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了赵国的和平,李牧采取了哪些措施?

为了赵国的和平,李牧采取了哪些措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4022 更新时间:2024/1/7 23:10:51

李牧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李牧(?一公元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赵国柏仁(今河北邢台)人。战国末年赵国最杰出的将领、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之称,深受士兵和老百姓的爱戴,被封为武安君。

战国时期,北方匈奴部落逐渐强大起来,经常南下进入赵国、秦国、燕国的北部边境烧杀抢掠,成为三国大患。匈奴人来去无常,又都是骑兵,机动性强。三国没有办法,只有修建长城进行抵御。赵国的赵孝成王即位后,派大将李牧率军驻守代郡(今河北蔚县)一带,抵御匈奴的入侵。

李牧上任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1、任人为贤。调整官吏,任命有才能的人,使当地官吏更适合战备。2、改善士兵生活,增强士兵体质。将地方的财政收入充作军费,每天杀猪宰羊,让士兵吃肉,改善士兵伙食。3、加强军队的军训。每天让士兵骑马射箭,提高士兵战斗力。4、增加和完善烽火报警、通讯联络设施,提高消息传播速度。5、派出大批情报人员,深入匈奴境内,及时掌握匈奴的动态。同时,李牧订出规章说:匈奴如果入侵,要赶快收拢人马退入营垒固守,有胆敢去捕捉敌人的斩首。”匈奴每次入侵,烽火传来警报,立即收拢人马退入营垒固守,不敢出战。像这样过了好几年,人马物资也没有什么损失。可是匈奴却认为李牧是胆小,就连赵国守边的官兵也认为自己的主将胆小怯战。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依然如故,我行我素。赵王发怒,把他召回,派别的将军代他领兵。

此后一年多里,匈奴每次来侵犯,新上任的将军就出兵与之交战。可是,出兵交战,屡次失利,损失伤亡惨重,边境上老百姓也无法耕田、放牧。赵王只好再请李牧出马。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有病,不肯出山。赵王下了死命令,强使李牧出来,让他领兵。李牧说:“大王一定要用我,我还是像以前那样做,才敢奉命。”赵王答应他的要求。

李牧来到边境,还按照原来的章法。匈奴好几年都一无所获,但又始终认为李牧胆怯。边境的官兵每天得到赏赐可是无用武之地,都愿意打一仗。于是李牧就准备了精选的战车一千三百辆,精选的战马一万三千匹,敢于冲锋陷阵的勇士五万人,善射的士兵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训练作战。同时让老百姓把大批牲畜到处放牧,放牧的老百姓满山遍野。匈奴小股人马入侵,李牧就假装失败,故意把几千人丢弃给匈奴。单于听到这种情况,就率领大批人马入侵。李牧布下许多奇兵,张开左右两翼包抄反击敌军,大败匈奴,杀死十多万人马。李牧在歼灭匈奴主力后,乘胜追击,灭了襜褴(chānlán),击确东胡(在今蒙古东部),迫降林胡(在今山西北部),威名大振。在此后的10多年里,匈奴再也不敢南下接近赵国边境了。赵国得到了长期的和平,老百姓也安居乐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元璋称帝后,为何“禁蒲姓者不得读书入仕”?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闽书》《宋元通鉴》等史料都提到,明太祖朱元璋曾下令:“禁蒲姓者不得读书入仕。”可见,朱元璋对这个“蒲姓”是很痛恨的。那么,是什么原因,朱元璋要对“蒲姓”做出这样的限制呢?这件事,要说到南宋末年的蒲寿庚。蒲寿庚的先祖非汉人,而是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南宋初年,蒲寿庚的先世徙居广州,因总理蕃客贸易,

  • 雍正继位后,老十四为什么能逃过一劫?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在清朝历史上雍正能够登上皇位,实属是意料之外。康熙帝末年几个有实力的皇子之间形成几股势力明争暗斗,但是经过康熙爷整治,老八,老九和老十四成为最终留下来的一股势力。他们本以为失去了竞争对手就可高枕无忧,没想到的是老四半路杀出,最终登上皇位。雍正登上皇位以后,势必要对自己的对立势力肃清。老十四作为与他竞

  • 杨广为何要修大运河?他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杨广修大运河有何目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唐代李敬芳。这是描写隋朝大运河的一首诗,大致的意思是大运河开通之后有了许多便捷,但开运河的百姓受了苦,的确开凿大运河工程浩大,免不了需要老百姓出力。

  • 曹操为何要杀华佗?只因老爷子说错了一句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患头痛顽疾,按当时华佗的诊断,是为非药物所医的风涎之症,只有开颅割除风涎之物,方能彻底根除此疾。若按现代医学来诊断,曹操的头痛病,可能是颅内形成了器质性病灶:肿瘤、囊肿、炎症后的斑痕、脑血管病变、也不能排除脑囊虫等病因。当然,曹操若生于当代,去医院做个头部核磁共振,病情便一目了然了。现在,我们就

  • 揭秘历史上唯一一个爱俊男不爱江山的痴情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朱孝天版的《楚留香传奇》里有句歌词唱得好:江山如画却独爱美人。古往今来的许多坏皇帝无不是美人中间摆,江山百姓靠边站,譬如北齐后主高纬、陈后主陈叔宝等等,都是泡妞有方、治国无方,好端端的一座江山被他们整得改了姓。但这些皇帝即使再不务正业,一旦触及自己的皇位,他们还是会拼命反击的。比如高纬同志,一上台就

  • 他灭三国擒三主唐朝癫狂猛将为何全家被斩?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苏定方(592年—667年),名烈,字定方,以字行世,汉族,冀州武邑(今河北武邑县)人,唐朝杰出的军事家。隋朝末年,投奔窦建德、刘黑闼义军,乱世中屡建战功。贞观初年归李唐,随李靖北伐东突厥,在夜袭阴山一役中,作为前锋率先攻破颉利可汗牙帐。网络配图显庆二年,累功升任行军大总管,开始独当一面,并以其非凡

  • 探索诸葛亮为什么倾尽国力坚持北伐?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正面观点就是以《三国志》为代表的主流观点,《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对于诸葛亮屡次北伐,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他是这样说的:“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这句话的意思是:诸葛亮的志向,往大了说他要统一中国,

  • 三国论史:诸葛亮到底有没军事能力?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对诸葛亮有这样的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

  • 揭秘历史上草根出身的开国皇帝更爱杀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隋、唐、宋的建立者都是旧朝的王公贵族。隋高祖杨坚,禅位前贵为北周的隋国公;唐高祖李渊世代阀阅,起兵前也是独镇一方的“太原留守”;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之前,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殿前都点检”(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军委主席兼国防部长)。在汉族开国皇帝中,真正草根出身的只有两位,一

  • 深度解析三国刘禅真是个缺心眼皇帝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10月9日消息,世人都讥讽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乐不思蜀的阿斗,刘禅一直背着昏庸无能、玩物丧志的头衔。那句”此间乐,不思蜀“不知道寒了多少读者的心。真实的刘禅真的是这个样子的吗?他真是一个烂泥扶不上墙的皇帝吗?网络配图刘禅,蜀汉后主,小名为阿斗,刘备的儿子。刘备在入蜀之后,立刘禅为太子,在公元23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