都有哪些作为?有何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朱见深是明朝的第八位皇帝,他的父亲是明英宗朱祁镇,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天顺八年正月,明英宗朱祁镇驾崩,18岁的朱见深继位,年号成化。这是一位胸有沟壑的少年天子,他的成化朝是大明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既亮丽光鲜,又黑色幽默。01及时的平反运动朱祁镇留给朱

  • 三国时期的四姓家奴是谁?他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接下来听听我爱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吕布有个不雅的称号,被唤做“三姓家奴”,而在三国时期,还有一人比其更甚,那便是先后三次背主的孟达,乃是地地道道的“四姓家奴”。先是投奔刘璋;刘备灭了刘璋之后,孟达又转投了刘备;东吴偷袭荆州时,孟达又拒绝

  • 得到了卧龙诸葛亮和凤雏庞统,刘备依然没能统一三国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字玄德,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接下来听听我爱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三国演义中,有这么一句话,在众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便是“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得天下”!然而事实上,刘备已经得到了卧龙诸葛亮和凤雏庞统两个人的相助,却仍然未能一统三国,这是为什么呢?你看看庞统临终

  • 李自成进入京城之后,是如何对待明朝官员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李自成是明朝末年的草莽大英雄,也是妇孺皆知的历史著名大人物。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崇祯十七年(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进了北京城,明朝崇祯皇帝走投无路,登上煤山自缢,君王死社稷,崇祯皇帝没有逃走,没有投降,选择自杀,以身殉国,好歹也算是一条汉

  • 吴三桂造反都占据南方了 吴三桂最后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对清代吴三桂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吴三桂举兵反清,已经占领南方,饮马长江,为何却以失败告终?吴三桂的失败,是由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应该是吴三桂的格局有点小了。对于天下的争夺,通常遵循强者通吃的原则,要不统一天下,要不就面对灭亡。吴

  • 唯才是举的曹操,他的一生都错过了哪些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曹操势力最为强大,是最有可能一统天下之人,然而由于他的失误,最终却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成就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在曹操的这些失误中,最大的失误应该就是错失了4大顶尖谋士,这些谋士每一位都不次于诸葛武侯,若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