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韩信之前根本就没有打过仗 萧何是怎么知道韩信有将帅之才的

韩信之前根本就没有打过仗 萧何是怎么知道韩信有将帅之才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419 更新时间:2023/12/5 19:45:48

很多人都不了解萧何韩信,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公元前206年中旬,当时离秦朝灭亡只过了不到半年,项羽已经把天下分成了18份,分别分给了18位灭秦有功的诸侯,在灭秦之战中功劳仅次于项羽的刘邦,被分配到偏远的巴蜀、汉中之地做汉王。

战国中后期,秦国兼并了地广人稀的巴蜀后,为了开发这里,开始组织秦国人向这里移民。就像是近代列强开发新开辟的海外殖民地一样,正经的老百姓没有移民的意愿,秦政府只能把本国的罪犯送往巴蜀,让他们成为开发这块新土地的移民主力。

萧何追韩信

后来,巴蜀就逐渐变成了秦国安置罪犯的地方,而项羽之所以要把刘邦分封到这里,就是为了借助这层意思来羞辱他。巴蜀之地不仅“名声”不好,地理位置也不好,这里远离中原且相对闭塞,仅有几条难于上青天的道路能与秦地交通。

更要命的是,秦末起义时,刘邦起兵于楚国,转战于中原,部下大多是从楚国和中原招募的。如今秦朝已经灭亡,战事已经停息,刘邦的部下一心想着回老家抱老婆孩子,不愿跟随他到偏远的巴蜀之地受苦,所以刘邦带兵入巴蜀的路上,就有很多将士在半路上偷偷溜走,韩信就是其中的一员。

当时,韩信的职位是治粟都尉,算是一个高级军官,可是心大的韩信并不满足于这个职位。他在刘邦手下迟迟得不到重用,如今见刘邦又被分封到这么一个破地方,不禁心灰意冷,终于下定决心要离开刘邦、另寻明主,所以在军队行进至南郑时他偷偷溜走了。

萧何听说韩信溜走后心急如焚,来不及提前告知刘邦,就自己骑着一匹马去追韩信了。等汉军扎好营寨清点人数时,刘邦发现萧何已不知所踪,误以为他也偷偷溜走了,不禁勃然大怒,没了萧何,他就像是失去了一条手臂。

名画:萧何月下追韩信

没想到才过去几天,萧何又自己回来了,他亲自去刘邦的大帐谢罪,刘邦见到萧何后又怒又喜,大骂道:“你为何要逃走!”萧何面不改色地答道:“我不敢逃走,我是去追回一个逃走的人。”

刘邦问他追谁去了,当听萧何说他追的是韩信,刘邦又怒不可遏地骂道:“一路上逃走了十多个将军,也没见你去追其中某个,如今竟去追一个无关轻重的韩信,你肯定是在骗我!”

萧何解释道,像那些所谓的将军,军中一抓就是一大把,韩信是天下无双的国士。他还用激将法刺激刘邦道:如果你只想当个小小的关中王,自然用不到韩信,但如果你有夺取天下的志向,韩信就必不可缺。

刘邦并不欣赏韩信,但萧何的话已说到了这个份上,他也只好敷衍着答应让韩信当个将军。萧何却意志坚定地说:“不让韩信当大将军,就始终留不住他!”刘邦只好敷衍地答应了,正要让人把韩信喊来授职,萧何又开口了:“你太无礼了!拜大将是大事,你怎能像喊小孩到自己面前一样招呼韩信来受职呢?应该选个好日子,你斋戒几天,让人搭个祭坛,备好礼节才行!”

在萧何的一再坚持下,刘邦很不情愿地用极其隆重的仪式,当着诸位将领的面,在祭坛上庄重地授予了韩信大将之职。向来傲慢无礼的刘邦,以前从未有过如此庄重的时刻,从未像此次拜大将一样隆重地授予下属官职,此次拜将仪式让众人皆惊,也给足了韩信面子。

汉中对

拜将结束后,刘邦召见韩信,想看看他究竟有何门道。当时刘邦和项羽并未交恶,名义上仍然是盟友,韩信开口的第一句话就针对项羽,他结合自己在项羽帐下效力时对他的观察,分析了项羽的长处与短处,教刘邦如何避长击短以对付项羽。

刘邦与项羽的矛盾在当时鲜有人知,刘邦也从来不敢公开表露自己对项羽的敌意,韩信这个小小的后勤军官竟能看透这些,这让刘邦深感意外。接着韩信又分析了刘邦部下的心理,他们都是东方人,不愿意在巴蜀之地久留,他们归乡心切,迫切想回到中原,如果能利用他们这种迫切的心理,带着他们挥师东进,刘邦军队东进的步伐将势不可挡。

紫色虚线是韩信进军路线

韩信还指出,三秦的三位国王曾带领秦军抵抗项羽,后来他们向项羽投降,麾下的二十万秦人全部被坑杀。这三人是秦国的叛徒,如今却做了秦国的王,秦国人恨他们恨得咬牙切齿,若有战事,秦国人必定不愿为他们奋死作战;而刘邦之前在秦国的一切举措深得拥护,秦国百姓都拥护刘邦,愿意为刘邦夺取三秦效力,所以三秦是刘邦的囊中之物。

这就是韩信《汉中对》的大致内容,其战略构思的深度和广度,堪比诸葛亮的《隆中对》。刘邦听完这些分析后大喜过望,在此次接见韩信之前他从未欣赏过韩信,而此次之后,刘邦认为自己遇见韩信太晚了,若早点重用他,岂会落到被困在巴蜀的下场!

萧何为何知道韩信有将帅之才?

韩信献《汉中对》后过了一年,他才开始带兵打仗,此次他从秦地出发,接连攻克了魏国、代国、赵国、齐国并降服了燕国,帮助刘邦打下了半壁江山。而在此之前他从未有过带兵打仗的任何经验,那么萧何是如何得知韩信有将帅之才的呢?

其实就算韩信没有建立日后的卓越功勋,仅凭这个《汉中对》,就足以说明他是个天下无双的国士了。韩信此前虽然没有作战经验,但他对军事和战略有十分深入的研究,对于韩信这种天赋异禀的人来说,是否有实战经验实际上是不重要的。

韩信遇到的第一个伯乐是夏侯婴而非萧何。夏侯婴是刘邦的同乡,同时也是第一批跟随刘邦起兵的人,负责为刘邦驾车、保护刘邦的安全,他的职位虽然不突出,但他的地位十分特殊。

韩信刚投奔到刘邦这里时,不仅没有露出头角,反而因为一次牵连而险些丢了性命;那次他与一帮同犯被挨个处决,轮到韩信受刑时,前面已经死了十三个人。在临死的关头,韩信四处张望,恰好发现夏侯婴也在场,于是朝他高呼道:“难道沛公不想得到天下了吗?为何要斩军中的壮士!”

一个死刑犯,在即将受刑时竟能用这样的气度说出这样豪壮的话,这触动了夏侯婴,他断定眼前这个死刑犯非比寻常,于是立即下令将韩信释放。之后夏侯婴与韩信交谈,愈发欣赏韩信,断定他就是那个能帮助刘邦取得天下的壮士。交谈结束后,夏侯婴立即前往拜会刘邦,极力举荐韩信,可是刘邦并不太当回事,只答应提拔韩信做治粟都尉。

治粟都尉这个官职,从名字上就可看出来是个管后勤的军官。韩信当了这个官后,开始在主管后勤的萧何手下做事。或许是因为发现韩信能与夏侯婴这等人接触而注意到了他,也或许是因为韩信做事周全而注意到了他,也或许是因为工作上的接触而逐渐熟悉了他——总之,萧何逐渐开始欣赏这个下属,开始与他攀谈天下大事,在交谈之中发现韩信是个绝世无双的国士。

萧何也多次在刘邦面前举荐韩信,但是结果都不太好,刘邦始终不愿见韩信一面,所以一直无从发现他身上的闪光之处。

在月下追韩信之前,萧何与韩信很可能已经有了好几年的交情(韩信被提拔为治粟都尉的时间不详),几年的时间足以看清一个人的为人与能力,我们也不难猜到,萧何对韩信的态度是越来越欣赏的。其实很多时候,观察一个人的气度与谈吐,就足以看出那人所在的层次了,像萧何那样慧眼识珠的人物,发掘出一个人才并不难,更何况他面对的韩信并不是一般的人才,而是被蒙上再多污垢也依旧光亮耀眼的无双国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明朝一大臣认出8个生僻字,却在回家后自杀身亡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明朝时期发生的“靖难之役”,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公元1399年,朱棣起兵造反,仅仅用了4年的时间,朱棣就攻克了明朝的首都南京城。在朱棣进入南京城之后,建文帝立刻放火烧毁了自己的宫殿,随后不知所踪。不过这对于急着称帝的朱棣来说都不是最重要的,眼下的当务之急是,朱棣需要找到一个可以为自己起草诏书的人

  • 周培公帮助康熙平定三藩有功 周培公最后为何会被康熙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康熙为君对不起周培公,周培公的结局,康熙周培公结局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康熙和周培公,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因为他太厉害了,为我所用还好,如果被别人所用,或是想自立为王,那可就是大麻烦了,所以,一般用完就处理掉。十来年前去沈阳故宫特地翻阅了一些史料,从一个方面来说周培公确实是平三藩的主将而图海为副将,而清史中记载正好相反。康熙确实有

  • 朱棣抓遍天下道士尼姑,他究竟是为了谁?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棣佛教,明代道士,朱棣与高僧

    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布衣,自幼家境贫寒。为了在乱世中活下去,他替地主放过牛,当过小乞丐,做过和尚,半生居无定所、颠沛流离。好在农民起义的爆发,改变了他的命运。使他从一个小角色,成功蜕变为大明开国皇帝。也正因自己饱受磨难,因此他继位后,每每回想起当年艰苦的岁月来,总是不由嗟叹一番。不过,他虽独自神伤,但若

  • 徐庶离开刘备后,他真的“身在曹营心在汉”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上徐庶为什么会离开刘备,陈宫为什么不投靠刘备,徐庶如果留在刘备

    说起三国谋士徐庶,很多人熟知两个俗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身在曹营心在汉。通常人们认为这两个事有关联,徐庶被迫离开刘备,为母亲的安危投奔曹操,从此一言不发、一计不献,留下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佳话。果真如此?也许事实出乎你的意料。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1、徐庶在三国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怎么死的?连史书都不愿记载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腾飞五千年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后代被杀光,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图片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是毛主席写的《沁园春·雪》里面的,这句话的意思主要还是说,历史上那么多的英雄人物,很多都是差了一些文学的才华,而成吉思汗,一代英雄人物,却也只懂得拉弓射大雕,这并非是贬低成吉思汗,主要是后面讲述的是,这些人已经成为过往,真正要属建功立业还要看我们当今的人们。我爱历

  • 李自成和张献忠死后,他们俩的妻子结局怎么差别那么大?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李自成和张献忠是明末赫赫有名的农民起义领袖,但是他们也同时有着另外一个身份——皇帝,李自成建立了大顺朝,差点统一全国,在西安和北京两次登基,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皇帝,而张献忠虽然只是割据一隅,但是也在成都建立了大西国,成了大西皇帝。这两位草莽出身的皇帝的结局,是正史或者野史中经常涉及和讨论的话题,即使

  • 李渊退位时说了一句话,16年句句应验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渊退位后生活是怎么样的,李渊和李世民有什么关系,李渊被迫退位

    李世民在唐朝、乃至在中国整个的历史上都是一位非常有名气的皇帝,这不仅是因为李世民和武则天的故事,更是因为李世民创下了大唐盛世,让百姓们过起了安居乐业的好生活。不过也有很多人对李世民的评价是不怎么好的,这主要就是因为李世民得位的手段不正,是踩在自己兄弟和父亲的头上,才登上皇位的。而当初李世民逼迫自己的

  • 戴梓以一己之力拉动清朝火器水平 戴梓最后为什么会被康熙流放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戴梓和康熙,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上下五千年,在此期间,许多人都发明出了很多先进的物品。东晋时期的火药,唐朝的雕版印刷术,战国的指南针,西汉的造纸术,都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许多先进的发明,都带领一个国家走向了历史的巅峰,而且也让其在

  • 李世民参加李建成的酒宴,“吐血数升”真的存在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李世民在李建成府中喝酒中毒这件事,《资治通鉴》有这样的记载:“建成夜召世民,饮酒而鸩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数升,淮安王神通扶之还西宫。上幸西宫,问世民疾。”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同时,《旧唐书》也有类似的记载:“后又与元吉谋行鸩毒,引太宗入宫夜宴,既而太宗心中

  • 水贼出身的江东猛将:揭秘蒋钦传奇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水贼什么意思,东江纵队出了几个将军,徐恩曾葛寿芝

    “江表十二虎臣”中,蒋钦蒋公奕,当属存在感比较弱的。小说《三国演义》中,蒋钦和周泰,是活跃在长江附近的水贼,孙策到袁术处讨要父亲的部曲,招揽贤能的时候,二人率领部下前去投奔。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孙策为夺取江东,跨江东击扬州牧刘繇,在混战中,蒋钦当头一箭射死刘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