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雍正为何将墓地选在清西陵 乾隆为何不跟随自己的父亲

历史上雍正为何将墓地选在清西陵 乾隆为何不跟随自己的父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614 更新时间:2024/1/18 12:48:07

雍正乾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雍正是出于什么原因把墓地选在清西陵?乾隆又为何选择清东陵呢?

自古以来封建王朝中的帝陵建制都是子随父葬,但是唯独到了清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这里改变了这种帝陵建制规则。

后世传言康熙临终前叮嘱雍正善待自己的兄弟们,但是雍正继位后却将曾将与自己争夺皇位的八弟胤禩、九弟胤禟迫害致死,还圈禁了老三胤祉、老十胤誐以及同母弟老十四胤禵,因此后世有一种观点就是雍正没有遵循老爹康熙遗嘱,没有善待自己的兄弟,所以崇信佛教和道教的雍正担心死后愧对父亲康熙,于是他没有选择河北遵化的清东陵而是在河北易县开建了清西陵。

那么历史上雍正真是如此才改在清西陵建陵吗?那么他的儿子乾隆为何不追随他葬在清西陵呢?

雍正曾经在清东陵选过墓址,他也曾想过葬在父亲康熙身边

清代自顺治入关之后,顺治去世后就在河北遵化开始修建孝陵,也是清东陵之始,之后康熙也紧随老爹顺治修建了景陵,在雍正八年(1730年)时,雍正也开始着手准备修建自己的陵寝,于是他派工部的人赴清东陵范围内寻找属于自己的万年福地。

工部官员最开始在遵化清东陵范围内为雍正寻到了一处名为九凤朝阳山的地方作为万年福地,雍正于是派自己最信任和喜爱的十三弟怡亲王胤祥去查勘具体地理位置,结果胤祥回报给雍正是认为九凤朝阳山形局不全,不是最佳的万年福地,加之工部带回来的当地土质属于砂石土质。

砂石土质本身十分不符合作为墓地兴建地宫,因为砂石土质结构不稳,容易造成地宫塌方,更关键的是砂石土质还非常容易渗水,所以这种土质的地方根本不符合建造帝陵。

当初顺治入关不久,满洲贵族并不太了解这些风水和土质构造,再加上顺治生前并没有营建陵寝,顺治又属于是英年早逝,在他死后墓址选择本身就非常匆忙,再加之当时满洲贵族不太了解风水和地质的问题,因此造成了顺治选择兴建的清东陵整体地质都不是很好。

到了雍正时期,此时清代的满洲贵族已经具有很深的汉化影响,他们对风水堪舆和墓地地质也都有了比较深的了解,所以说白了就是清东陵的风水和地质已经让雍正瞧不上眼了。

据清代工部所编著的《工科史书》中就详细记载了雍正对九凤朝阳山风水位置和土地土质的不满,雍正曾传谕:此地(指九凤朝阳山)近依孝陵、景陵,与朕初意相合,及精通堪舆之人再加相度,以为规模虽大,而形局末全,穴中之士又带砂石,实不可用。

因此雍正就推翻了工部给他在清东陵范围内紧挨着他爷爷顺治的孝陵和父亲康熙的景陵所选择墓址九凤朝阳山,雍正随后命胤祥带人再次去寻找万年福地。

后来胤祥带着风水堪舆方面的人才终于在河北易县永宁山太平峪为雍正探访到了万年福地,现在从地理位置来看雍正的泰陵位置确实非常不错,泰陵西有云蒙山、北有永宁山、东有丘陵地、南有易水河,依山傍水的位置确实非常不错。

因此当时胤祥上报给雍正时曾称永宁山太平峪墓址为“乾坤聚秀之区,阴阳汇合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

雍正也觉得十分满意,但是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以孝为先,在雍正之前的历代帝陵制式都是子随父葬,所以雍正如果主动同意想把永宁山太平峪选做自己的墓址,那有可能就会背上不孝的名声。

因此雍正内心虽然很喜欢永宁山太平峪这个位置,但他不能率先同意,于是雍正看完胤祥呈报永宁山的奏折之后传谕旨:但于孝陵、景陵相去数百里,且与古帝制典礼有无末合之处,著大学士九卿详悉会议,具奏。

雍正这意思就是地理位置虽然好,可是它离爷爷的孝陵还有老爹的景陵太远了,让大学士和九卿们商量一下这地作为墓地可行不可行吧。雍正这一下就等于把皮球踢给了九卿和大学士们。

九卿和大学士们也不傻,他们当然了解雍正心里其实是对这块墓地十分满意,否则雍正为何不像之前的九凤朝阳山那地方似的直接自己就给否了,还让大家商量干啥。只是雍正碍于如果自己决定的话违背了子随父葬的规矩,有违孝道,所以才想让九卿和大学士们来给他找台阶下。

于是这些大学士和九卿们就遍翻史书资料,终于找到了上至大禹时期下至汉唐时期,有不少帝王都是远离祖先另辟陵区的例子,因此这些九卿和大学士们就联合上奏雍正:今泰宁山(原名叫泰宁山,雍正建陵之后,乾隆改名为永宁山)太平峪万年吉地,虽于孝陵、景陵相去数百里,易州及遵化州地界与京师密迎,同居畿辅,并列神州,其地实未遥远。

九卿和大学士们的意思就是虽然永宁山太平峪确实离孝陵和景陵比较远,但是易县和遵化都与京城属于是一线相连,从地理连线来看两地相离并不远。

易县到遵化大概六百来里地,谈不上太远,但也并不近,所以这些九卿和大学士们就是强行给雍正找了借口,因此雍正就坡下驴就定下了永宁山太平峪做为自己的墓址,并开始营建陵寝。

所以雍正最初并不是想违背子随父葬的传统,他曾经想过追随父亲康熙而葬,只是发现清东陵实在不符合做为墓地,因此他才选择了在另辟清西陵建陵。

至于雍正担心自己对兄弟们过于残酷,九泉之下愧对康熙,那纯粹是无稽之谈,自古以来成大事的帝王无不心狠手辣,雍正对于曾经与自己争夺皇位的兄弟,这些兄弟甚至在自己继位后还威胁到自己的位置,对他们的打击迫害对于雍正来说其实算不上愧对父亲康熙。

因为在雍正心目中很可能认为如果老爹康熙和自己易地而处,也会如此,所以在心理上雍正其实不存在愧对父亲康熙,他没必要为此不敢随父而葬。

在两百多年后确实证明了雍正的墓地选择比他老爹康熙正确多了。在1928年夏天,民国军阀孙殿英以军事演习为名盗挖清东陵时,孙殿英曾经打开过康熙的景陵地宫,但由于康熙景陵地宫内积水太深,所以孙殿英放弃了盗挖景陵,改盗了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定东陵。

除了康熙景陵的地宫积水特别多之外,乾隆的裕陵地宫积水也很深,都导致乾隆的石棺被积水漂浮起来顶住了地宫大门,这在当时都成了一大奇闻。所以从这些都可以看出清东陵整体风水并不好,土质也确实远不如清西陵更适宜建陵,所以现在看来雍正的选择还是非常正确。

乾隆没有随父亲葬在清西陵是因为他开创了昭穆相间的兆葬之制

其实乾隆最初的时候也是想在父亲雍正的开辟的清西陵范围内选择陵寝,但是由于乾隆想到如果自己也葬在了清西陵,那将来后世子孙都会跟着自己葬在清西陵,那岂不是清东陵只有顺治的孝陵和康熙的景陵了,清东陵也会因此而变得香火冷落。

乾隆毕竟十分崇拜爷爷康熙,因此他也不想康熙的清东陵未来变得香火冷落,于是他就将墓址选择在了清东陵的胜水峪。但是乾隆有担心自己选择葬在了清东陵,那后世子孙再都跟着自己葬在清东陵,那岂不是老爹雍正的清西陵又要变得香火冷落了。于是聪明的乾隆开创了昭穆相间的兆葬之制。

所谓昭穆相间就是乾隆定下了规矩,按照古代的昭穆之制,规定父葬在西陵,子就葬在东陵,就是一边埋一个的意思。这也被后世成为昭穆相间的兆葬之制。

但是古代的昭穆之制是指得在同一范围内的家族墓葬,始祖居中,二世居左是为昭,三世居右是为穆,四世居左为昭,五世居右为穆,以此类推,左昭右穆,是为昭穆之制。

虽然按照乾隆的规定清代皇陵也算是勉强实现了左昭右穆的昭穆之制,但是就是清东陵和清西陵两地间隔有些远了而已。

乾隆之后他的儿子嘉庆的昌陵也选在了清西陵,但是到了乾隆最喜爱的孙子道光这,道光又打破了乾隆定的规矩。

道光的慕陵本来选择在清东陵的宝华峪都已经修建好了,道光的原配妻子孝穆皇后都已经葬入其中,但是后来道光也发现了陵寝渗水,孝穆皇后的棺椁都被淹了,于是道光震怒,下旨将龙泉峪的帝陵拆了重建。

此后道光为了渗水问题决意打破爷爷乾隆定下的规矩,于是他选择在清西陵建陵,因此道光在清东陵建好的陵寝就被拆了,挪到了清西陵龙泉峪修建。

道光由于清东陵地宫渗水从而把墓地改为选择在清西陵建陵,这也说明了清东陵范围内整体土质确实不太好,不符合修建陵寝,也再度说明了雍正最初选择的正确性。

而乾隆选择葬在清东陵也确实不如他老爹雍正那么明智,两百多年后乾隆地宫不止被水淹泡,还惨遭盗墓,乾隆被盗的尸骨无存。在孙殿英盗挖清东陵之后,清东陵还惨遭二次盗挖,这一次让清东陵除了实行火葬并推行简葬的顺治孝陵幸免于难外,其余清东陵陵寝全部被盗。

相比之下清西陵除了光绪的崇陵被盗之外,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都保存得非常完好,这也能看出雍正的选择还是很正确的。

写在最后

所以说雍正另辟清西陵建陵其实是出于私心,他想让自己的墓地风水更好,他也担心自己死后地宫会渗水,所以他改在清西陵建陵。

而乾隆没有葬在清西陵是担心顺治的孝陵和康熙的景陵香火会冷落,于是乾隆发明了“父西子东,父东子西”的昭穆相间兆葬之制规则。

也正是由于乾隆定下的这个规则,才使得最后形成了清代入关后皇陵分为清东陵和清西陵两处的格局,这也造成了清东陵和清西陵两大帝陵群与明代之前的历代皇家陵寝建陵制度的不同之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司马懿形象是足智多谋多疑隐忍的奸臣 司马懿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司马懿的智慧和谋略,司马懿是忠臣还是反贼,司马懿的眼神鹰眼狼顾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司马懿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司马懿到底有多精明?多次击败诸葛亮,灭了曹爽。《三国演义》中的司马懿给我们塑造了一个足智多谋多疑隐忍的奸臣形象,可是《晋书》中所写的司马懿是一个伟大的英雄。《晋书》成书于唐代贞观年间,由唐太宗命令房玄龄所编撰的,

  • 司马懿善隐忍腹有韬略 司马懿为什么还选择辅佐曹丕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司马懿教曹丕死不认账,隐忍的老虎司马懿,曹丕不死司马懿能成功吗

    对司马懿和曹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演义中司马懿为何会选择曹丕辅佐?司马懿其人,在三国末期是难得的一位军事大家。其能力更是可以与三国后期的孔明相媲美。但在后来就发生了,司马家族篡魏的一幕。人们大多了解司马懿其人,腹有韬略,善于隐忍。但人们却对司马懿选择辅佐曹丕而

  • 关羽丢失荆州后原可以迅速逃跑 关羽为什么还在荆州兜圈子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谁让关羽大意失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故事,关羽怎么丢失荆州的

    对三国关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关羽失荆州不迅速撤往益州,为何在荆州绕圈子?一代名将,刘备的结拜兄弟,二人感情深厚,十分要好,关羽也深得刘备信任,关羽战绩显贵,威震天下,名声很大。也怪不得刘备会让关羽驻守荆州,诸葛亮对其考量也同意。但感情之心终究抵不过利益所驱使

  • 历史上最会用人的皇帝是哪位?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皇帝一个人为什么能统治,历史上善于用人之人,帝王用人最厉害的人

    历史上最会用人的皇帝是哪位?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刘秀(公元前6年—公元57年)是西汉末年一个没落的远房皇族,公元23年被更始帝刘玄派去招抚河北。他“单车临河北”,仅一年时间便发展为占据黄河以北的全国最强大军事集团,又逐次消灭大小数十个割据势力统一中国。毛主席点评《东观记》时说

  • 在三国众多名将中,能被称为忠义的都有哪些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善终的武将,三国时期各国将领,三国有哪些将军称号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说起《三国演义》,就必须得说到忠义,忠义二字基本贯穿了整个演义,这种优秀的品质使得三国演义尤为动人,让人们看到除了金钱、利益以外的不同东西!不过要说起三国里最忠义的大将,实际上只有5人,其他都是浮云,你知道是哪5人吗?关羽说起忠

  • 屈突通:曾是隋朝忠将,最后成了凌烟阁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隋末隋朝名将,隋唐英雄杨坚驾崩,屈突通后人

    屈突通:曾是隋朝忠将,最后成了凌烟阁功臣,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隋末唐初,有一名隋朝大将当众指着自己的头颅发誓,这颗脑袋一定会为大隋江山而死。可是,他后来还是投降了李渊,还成了凌烟阁24功臣之一。他就是屈突通。屈突通在隋文帝时期就已经担任官职。有一次,他奉命到甘肃检查朝廷养的马

  • 关羽的死影响了三国形势 大致方向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关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关羽的一技能是怎么用的,关羽的忠义表现在哪里

    对关羽和三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关羽的去世,影响了三国的局势,具体是什么样的?从真正的凡人上升到神的人少之又少,没有过硬的成绩,永远也配不上这个称号。关羽就是这样一个被人们奉为神的英雄。他征战沙场、忠君护主的精神一直为人们所称道,他的精神延续至今。他的死甚至影

  • 弘昼的权谋手段到底有多高?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弘时杀弘历是真的吗,历史上弘昼真实的结局,雍正为什么不考虑弘昼

    弘昼的权谋手段到底有多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经典权谋剧《雍正王朝》中,有一个对皇位敬而远之的皇子,他就是雍正的第五子——和亲王弘昼。雍正朝的夺嫡之争,似乎只围绕在三阿哥弘时和四阿哥弘历之间二选一,压根没弘昼什么事。虽然《雍正王朝》的这段情节只是虚构,但历史上的弘昼的确也是一

  • 历史上秦始皇为何要修筑长城?真实情况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始皇修的是什么长城,秦始皇修建长城是哪一年,秦始皇为什么修万里长城

    秦始皇秦庄襄王之子,结束了战国割据的局面,统一了中国。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作为始皇帝“暴行”中的其中一条,有人说秦始皇修长城导致数十万人死亡,更有甚者说死亡多大上百万,乃至数百万人。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认真仔细的分析一番,这个结论很容易就会被推翻。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

  • 宋朝最厉害的八个女人,她们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朝四大美女分别是谁,宋朝女子地位为什么高,明朝最厉害的皇帝

    宋朝最厉害的八个女人,她们分别是谁?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第一位:刘皇后 (仁宗时期) 幕后女人:温柔而强悍的刘后刘娥不仅温柔美丽,且生性机敏,通晓书史,对国家大事也颇具见识.真宗批阅文件,刘娥常陪伴左右.凡有疑难,刘娥总能提供恰当的建议,深得真宗信任.在郭皇后去世之后,真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