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惊闻!孔子与其后人子孙三代都曾离过婚

惊闻!孔子与其后人子孙三代都曾离过婚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013 更新时间:2024/1/31 6:16:27

孔子是谁大家都知道吧,那可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称孔圣人的人,而关于孔子,那可真是说个三天三夜都说不尽的啊,毕竟其身上的光环太多了,不过,有好的一面也就有坏的一面,就像现在的明星一样,人们对这些名人的私生活感兴趣得很呢。

而关于孔子的私生活也是一样,或许是人们迫切的想知道圣人与普通人的区别在哪吧。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让人挖到了关于孔子家庭生活方面的信息,原来孔子与其后人子孙三代都曾离过婚。

孔子与其后人子孙三代都曾离过婚

翻阅过有关孔子的典籍可能都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孔子的家庭似乎残缺的,无论是《论语》还是《史记·孔子世家》都没有关于孔子的夫人的相关记载,除了儿子孔鲤偶尔会出现一下,给人印象孔子一直是独来独往的。

在孔圣人留下的言说中,除了一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可能牵扯到他的老婆外,就没有任关于孔夫人的信息了。《论语·阳货》中,孔子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叫:“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网络配图

在这句话中,孔子将女人与小人归为一类,并抱怨到:和女人走近了,女人就不讲规矩,远离女人吧,她又成了怨妇。史书说,孔子十九岁时娶了宋国的亓官氏为妻,一年后生下儿子孔鲤,在嫁给孔子的48年后,亓官氏去世。

这廖廖数语几乎就是关于孔子妻子亓官氏的所有描述,而亓官氏是个怎样的人,她和孔子的关系怎样都语焉不详。不过史书载,“孔氏三世出妻”,其中就包括孔子本人。

孔子缘何休妻,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妻子“口多言”,古人休妻有七大理由:不顺父母,为其逆德也;无子,为其绝世也;淫,为其乱族也;妒,为其乱家也;有恶 疾,为其不可与共粢盛也;口多言,为其离亲也;窃盗,为其反义也。孔子显然是利用了其中的一条,而孔子是何时休妻,则并无记载。

《礼 记》有这样一段字讲到了亓官氏死后的情形:伯鱼之母死,期而犹哭,夫子闻之曰:“谁与哭者?”门人曰:“鲤也。”夫子曰:“嘻!其甚也!”伯鱼闻之,遂除之。伯鱼,即孔子的儿子孔鲤,在丧期后还哭死去的母亲,孔子听到了就很不高兴地说:太过分了。可见孔子对离了婚的前妻确实是没有感情了,甚至还充满了嫌恶。儿子、孙子不上孔子的后尘——离婚

而他的儿子、孙子继承了他的传统,都把自己的老婆休了,他的孙子子思更过分,甚至不让儿子子上去为休妻守丧,理由是:既然她已经被休了,就不是我的老婆了,当然也不是子上的母亲了。

漠无情溢于言表,儒家所提倡的“孝道”竟是这般具有两面性的,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他对前妻充满了怨恨,难道是圣人们眼里就没有好女人?先秦儒家所理解的夫妻关系应该像朋友那样轻松和平等——要是咱俩合不来,“分开就分开”。

网络配图

早期儒家对夫妻关系的持有“理解之同情”,这一点也体现在孔子允许儿媳妇再嫁人这一点上。《礼记·檀弓上》记载:“子思之母死于卫”,汉儒郑玄注:“伯鱼卒,其妻嫁于卫”。子思是伯鱼的儿子,也就是孔子的孙儿。

伯鱼早死,他死后其妻并没有树立贞节牌坊,而是自然地改嫁,伯鱼死于公元前483年,这一年孔子69岁。白发人送黑发人,儿子早逝,孔子自然悲切,但他没有因为疼爱儿子而阻止儿媳妇再嫁,显示出一种通达的气象。

这一点也正如孔子离婚那样,自然而然,毫不造作,丝毫没有后世宋明道学家的虚伪气息,孔子的孙儿子思,丧父之后母亲又再嫁,心中留下了一些伤痕。根据儒家原始文献记载,他后来也有过离婚经历。

《礼记·檀弓上》记载:“子上之母死而不丧”,郑玄注:“子上,孔子曾孙,子思伋之子,名白,其母出”。由此可见,孔子本人曾有过离婚经历,自己的儿媳改嫁,而自己的孙儿子思也离过婚。可是,文献并没有记载子思离婚的原因是什么,只能根据记载进行推测。

《檀弓上》的记载中,子思提出,这个女人作为我妻子,也是我儿子的母亲,如果现在不是我的妻子,当然就不是我儿子的母亲,因此我儿子不必为她行丧母之礼。在对待离婚问题上,子思显得没有孔子豁达,对前妻有一股说不出来的怨气。

不知这源于自己母亲改嫁的记忆,还是和前妻感情不和,但无论怎样猜测,孔子一家祖孙三人,都有过离婚或再嫁的经历,确实显示出早期儒家对男女和婚姻上较为豁达的态度。

网络配图

早期儒家认为,男女之间正常的欲望是完全符合自然法则的,实际上,除了自由离婚和改嫁之外,早期儒家甚至还提出过类似于现代“试婚”的观点。《礼记·曾 子问》中记载,新婚妻子三个月后才到男子家庙去拜见祖先,如果三个月之内双方不和谐,这婚姻仍可取消,这种对待婚姻豁达而自然的态度,是宋明道学家所不敢 想象的。

都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看来孔子这一点做到不是很好呢,且,在古代儒学是以孝治国的终止中,孔子的后人也没有很好的遵守,看了,规则都是由强者制定的,而弱者只要执行就好,强者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诸葛亮离间计贬李严 背后到底有何阴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李严是刘备的托孤重臣,但在第三次北伐中因造诸葛亮的谣被贬为平民,那么历史对于这次造谣依据是什么呢——读《三国志·蜀书》的一点疑问网络配图李严,又名李平,字正方,南阳人。原为刘璋手下。刘备入蜀时,曾在绵竹与刘备抗衡。后降于刘备。刘备死时,托孤于诸葛亮,主民政,以尚书令李严为副,统内外军事。《三国志·蜀

  • 一代昏君石虎喜奸淫好烹食人肉残杀亲子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皇帝后宫佳丽三千,说不好是不可能的,但在好色上面的独特癖好,石虎也是古往今来少有的君主。如果说晋武帝后宫万人能编成一支“娘子师”的话,那石虎的后宫绝对可以编成一支“娘子军”,我们总说后宫佳丽三千人就是荒淫无道了,石虎的后宫可是三千人的十几倍。据说为了凑足这数万人的后宫佳丽,全国二十岁以下、十三岁

  • 这皇帝太古怪!喜欢挖洞捉老鼠和被女人奴役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如果你心情不好,翻看一下中国古代皇帝的历史,完全可以开怀大笑。史上有些皇帝真的很荒谬,荒谬到你不得不笑。史上爱玩的皇帝很多,有的皇帝玩的高雅,有的皇帝玩的庸俗,还有的皇帝玩的让人难以理解。萧宝卷就是玩的让人难以理解的皇帝。他不光玩的让人难以理解,作为皇帝,他竟然心甘情愿的受嫔妃的奴役,这点更是让人难

  • 英王乔治四世和维多利亚女王之间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英王乔治四世本来就是一位皇室的成员之一,从1762年就开始担任威尔士亲王,这时候他的身份已经是王位的储君,后来在1811年的时候他的父亲已经有些神智失常,于是他开始担任摄政王的职位,直到1820年才正式的继承了王位,成为英王乔治四世。后来在1830年的时候他离开了人世。图片来源于网络乔治四世一直都非

  • 诸葛亮娶黄月英是为了跻身上流社会?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与黄月英是夫妻,这种从古至今人尽皆知的事,可是诸葛亮为啥会赢取黄月英这就有点神鬼莫知了,不过正所谓凡走过必留下足迹,同理,凡做过的事都会留下线索,而诸葛亮赢取黄月英的原因据史学家猜测诸葛亮应是为了跻身上流社会,不然,一代智者,相貌堂堂为何要赢取一阶丑女呢?下面是小编就诸葛亮娶黄月英一事所做出的

  • 天下第一贪官和珅为何最后穷的叮当响?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亚洲华尔街日报》曾推出千年来全球50富人榜,6名榜上中国人中便有和珅。但和珅的巨额家财并未被其后人继承,而为朝廷悉数抄没。那么,权倾天下的和珅,是怎样“卿家荡产”的呢?说清和珅的“卿家荡产”,先要知道他如何“白手起家”。和珅算是一个“官二代”,但这对他后来的发迹,应该说是能力之外的资本等于零:和珅

  • 有什么仇什么怨?这人死后头颅竟被做成酒杯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在我国古代,皇帝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手里掌握着生杀大权,一言不合就施以杀手的事情简直是司空见惯,前一秒还跟你勾肩搭背,下一秒就可以给你按个欺君枉上的罪名,没株连你九族算你好福气。相比于西方帝王受到教会的制约不同,在我国天子是高于一切的,他说的说的话就是规矩,所谓君无戏言,只

  • 这人的能力超过诸葛亮 却为何受刘备排挤?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首先我们要晓得谯周是一个十分有学问之人。谯周自幼好读书,勤快而努力。他博学多才,博古通今,可谓上知天文下知天文。后来,刘备曾经逝世,刘备死前放心不下本人打下的家业,将蜀汉的命运和本人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网络配图诸葛亮由于观赏谯周的才干,便将他征辟到朝中。其真实这以前,每次郡县征召他时,他是基本

  • 还原古埃及第一位女法老的传奇人生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哈特谢普苏特是开创古埃及一代盛世的第18王朝法老、图特摩斯一世与王后唯一的孩子。她从小聪明伶俐,果敢坚强,深谙权术。她常以自己是法老唯一的正统继承人为荣,梦想有朝一日统治强盛的埃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公元前1512年,图特摩斯一世去世。他与王妃所生的长子与哈特谢普苏特结婚,继承了王位,是为图特摩斯二世。

  • 明仁宗:因肥胖差点丢掉皇位的老实人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朱棣不喜欢大儿子高炽,一个原因大概是他太老实仁厚,说得损一点,就是有点懦弱。没有他爷爷、他爸爸那种英武之气,不像个君临天下、让臣民战战兢兢的君主。第二则是因为身体不好,患了严重的肥胖症,走路很不方便,必须要两个人搀扶。明仁宗朱高炽,是永乐皇帝朱棣的大儿子。他的皇帝生涯恐怕是明朝历代帝王中最窝囊的。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