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趣闻:称霸清朝的慈禧曾一直斗不过慈安

趣闻:称霸清朝的慈禧曾一直斗不过慈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892 更新时间:2024/1/25 22:37:02

慈安皇太后,俗称东太后,简称慈安,死后谥为孝贞显皇后。

提起慈安,人们很自然地会联想到慈禧,长期以来,慈安给人一种过于忠厚老实,缺乏政治才干,事事依赖慈禧的印象。实际上,这样的看法未免有失偏颇。真实的慈安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从小就受到过良好教育。特别是她成为中宫皇后的10年中间,清王朝遭遇了

网络配图

空前的外患内忧,使她在忧患中成熟,在忧患中增长阅历。在美女如云的皇宫,在多情好色的咸丰帝身边,能保持10荣宠不衰,除了凭借她本人的超凡的容貌和人品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就是她有一套十分成功有效的处理和驾驭她与众妃嫔、与夫君皇帝关系的秘诀。这些都足以表明慈安是一位城府很深的大智若愚的女性。即使把她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来衡量,即使把她与慈禧放在一起做比较,慈安太后也绝不是一无是处。决定朝政大端,慈安优于德,而慈禧优于才。慈安对权力不感兴趣,所以日常朝政多让慈禧处理。而“慈禧慑于嫡庶之分,亦恂恂不敢失礼”。遇到朝政大事,慈禧不敢擅做主张,仍要征询慈安的意见。由此可见,慈安太后在控制局面、掌控权力方面也是很有一套办法的。在光绪年间任过大清国驻英国大使,回国后先后任过光禄寺卿、太常寺卿、大理寺卿、左副都御使的薛福成,在他的《庸盦笔记》中记到:诛杀陷城失地、临阵逃脱的两江总督何桂清,将骄蹇贪淫的胜保下狱赐死,赏给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爵位,皆出自慈安之意。

那么历史上的慈安太后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我们还要从头说起。

走上政坛:两个女人一台戏

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十七日,咸丰帝死。他临终前做了三件事:一、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二、命御前大臣载垣、端华、景寿,大学士肃顺和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三、授予皇后钮祜禄氏“御赏”印章,授予皇子载淳“同道堂”咸丰皇帝“派载垣等八大臣赞襄一切政务”的上谕

印章(由慈禧掌管)。顾命大臣拟旨后要请两位太后盖上“御赏”和“同道堂”印章。

网络配图

“御赏”、“同道堂”章咸丰皇帝的原意是让八大臣和两宫太后权力互相制约,既不让辅臣一手遮天,又避免后宫专政。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咸丰皇帝的如意算尊钮祜禄氏、叶赫那拉氏为皇太后的谕旨

盘落空了,他的临终遗命,分散权力的目的没有达到,而制造矛盾的后果却日见凸现出来。它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引发了“辛酉政变”。关于政变的过程和结局,许多书里都有详尽记述,这里不再多说。我们更关心的是慈安太后在这场政变中所起的作用。

辛酉政变中的独特地位。这场政变实质上就是一场朝廷内部的权力之争。一方是两宫皇太后和以恭亲王奕为首的皇族,另一方则是咸丰帝临终任命的八位赞襄政务王大臣。这场政变的组织者、策划者和领导者是慈禧,其主要倚靠的骨干力量是奕,但也绝对不应忽视慈安在其中的作用。她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名正言顺的原中宫皇后、当时的母后皇太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她是这场政变中决定成败的关键性人物。这一点,机敏而工于心计的慈禧比谁都清楚。慈禧更清楚自己是靠“母以子贵”才登上皇太后宝座的,养心殿东暖阁太后垂帘听政处声望、资历、影响力远逊于慈安。如果不将慈安争取过来,夺权、垂帘听政的目的就达不到。慈禧凭其如簧之舌,终于将慈安拉到了自己这一边。反过来,如果慈安旗帜鲜明地坚定拥护咸丰帝的遗命,毫无保留地支持并站在八大臣一边,辛酉政变就不会发生,这段清史就得重写。

日常朝政中的表现。有书记载,慈安“及与孝钦后(慈禧)垂帘听政,首简恭王入军机处。时国人称孝贞优于德,而大诛赏大举措,实主之;孝钦优于才,而判阅奏章,裁决庶务,及召对臣工,咨访利弊,悉中款会”。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时人对慈安和慈禧的评价是各有所长,慈安“优于德”,慈禧“优于才”。一些日常的事务由慈禧处置,但每遇朝政大事,还是要由慈安太后最后决定。慈安太后的理政之才主要表现在:

一、重用能臣,“同治中兴”。慈安与慈禧密切配合,发挥己长,励精图治,在朝内重用奕、奕、文祥、倭仁等重臣,外用一批优秀的汉族将领,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使得同治年间出现了“中兴之象”。1914年出版的《清朝全史》记载:“同治改元之初,即知曾文正公之贤,授为两江总督。文正感其知遇,尽心谋国。而东宫(指慈安——笔者)则自军政、吏治、黜陟、赏罚,无不咨询文正而用其言。”于是当时遂有“至军国大计所关,及用人之尤重大者,东宫偶行一事,天下莫不额手称颂”之说。

网络配图

慈安端裕皇太后之宝二、诛杀安德海,朝野称快。清朝制度:太监不得出都门,犯者杀无赦。安德海是慈禧的心腹太监,他依仗慈禧的宠信,胡作非为,肆无忌惮。朝中大臣,甚至连同治帝都恨他入骨。同治八年(1869)八月,安德海请求慈禧派他到江南置办龙衣,获得许可。但他不知收敛,一路招摇,途经山东境内时,被山东巡抚丁宝桢拿获。丁宝桢迅速将此事上奏朝廷。慈禧有意袒护,慈安“立命诛之”。结果安德海被就地正法。由于慈安的力主其间,安德海才得以伏法,当时朝野上下,人心大快。

三、立阿鲁特氏为皇后。同治十一年(1872),同治帝已经17岁了,到了立后成婚的年龄。慈安看中了淑静端慧、容德俱佳的崇绮之女阿鲁特氏,而慈禧则看中了年轻俏丽、姿性敏慧的凤秀之女富察氏。两人各执己见,最后决定由同治帝自己决定。结果同治帝采纳了慈安的意见,同意立阿鲁特氏为皇后。此事表明了慈安在宫中、在同治帝心中的崇高地位和影响力。

由上可见,慈安皇太后不仅有德,而且有才,小事不拘,在大事上决不糊涂。慈安的存在对慈禧是有着相当的震慑作用的。但是,天不假年,光绪七年(1881)三月初十日戌时,慈安崩逝于钟粹宫,终年45岁。慈安之死,事先没有什么明显征兆,三月初九日,慈安身体稍感不适,第二天晚上就死了。慈安对自己病情发展如此之快也感到意外,她说:“本月初九日,偶染微病,皇帝侍药问安,祈予速痊。不意初十日病势陡重,延至戌时,神思渐散,遂至弥留。”同治帝对慈安的猝然而逝,也深为不解:“初九日,慈躬偶尔违和,当进汤药调治,以为即可就安。不意初十日病情陡重,痰涌气塞,遂至大渐,遽于戌时仙驭升遐。”

网络配图

事出太过突然,令朝野皆惊。慈安身体一直很好,她自己也说“体气素称强健”,认为自己“克享遐龄,得资养”。一个素称体健之人,怎么得点小病,不足两天就死了呢?人们对此议论纷纷,作了种种猜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北朝17位帝后出家名为出家实际上为了享乐?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很难将高高在上、享受荣华富贵的帝后与孤独寂寞、陪伴青灯古佛的尼姑联系在一起,然而,在封建王朝中,却有多位早年出自尼庵或是晚年遁入空门的尊贵帝后。而且在北朝的中后期,大概100多年之中,仅历魏、齐、周11帝,竟然有17位帝后出宫为尼,实在是世所罕见。这成为了我国佛教史和北朝发展史上的

  • 神秘预言:武则天当皇帝的全过程大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据说早在唐太宗初期,社会上就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谶语:“唐中弱,有女武代王。”意思是说大唐王室中道衰弱,会出现一位女主武王代掌天下,后来武则天当皇帝。当时负责天文研究的太史令占测的结果是:“女主昌。”这个占测的结果和那条秘谶很相吻合,唐太宗为此心里就总是安定不下来。网络配图当时正处于贞观之治,朝廷之上有

  • 鲜为人知!“郑和下东洋”携臣服表回国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郑和下西洋已为世人熟知,但郑和下东洋却鲜为人知了。近两年来,海内外许多郑和研究学者开始注意郑和航海对全球的影响,而且对七下西洋的航海领域提出了补充与扩展。郑和为何下东洋?郑和下东洋的主要使命是什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网络配图明朝建立前后,倭寇猖獗,边患频仍。明太祖朱元璋一怒之下,断绝中日交往,实

  • 慈安:一个比比慈禧还要厉害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晚清历史上,有一个一直受到忽视而实在不能忽视的角色,她就是和慈禧共同垂帘的东太后慈安。在人们的印象中,慈安的身影似乎可有可无,她的存在仿佛就是个错误,她的垂帘更像慈禧的一个道具,至多也就是个令人同情和可怜的角色。其实,这是个致命的误读。她是个真正拥有大智慧的人物,可惜正当盛年就突兀离世,倘若不是慈安

  • 借鉴唐太宗的用人之道:收人收心收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唐太宗的管理真言可用“屈己纳谏、任贤使能、恭俭节用、宽厚爱民”16字来总结。在今天的中国,有很多企业家、管理者非常推崇唐太宗的管理之道和个人魅力,他们推崇唐太宗李世民为中国历史上排名第一的CEO,并将他的管理之道借鉴运用到现代管理中来。网络配图一、选才对人才的重视、尊重和培养是唐太宗成功兴国的首要策

  • 清朝最苦命公主的人生沉浮:屡次改嫁 女儿诈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她是努尔哈赤的第四个女儿。 14岁初嫁布占泰,丈夫与父王反目成仇,她怀着布占泰的骨肉被接回娘家;18岁再嫁额亦都,平静的生活没维持几年,大她33岁的丈夫便先她而去;27岁三嫁继子图尔格,幸福的生活刚刚露出笑脸,她竟因女儿的过失被逼离婚并被革去和硕公主名号……网络配图她的母亲是努尔哈赤的庶妃,由于是庶

  • 岳飞财产有多少:固定资产已超3500万文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人家岳飞是南宋最优秀的将帅,是中国最著名的英雄,你不去关注他的抗金事迹和著名战例,管人家有多少不动产干嘛!其实我不是不关注岳飞的抗金事迹和着名战例,事实上从这家伙20岁参军到39岁去世,将近20年戎马生涯中打过的每一场大战役,只要有文字记载的我统统拜读过,而且每拜读一次都会增添一次我对岳飞的崇拜和敬

  • 朝鲜景宗李昀因为什么原因没能留下子嗣?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朝鲜景宗李昀是肃宗的第一个儿子,虽然并不是嫡出,但却是长子,而他的母亲张禧嫔在后宫之中十分的受宠,当时曾经在后宫掀起很大的风浪。在肃宗之前李氏一族已经出现了三代单传的现象,而他又迟迟没有子嗣出生,所以当张禧嫔生下了他第一个儿子的时候,肃宗是十分高兴的,在李昀三岁的时候就封他为世子,在即位之后成了朝鲜

  • 揭秘:朱元璋是怎么解决腐败问题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是穷苦人出身,从小吃过很多的苦,饱受元朝贪官污吏的剥削。而且他的父母和长兄也都是死于残暴的剥削和瘟疫,所以他从小就立下誓言,长大后一定要杀尽天下的贪官污吏。而且当了皇上的朱元璋并没有失信于自己,在洪武二年,果然在全国上上下下掀起了一股轰轰烈烈的“反贪污”运动,矛头直接指向从中央

  • 世人都骂慈禧,她一项伟大历史功绩却保全了中国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边疆危机中,左宗棠收复新疆是最大的一个亮点,为中国保住了一百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被称之为晚清对外战争唯一胜仗。究竟是谁将收复新疆的重托放在了左宗棠肩上?是慈禧太后。是一直被后人认为卖国求荣的慈禧太后做出了收复新疆的真正决策,让左宗棠临危不乱、心无旁骛地展现他的作战韬略。同治四年的时候.中亚的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