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在历史上不同时代的皇帝有不同的称呼,是为何?

在历史上不同时代的皇帝有不同的称呼,是为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614 更新时间:2023/12/28 21:43:38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们对古代皇帝的称呼一般有如下四种:

第一种:秦始皇秦二世;

第二种:汉武帝、隋文帝;

第三种:唐太宗、宋太祖;

第四种:嘉靖、康熙。

为什么我们对不同时代的皇帝有不同的称呼?这就关系到封建王朝中“庙号”“谥号”“年号”的演变了。

1、庙号、谥号、年号是什么?秦朝皇帝为什么称呼感觉这么low?

庙号:君主驾崩之后被供奉太庙之中的称呼,起源于商朝,周朝、秦朝没有沿用,到了汉朝逐步恢复,受中原文化圈影响的朝鲜、越南君主也会有庙号。

谥号:君主或者有名望的人去世之后,按照其生平表现给予他一定的评价,一般是1~2个字,起源于周朝,秦朝没有沿用,汉朝逐步恢复。

年号:君主对自己执政的某个特殊时期给予一定的政治期望,也是一种纪年方式,起源于汉武帝时期,受中原文化影响的日本沿用至今。

汉武帝、隋文帝就是以君主的谥号为称呼,唐太宗、宋太祖则是以君主的庙号为称呼,嘉靖、康熙则是以皇帝的年号为称呼,而在秦朝时期,嬴政认为“庙号”和“年号”是“臣议君,子议父”,大不敬,而且始皇帝的功绩怎么是其他人能议论得了的,所以他废黜了庙号和谥号,于是乎我们只能称呼秦朝皇帝为秦二世……若不是秦朝二世而亡,后面还有有秦三世、秦四世……就像欧洲君主那样,这样的称呼显得非常没有文化内涵!

2、为什么我们用谥号称呼唐朝以前的君主,用庙号称呼唐朝以后的君主

我们称呼西汉皇帝,汉武帝,汉宣帝,都是谥号;(称呼刘邦为汉高祖,其实应该为汉高帝,刘邦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司马迁搞错了)

称呼东汉皇帝,汉光武帝,汉献帝,也是谥号;

称呼三国皇帝,魏文帝曹丕,汉昭烈帝刘备,吴大帝孙权,也是谥号;

称呼两晋皇帝,晋武帝司马炎,晋元帝司马睿;

南北朝时期也是如此,到了隋朝,隋文帝、隋炀帝都是谥号。

但是唐朝往后,风格突然转变,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宋太祖,宋太宗、宋徽宗,很明显都是用庙号称呼!

这里面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在唐朝之前,不是每一个皇帝都配享有庙号的,但是都有谥号。

拥有庙号的皇帝能享受单独建庙祭祀的权力,只有建立卓越功绩的皇帝才配享有!西汉时期拥有官方承认的庙号的皇帝只有汉太祖刘邦、汉太宗刘恒(汉文帝)、汉世宗刘彻(汉武帝)、汉中宗刘洵(汉宣帝),其他皇帝统统没有!

所以为了称呼的统一,我们选择用谥号称呼这一时期的皇帝。

但是从五胡乱华到南北朝时期,庙号开始泛滥,无论多么荒唐的皇帝,都拥有了庙号,甚至一些暴君、昏君还被冠以“祖”的庙号!

恰恰到了唐朝,谥号也发生一个重大变化,即原来1~2个字的谥号字数开始变多,后代子孙喜欢给前面的皇帝添加美谥!比如说唐太宗驾崩时,其实他的谥号就一个字“文”!唐高宗时期,为其加谥为“文武圣皇帝”,唐玄宗时期,再次为其加谥为“文武大圣皇帝”,后来李隆基觉得还不够,又加谥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就这样李世民的谥号从最初的“文皇帝”变成了“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很显然,再用谥号称呼这一时期的皇帝不再合适,于是从唐朝开始,我们用庙号称呼皇帝。这是第二个原因。

另外点个题,杨坚庙号隋高祖,所以我们可以称其为隋高祖杨坚,只不过不常用罢了。

3、为什么到了明清时期,又改用年号称呼呢?

称呼明朝皇帝,我们还是年号和庙号混合着,比如说朱元璋,一会儿称其为明太祖,一会儿称其为洪武大帝,但是到了清朝,基本上都是用年号了,特别是入关之后的皇帝,比如说顺治、康熙、雍正,有几个人知道顺治是清世祖,康熙是清圣祖,雍正是清世宗,乾隆是清高宗的?

为什么会有如此的转变呢?这是因为自明朝开始,皇帝执政的一生都只有一个年号(明英宗复辟、皇太极改元属于特殊情况),比如说朱元璋的洪武,朱棣的永乐,玄烨的康熙,弘历的乾隆等等,都是一生只有一个年号,而在此之前可不是,皇帝更换年号的频率很高,比如说武则天频率最高的时候一年能换好几个年号,执政15年用了十来个年号!

正因为年号固定,而且年号通常代表美好的政治期望,也更符合皇帝执政思路,所以从明清开始,用年号称呼皇帝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秦琼对唐朝有何功绩?为何能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隋唐凌烟阁24功臣,凌烟阁24功臣秦琼为什么倒数第一,唐24功臣排名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秦琼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秦琼(?

  • 除鸿门宴外,刘邦还遇到过一次谋杀,有多凶险?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邦和吕雉怎么认识的,鸿门宴上刘邦为什么可以逃走,刘邦去鸿门宴的主要原因

    刘邦,沛丰邑中阳里 人,汉朝开国皇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汉纪》:“高祖起于布衣之中。奋剑而取天下。”提起汉高祖刘邦征战天下的历程中,最为惊险的一次莫过于鸿门宴了,但是你是否知道,刘邦一生除了鸿门宴之外,还曾经历过一次凶险的谋杀!皇帝刘邦夜宿一地,在得知地名后大惊:赶紧逃跑,结果逃过一死劫。究竟

  • 唐俭对唐朝有何功绩?为何能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唐代24功臣是哪24功臣,唐朝文渊阁二十四功臣,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唐俭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唐俭(公

  • 汉武帝对刘据的死后悔 汉武帝为何没有善待他的后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病已是汉武帝什么人,霍去病刘据,汉武帝皇后陈阿娇

    还不了解:汉武帝和刘据后人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武帝晚年后悔太子之死,为什么没有厚待太子的后人?汉武帝与太子刘据的关系越变越复杂,原因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对于刘据的死,责任并不全在汉武帝,汉武帝所谓的后悔也并不完全是出于父子亲感,而是另有目的。所以说,汉武帝

  • 历史上张居翰为何会进入皇宫成为太监?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古代皇宫为什么要有太监,为什么皇宫里都是太监,太监只有皇宫里有吗

    历史上宦官干政在历史上层出不穷,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太监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产物”,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据《周礼》记载“宫者使守内,以其人道绝也”。太监最开始地位很低,从秦汉开始逐渐涉足朝政,此后历朝历代几乎均有宦官专权的现象。太监由于生理不健全,内心大都有些

  • 常山赵子龙“一身都是胆” 居然未上五虎上将?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赵子龙死亡真相,常山赵子龙刘德华免费观看,武神赵子龙在线观看完整版

    赵子龙: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元氏县西北)人。先从公孙瓒,时刘备亦在,与赵云深自结纳。公孙瓒为田楷击袁绍,派刘备出征,赵云为骑将,后因对公孙瓒失望托词兄丧,离去前与刘备曰:“终不背德也。”后刘备奔袁绍于邺与云相遇,随从至荆州,战博望,出长阪,迁为牙门将军,仅为一名护卫偏将,随刘备南定诸郡后,

  • 初唐四杰”政治失意后入蜀 开创清新质朴文风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北宋书法四大家,中唐四杰是谁,初唐四杰擅长的诗歌体裁

    初唐四杰入蜀:公元1172年冬,诗人陆游自南郑(今陕西汉中)调往成都,途经剑门,恰遇一场小雨。此前,陆游在抗金前线参与军事机密,过了半年渴慕已久的军旅生涯,时常“寝食鞍马间”。虽不能继续留在前线为国报效,自前线去往大后方的大都市毕竟是去危就安。更何况成都这样的繁华都会还有那么多文人骚客,诗酒相交岂不

  • 外戚威胁皇权 雍正皇帝为什么要杀心腹年羹尧?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雍正到底是不是篡位,雍正弑父夺位,年羹尧班师回朝雍正皇帝迎接

    年羹尧死因:清宫外戚,有个特点,满洲贵族,沿袭始终。瓜尔佳氏,始祖当推位列开国五大臣的费英东;钮祜禄氏,始祖当推位列开国五大臣的额亦都;叶赫那拉氏,始祖当是叶赫贝勒杨吉砮等。蒙古贵族如博尔济吉特氏,为成吉思汗后裔,以及阿鲁特氏等。汉军贵族,佟佳氏,影响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雍正六朝政治,年氏

  • 诸葛亮的后代都有谁?诸葛亮后人如今都在何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诸葛亮有没有后代,诸葛亮有子孙后代吗,后人对诸葛亮评价

    诸葛亮后人: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创造了三足鼎力的局面,但是他死后蜀国也随之灭亡,蜀国灭亡后诸葛亮的子孙如今在何处却无人知晓,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下吧。诸葛亮的后代(儿孙辈)诸葛瞻(227--263年)字思远,诸葛亮的儿子十七岁时,被后主刘掸招为驸马,历任骑都尉、侍中、尚书仆射加

  • 徐渭简介 明代著名书画家天池山人徐渭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徐渭的后人,明代的徐渭书法作品,对徐渭的评价

    徐渭简介: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大才子”。清代郑板桥对徐文长非常敬服,曾刻一印,自称“青藤门下走狗”。文学家、艺术家木心先生评其为“英才天纵”。民间也普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