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日本明治天皇一生对位的三位中国皇帝是谁?

日本明治天皇一生对位的三位中国皇帝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982 更新时间:2024/2/4 10:38:20

日本明治天皇一生对位的三位中国皇帝是谁睦仁,第122代日本天皇,号明治。他活了60岁,一生对位过三位中国皇帝。单纯地讲述一个人的丰功伟绩过于无聊,对照一位皇帝与三位皇帝的故事则相对有趣。

不同之“治”

同治皇帝长明治天皇4岁,6岁登基。但是这位长于深宫的青年18岁亲政后对执政一事兴趣不大,他在内监和宠臣引导下常常微服私行,常到北京崇文门外的酒肆、戏馆、花巷,寻花问柳。野史记载:“伶人小六如、春眉,娼小凤辈,皆邀幸。”

睦仁也喜欢出巡,规模要比同治的大,更接近于同治的先人乾隆。据日本史书记录,1876年至1881年,天皇几乎每年一次对全国不同地区进行为期40至70天不等的地方巡幸,这些巡幸规模宏大,涉及地域广泛,其作用则是“密切了地方官吏、户长、豪农等地方领导者同天皇之间的关系,使人民知道了天皇的存在……”。此外,天皇亦通过预览小学教则纲领和小学校教员须知,对教育进行直接干预。

同治的身体不太好,这一点连民间都有耳闻。1874年,刚刚19岁的同治去世,据清室记载,同治帝是死于天花。但民间传说同治是死于梅毒。据说睦仁幼年少言寡语,身体也颇为羸弱。但16岁继位后,明治维新时期的核心官员大久保利通、三条实美、木户孝允等人开始逐步培养其性格与志向,他们将以往天皇身边的人——公家女官换上了年轻士族,其中有个山冈铁太郎(山冈铁舟1836—1888)在剑道练习中毫不客气地击败天皇,在相扑或柔道的比试中,毫不留情地将明治天皇摔出场外,这些粗犷的教育训练出来的身体自画像上可一窥,相当强壮。

史称“同治中兴”的时代与同治皇帝没多大关系,但是日本“明治维新”则与这位睦仁天皇紧密相连。在亲政后不久,他便率领公卿诸侯祭告天地,宣读《五条御誓文》:

一、广兴会议,万事决于公论;

二、上下一新,共展经纶;

三、文武百官以至庶人,务使各遂其志;

四、破除旧日陋习,一切从天地间之公道;

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展皇基。

这是日本崛起的宣言书,不久他们将证明这一点。从身体到爱好,两位皇帝治下的开明时代已经显示出截然不同的取向,未来的战争在开始就已写定结局。

“光”“明”殊途

1874年,3岁的光绪皇帝登基。

22岁的明治送给了他一份礼物,已经练了6年兵的日本出兵入侵中国台湾。不久就由恭亲王奕代表清政府,大久保利通代表日本政府,在北京签订了《北京专条》。内容并不复杂:承认日本派兵侵台是“原为保民义举起见,中国不指以为不是”;被害难民之家,中国给抚恤银10万两;日本退兵,其在台地方所有修道、建房等件,中国愿留自用,付银40万两。

大清国的重臣们认为给点银子让日本人开路就行了,但是明治政府试探出的可不只是给银子的事这么简单。此时的光绪仍在熟悉巨大无比的皇宫,世界对他来说只是紫禁城,因为他只有3岁。

一晃20年,在光绪长大的过程中,明治天皇没忘了时时给他送“礼”,礼单如下:明治八年(1875年),派兵入侵朝鲜,制造江华岛事件,次年迫使朝鲜政府签订《江华条约》。明治十五年(1882年)利用“壬午兵变”,迫使朝鲜签订《济物浦条约》。明治十八年(1885年),利用“甲申政变”强迫朝鲜政府签订《汉城条约》,并与清政府订立《天津专条》。1885年中法战争后,明治政府进一步加紧了侵朝侵华战争的准备,终于在1894年利用朝鲜“东学道”农民起义挑起了甲午战争。

光绪皇帝在1889年亲政。古老的政治把戏再次上演,朝中随即形成了以光绪皇帝为首的“帝党”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之间的明争暗斗。为了安抚慈禧太后,光绪的选择是为她重修颐和园,为此不得不向各地的官员摊派银两,最大的一笔来自李鸿章,来自海军军费。

日本的明治天皇并未松懈,这一年他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俗称“明治宪法”,得以确立他的权力,也将日本的政治制度西化推到了宪政时代。大清国则要到1906年,在内外相逼的情势下,才会有“立宪”的想法,那时距这个帝国的落幕已剩下最后6年,光绪皇帝的生命也即将走到尽头。

1894年,中日开战。此年明治42岁,光绪23岁。但他们所主导的国家,可以把年龄互换一下。

明治走上了自己一生的事业巅峰,他亲任日军最高指挥官,对外主导甲午战争(1894年)、日俄战争(1904年),并在甲午战争次年派遣桦山资纪接收台湾,全岛居民不服日本,抗日而发生乙未战争(1895年),两次对外一次对内战争皆由日本取得胜利。台湾和朝鲜半岛因此成为日本殖民地,库页岛则纳入日本帝国版图。日本迅速发展成现代东亚第一帝国。

光绪在战后,锐意变法革新,“不做亡国之君”,于1898年起用康有为、梁超等推行新政,并以谭嗣同等四军卿架空原有的军机大臣,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当权保守派的反对。于是新政百日后凋谢,光绪自此失去自由,1908年,在慈禧逝世前一天被毒杀于瀛台,终年38岁。

满州无国

明治天皇的标准像为军装照。正当壮年的睦仁穿着西方军人仪典服饰,浓眉重须,相当具有军人气息与男子气概。衣着打扮既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尚,也能代表一种文化的转向。明治时代,军官、官员开始穿着西式的服饰。据记载,睦仁平时带头穿军服、吃西餐,也因此留下了多幅军装照片。睦仁缔造的日本陆军开始采用的军服一度还保留有和服式样,后来则聘请美国南北战争中的退役军官来训练日本新军,美式军服成为日本最流行的样式。

尽管溥仪与他的上一任不一样,从一开始就学习英语,甚至穿着西服,喝过咖啡。但他一生中唯一的军装照,则是在“满州国”当皇帝的时候。但是他不明白,即使他们的祖先攻占了中原之后,这里仍只有一个国家,那就是中国。

1906年溥仪登基时,明治领导下的日本刚刚战胜了俄国,成为了东方霸主。这是现代史上,第一次东方国家战胜了西方国家。于是数以万计的中国人开始留学日本。

睦仁在位共45年,于1912年7月30日病死,由于在位期间使日本由落后的封建小国一跃成为军国主义强国,他被后来的日本军国主义政权奉为“旷代圣主”。三个月后,溥仪宣布退位,大清帝国随即落幕。

此后则是民国时代,溥仪仍将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不过,他必须仰仗明治天皇的孙子裕仁天皇的庇护,如此行径在中国历史上不乏其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儿皇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同治帝怎么会惨死于梅毒病下的?同治帝死因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同治和王庆祺,同治怎么得梅毒的,如懿传皇上染了疥疮

    同治帝是因梅毒而死还是因天花而死?在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一直沉浸于酒色,而荒废朝政的咸丰帝最终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的烟波致爽殿,卒年31岁,他那年仅6岁的儿子载淳登基,年号开始定位了“祺祥”,在辛酉政变之后,便改为了“同治”,意思是东西两宫太后打破了清朝的祖制,来垂帘听政,共同治国。在载淳执

  • 慈禧为何要谋杀珍妃?珍妃是怎么得罪慈禧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大揭秘慈禧与珍妃,珍妃娘娘为什么会被扔进井里,珍妃真实长相

    光绪最爱的珍妃是怎样得罪慈禧的?光绪皇帝的一生不仅在政治上不得志,他的婚姻也同样的不幸。他在选皇后的时候,并没有选到自己看上的女子,而是被慈禧太后做主挑选了一后二妃,他的皇后隆裕是慈禧的亲侄女,光绪帝是慈禧的外甥,慈禧此举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控制和操纵光绪,达到自己继续把持朝政的目的。不过幸运的是二

  • 光绪帝为何没有后代?光绪帝身体不好无后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为什么光绪帝没有儿子,光绪为什么不除掉慈禧,慈禧太后为什么要废光绪帝

    为何光绪帝没有后代?在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十二月,年仅19岁的同治皇帝驾崩了。同治皇帝的后妃们并没有给他生下一个儿子,慈禧太后为了能继续执政朝廷,便选择了醇亲王的次子载恬来继承皇帝位,年仅4岁的载恬便成为了后来的光绪皇帝。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清朝第十一位皇帝,也是清朝入主中原之后的第九位皇帝

  • 溥仪死后葬在哪里?末代皇帝溥仪尸骨埋在哪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溥仪被埋在哪,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末代皇帝溥仪电影

    中国末代皇帝溥仪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的身份在历史沧桑中不断变化,许多人都知之一二。1967年溥仪因患肾癌在北京逝世,溥仪死后葬于何处?此事鲜为人知。按封建国家定制,新皇帝登基以后,就要选择“万年吉地”,营建陵寝。宣统皇帝溥仪3岁即位,刚三年清王朝就灭亡了,他也就没来得及选定“万年吉地”。溥仪退位之后

  • 朱元璋为何杀功臣?揭秘朱元璋血腥诛杀功臣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诛杀功臣的顺序和原因,朱元璋杀功臣,明朝诛杀功臣后的影响

    朱元璋血腥诛杀功臣的真正原因:朱元璋两次大屠杀的对象,都是他初起兵时亲如手足的患难朋友。他们为朱元璋出生入死,当他们以为可以分享富贵时,却被朱元璋施以惨无人道的酷刑并株连九族。这两次大屠杀不过是成批地死亡,事实上朱元璋每天都在屠杀,前后屠杀了四万多文臣武将。像皇太子的教师宋濂,是元末明初文才最为出众

  • 盘点7位下台后人间蒸发的皇帝:建文帝生死成谜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建文帝为什么会败了,如何做到人间蒸发,建文帝失踪之谜

    古代封建帝王,包括因种种原因被废黜而下台的帝王,其生平起居,史书一般都有详尽的记载。然而,盘点两千多年的封建帝王史,却发现有7位帝王被废黜后竟生死不明,好似人间蒸发,给史书留下一片空白,也给后人留下一团迷雾。 刘贺当了27天皇帝,因荒淫无度被赶下台公元前74年,汉王朝第六任帝王、22岁的昭帝刘弗陵死

  • 乾陵在哪?武则天是怎样为高宗李治选择陵地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武则天李治合葬的乾陵简介,武则天乾陵之谜大揭秘,武则天乾陵图

    武则天是怎样为高宗李治选择陵地的?如何选择皇陵地址,是对帝王执政能力的一个具体考验。武则天为高宗李治选择乾陵作为归息之地,不但能传递出她操盘天下时忠于先皇的政治姿态,而且是她和李治情感发展的必然。683年12月,李治走到生命的终点时候,最关心的就是身后大事。透过《旧唐书》和《资治通鉴》,我们看到李治

  • 清顺治皇帝壮年暴毙的背后隐情 揭秘顺治帝死因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乾隆死因太尴尬,顺治皇帝怎么样,顺治皇帝怎么才活了20岁

    顺治为什么会突然不治而亡?顺治十八年,正月初六,夜里子时,深宫传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年仅24岁的顺治皇帝在养心殿驾崩。就在顺治驾崩后的第三天,不满八岁的康熙登上了紫禁城金銮殿的宝座。皇宫中很快恢复了平静,但是让人们迷惑的是,24岁的顺治皇帝,一向身体强健,从未听说有什么疾病缠身,为什么会突然不治

  • 康熙为什么三十年不葬祖母孝庄皇太后?孝庄之死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康熙的母亲和孝庄皇后,孝庄37年不下葬不腐烂吗,康熙为何不下葬孝庄

    康熙为什么三十年不葬祖母孝庄皇太后?6岁的福临被拥立为新皇,是权力斗争的微妙结局,但是在众多的皇子中选中福临,而多尔衮表示同意,这就和福临的母亲孝庄太后分不开了。对于孝庄与多尔衮的关系,民间有很多传说,这也是清初四大疑案之一。传言的产生,始于张煌言(即张苍水)所写的七言绝句。在这首题为《建夷宫词》的

  • 中国历代帝王反贪力度仅次朱元璋的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元璋是暴君还是明君,明朝反贪力度空前绝后,朱元璋是政治家吗

    雍正:人们的普遍印象是乾隆比雍正仁慈,但实际上,乾隆朝对贪官的惩处远严厉于雍正朝。雍正年间,惩贪实行“完赃减等条例”。凡贪污挪用公款的犯官,如果在一年之内将所贪的公款全部补赔,就可以免死减罪发落。乾隆却克服巨大阻力,毅然废除了“完赃减等条例”。不管你家里多有钱,贪污白银只要满了一千两(相当于今天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