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桧卖国之谜:历史上秦桧到底是权臣还是奸臣?

秦桧卖国之谜:历史上秦桧到底是权臣还是奸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738 更新时间:2024/2/16 5:01:35

一代奸臣秦桧:秦桧是南、北宋期间的一个传奇人物,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的汉奸、卖国贼。近来,有部分学者为秦桧翻案,他们认为,秦桧只属于主和派、权臣,而不是投降派、奸臣。

认为秦桧是投降派、奸臣的主要根据有以下几点。

一、1130年秦桧从金国回来,即多次宣扬“如欲天下无事”,“河北人归金,中原人还刘豫”。所谓“刘豫”,即金人扶植的大齐皇帝,当时以河南汴京为都城。对此,赵构当然不高兴,宋帝赵氏祖居河北涿县,他说:“我是北人,我归到哪?”1133年,金国使者李永寿来南宋时也提出,要南宋归还在南方的北方士民。可见,秦桧的提法,只是在宣扬金人的主张,即使明知道赵构不高兴,他也不得不说。

二、第一次绍兴议和后一年半,金国主战派发动政变,杀死了主和的完颜宗磐和挞懒,再次进攻南宋,宋军在三个战场上进行了抵御和反击。川陕战场的吴璘阻止了金人凌厉的攻势;东路战场韩世忠、张俊出击,攻取了海州、宿州和亳州;中路军在岳飞、刘锜的率领下,大破“铁浮图”和“拐子马”,连续取得顺昌大捷、郾城大捷和朱仙镇大捷,以致金军不得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可正在这个时候,秦桧下令班师,对岳飞连下十二道金牌,接着就解除了三大将的兵权。这时,第二次议和尚未达成,急忙退兵,只能是有利于对手,使宋人在军事胜利的态势下,仍然同金人签订了屈辱的和约。这是秦桧为金国利益服务的第二个例证。

三、杀害岳飞。从历史记载上看,金人在南宋诸将中,最忌岳飞。金国元帅兀术给秦桧的信中说,你不断说和议和,而岳飞还要北伐,“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秦桧正是按这个指示办的。1141年十月诬陷岳飞下狱,十一月和议,十二月岳飞死,次年三月,金国使者来册封赵构为宋帝。

所有事实证明,秦桧是金国在南宋实际利益的代理人。但也有人认为,秦桧只是个明大局、识大体的主和派,把他说成是投降派和卖国贼,是没有根据的。

一、自北宋建朝以来,纳币议和一直是宋朝的国策和政局的主流。清人赵翼说:“宋之为国,始终以和议而存,以不和议而亡。”“澶渊盟,而后两国享无事之福者且百年;元昊跳梁,虽韩(琦)范(仲淹)名臣,犹不能制,亦终以岁币饵之,而中国始安枕。当北宋强盛时已如是,况南渡乎?”北宋名相寇准对辽,韩(琦)范(仲淹)对西夏,都以议和纳币了事。而当前的情况是,金人的军事实力远远超过了辽和西夏,而南宋则立足未稳,经济困难,文武不和,远弱于北宋。更重要的是,皇帝高宗赵构一心求和,秦桧纵有三头六臂,能不按高宗画下的框框纳币议和吗?因此,近人陈登元先生也认为:“秦桧在偷安半壁,中原残破之时,其所以力主和议,实不得已中之不得已也。”

二、绍兴七年(1137),挞懒在金国主政;八年(1138),秦桧在南宋主政,双方开始了议和谈判。最后达成协议:第一,宋向金称臣,许每岁银五十万两、绢五十万匹;第二,金将原属宋的河南、陕西等地交还给宋;第三,金将宋徽宋的棺材(此时徽宗已死于北方)和钦宗、韦后(高宗生母)交给宋。

上面说过,纳币求和历来就是宋人的传统,当时金国国势远强于宋,称臣纳贡是历史上弱国向强国求和的必要条件,并不是秦桧的发明。以名义上的称臣和纳一些贡,反而能收回一大片土地,不能说成是卖国。相反,河南、陕西等地早已被金人占领,他们在那里扶植了一个傀儡政权,号曰“大齐”。议和后,挞懒将伪齐废除,把地跨两省以上的土地交还给了宋朝。

虽说仍有许多人不满意同金人化解世仇,但对兵不血刃地收回这么大的一片土地都是高兴的。

就是岳飞,也很欣赏这次和约的条款,并以为和平有望,打算就此辞职。他在呈给高宗的《乞解军务第二札子》中说:“今讲好已定,两宫天眷不日可还,偃武休兵,可期岁月,臣之所情,无避事之谤。”(岳珂《鄂国金佗稡编》)正因为如此,金人把主持议和的挞懒看成是叛国者和卖国贼,《金史·宗弼传》载:“宗弼察挞懒与宋人交通赂遗,遂以河南、陕西与宋,奏请诛挞懒,复旧疆。”结果,金熙宗命令宗弼(兀术)追杀了挞懒,撕毁了和约,再次向南宋进攻。

可见,在金人眼里,这个和约对南宋有利,对金人不利,以议和来派秦桧卖国罪名,是不符合当时的实情的。

三、兀术灭了金国的主和派挞懒后,背盟攻宋,但是,却遭到了宋军的坚决抵抗和无情打击,详情前已述。于是,双方在绍兴十一年(1141)再次议和,其条款为:第一,宋向金称臣,岁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第二,双方以淮河为界;第三,金交还宋徽宗的棺材和韦后。

同上次议和条款相比:南宋称臣未变;银子和绢每年少了一半,但收回的土地却只有上次和议中的一部分,双方变成以淮河为界了;赵构死了的父亲和活着的母亲照样回,他的兄长钦宗却是回不来了。这一协议双方各有让步,但从总体来看,仍然谈不上南宋被卖了多少,最基本的是,南宋的地盘在自有的基础上并没减少,而是扩大了些,只是后一次协议不如前一次协议得到的更多而已。

宋朝失掉半壁江山,罪过在于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秦桧只不过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以淮河为界来息解金宋之争,为刚刚建立的南宋政权的巩固赢得时间。议和之后,已经打过淮河的金人退到了淮河以北。

议和不等于卖国。李世民向突厥称过臣,刘邦向匈奴纳过币。北宋初期,由寇准主要参与的澶渊之盟,许给辽岁贡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开北宋纳币之先河,但我们从来没有据此就说寇准是投降派,是卖国贼。

其实,真正主和、误国的,是皇帝赵构。赵构是个很聪明的皇帝——有的人甚至说他“英明”——他牢牢地掌控着朝局,秦桧只是他的一颗棋子,一只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鹰犬,秦桧忠实地执行赵构的意旨,因而也就成了朝臣中主和派的领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

四、要评价秦桧,岳飞的死是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有人认为,岳飞之死既是时代的悲剧,也是他个人的悲剧。

所谓时代的悲剧,是指当时的现实环境与敌我力量对比不允许他实现其雄心壮志。岳家军虽然能打,但取得的胜利毕竟是局部的,作战环境也仅限于所熟悉的中原地区。另外金国还拥有大量的骑兵主力,越往北打就会越困难,可以说胜利的希望不大。之前,有宋太宗两次伐辽的失败;之后,也有宋军自认准备充足大举进攻金国的惨败。更重要的是,他的主战观点和当时的国家政策相冲突。那是一个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皇权时代,岳飞的主战妨碍了皇帝老子的议和大局,他能不被灭吗?

所谓个人的悲剧,是指他个人的性格缺陷。岳飞被杀不是因为他能打胜仗,而是因为他打了胜仗后不可一世,目空一切,说话无避讳。朱熹说他“恃才而不自晦”,也就是不善于保护自己。特别是有两件事直接触犯了皇帝高宗,为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

一是,绍兴七年(1137)四月,因高宗在军事编制、北伐等问题上出尔反尔,岳飞竟耍小性子,辞职不干,一怒之下上了庐山。高宗视其为“要君”,因大敌当前,不得不好言劝抚其下山,但他已为自己的被杀埋下了祸根。

二是同年八月,岳飞奏请立储。首先,立储之说挑明了高宗的隐痛。那时高宗才三十岁,膝下虽无子,但立宗族之子为储君为时尚早。据传,高宗逃亡之时,因惊恐过度,失去了生殖能力。岳飞的立储之请,触犯了高宗讳莫如深的“性无能”的忌讳。其次,武将不得干预朝政是宋代的祖宗家法,岳飞拥重兵而高谈废立大事,绝对地违反了官场的潜规则,叫立足未稳的高宗不得不胆战心惊。

当时,岳飞控军二十万,是南宋王朝军队的一半,且兵强将勇,足以对高宗的地位构成严重的威胁。但他不自收敛,违背了“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军人准则,有时执行命令迟缓,以致在对他的诉讼状里,有“岳飞坐拥重兵,于两军未解之间,十五次被受御笔,并遣中使督兵,逗留不进”之语。这当然是夸大之词,但在高宗眼里,岳飞的确有拥兵自重之嫌。特别是郾城大捷之后,连续十二道金牌才把他召回,也就是说,他连续十一次抗旨。值此多事之秋,一个拥兵自重、不听圣旨的将领能留着吗?仅从王朝和皇帝的个人安危而言,赵构不可能不杀岳飞。所以说,起心杀掉岳飞的是赵构,身为首相的秦桧,只是个必然的执行者而已。

据《刑部大理寺状》,卷入岳飞诏狱案的共计九人,由秦桧、万俟卨所拟的判决预案,是“岳飞私罪斩,张宪私罪绞……王处仁私罪流,岳云私罪徒……今奉圣旨根勘,合取旨裁断”。看来,秦桧等人还想留岳云一命,而且判的仅是徒刑,低于流刑一等,预留了加刑空间。但是,高宗的最后裁断是:“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余并依断。”

将岳云由徒刑超越流刑,定为斩刑,完全是高宗的狠毒,赶尽杀绝,应与秦桧无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史上最仁慈皇帝赵匡胤:作风正派程度超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仁慈皇帝赵匡胤: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主席的《沁园春·雪》极大地提高了这几个皇帝的知名度。历史上业绩突出的皇帝基本上都心狠手辣,唯有宋太祖赵匡胤形象仁慈,并且影响到两宋几百年的基调,至今让文人们赞叹不已。“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文艺作品里的狠

  • 朱元璋是明教弟子?朱元璋与明教到底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实际上就曾加入过明教。《倚天屠龙记》结尾写到:由于朱元璋靠明教起家,因而国号中不得不带一个“明”字。明朝二百多年的历史,均从明教而来。朱元璋确实加入过明教登上皇位后决定取缔《倚天屠龙记》第二十五章《举火燎天何煌煌》中写道:杨逍案头有一本《明教流传中土记》,“张无忌翻开书来,但见小

  • 揭秘:楚霸王项羽为何宁可自刎也不愿过江东?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项羽为何不肯过江东,项羽过了乌江会怎样,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事

    楚霸王项羽自刎:项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霸王,关于他的传说汗牛充栋,这其中又以他自刎乌江最为慷慨悲壮,在民间流传也最为广泛。关于他的死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是以南宋词人李清照为代表,她在《乌江》中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对项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气概做出高度评

  • 揭秘: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号称皇帝的女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史上的女皇帝,历史上第一代女皇是谁

    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提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人们心目中铁定的概念便是武则天。殊不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其实另有其人,她便是陈硕真,是浙江淳安县梓桐镇人。为何她没有武则天那么有名,可能是因为她没有武则天那样的影响之大,没有武则天那样的宫廷秘闻,没有武则天那样的传说种种。然而,她确然是中国历史上第

  • 珍妃长相之谜:光绪帝宠爱的珍妃到底有多漂亮?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上真实珍妃漂亮吗,朱元璋的长相之谜终于揭开,朱元璋的长相之谜

    光绪皇帝宠爱的珍妃到底有多漂亮?珍妃是光绪皇帝的宠妃,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被选为嫔。光绪二十年,其被晋封为妃。珍妃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不幸遇害。当年8月,八国联军借口义和团“排外”而进攻北京。慈禧太后挟持光绪皇帝逃往西安。临行前,慈禧太后命太监将幽禁于北三所寿药房中的珍妃唤出,推入慈宁

  • 还原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贵族子弟 打仗勇猛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上真正的程咬金是什么样子的,培养贵族子弟的学校,真实历史上的程咬金

    真实的陈咬金: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程咬金的三板斧,一提起这两句谚语,中国人是耳熟能详。说起程咬金,好多人都是通过小说、戏曲和电视剧来了解他的。那么唐代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其实,唐代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给人的印象与演义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截然不同的。程咬金,原名咬金,后改名为知节,济州东阿

  • 盘点:中国古代常胜将军排行 何人位居榜首?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战将英雄人物排名,中国历史猛将武力值排名,没有常胜将军下一句

    中国古代常胜将军排行:本文纯属小编个人见解,仅代表小编心中的将军排名。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将分武将、文将,本文涉及文武,不单只是武将。常胜,战场本无常胜将军,所谓“常胜”只是在于战场上不伤大雅之过。NO1.孙武孙武,字长卿,即孙子,生卒年不详,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惠民县)人,祖父田书为齐大夫

  • 成吉思汗几个儿子?成吉思汗四子托雷死于谁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成吉思汗托雷忽必烈关系,蒙古成吉思汗死后谁继位,成吉思汗的小儿子叫啥

    1227年成吉思汗逝世,他的三儿子窝阔台继承了他的汗位,而小儿子托雷是成吉思汗最喜爱的儿子,为什么没有继承他的汗位?成吉思汗与皇后孛儿帖生育了四个儿子: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小儿子托雷。多年来,四个儿子都跟随他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各有所长,并且都在军中极具威望。早在第一次西征之前,成吉思

  • 谁是民间信仰中的老大:关羽与孔子江湖地位比较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孔子与关羽江湖地位:在文士中或在知识界,关羽不过是大老粗一个,其身上顶多有点义气、力气与骨气,另外再有点硬气和傲气,应该算不了什么。但在民间文化与民间信仰中,关羽的地位是不输于孔子的,或是说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民间信仰中,关羽成了一个无所不能的神,民间特别夸大了他的神通广大的护佑功能。关羽既可以护佑科

  •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岳飞:生活简朴感情专一拒纳妾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高毋庸李德全,武则天如何吸引李治,张居正小妾

    真实的岳飞:民间流传不少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许多是后世虚构的。但就岳飞而论,在《说岳全传》和一些戏文中,虽然虚构事迹颇多,但对他的高风亮节其实反映得并不充分。岳飞有一句流传近千年的名言:“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在宋代社会,官场中充溢着崇文抑武的习气,武将被指为粗人。武将能讲出如此一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