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王安石性情如何?不拘一格和“拗相公”哪个是真

历史上王安石性情如何?不拘一格和“拗相公”哪个是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222 更新时间:2023/12/28 17:18:52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王安石

王安石是北宋中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由于早年丧父,较早承受家庭经济的重负,他自幼养成了生活俭朴的习惯,虽经术、文学冠绝一时,深受皇帝和士大夫的推崇,然而其生活方式与他的公卿乃至宰相身份很不相称,与当时士大夫们的追求奢华、铺张的生活方式也格格不入,他对生活要求的极其简单和不经意既令人佩服,有时又让人捧腹,时时透露出名士风采。

不修边幅

王安石身材颀长,目光炯炯有神,然而脸色熏黑,有损形象。手下人看到后替他寻医问药,大夫说:这不是病,是污垢。手下人得到偏方后,就建议王安石用澡豆(中国古代用豆粉、糯米和其他中药为原料加工成的洗面用品)洗脸,被王安石拒绝:我脸黑是天生的,澡豆怎么能洗掉呢?

王荊公患喘,藥用紫團山人參,不可得。時薛師政自河東還,適有之,贈公數兩,不受。人有勸公曰:「公之疾,非此藥不可治。疾可憂,藥不足辭。」公曰:「平生無紫團參,亦活到今日。」竟不受。公麵黧黑,門人憂之,以問醫人。曰:「此垢汙,非疾也。」進澡豆令公洗麵,公曰:「天生黑於予,澡豆其如予何?」

王安石不仅不喜欢修饰,也不喜欢洗澡,甚至成年也不洗一次澡。衣服即使很破,也舍不得丢弃,从不追求衣服的鲜亮、华丽。同僚吴充为群牧判官,韩维任馆职,三人关系极为密切,相约每一两个月到定力院洗一次澡。吴充和韩维商量由俩人轮流出新衣服给王安石替换,号称给王安石“包装”(拆洗)。王安石出澡堂后,根本没有注意衣服的变化,随手穿上新衣服,也不问那儿来的。

王安石《和王乐道烘虱》诗更能反映出他对衣着的毫不留心和诙谐。

大比之年,王安石和王陶奉旨任主考官,阅读考生试卷。常言道,秋后加一伏,由于工作量大,天气炎热,衣服潮湿,加上朝廷对主考官规定严格,阅卷不完,不得出考场,所以衣服无法换洗,王安石和王陶阅卷之余,有时也自嘲取乐,“秋暑汗流如炙鞣,敝衣湿蒸尘垢浣”。由于衣服肮脏潮湿,以致虱子非常活跃,纷纷出动,在身上爬来爬去,啮肤吸血,奇痒无比,即使客人在场,王安石常常也不避讳,一面谈话,一面捉虱子,常常弄得十指染血,也觉得不解恨。既然不能用开水把虱子烫死,他就另出妙计,把衣服撑开靠近灶台烘烤,虱子不胜烘烤,从衣服上掉下来,看到虱子们自赴火海,发出“噼吧噼吧”的响声随烟化去,王安石有说不出的高兴。对于那些“逃藏坏絮”的亡命之徒,他也不愿放过,力求斩草除根。

熙宁年间,王安石和王硅同时为相,一天,俩人一起上朝,王硅忽然发现一个虱子顺着王安石的衣领攀援而上,一直爬到他的胡子上,专注奏事的王安石根本没有感觉,宋神宗看到这一细节,不觉好笑。退朝以后,王硅告诉王安石,王安石让侍从把虱子拿下来,王硅一本正经地说:你这虱子都朝见过皇帝了,那能轻易拿下来呢?王安石知道王硅风雅,让其口出一词称赞一下虱子,王硅笑着回答:屡游相须,曾经御览。王安石听了开怀大笑。

与王安石不善修饰的生活方式截然相反,他的夫人吴氏却好洁成癖,两人因生活小节问题经常发生冲突,以致史书称他们“每不相合”。吴氏不仅自己爱清洁,对家人的卫生也十分讲究。史载:王安石的长女要到江宁(今江苏南京)省亲,吴氏非常高兴,拿出珍贵的绸缎给外孙们做成衣服,迎接外孙的到来,忽然看到一只猫从衣箱中爬出,立即吩咐奴婢把衣服拿走,放在浴室下面,一直到它们腐烂掉,也不送给别人。

不注重饮食

饱受生活煎熬的王安石不仅对外表、衣着不修饰,对一日三餐似乎也不经意,不论什么食物,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有这么一则笑话:仁宗朝嘉事占年间,王安石为知制诰,一日宋仁宗开赏花钓鱼宴,内侍太监用金蝶盛上鱼饵放到案上供大臣使用,王安石以为是赏赐的食物,竟然把一盘鱼饵全部吃完。

王安石为相后,有人对吴氏说王安石喜欢吃獐脯,吴氏听说后大吃一惊,说:王安石平日对饭菜从不挑剔,为什么偏偏喜欢吃獐脯呢?于是问服侍王安石的人:你是怎么知道相公喜欢吃獐脯的?侍者回答说:每次吃饭时,相公根本不看其他菜,只把獐脯吃完,因此得出结论。吴氏又问:相公吃饭时,獐脯放在什么地方?对方回答:放在离筷子最近的地方。吴氏建议:下次相公进餐时,你把其他菜放到离筷子近的地方试试。结果发现又是离筷子最近的菜被吃完了,而獐脯完好无损。其实王安石吃饭时从来只拣离他最近的食物,根本没有什么喜好。

退居金陵后,王安石依然保持着以往的饮食习惯,每次外出时,随身行囊中装有十几个饼子,自己吃过,就给牵驴的吏卒吃,吏卒吃剩下的就喂驴子吃。如果农民招待王安石饭食,他也很乐意接受

荊公、禹玉,熙寧中同在相府。一日同侍朝,忽有虱自荊公襦領而上,直緣其須。上顧之笑,公不自知也。朝退,禹五指以告公。公命從者去之。禹玉曰:「未可輕去。輒獻一言以頌虱之功。」公曰:「如何?」禹玉笑而應曰:「屢遊相須,曾經禦覽。」荊公亦為之解頤。

同样王安石对饮酒、饮茶也不求其精。为知制诰时,他曾经拜访三司使蔡襄,蔡襄听到王安石要来,非常高兴,取绝品好茶,亲自洗刷茶具烹煮茶水等候王安石的到来。不料,喝茶时,王安石又从自己的夹带中取出消风散一撮投茶盅里。蔡襄对王安石的举动大为不解,王安石并未顾忌对方的反应,慢慢地品着茶称赞道:这茶味太好了。最后,蔡襄也被王安石的无忌举动感染,放声大笑。

王安石是一个极讲原则的人,不会逢场作戏,司马光曾经记载这样一件事:他与王安石同为群牧司判官时,包拯为群牧司使,一日,群牧司牡丹盛开,包拯置酒宴赏花,同僚举酒相劝,素不习饮酒的司马光也被迫喝了几杯,而王安石从头至尾不饮一杯,即使包拯亲自劝酒,也不能奏效。

不在意住所

王安石隐退后,不像其他大臣那样急于购买田地、营建华丽住宅,他追求陶渊明式的隐居生活方式,喜欢欣赏田园风光。他不在金陵城内购宅,而是选择蒋山谢公墩筑宅,该地距离金陵城和蒋山即钟山路程相当,自称半山。他建造的房屋数目不多,档次不高,仅能遮蔽风雨,外面又不设院墙,从外观看更像乡村旅店。当时有人劝他垒砌院墙,王安石不予采纳。家里有客人来,就借宿寺院。史载:夫人吴氏的弟弟来探亲,就被安置于“佛寺行香厅”。

王安石虽不讲究住宅档次,却十分讲究住宅周围的环境和品位,曾这样描写自己居处周围的环境,“建业东郭,望城西堠。千嶂承宇,百泉绕雷。青遥遥兮洒属,绿宛宛兮横逗。积李兮缟夜,崇桃兮炫昼。兰馥兮众植,竹娟兮常茂。柳蔫绵兮含姿,松偃蹇兮献秀。跤鸟兮上下,鱼跳兮左右。愿我兮适我,有斑兮伏兽”

苏轼对王安石的居处大加赞赏:“青李扶疏禽自来,清真逸少手亲栽。深红浅紫从争发,雪白鹅黄也斗开。斫竹穿花破绿苔,小诗端为觅桤栽,细看造物初无物,春到江南花自开”,甚至羡慕到“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的地步。

王安石夫妇在此过着“邱园禄一品,吏卒给使令,膏粱以晚食,安步而辎车,山泉皋壤间,适志多所经”的安逸生活。直至元丰末年王安石生病,上奏朝廷将所建住宅舍给寺院。王安石病愈后,就在金陵城内赁屋居住,终身不造房。这在中国历代名臣当中也是不多见的。

不喜排场,用驴出行

王安石身居显宦,却从不养尊处优、讲究排场,隐退以后更是深居简出、从不招摇。晚年居住钟山谢公墩,每天早上吃完饭,一定要骑驴到钟山一趟,累了就扣开定林寺的山门进去小憩,往往到了晚上才能回来。有时走不到钟山,就中途而返。有时也漫无目的地闲逛,有时听任牵驴的吏卒,有时甚至由着驴子的性子,或坐在松树之下,或到农家或寺院里小憩,没有固定的目标。性情随和的王安石也喜欢乘坐驴车,如果没有客人,即使乡村野夫和仆人都可和他相对而坐。

陈升之罢相后,以镇江军节度使的身份判扬州,生活铺张。出于礼节,陈升之上奏朝廷请求拜访王安石,得到允许后,乘船程,一路上舟楫衔尾,蔽江而下,喝道不绝,耀武扬威,行人感慨其场面宏大,驻足观看。王安石听到陈升之要来,坐了一抬两人小轿到江面迎接。看到王安石后,陈升之想立即靠岸与王安石行礼,无奈船只尾大不掉,盘桓了很长时间才停泊下来与王安石相见,十分难堪。与王安石的俭朴相形,陈升之非常惭愧,归途中,他再也不敢在水中击鼓开道了。

元丰末年盛夏的一天,王安石骑驴外出,在路上碰到前来拜访的李茂直,两人路边坐下,王安石坐了一只兀子,而李茂直坐在一把椅子上,直谈到太阳偏西,李茂直命人张伞,而日光正好射在王安石的身上,李茂直令人把伞移到王安石身边,王安石推辞说:不用,如果来世做牛的话,需要天天在太阳下耕田,不是一把伞能遮蔽了的。

活到老读到老

读书对封建文人来讲既是谋求功名的敲门砖,也是立身扬名之本。很多人得官后,就忙于奔兢、周旋与官场应酬,不肯再吃苦读书,王安石却是一个手不释卷的人。

中进士之初,王安石在韩琦的手下任扬州签判,每晚通宵达旦地读书,睡眠很少,每当艳阳高照,王安石急忙换上官服,来不及盥漱,匆匆来到衙门。韩琦看王安石年轻,怀疑他夜晚狂饮、放纵,从容劝告王安石:你还年轻,不要虚度年华,放弃读书。王安石并不辩解,只是抱怨韩琦不了解自己。

王安石嗜书成性,读书的范围很广,不仅读儒家经典,对道家、佛学也颇有研究,整天为学问所困,雅好思索,吃饭、睡觉时也手不离书,即使在娱乐场合,脑子里想的还是书里的学问。任常州知州时,因为常常被书中内容所困,对部下未尝露过笑脸。一天,同僚、属下聚会,官妓助兴,看着看着,王安石忽然大笑,同僚、属下看到上司高兴,共同为官妓的技艺欢呼叫好:你们的技艺能使太守开颜,应当厚赏。当时,席中有人怀疑王安石的笑声不是由此而发,乘机问王安石,王安石回答说:前些El子想的“成常”二卦,百思不得其解,刚才在席上猛然悟出其中的奥妙,自喜有所得,因此不觉发出笑声,果然与官妓的演艺无关。

退居金陵的王安石依然保持以往的读书习惯,即使出行,也从来不离开书,或骑在驴上看,或休息时看。

王安石生活俭朴,终身不为身外之物所累。他不近女色,不置货财,不追逐名利,始终保持着读书人手不释卷的本色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忧患:他的诗、文在当时有口皆碑;他的政治才能被皇帝所称道、所依赖;他雷厉风行、百折不回的政治作风虽使他蒙受责难又让人敬佩、叹服。基于他远大抱负和伟大成就,王安石的生活方式不仅没有影响他的光辉形象,反而使他显得自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已经上交平西大将军印的吴三桂,是如何调动大军谋反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吴三桂势力,平西大元帅,吴三桂的皇宫在哪里

    三藩之乱前,吴三桂上交了平西大将军印,为何还能调动大军谋反?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众所周知,满清入主关内,成功的统一天下,在这个过程中,吴三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吴三桂的投诚,单单是山海关就是满清人眼中一道难题,随着吴三桂的投诚,并且大军一路南下为满清扫除路障,更是在

  • 南宋作为北宋灭亡后南迁的政权,共历经了多少位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南宋是北宋灭亡后由宋室皇族在江南建立的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的朝代。历经九位帝王,一百五十二年。自1127年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即位,迁都杭州,到公元1279年陆秀夫负卫王投海自尽,宋朝结束史称南宋。共历经九帝,其中病死的六帝,国亡跳海而死的一帝,在元军追击下惊吓而死的一帝,被俘

  • 一代开国皇帝赵匡胤英年早逝,他究竟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宋太祖赵匡胤之死,其弟太宗赵光义脱不了干系。当然,赵匡胤之死是历史谜案,真正的死因是究竟是他人下毒手还是暴亡还没有定论。如果是他杀的话,赵光义嫌疑最大。首先,杀人动机赵光义最大。赵匡胤早死谁是利益最大者,肯定是赵光义。虽然种种迹象表明赵匡胤的继承人就是弟弟赵光义,但兄终弟及毕竟不是皇权交接的常态,一

  • 真实的袁绍到底是什么样的 袁绍真的是一个无能的失败者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袁绍真实客观,历史上真实的袁绍,徐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袁绍实力,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真实的袁绍,属于庶出子的逆袭,生平第一仗就敢利用董卓颠覆帝国一:逆袭的真英杰袁绍给人第一印象多为志大才疏、多疑少绝、用人不当,这一切让他成了一个刻板印象中,无能的失败者。可,真是如此啊!答案绝非如此,在三国乱世能成就一番事业的,那

  • 李世民所爱的人到底是谁 究竟是自己的皇后还是自己的嫂子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世民最爱的是哪一个妃子,李世民最爱的那个女人是谁,李世民的几个女人是谁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世民所爱之人,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都说自古帝王无情,但是人非草木,如何能无情?古有云,唐宗宋祖,文韬武略。唐太宗开创了太平盛世,作为皇上,他是一个好皇帝。但是,作为臣子,他却是谋权篡位的贼子。中国自古嫡长子即位制,虽然李世民策论武功都比李治要好上很多,但是,李建成是

  • 在戏曲演义中,赵匡胤第四子赵德芳被虚构为什么形象?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赵匡胤哭头全场,赵匡胤归西看视频戏曲,曲剧赵匡胤归天一集

    赵德芳(959年—981年),宋太祖赵匡胤第四子,宋太宗赵光义之侄,宋真宗赵恒的堂兄,北宋宗室。历任检校太保、贵州防御使、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检校太尉等。太平兴国六年(981年)病逝,年仅22岁,追赠中书令、岐王,谥号康惠。后加赠太师,改封楚王、秦王。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

  • 杨嗣有怎样的生平经历?为何能以左龙武大将军致仕?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顾方舟生平事迹,杨广几次东征高句丽,李清照生平简介及一生经历

    杨嗣(934~1014年),瀛州人氏。生于后唐应顺元年,卒于北宋大中祥符七年。以左龙武大将军致仕。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史传记嗣,建隆初以信荐为殿直,三迁崇仪副使、大山军监军。雍熙四年,就命知军事。代还,以吏民借留再任,俄迁高阳关战棹都监。淳化二年,改知保州,门无

  • 司马炎登基后,他是怎么封三位末代君主的爵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三家归晋是三国最终的结局,但三位末代皇帝的地位则完全不同,曹魏最后一个皇帝曹奂获得的是陈留王的封号,蜀汉后主刘禅是安乐公,而最后被晋拿下的吴主孙皓则是归命侯。按理说,应该给他们相同的待遇,为啥会有区分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三者降晋的情况不一样曹奂准确说并不是降晋,而是禅位

  • 古代四大名刺客之一的聂政,是如何刺杀韩傀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刺客聂政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春秋末年,韩国大夫严仲子遭丞相韩傀(又名侠累)迫害,流亡他国。严仲子心有不甘,四处寻找侠士为自己报离乡之仇,刺杀韩傀。严仲子来到齐国,有人告诉他,有个叫聂政的勇士,因为杀了人逃到齐国避难,以屠夫为业。严仲子找到聂政,并奉上百金为他母亲祝

  • 辽朝名将萧挞凛被谁所射杀?他在历史上又有何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四大名将,宋辽第一次幽州之战,床子弩射杀萧挞凛

    萧挞凛(?-1004年),字驼宁,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人,契丹族。辽朝名将,魏王萧思温族子,马群侍中萧术鲁列的儿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通晓天文,门荫入仕,历任南院都监、彰德军节度使、阻卜都详稳(西北路招讨使)、南京统军使等职。震慑阻卜,攻打北宋,东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