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玄宗为上官婉儿出诗集:揭秘才女的另一个身份

唐玄宗为上官婉儿出诗集:揭秘才女的另一个身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324 更新时间:2024/2/15 5:59:22

历史上的上官婉儿是个怎样的人今天的人们对唐诗有这样一句评价,那就是“只能被模仿,无法被超越。”的确,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唐朝的诗歌是中国诗歌无法逾越的顶峰。也正因为如此,在那个诗人名家辈出、佳作不可胜数的年代,因为李、杜等伟大诗人的光芒太过耀眼,星光璀璨之下,许多优秀诗人淹没其中,变得不太为后人所熟知。

上官婉儿和她的爷爷、上官仪就是这样的诗人。

美丽和才华,上官家族的优秀基因

虽然今人已经无法确知上官婉儿的五官容貌,但是在各种版本中的传说中,她的美貌都是不容置疑的。而事实上,她的美丽是有家族遗传的,因为她的祖父、上官仪在当时也是著名的帅哥。有记载说,上官仪当年骑马上朝,经过长安城时,俊美的形象和名士的气度惊动了整座长安城。

上官婉儿从她的爷爷那里继承到的另一项家族遗传,就是她的诗才。

“脉脉广川流, 驱马历长洲。鹊飞山月曙, 蝉噪野风秋。”这首名为《入朝洛堤步月》的诗就是上官仪所作。据刘餗的《隋唐嘉话》记载,唐高宗“承贞观之后,天下无事。仪独持国政。尝凌晨入朝,巡洛水堤,步月徐辔”,即兴吟咏了这首诗。当时一起等候入朝的百官僚们在一旁看着,只觉得上官仪不仅“音韵清亮”,而且气度非凡,“望之犹神仙焉”。作为百官之首, 这首诗是写他在东都洛阳皇城外等候入宫朝见时的情怀,但是显然他的等还是显得那么与众不同。

上官仪的诗,有意摆脱了当时从类书掇拾辞藻的陈规旧习,而是注重对景物的细致体察,自铸新词以状物色;再通过物色的动态变化,写出情思的婉转,从而构成情隐于内而秀发于外的诗境。这种笔法精细而秀逸浑成的诗作,把五言诗的体物写景技巧大大地推进了一步,成为人们模仿取法的一种新的诗体——“上官体”。

堪怜咏絮才,唐玄宗为她出诗集

上官家族的诗才基因到了上官婉儿这一代,依旧那么璀璨辉煌。据记载,上官婉儿14岁时就能依题做诗,须臾即成,而且文意通畅,辞藻华丽,语言优美,真好像是夙构而成,于是武则天龙颜大悦,将她带在身边。上官婉儿的才华,令她摆脱了“罪奴”的悲惨境遇,却又在踏进宫廷的同时,走上了一条更为凶险的不归路。

上官婉儿不仅自己爱诗,还十分爱惜有才华的诗人。据《新唐书》记载,上官婉儿多次怂恿唐中宗设立修文馆,最终达成此事,从此,大召天下诗文才子,同时也邀请朝中善诗文的大臣入驻。然后,上官婉儿就拉着唐中宗与韦皇后、安乐公主,与修文馆的才子们一起宴饮游乐,赋诗唱和,连流竟夕,醉不思归。当然,宴会上唐中宗、韦后和安乐公主要交的诗,都由上官婉儿一人代劳,但是数诗并做,仍然无损于上官婉儿诗作的优美。据记载,当时只要上官婉儿做出一首新诗,就会很快被人们传诵唱和。

公元710年,李隆基起兵,剿灭了韦后一党。因为与韦皇后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上官婉儿也在这张黑名单之上。然而,上官婉儿令人难以忽视的文采才华,却令李隆基在杀死她之后很快就后悔了。于是,唐玄宗又找来张说,大力收集上官婉儿的诗歌,然后专门为她出了二十多卷的诗集——《唐昭容上官氏文集》。

在这部诗集的序文中,张说对上官婉儿进行了高度的评价:“明淑挺生,才华绝代。敏识聆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成同宿构。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女尚书决事言阀,昭容两朝兼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意,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媪,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

只可惜这部诗集后来已经散佚殆尽,只有《全唐诗》留存了上官婉儿遗诗32首。

诗中读人

她开创 唐诗抒写性情的先河

上官婉儿是唐代杰出的才女,她生逢武后、中宗两朝,对于李唐王朝人物政治上的是是非非,笔者难以说得清楚。笔者本文要说的是作为一代杰出才女上官婉儿在诗歌创作上的超卓才华及其对文学事业的贡献。

促进五言律诗的定型

《全唐诗》收录她的诗歌有32首之多,品读这些诗作,我们首先感觉到她的诗歌题材内容相比其他宫廷诗人有了明显的拓展,除了一些宫廷应制的诗作,还有一些旅行记游之作,特别是那些抒写个人情怀的作品,回归了诗歌的属性,摆脱了宫廷诗感情贫乏、装模作样的流弊,开创了唐诗由歌功颂德走向抒写性情的先河。

例如《彩书怨》这首诗: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这完全是普通女子的相思之作,再无宫廷诗的一丝痕迹。诗的首联由秋风落叶引发情思,“思君”二字点明主旨。颔联继以“香被冷”、“锦屏虚”写离居之苦闷,兼以“露浓”、“月落”之景物烘托苦情,景与情密合无垠。颈联以“江南”、“蓟北”之措辞感叹夫妇相距之遥远,与首联“万里”相呼应,无心奏江南之乐曲,贪封蓟北之书信,感情真切,描写生动。尾联收结全篇之情绪,出一“怅”字有如画龙点睛。感伤夫妇离别是人间共有的情感,所以能够引发读者的广泛共鸣。如果我们再从形式格律角度对此诗加以审视,就会发现这是一首完全成熟的五言律诗。从声律来看,用的是首句仄起平收式,全诗八句皆为律句,而且符合粘对规则。从押韵上看,初、余、虚、书、居五个韵字,是属于平水韵上平声六鱼韵,无一处出韵。从对仗上看,中间两联使用了对仗,而且十分工整。这些说明,作者是精心于格律推敲的。

上官婉儿生活的时代,是五言律诗渐趋定型的时代,文学史书本上强调了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等诗人在五言律诗的定型上起到了作用,今天看来,遗漏了对上官婉儿的评价。此外,上官婉儿还写了一些山水诗,这些诗作描写了登临山水的观感,大都词清气秀,明丽可喜.

使吟诗作赋成为风气

除了诗歌创作上的成绩,上官婉儿还在促进初唐时期文学事业的发展上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宗时期,上官婉儿劝说中宗设置昭文馆学士,广泛招揽词学之士,举办赐宴游乐、赋诗唱和的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当时的诗歌创作。武平一在《景龙文馆记》一文中高度评价了上官婉儿此举的意义:“至幽求英俊,郁兴辞藻,国有好文之士,朝无不学之臣,二十年间,野无遗逸,此其力也。”

中宗还时常举办诗歌擂台赛活动,让上官婉儿担任评定官,对于夺魁者赏赐厚重。从此朝野上下吟诗作赋,蔚成风气。据计有功《唐诗纪事》记载:中宗曾于景龙三年正月晦日游长安附近的昆明湖,即兴赋诗,命群臣各应制一首。由上官婉儿从这些诗作中挑选一首作为新翻御制曲词。上官婉儿登上彩楼,把落选的诗作一纸又一纸地扔了下去,最后只剩下沈佺期、宋之问的诗作。又过了一会,把沈佺期的诗作也扔了下去。然后她评论说:“二诗工力悉敌,沈诗落句云:‘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材。’盖词气已竭。宋诗云:‘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犹陟健举。”沈乃服输,不敢复争。上官婉儿倡导健举诗风,贬抑衰微词气,这种文学主张有利于刚健阔大诗风的形成,它昭示着盛唐诗歌健美足音的到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三国正史中的刘备是什么样的?他的才能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仁义君主,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正史中的刘备,非常善于发现人才,最厉害的五个人才当属诸葛亮、庞统、关羽、张飞、魏延!诸葛亮原本只是一个隐居隆中的书生,年纪轻轻,毫无名望,虽然司马徽评论诸葛亮是卧龙,称其有管仲乐毅之才,但总的说来,诸葛亮其实是一个大家都不怎么搭理的

  • 曹操抓到关羽后都能重赏 孙权抓到人为何杀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曹操和关羽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操抓到关羽重赏,孙权抓到关羽为何下令擒到即斩?导语:关羽不论在三国时期还是在后世,因为武艺高强而且忠肝义胆,一直得到很多人的喜爱。虎牢关之战时袁绍、曹操等人被西凉猛将华雄打的没脾气,关羽用一杯酒的时间就拿下华雄的人头

  • 曹爽没能阻止司马懿夺权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曹爽,字昭伯,三国时期曹魏权臣,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嘉平元年(249年)正月,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控制了京城洛阳,随后,诛杀了曹爽及其党羽三族,篡夺了曹魏大权,成为了权臣,奠定了西晋王朝的基础。司马懿被夺去了兵权,能发动政变,手中只有几千人,之所以能成功,原因是什么?曹爽究竟做

  • 在曹魏政权中,哪些大将是曹操最为看重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魏国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三国时期,曹魏势力最为强大,曹魏的猛将也是最多的,那么在夏侯氏、曹氏、外姓等诸多将领中,曹操最倚重的分别是谁呢?夏侯氏毫无疑问,曹操最倚重的夏侯氏将领是夏侯惇!夏侯惇这个人非常勇猛,十四

  • 李斯作为秦国宰相,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常言道“良禽择木而栖”,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李斯可以说是“成也老鼠,败也老鼠”,他从老鼠身上悟出的“处在不同的环境,就有不同的作为”的“老鼠哲学”就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他的人生以秦始皇去世为节点,完全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虽然贪图名利却充满智慧,壮志未酬、目标远大,几

  • 历史上朱祁镇登基之后,对明朝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朱祁镇,明朝第六位皇帝 ,明英宗睿皇帝。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一场土木之变,把朱元璋、朱棣、朱瞻基三代英主扛起的大明脊梁硬生生地崩得稀碎。描述下土木之变经过。正统十四年,朱祁镇9岁即位,这一年他23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少年天子正坐朝,北方边境传来警报,瓦剌侵袭边境,已经打到大同

  • 褚英的一生有哪些成就?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爱新觉罗·褚英,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人,满族。清朝宗室大臣,清太祖努尔哈赤嫡长子,母为元妃佟佳·哈哈纳扎青。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率军平定安楚拉库,受封“洪巴图鲁”,晋封贝勒。舒尔哈齐死后,开始分担部分军政事务。英勇善战,屡

  • 褚英:努尔哈赤的嫡长子,因得罪“开国五大臣”而失去权位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爱新觉罗·褚英,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人,满族。清朝宗室大臣,清太祖努尔哈赤嫡长子,母为元妃佟佳·哈哈纳扎青。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早年生活万历八年(1580年)褚英出生,[4]这年努尔哈赤21岁,努尔哈赤起兵时,褚英只有4岁。由于母亲早逝,年幼

  • 襄樊之战中蜀汉损失关羽 曹操和孙权都损失哪些大将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对襄樊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襄樊之战关羽战死,那么曹操孙权,都死了哪些大将?“惟凭立国安邦手,先试青龙偃月刀”,青龙偃月刀是关羽的招牌兵器,他就是用这把兵器“温酒斩华雄”,从此他们兄弟三人不再受人冷遇,关羽为兄弟三人成名打响了第一战,之后他又拿着青龙偃月刀千

  • 富察·衮代:努尔哈赤第二任大福晋,后期夫妻二人的关系逐渐疏远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富察·衮代,女真族,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继福晋(第二任大福晋)。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衮代于1585年嫁与清太祖努尔哈赤为继福晋,后生下两子一女,天命五年(公元1620年),衮代去世,死因成谜。衮代曾与清太祖努尔哈赤合葬于福陵,但在顺治元年,多尔衮以衮代曾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