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全祖望简介 清代著名文学家谢山先生全祖望介绍

全祖望简介 清代著名文学家谢山先生全祖望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019 更新时间:2023/12/17 18:45:36

全祖望简介:全祖望(1705~1755)清代学者、文学家。字绍衣,号谢山,学者尊称为谢山先生。鄞州(今浙江宁波)人。

全祖望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勤奋攻读,博通经史,为清代浙东史学名家。他"负气忤俗","其学渊博无涯”(李元度《全谢山先生事略》)。全祖望尤多留意于南宋和晚明文献,虽贫病而著述不辍。他37岁时三笺《困学纪闻》,42岁时补辑《宋元学案》,45岁至48岁的晚年仍朝夕不倦地七校《水经注》。临终前还自编文集。全祖望生活的时代,整个社会弥漫着一股空疏不实的学风,清初稽古洽闻之士,至康熙中叶凋零殆尽。鉴于当时学人多从事帖括之业或词章之学的弊病,他发出“求其原原本本,确有所折衷而心得之者,未之有也”(《鲒埼亭集·翰林院编修赠学士长洲何公墓碑铭》)的感叹。这一时期程朱理学占据学术主流,但那些自命为朱学的人,议论迂阔陈腐,只知“奉章句传注而墨守之,不敢一字出于其外”,结果形成“朱学反自此而晦”(《鲒埼亭集外编·横溪南山书院记》,以下书名省略)的局面。而社会上流行的陆王心学,则往往“高谈性命,直入禅障,束书不观,其稍平者则为学究,皆无根之徒耳”(《外编·甬上证人书院记》)。全祖望试图扭转这种学术风气,严厉批评宋元以来“门户之病,最足锢人”的弊端(《外编·杜洲六先生书院记》),确立了学贵自得、融会百家的治学宗旨。

全祖望学贵自得、融会百家的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堪称其一生的学术总结。他特别反对一味拾人牙慧、步人后尘,或墨守一家、囿于成说,从而失去自己独立思考的品性和学术创新空间的做法,赞誉元代吴澄的学术兼收朱熹张载、吕祖谦、陆九渊之长,治学不墨守一家,而是“以求自得,不随声依响以为苟同”(《外编·城北镜川书院记》)。在他看来,自得之学当是汲取百家之所长,再经过自己悉心揣摩、加以融会,从而获得属于自己的真知。全祖望高度评价明代黄润玉的学术成就,将其与明代大儒陈献章相提并论。清初黄宗羲曾评价陈献章的学术“要归于自得”(《明儒学案·师说》)。在全祖望看来,黄润玉治学同样是“皆其心之所自得,而非浮虚剽袭之言”(《外编·黄南山先生传家集序》)。黄润玉“所以为朱学之羽翼者,正不在苟同也”(《外编·横溪南山书院记》)。全祖望还赞许宋代史蒙卿治学虽以程朱理学为宗主,却能够“独探微言,正非墨守《集传》、《章句》、《或问》诸书以为苟同者”(《外编·甬东静清书院记》)。可见自得之学、融会百家是全祖望治学所追求的一种很高的境界,其中闪耀着不立门户、不定一尊的思想光辉,充分表现出对前贤的尊重与继承。

全祖望把自己所主张的自得之学与两种虚假的“自得之学”区别开来,并对它们进行了批判。其一,脱离真知的“自得”。他指出:“正献之言有曰:‘学贵自得,心明则本立。’是其入门也。又曰:‘精思而得之,兢业以守之。’是其全力也。槐堂弟子多守前说,以为究竟,是以稍有所见,即以为道在是,而一往蹈空,流于狂禅。”(《外编·城南书院记》)这种“稍有所见,即以为道在是”的“自得”,实质是蹈虚空言,被全祖望斥为游谈无根之学。他引宋元之际王柏之言,对这种“自得”的实质与危害作了深刻揭露,指出“孟子之所谓自得,欲自然得于深造之余,而无强探力索之病,非有脱落先儒之说,必有超然独立之见也。举世误认自得之意,纷纷新奇之论,为害不少”(《宋元学案·北山四先生学案》)。其二,以他人之见矜为“自得”。宋代昆山卫湜荟萃百家,纂成《礼记集说》一百六十卷。是书采撷广泛,但作者不置一语于其中。对此,卫湜自己坦言:“他人著书,惟恐不出于己。予之此编,惟恐不出于人。”全祖望对这种诚实态度倍加赞许,认为是“至哉言乎!世之狗偷獭祭以成书,矜为自得,或墨守一家坚辟之学者,其亦可以已矣夫”(《外编·跋卫栎斋礼记集说》),给那些以掠人之美为“自得”的无耻之徒敲响了警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西施怎么死的?千古美人西施为何被沉江底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西施怎么死的?公元前473年的冬天,吴国首都苏州城被奔袭而来的越国雄师攻破。吴国灭亡。年龄时期的大美女、百度博客吴王夫差的宠妃西施的人生轨迹戛然而止,似乎随着灰飞烟灭的吴国没进了黑暗的历史之中。.吴国灭亡了,西施到什么地方往了呢?她的后半生又是怎么度过的?后代评价历史人物的眼光经常是苛刻、不公正的,

  • 诸葛亮为何杀魏延?担心自己死后刘禅驾驭不了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为何杀魏延?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后,被刘禅尊为相父的十几年中,运用手中掌握的大权,采取一系列隐秘晦暗的手段,对魏延的多次建议和行动,进行掣肘与压制,直至借机处之,究其主要原因,还是他的怀疑之心作祟,怕今后后主刘禅驾驭不了魏延而出乱子。逝者如斯长江水,浪花淘尽几英雄。可怜良将魏文长,却因反骨留骂名。

  • 春秋首霸齐桓公饿死宫中为何无人知?齐桓公之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春秋首霸齐桓公为何惨死宫中无人知晓---等到桓公一病不起的时候,易牙、竖刁便趁机发动,管仲死后,齐桓公年事已高,又多内宠,身体难支,于是朝中大权便落宫廷政变,把桓公囚于宫中。桓公被饿死以后,易牙、竖刁秘不外宣,并对聚集宫门口的朝廷官员大下毒手。“悟”为此道之起步,“破”为此道之续步,“习”为此道之化

  • 为什么刘邦的遗嘱能让刘姓江山延续三百年?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为何刘邦的遗嘱能让刘姓江山延续三百年?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四月中旬,六十二岁的刘邦躺在床上等待死神的到来。皇宫外的重臣们知道皇帝命不久矣,但无计可施;经常在刘邦病榻前伺候的吕后不知夫君到底还有什么打算,也是忐忑不安。一天晚上,她走近刘邦,试探地询问还有什么遗言:“您走后,要是丞相萧何也死了,谁

  • 李渊登位之谜:促使李渊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按《隋唐演义》上说,“十八路反王,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家盗贼”揭竿而起,但最后推翻隋朝江山的不是十八路反王之一,却是唐国公李渊。李渊是所谓的农民起义军么?很牵强。实际上李渊非旦不是吃不饱、穿不暖才揭竿而起的义军领头人,反而是与隋炀帝杨广扯不断的统治阶级代表,只不过他“假公济私”,

  • 一代宠妃海兰珠:揭秘皇太极独宠海兰珠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皇太极和海兰珠的爱情故事,一直被证明是清朝帝王出情种的事实,而历史上的海兰珠也的确是皇太极的一代宠妃,最后海兰珠死后,皇太极郁郁寡欢,茶饭不思,2年后皇太极也随海兰珠而去。历史上的海兰珠既没有哲哲皇后这样的贤惠端正,也没有大玉儿这样的才情智慧,而后宫佳丽三千,海兰珠也不是最漂亮的,甚至海兰珠还曾

  • 唯一被凌迟处死的清朝公主是谁? 清史最残酷奇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被凌迟处死的公主,古代被凌迟处死的人,被凌迟的清朝公主

    唯一被凌迟处死的清朝公主是谁?今沈阳大南门里路东一角,清初是努尔哈赤第三子莽古尔泰王府所在地。莽古尔泰曾经在这里与弟弟德格类、姐姐莽古济密谋设“鸿门宴”,谋害皇太极夺取皇位。可是不知为何,这项夺权方案确定不久,莽古尔泰与德格类先后暴亡。“鸿门宴”事件被揭发后,莽古济及其党羽一千多人被处决。这件事成为

  • 揭秘大汉冠军侯霍去病:霍去病一生战斗但求一败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大汉冠军侯霍去病:对于霍去病数度出塞痛击匈奴的赫赫武功,因为历来评说此人时都由于其浓重的传奇色彩、显贵的身份而让我们忽略了其成功背后的客观规律,但霍去病的胜利就是摆在那里,六击匈奴、每战皆捷,你说他天幸也好,说他处处有优先权也好,但请不要忽视他每一次孤军挺进,每一次面对强敌,每一次以少战多时所承担的

  • 十步杀一人:揭秘中国古代名垂千古的刺客排行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六大刺客,中国古代十大刺客,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大刺客

    古代刺客排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太白先生这首《侠客行》,每次都让我看得热血沸腾。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的是无数个千古侠客的影子。中国是个讲究行侠仗义的国度,侠义文化在几千年的文化底蕴里隐约可见,历代文人都曾为侠客挥笔泼墨,最着名的当归太史公的《刺客列传》。我在敬仰先烈

  • 穿越千年的对决:揭秘关羽与岳飞究竟谁更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关羽和岳飞谁厉害,黄忠如果年纪和关羽一样谁比较厉害,岳飞和关羽谁更有名气

    岳飞战关公:关羽和岳飞到底谁更厉害?这样的问题,比关公战秦琼的结果还难回答。可以肯定的是,岳飞是关羽的粉丝,关羽是岳飞的偶像,如果真能穿越,没准还会互粉。岳飞曾对人说:如果哪一天我能直接听朝廷的指挥、独当一面(当时岳飞还只是南宋御营使司的一名“统制”,受张俊的节制),我就可以不受牵制,一心一意去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