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时期为何会发生南北榜案?朱元璋是如何解决的?

明朝时期为何会发生南北榜案?朱元璋是如何解决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55 更新时间:2023/12/18 21:02:58

朱元璋,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南北榜案”,是发生在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一个重大事件,因当时殿试之后录取的考生全部是南方学子,北方学子全部落榜(春榜、南榜)。加上考官也是南方官员,于是便有科考舞弊的传言流出,引起北方学子联名上书弹劾主考刘三吾、白信蹈等。最终,在处理了涉事官员后,朱元璋亲自策问,重新录取六十一人,全部为北方学子(夏榜、北榜)。此事之后,明朝开始实行南北分榜取士制度。

“南北榜案”始末

洪武三十年(1397年),二月会试,以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王府纪善、白信蹈为副主考,录取宋琮等五十一名,经三月廷试后,以陈安阝(fu)为第一名﹑尹昌隆为第二名,刘仕谔为第三名,是为春榜。因所录五十一名全系南方人,故又称南榜。

南榜全为南方学子

历经元朝统治,南方在经济和文化上远超北方是事实,但春榜未录取一名北方士子,这乃是从未出现过的情况。加上刘三吾﹑白信蹈同为南方人,于是在春榜发布仅仅6天后,落榜的北方举人便联名上书,到礼部鸣冤状告考官刘三吾、白信蹈徇私舞弊。南京街头更是有数十名考生沿路喊冤,阻拦官员轿子上访鸣冤,街头巷尾更是流言纷飞,各种科考舞弊的传言应接不暇。

北方学子大肆抗议

不久后,朝廷十多名监察御史上书,要求朱元璋彻查此事,侍读张信等人同样也怀疑此次可靠有鬼。朱元璋大怒之下,于三月十日下令,命侍读张信﹑侍讲戴彝﹑右赞善王俊华﹑司直郎张谦﹑司经局校书严叔载﹑正字董贯﹑王府长史黄章﹑纪善周衡和萧揖,此次科考录取的陈安阝﹑尹昌隆﹑刘仕谔等十二人,于落地试卷中每人再各阅十卷,增录北方人入仕。

四月末,调查结果出路,结果再度令人瞠目结舌,在查阅南北学子试卷之后,调查小组一致认定,北方学子水平根本无法与南方学子相比,此次所录取五十一人没有任何问题。这个结果自然无法令各方满意,这次不仅北方学子不满,就连朝中北方籍的官员也极为不满,认为这是官官相护,要求重新彻查。

五月,朱元璋大怒之下,斥责本次科举的主考刘三吾和副主考纪善、白信三人为“蓝玉余党”,尤其是挖出刘三吾十多年前为胡惟庸鸣冤的黑历史,认定刘三吾为“反贼”。于是刘三吾被发配西北,张信因被告发得到刘三吾授意而被判处凌迟,其余诸人也全部被发配流放。只有戴彝、尹昌隆二人因在复核试卷后列出的名单上有北方士子而免罪。

六月,朱元璋亲自策问,录取任伯安等六十一名学子,之后经过殿试,以黄冠为状元、韩克忠为榜眼、王恕为探花,是为夏榜。因所录六十一人全部为北方学子,故又称北榜。

北榜全为北方学子

因朝廷先后发布南榜、北榜两份截然相反的榜单,因此此事也被称为“南北榜案”。此事件开明朝分南北取士之先例,至洪熙以后遂成定制。

此事究竟谁对谁错

其实纵观整个事件,刘三吾等人徇私舞弊了吗?显然没有,否则也不会以“蓝玉余党”和“为胡惟庸求情”两件事来给他定罪了。那么朱元璋错了吗?显然也没有,只是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从而导致立场不同罢了。

1、刘三吾等人错了吗?刘三吾、纪善、白信等人是典型的读书人,他们将道义看的比什么都重要,他们认为开科取士就应该以才学论高低,而不应该因南北差异而照顾北方学子。他们或许不顾大局,或许不懂变通,但能说他们错了吗?并不能。作为主考官,他们有必要维护基本的取士公平性,否则今天因故照顾这些人一点,明天又因其他原因照顾另外一些人,那么公平何在?

或许,正是因为刘三吾、纪善、白信,包括此后参与调查的诸多官员太过“固执”,太过坚守心中的道,才会死不认罪,才会让朱元璋觉得他们不为江山社稷着想,从而导致了最终的结果。可他们又何错之有呢?

2、朱元璋错了吗?朱元璋身为皇帝,他看问题自然不能像刘三吾等人那样,皇帝的身份使得他必须站在维护江山社稷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哪怕他知道刘三吾等人并没有错,但他必须给天下人一个交代,从而平息悠悠众口。在皇帝看来,为了所谓的“公道”、“公平”,而致江山社稷于不顾,那才是愚蠢的、迂腐的。

朱元璋脾气不好,这是众所周知的,他所坚持的就是“要么不做,要么做绝”,于是便有了刘三吾等人被严惩,且全部录取北方学子,一个南方学子也不录取的结果。作为皇帝,他要的是收拢人心,他要的是江山稳固,而不是为了维护那所谓的“公道”,这或许也是皇帝的无奈吧。

“南北榜案”可以说是一起典型的“位置决定立场”案例,朱元璋和刘三吾等人都没错,只是因为立场的不同而使他们站在了对立面罢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朱高炽为何只做了9个月的皇帝?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朱高炽,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长子。 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大明风华》中狄胖胖为我们演绎了一个“憨态可掬”的朱高炽,颇为传神地展现了朱高炽几个特点:胖、不为朱棣所喜、仁义、在位时间短等。朱高炽庙号“仁宗”,这是封建王朝中非常高的褒奖,那么做了二十年太子,在

  • 揭秘中国史上最特立独行的皇帝:命自己率军远征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有明以来,最任性,最喜欢表现自己,也最不顾皇帝尊严的“搞笑皇帝”恐怕要数正德。万历与这位叔祖中间隔了两代皇帝,一个是万历的亲爷爷嘉靖皇帝;御宇45年,澳门就是在他当政第14年租借去的,历史上的海瑞骂皇帝就是骂的他。他喜欢炼丹服丹做道场,最终死于丹毒。嘉靖之后是万历父亲,只当了六年皇帝就去世了。正德的

  • “美人心计”的真与假:解密历史上真实的窦太后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她是“文景之治”背后“婆媳”中的婆婆,汉文帝妻窦氏。在婚姻上,窦氏是一个随波逐流,听凭命运播弄的女人,她出身于社会的最底层,却被命运所眷顾,跃居到了富贵权势的巅峰。她少时父母双亡,与两个同胞兄弟相依为命,后由于命运的捉弄让他们天各一方,生死两茫茫。本以为这辈子都没有相见的一天,不料却在皇宫相见了,一

  • 盘点史上十大权势女性:中国竟有两个女人入选!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的书页中到处都闪现着权威女性的名字,时常都会出现一些与她们同时代的男性一样散发权威光芒的伟大女性。她们中的一些影响深远,为现代人熟知,这里列出了历史上极具权威的十位女性。第十名:阿基坦的埃莉诺(1122?~ 1204)埃莉诺是中世纪中期最富有最权威的女性之一。在父亲去世后年仅15岁的埃莉诺接管了

  • 揭秘:汉武帝刘彻如何成了历史上成功的两面派?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成功的两面派汉武帝:汉武帝刘彻曾经是我少年时最崇拜的历史人物之一。他的确有值得让人崇拜的理由:那虎视北方、曾将他的曾祖刘邦困扰多年的匈奴被他多次击败,从此漠南竟然再无王庭;远离中原的朝鲜半岛和热带雨林中的南越,也划为了汉王朝的版图;更不用说张骞和苏武,这两位英勇的外交家和探险家,典多少属国,藩多少诸

  • 揭秘:元世祖忽必烈为什么要跨海攻打日本?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忽必烈因何攻打日本:元世祖忽必烈为什么跨海攻打日本?元世祖忽必烈占领北京之后,藉此而获得更大的野心与勇气:相信海洋也能成为自己的囊中之物。恐怕正因为这种天性中的豪放,成吉思汗及其后裔才缔造了空前绝后的一个横跨欧亚的大帝国。北京是辽、金、元、明、清五朝古都,这五个朝代里又有四个是由北方游牧民族掌权的,

  • 揭秘:晚清李鸿章为何被称为东方“俾斯麦”?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东方的“俾斯麦”李鸿章:1896年6月11日,李鸿章离俄赴德。于13日乘火车抵达德国柏林,住在恺撒大厦。在德国,迎接李鸿章的是空前盛大的欢迎仪式。德皇派御车来接李鸿章。6月14日下午,李鸿章拜见德皇威廉二世,代表中国皇帝向德皇酬谢其干涉还辽之事。德皇表示,希望两国友谊长存,希望大清江山永固。15日,

  • 二战英国惊人计划:欲下毒把希特勒变成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如果战争狂人希特勒是位女士,而非先生,人类近现代史可能会重新书写。英国加的夫大学的布赖恩·福特教授在其即将出版的新书《秘密武器:赢得二战胜利的科技和竞赛》中首次披露,二战时英国曾经酝酿一个惊人计划———利用雌性荷尔蒙的药力,给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变性”。这一奇异的计划由于过于敏感,尘封大半个世纪

  • 康熙皇帝身边最重要的女人为何一生不洗澡?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苏麻喇姑是怎样的人?清史研究表明,历史上的苏茉儿的确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她是蒙古族人,出生在科尔沁大草原一个贫苦牧民之家,生年大约在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前后。最初名字叫苏茉儿,或苏墨尔,为蒙语的音译,意思是毛制的长口袋。顺治晚期或康熙年间改称满名苏麻喇,意思是“半大口袋”。她病逝

  • 揭秘:兵家鼻祖姜子牙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姜太公的第一份工作:既然公务员做不成,事业编混不上,白领也当不了,还是降低身价先做个蓝领吧。于是太公挑了一个貌似要求不高的工种:杀猪。《战国策》毫不留情地用很有气势的排比句总结了七十岁之前的姜太公: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子良之逐臣;棘津之雠不庸。这是啥意思呢?且听小三慢慢道来。《史记》记载,太公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