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被迫执掌大权四十年的太后:褚蒜子

被迫执掌大权四十年的太后:褚蒜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775 更新时间:2024/1/10 22:25:42

提起垂帘听政,大家一般会想起慈禧太后。其实,历史上垂帘听政的太后挺多的。在皇帝年幼时,实际掌握政权的往往都是太后。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有的太后会趁着垂帘听政时,扩大自己的势力,将皇帝取而代之。代表人物武则天。还有的太后,帘子垂下就不肯收起来,死了才作罢。典型人物慈禧。

而还有的太后,不想掌权,巴不得早早还政给皇帝。无奈皇帝不争气,只得一次又一次地把帘子垂下来。东晋的太后褚蒜子便是如此。

褚蒜子出身官宦,成年后,嫁给琅琊王司马岳为妃,原本她也不应该成为皇后,当时的皇帝司马衍是司马岳的兄长。不料,年仅21岁的司马衍突然病死,而他的两个儿子全部还在襁褓之中。为了防止幼君被大宦专权。司马衍在临死前将皇位传给了司马岳。

司马岳当上皇帝仅仅三年,也病死了。褚蒜子就这样变成了太后。接下来,儿子司马聃即位,褚蒜子开始第一次垂帘听政。褚蒜子并没有因为自己成为太后,而大封家人。她认为在宫廷,父亲应该向自己行君臣礼。回家后,她则要向父亲行家人礼。

这种观念,在君父为上的古代,很受大家的尊敬。这一次,褚太后垂帘听政达14年之久。东晋王朝朝政比较平稳,北方的强敌没有占到多少便宜。南方的经济得到较大规模的开发,慢慢改变了中国传统的,以中原为核心的经济结构。

小皇帝15岁时开始亲政,褚太后主动退居幕后,回后宫安享晚年去了。她关照诸位大臣尽心辅佐小皇帝,对权位没有丝毫的留恋,只想安安静静地过日子。

谁知,天不如人愿。司马聃也是个短命皇帝,19岁时就死了,连个儿子都留下。朝廷只好立司马丕为帝,他是司马衍的儿子,皇位在司马岳父子俩那边转了一圈,又回到原来的皇帝血脉上。

这个司马丕年纪轻轻就迷上了炼丹。魏晋时,炼丹的风气很盛,最早的毒品五石散就是那时候出现的。别的皇帝是拿丹药当补药吃,司马丕更进一步,直接当饭吃了,什么乱七八糟的药都敢吃。没多久就把自己吃成生活不能自理。

司马丕在床上躺了整整一年,不死也不活,朝中大事也没人管。群臣们一商议,还是请褚太后出来主持吧。这是她第二次垂帘听政。

司马丕拖了几年才咽气。褚太后和群臣立司马奕为帝,这个皇帝也是个孩子,褚太后只好继续临朝。从褚蒜子的丈夫开始,东晋接连三个皇帝短命,而且都是从琅琊王登上皇位的。看来,这个琅琊王还真是不好干。

这时候,东晋朝廷中出了一个权臣桓温。桓温是东晋少有的北伐建功的大将。前两次北伐均大获成功,因此权力越来越大,手下的兵力也越来越多。

桓温的第三次北伐,虽然败得很惨,但已经无人敢追究他的责任了。他向皇帝申请要加九锡(九种礼器,分别是车马、衣服、乐县、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秬鬯,古代最高礼遇),被司马奕拒绝了。这样一来,桓温起了废立皇帝之心,他想学曹魏和司马氏的老路,准备自己称帝了。

公元371年,桓温带着大批兵马回到建康,把持了朝政。他向褚太后要求,废掉司马奕,立丞相司马昱为帝。这个司马昱是东晋开国皇帝的儿子,辈分挺高的,而且也是琅琊王。褚太后思虑良久,最终让了步,满足了桓温的心愿。

褚太后虽然执政多年,但并没有培养自己的势力,更没有忠于自己的军队。她所作的一切,都是出于公心。可是,遇到桓温这样的权臣,褚太后善良的一面,反而被他给利用了。

司马昱即位后,褚太后不再听政,回到崇德宫养生敬佛去了。也许是司马家的皇位有毒,这个司马昱登上皇位八个月就死了。琅琊王魔咒继续发挥威力。

年幼的太子司马曜即位。桓温正打算实现当皇帝的美梦,老天爷却先收了他,得病死了。群臣们一商议,又没人做主了,索性把褚太后再请出来吧。于是,褚蒜子第三次垂帘听政。

四年后皇帝亲政,褚太后最后一次还政。这下她终于可以全心礼佛了。公元384年,褚太后安然去世。一个从来没想到当皇后,执掌天下的女性,却三次不得不垂帘听政,这是东晋王朝的悲哀。

纵观历史,晋朝是大一统的汉人王朝中,最为无能,最为荒诞,八王之乱,引来五胡乱华,中原大地腥膻遍地。皇帝们一个个短命,也许正是上天对这个混账王朝的惩罚吧。

褚太后撑起东晋王朝四十年江山,也是一位奇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同样是开国功臣,常遇春为什么能得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在北京博物馆中有这样一张画像,画像中的人穿着龙袍。但是他并不皇帝,而是朱元璋的功臣,?他就是常遇春,是明朝的一个开国大将。可是他为什么会穿上龙袍呢?明朝的开国功臣都被朱元璋给杀得差不多了,他为什么会受到这样的待遇?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纵观朱元璋长达十五年的建国历程,他求才,重才

  • 他是赵云的发小,还曾和张飞单挑,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发生在刘备镇守新野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夏侯惇、李典、于禁、赵云和张飞。原文如下:夏侯惇只顾催军赶杀。于禁、李典赶到窄狭处,两边都是芦苇。典谓禁曰:“欺敌者必败。南道路狭,山川相逼。树木丛杂,倘彼用火攻,奈何?”禁曰:“君言是也。吾当往前为都督言之;君可止

  • 伊尹的出身是怎样的?他曾经是个奴隶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对伊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伊尹(公元前1649一公元前1550),姒姓,伊氏,名挚。尹不是名字,而是右相的意思,因伊尹后来作了商朝的右相,所以人们叫他伊尹。他是夏末商初的政治家,商朝开国元勋,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伊尹,出生在伊水流域,在很小时侯,就被卖到有莘国

  • 吴国刺客要离为了刺杀庆忌,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吴国刺客要离为了刺杀庆忌,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公元前515年,公子光在专诸的帮助下成功刺杀吴王僚夺位,但是僚的儿子庆忌还活着,有人自告奋勇刺杀庆忌,更是提出了一个旷古绝今的计划。公子光夺位后,称吴王阖闾。为了报楚王的杀父之仇,在吴国的朝堂上,伍子胥又向吴王

  • 为了赵国的和平,李牧采取了哪些措施?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对李牧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牧(?一公元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赵国柏仁(今河北邢台)人。战国末年赵国最杰出的将领、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之称,深受士兵和老百姓的爱戴,被封为武安君。战国时期,北方匈奴部

  • 朱元璋称帝后,为何“禁蒲姓者不得读书入仕”?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闽书》《宋元通鉴》等史料都提到,明太祖朱元璋曾下令:“禁蒲姓者不得读书入仕。”可见,朱元璋对这个“蒲姓”是很痛恨的。那么,是什么原因,朱元璋要对“蒲姓”做出这样的限制呢?这件事,要说到南宋末年的蒲寿庚。蒲寿庚的先祖非汉人,而是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南宋初年,蒲寿庚的先世徙居广州,因总理蕃客贸易,

  • 雍正继位后,老十四为什么能逃过一劫?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在清朝历史上雍正能够登上皇位,实属是意料之外。康熙帝末年几个有实力的皇子之间形成几股势力明争暗斗,但是经过康熙爷整治,老八,老九和老十四成为最终留下来的一股势力。他们本以为失去了竞争对手就可高枕无忧,没想到的是老四半路杀出,最终登上皇位。雍正登上皇位以后,势必要对自己的对立势力肃清。老十四作为与他竞

  • 杨广为何要修大运河?他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杨广修大运河有何目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唐代李敬芳。这是描写隋朝大运河的一首诗,大致的意思是大运河开通之后有了许多便捷,但开运河的百姓受了苦,的确开凿大运河工程浩大,免不了需要老百姓出力。

  • 曹操为何要杀华佗?只因老爷子说错了一句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患头痛顽疾,按当时华佗的诊断,是为非药物所医的风涎之症,只有开颅割除风涎之物,方能彻底根除此疾。若按现代医学来诊断,曹操的头痛病,可能是颅内形成了器质性病灶:肿瘤、囊肿、炎症后的斑痕、脑血管病变、也不能排除脑囊虫等病因。当然,曹操若生于当代,去医院做个头部核磁共振,病情便一目了然了。现在,我们就

  • 揭秘历史上唯一一个爱俊男不爱江山的痴情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朱孝天版的《楚留香传奇》里有句歌词唱得好:江山如画却独爱美人。古往今来的许多坏皇帝无不是美人中间摆,江山百姓靠边站,譬如北齐后主高纬、陈后主陈叔宝等等,都是泡妞有方、治国无方,好端端的一座江山被他们整得改了姓。但这些皇帝即使再不务正业,一旦触及自己的皇位,他们还是会拼命反击的。比如高纬同志,一上台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