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孝庄为什么死后37年没有下葬 孝庄为什么不和皇太极合葬

孝庄为什么死后37年没有下葬 孝庄为什么不和皇太极合葬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288 更新时间:2024/1/18 23:26:36

孝庄皇太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年幼的康熙一直都是在辅臣的辅佐下管理朝政的,孝庄太后也经常教导玄烨,多参加辅政大臣的议政会议,学习学习执政经验,康熙也是事事听从祖母的安排,随着康熙帝一天天的长大,渐渐地已经有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于是便除掉了朝中恶霸鳌拜,在铲除权臣鳌拜的过程中,史书虽然没有说明这是在孝庄的指导下完成的,据清史的大量记载,不难发现,在这一期间,康熙帝曾经频繁地出入太后的寝宫。因此除鳌拜也是在孝庄皇后地指导下进行的。

康熙亲政以后有关军国大事仍然常常向孝庄请教商议,据史料记载,孝庄不干预朝政,但是康熙有事情还是多向孝庄请教,说明既是康熙对祖母的尊重,也反映出孝庄在政治谋略上有过人之处。

公元1675年,三藩叛乱,孝庄向康熙推荐说,图海才能出众,宜任之,而此时的图海已经被免职了。康熙随即招图海入朝,并授以将印。果然在图海的指挥下,很快就平定了布尔尼叛乱。使得局势转危为安。这一切都说明了孝庄文皇后

才智过人,只不过甘为人梯在背后默默付出罢了。

顺治朝时期,孝庄亲自节省了万两白银用来帮助国库赈灾济贫。到了康熙平定三藩之乱的时候,孝庄又先后两次拿出了宫中的银两,缎匹犒赏官兵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因此平定三藩之后,康熙帝是亲自到太皇太后的宫中,报告胜利的喜讯,其实这也就是对祖母感谢之情的真实体现。康熙26年,也就是公元1687年,孝庄病危了,康熙帝也是非常的担心,非常难过终日是心神不定,亲自步行去天坛祈祷,说是宁愿折自己的寿命来为祖母添寿,当时正是寒冬腊月,康熙向苍天祈祷之时流下了泪水,据说竟然冻在了脸上。

由此可见祖孙是情深似海啊。也体现出了祖母孝庄在康熙帝心中的位置。但是天不随人愿,公元1687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历经清王朝三帝更迭为大清国殚精竭力鞠躬尽瘁了一生的孝庄文皇后病逝于北京故宫的慈宁宫。享年75岁。

在弥留之际,孝庄文皇后仍然不忘国事,谆谆叮嘱皇孙不要过于悲伤,要以国事为重,丧事简单办理便可。孝庄皇后在人生最后的时光依然是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如此这般怎能不令后世子孙敬仰与怀念。

但是孝庄死后其实37年都没有真正的下葬,直到重孙雍正执政期间,才将其正式下葬。孝庄下葬在史学上一直存在着争议,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稍微正规一些的史学记载,都没有这方面的描述,可以说关于孝庄的秘闻那都是捕风捉影,但是从孝庄遗言中就能看出原因,遗言的内容就是她希望葬在北京这个地方。

因为她的一生都是陪伴在康熙和顺治的身边有了深厚的感情,就将她葬在离顺治的孝陵附近择地安葬。皇太极埋在沈阳的昭陵,而孝庄则是在千里之外的北京逝世的。两地相隔确实有点远,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去过沈阳故宫的朋友一定知道,其实皇太极在世时,庄妃的地位并不高,位列五宫之末,是地位最低的妃子。

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孝庄不愿意到地下去见皇太极也正常。如果葬在了沈阳的昭陵那地位也不是最尊贵的。并且相对于自己的丈夫,儿子和孙子在孝庄的心中的位置应该是更胜一筹,而儿子顺治就埋在河北省唐山市的遵化。孙子就在不远的北京。

所以老年孝庄不愿意离开这爷俩也在情理之中,但是这样一来却给康熙出了个难题,清东陵的第一位皇帝是顺治,作为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的旁边之后埋葬的只能是自己的嫔妃和后世子孙。作为母亲的孝庄显然是不能埋在清东陵的,否则怎么都说不过去。无奈之下康熙只能将孝庄生前住的慈宁宫拆了。

重新在清东陵的左侧,是建在整个清东陵的左侧,而不是建在清东陵内的左方,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孝庄比顺治更加尊贵。建筑名称叫暂安奉殿。把孝庄的棺椁停放在其中,并没有下葬,但是后来康熙也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理由来安葬孝庄,这一放可就是长达37年之久啊。直到康熙死后,雍正继位才找到了解决的办法。雍正将“暂安奉殿”改建成了陵寝,至此才让孝庄入土为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曹丕做了什么事情,让卞夫人大骂他死不足惜?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曹丕的故事,欢迎关注哦。都知道,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进程中有名的乱世,在这段乱世之中,一众的诸侯纷纷是割据一方招兵买马,为了能够逐鹿中原做准备,然而真正能够执掌天下的只有一个人,为此诸侯之间的战事不断,在战乱的过程中,逐渐的是衍生出三方势力分占天下。在这三方

  • 李旦不是李治和武则天的嫡长子,为何还能两度当上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历经三百来年,总共产生了二十八位皇帝,在这二十八位皇帝中,睿宗李旦可算是最为独特的一位皇帝了。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刚出生就被封为亲王,之后两次登基当皇帝,而且还有一次被建议作为皇太弟,最终还能够善终的,只有李旦能够做到了。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作为唐高宗李

  • 夺门之变爆发时,东厂与锦衣卫在干什么?为何会没有察觉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夺门之变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夺门之变,又称南宫复辟,明朝代宗朱祁钰景泰时期,明代将领石亨、文臣徐有贞、太监曹吉祥等于景泰八年(1457年)拥戴被朱祁钰囚禁在南宫的明英宗朱祁镇复位的兵变。对于夺门之变来说,是一场围绕着明朝皇帝之位的兵变,最终的结果是朱祁镇从朱祁钰

  • 王允在除掉董卓后,接受李榷郭汜请降,会是什么结果?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傕郭汜获得方式,如果王允接受二人投降会怎么样,董卓死后李傕郭汜去哪了

    你们知道除掉董卓后,如果王允接受李榷郭汜请降,结果会和后来不一样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何进为了除掉宦官让董卓带兵进京城后发生了意外,十常侍们率先动手杀死了何进,随后董卓率兵勤王,从此独揽朝政了一段时间。随后王允通过反间计离间了董卓和吕布之间的关系,再对吕布进行一番诱惑,最

  • 周培公作为最有才干的栋梁之材 结局为什么那么惨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周培公的结局,姚启圣和周培公谁厉害,周培公锁儿结局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周培公下场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尽管,周培公是清中叶最有才干的栋梁之材,但他的处境却让人不禁联想到文种、韩信等被君主“兔死狗烹”的功臣。#那时,吴三桂与察哈尔部的反叛,对满清来说,无疑是一场内忧外患。这时,康熙把绝大多数兵力都调到西南与吴三桂决战,留守京城的

  • 蒯彻的才谋如何,他为何没帮韩信建功立业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韩信手下谋士蒯彻,韩信的谋士蒯通,韩信的谋士蒯彻

    谋士蒯彻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很多人都知道,刘邦帐下有两位重要的谋士,一位是张良,另一位是陈平。张良善于策划阳谋,陈平善于策划阴谋,前者制定总的战略规划,后者负责应备不时之需,刘邦能成为楚汉时期笑到最后的人,离不开这两人的帮助。事实上,张良、陈平二人中,若是能

  • 武则天76岁也没有心思想男女之事 武则天为什么还要收两位男宠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武则天为什么能嫁给父子,武则天时期的管理思想,武则天成功证明和男女没关系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武则天男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天子立一后,一世夫人,中左右夫人,四姬,三良人——《春秋繁露》。自西周制礼,后宫人数都规定在12人,在当时的人心中,十二是最大的,《礼记》中讲:天之大数,不过十二。现在的十二月份也是那个时候传承下来的。不过“三家分晋”后,礼乐崩坏,后宫佳

  • 吕雉为什么会嫁给刘邦?背后有哪些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吕雉为什么会嫁给当时的刘邦,吕雉为什么跟刘邦,吕雉喜欢刘邦

    曾经说过刘邦的偶像是信陵君,而且刘邦和信陵君在同一时代,所以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人物,但是在刘邦去寻找信陵君的时候却发现信陵君已经去世了。不过刘邦还是认了一个大哥,这个人物就是张耳。那么为什么说吕雉嫁给刘邦,却要谈到张耳呢?这是因为要了解秦末时期的奇怪现象前,要先了解当时的具体环境。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

  • 纪信:曾救刘邦一命,宁死不屈被项羽烧死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英勇无畏的项羽,项羽的赞美,宁死不屈的历史人物

    在象棋的专业术语当中有一个说法就是弃卒保帅,这实际上说的是一个发生在楚汉争霸时期的故事,之前说到刘邦用各种方式来分化项羽的实力,在外部是拉拢了英布和彭越等人,在内部则是采用陈平的离间计,逼走了范增并且让项羽不信任钟离眛、龙且等人。但西楚霸王的名字可不是白叫的,刘邦和项羽在荥阳对峙了近乎一年的时间,后

  • 董承为何会被曹操所杀?因为他要帮汉献帝夺权?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袁绍为什么不迎接汉献帝,谁不同意杀汉献帝,曹丕为什么要杀死曹洪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董承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公元199年,董承受封成为车骑将军,权势进一步空大。而自汉献帝被曹操迎接到许都后,朝廷实际为曹操掌控。在这样的情况下,董承声称自己领受献帝藏在衣袋中的密诏,借以联合刘备诛杀曹操,但刘备并无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