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雍正上位之后是如何对待胤祥的?

历史上雍正上位之后是如何对待胤祥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411 更新时间:2024/1/24 13:33:16

历朝历代宫廷斗争都非常激烈,九子夺嫡则是清朝皇位争夺的代表作。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在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中,十三爷胤祥坚定地挺胤禛,也是胤禛在皇子之中的唯一盟友,也正是因为这份“革命情谊”,雍正成功上位之后格外优待胤祥,主要体现在官位、爵位、礼仪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重用胤祥!

很多人都戏称胤祥为“常务副皇帝”,并不是空穴来风。康熙驾崩的第二天,雍正还未正式登基便安排了四位总理事务大臣,分别是张廷玉、隆科多、八爷胤祀和十三爷胤祥。对于胤祀和胤祥,雍正的态度完全不同,胤祀管理的是工部,在六部排名中最末,权势最小,而胤祥管理的是户部,在六部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吏部,掌管天下财税。

对于胤祀的工作,雍正百般刁难,曾经因为宫内端门新刷的油漆味太大,而责令负责的胤祀以及工部侍郎等人在太庙前跪了一昼夜!而对于胤祥的工作,雍正则是百般支持,特别是在清理国库亏空一事上。胤祥管理户部,查出国库亏空250万两后开始追比欠款,对于欠钱的王公贵族、朝中大臣,有的直接被他抄家,有的被他逼着变卖家产,一时间朝野沸腾,胤祥承受了极大的压力,而此时雍正出面力挺胤祥,支持他把事情做下去。(《雍正王朝》中把这一段嫁接到康熙朝,由胤禛主办)

胤祥能力也非常出众,各项工作都能让雍正满意,被其称赞:“朕实赖王翼赞升平,王实能佐朕治平天下。咸谓圣王贤臣之相遇数千百载而一见,今且于本支帝胄之间得之。”王指的是胤祥,后来胤祥去世后,雍正赐予的谥号便是“贤”。

第二个方面,爵位!

在胤祥被任命为总理事务大臣的当天,雍正下诏晋升胤祥为和硕怡亲王!这是清朝宗室最高爵位,在此之前胤祥仅仅是个贝子,直接跨过贝勒、郡王,达到最高的亲王!反观八爷胤祀,在康熙朝为贝勒,雍正登基之后为了稳住他,也晋升他为和硕廉亲王。但是胤祥是康熙去世第二天就被晋升,胤祀是康熙去世一个月后被晋升,从时间上来看雍正对于胤祥的晋升更为“迫不及待”,对于胤祀晋升明显是充分思考得失之后的政治手段。

更关键的一点,足以把雍正对胤祥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雍正八年,胤祥去世,雍正悲痛之余下特旨恩赏“和硕怡亲王”爵位世袭罔替!这就是铁帽子王,爵位可以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而且不会降等!纵观整个清朝,一共只有12个铁帽子王,8个是开国功臣,包括多尔衮、代善豪格等人,3个是清朝晚期的恭亲王奕(帮助慈禧发动辛酉政变),醇亲王奕譞(儿子是光绪),庆亲王奕劻(慈禧走狗),另外1个就是胤祥!从顺治到咸丰数百年年间,只有胤祥一人成为铁帽子王!

拿到了铁帽子王,胤祥的后代自然代代传承,直到慈禧发动辛酉政变时,当代怡亲王载垣被赐死,慈禧剥夺了胤祥这一脉铁帽子王传承的权利,但是抵不过朝廷的力量,几年后又恢复了和硕怡亲王的传承,和硕怡亲王一共传承了八代九王,最后一任和硕怡亲王毓麒于光绪二十八年袭爵,民国三十七年去世。

第三个方面,礼仪!

雍正登基之后,为了避讳,所有的兄弟都要把“胤”改为“允”,胤祥也不例外,但是在胤祥去世后,雍正下特旨将“允祥”恢复为“胤祥”,以示荣宠,其他兄弟则没有这种优待。除此之外,雍正对胤祥还有很多“出格”之举,比如说在雍正三年,雍正以胤祥工作态度认真为由,在其有了怡亲王爵位之后再赐予他一个郡王爵位,允许他挑选一个儿子继承,这种“骚操作”没有先例,胤祥受宠若惊,坚辞不受,雍正无法勉强,只得给他折现,俸禄增加1万两!其他方面更是不计其数,比如说在亲王规制外,给他增加护卫,仪仗,钱财等等,总之不负雍正称他为“柱石贤弟”。

很多人都有疑惑,为什么不是一个妈生的胤禛和胤祥关系这么好,而是一个妈生的胤禛和胤禵关系那么差,而且德妃并不太喜欢胤禛,反而更喜欢胤禵,这是为啥?

主要原因是清朝后宫一项不成文的规定,后妃的第一个儿子不能自己抚养,要交给皇后或者身份更尊贵的人抚养。胤禛出生之后就抱给了皇后佟佳氏抚养,佟佳氏去世后才回到德妃身边,这时他已经12岁了,和德妃并没有深厚的感情。而胤禵自出生就一直由德妃抚养,对胤禵倾注了所有的母爱,两个儿子争皇位,她当然更支持胤禵。

胤祥小时候是交给德妃抚养,胤禛回到德妃身边时,胤祥大概3岁,胤禵大概2岁不到。有亲儿子胤禵,德妃对胤祥就没那么上心,胤禛对这个弟弟却很好,从后来雍正给胤祥的祭文中可以看出来,胤祥小时候的读书、算术都是雍正教的,再加上长大后两人性格相合,关系好也合情合理了。反观胤禵与胤祀等人一起上学,感情不错,自然而然成了八爷党,走到了胤禛的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刘备如果统一了三国,他会赐死哪些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字玄德,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先主病笃,讬孤於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夏四月癸巳,先主殂于永安宫,时年六十三。假设刘备登上皇位,他最可能杀的人诸葛亮心知肚明随着刘备的病逝,《三国演义》也就接

  • 朱梓的死因存在哪些争议?史籍中是如何记载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朱梓,明朝宗室,明朝唯一一任潭王,明太祖朱元璋第八子,母为定妃达氏。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洪武二年(1369年)九月初六日生。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初七日,明太祖朱元璋分封诸子为王,皇八子朱梓被封为潭王。洪武十三年(1380年)二月,建潭王宫殿于长沙;洪

  • 朱梓:明太祖朱元璋第八子,他为何与王妃自焚于家中?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朱梓,明朝宗室,明朝唯一一任潭王,明太祖朱元璋第八子,母为定妃达氏。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洪武二年(1369年)九月初六日生。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初七日,明太祖朱元璋分封诸子为王,皇八子朱梓被封为潭王。洪武十三年(1380年)二月,建潭王宫殿于长沙;洪

  • 历史上关于乾隆帝的评价如何?他有多幸运?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乾隆皇帝应该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上,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据《廿二史札记》中记载:“惟我高宗纯皇帝,当大一统之运,临御六十年,亲传宝位,犹时勤训政,享年至八十有九。今上自受禅后,极尊养之,诚无一日不亲承色笑。视孝宗之一月四朝,曾不足比数焉。然则两宫授受,慈孝兼隆,福

  • 朱榑:明太祖朱元璋第七子,因行为不轨而被废为庶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朱榑,明太祖朱元璋第七子,母达定妃。洪武三年(1370年),受封齐王。洪武十五年(1382年),就藩青州,后命出镇开平。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洪武年间曾参与北征,因此以军功自傲。建文年间,因罪而被建文帝借机削藩,废为庶人,禁锢在京城四年。靖难之变后,明成祖恢

  • 朱桢:明太祖朱元璋第六子,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朱桢,明朝宗室,明代第一任楚王,明太祖朱元璋第六子,母昭敬太充妃胡氏。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朱桢生于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三月初三日(4月5日)。出生时,攻克武昌的捷报刚好传来,明太祖喜曰:“子长,以楚封之。”洪武三年(1370年),受封楚王。洪武十四

  • 朱棡: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朱橚,南直隶应天府上元县(今江苏省南京市)人,明朝宗室,医学家,明代第一任周王,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明成祖朱棣同母弟,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生母待考证(因与朱棣同母,且朱棣本身生母存疑,故其生母可能性有二。孝慈高皇后马氏或碽妃)。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元顺帝至正

  • 李世民当初都敢杀自己的亲兄弟 李世民为何没有对老父亲下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世民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李世民杀兄弟、娶弟媳,为何没有杀死李渊永除后患?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李渊抓住时机从晋阳起兵,在乱世中建立大统一的唐王朝,史称唐高祖。在历史上,李渊的能力往往被低估,其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李渊在位时间

  • 李世民敢逼李渊退位 李世民为什么还要杀兄弟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李世民和李渊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渊被李世民逼迫退位,李世民为何非要杀自己的兄弟不可?说起历史上的唐代,大多数的人都会用“盛唐”两个字来概括这个在历史上辉煌无比的朝代,然而整个唐代的社会,一直弥漫着血腥和政变,从初唐到晚唐,基本上没有停止过,初唐的

  • 安禄山当初出身卑微 安禄山最后是怎么成为祸患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唐代安禄山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卑微的安禄山,为何能成为大唐的祸患?安禄山是一个耳熟能详的人物,他从一届凡夫俗子成为了大唐位极人臣的重要人物,可谓是鲤鱼跃龙门,飞上枝头变凤凰。但是他的一路走来,大部分原因并不是他自己的真才实干,主要是李隆基和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