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东晋哪位皇帝和皇后一起吃仙丹 致两人先后去世

东晋哪位皇帝和皇后一起吃仙丹 致两人先后去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016 更新时间:2024/1/15 17:08:56

桓温杀气腾腾的脚步越来越近,司马昱惊慌失措地步步后退。哪知道祸不单行,大后方又传来噩耗,东晋的两任皇帝接连死了,活得都不长。

司马昱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桓温却是心中窃喜:这是上天在暗示我取代晋吧。

19岁的司马聃死了

361年,也就是谢万被废的第二年,东晋的第5任皇帝——晋穆帝司马聃驾崩,年仅19岁,在位17年。

就在5年之前,司马聃14岁,按照惯例,加成人礼。皇太后褚蒜子看着他平安长大,松了一口气。向天下宣告,不再垂帘听政,退回到崇德宫养老。她已38岁,太累了,早想歇歇了,希望度过幸福安逸的后半生。

然而建康城内开始发生诡异的事情,小孩子们到处在传唱一首歌谣:叫《阿子闻》。每一首的结尾都有一句话“阿子汝闻不?”声调凄苦,悲伤的气氛弥漫了整座城市。

歌词谁写的?是谁教传唱的?不得而知。

褚蒜子听到司马聃死去的消息,想起了这首歌,伤心欲绝,放声大哭:儿啊,你听到母亲的哭声吗?

司马聃的妻子叫何法倪,何充弟弟何准的女儿,她和父亲一样,信奉佛法,不知道什么原因,和司马聃没有生出一男半女。

褚蒜子没有办法,只好找其他人,谁最合适呢?选中了司马聃的叔伯兄弟司马丕

历史似乎开了一个玩笑。因为19年前,司马丕就该做皇帝了。

当年,东晋的第3任皇帝成帝病逝,按照规矩,轮到长子司马丕即位,但当时他才两岁。权臣庾冰说:国家多难,应当立年长的人。

于是成帝的弟弟登上皇帝宝座,为康帝。康帝死了,儿子司马聃即位,却没有后代,真是天意难料啊。康帝这一脉就绝后了,只好又回到哥哥成帝这一脉。

这可能说明:如果真正属于你的,不要争,兜兜转转又会回到你手里。

大才子死要面子活受罪

就在这一年,还有个人死了,就是徐、兖二州的刺史郗昙。这两个州是朝廷最后的“自留地”,其他的地盘都“姓桓”了。

建康要负隅顽抗,桓温要一统天下,双方火药味很浓。

朝廷看中的一个人叫范汪。他在历史上名气不大,但在当时他的新闻也上过一两次“头条”,因为他脸上有个招牌,上面刻着两个字:“装逼”。

范汪本人很有才学,但喜欢假装清高、矫揉造作。他先后做过庾亮、桓温的幕僚,应当说和两个领导关系都不错。桓温出于对他的感谢,上表朝廷请求让这个“秘书”任江州刺史。

范汪想:桓温权倾天下,如果我去上任,别人都认为是走后门的,多丢人啊,一切要靠自己的奋斗。

于是上表朝廷,申请去做东阳(今浙江金华、义乌一带)太守。也就是说,放着省级干部不做,主动要求做市级干部,轰动一时。

桓温大丢面子,好心当成了驴肝肺。

司马昱看在眼里,喜上心头,决定把他拉拢过来。此时郗昙死了,司马昱任命他继任徐、兖二州刺史。

当然,范汪确实有一层意思:建康和桓温斗得厉害,他站到朝廷一派,要和桓温划清界限,因此迅速走马上任。

桓温气得七窍冒烟,决定借刀杀人灭了这个“叛徒”。他命令范汪率军北伐,希望他和前燕军队拼个两败俱伤。范汪说看不到皇上的诏书,摇摇手对老领导说NO。

桓温没有耐心了,直接下“毒手”,上表朝廷要求把他废为庶人。司马昱想营救,但不敢得罪桓温,只好“丢卒保车”,范汪就成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范汪回到东阳郡后,也不沮丧,四处讲学,游山玩水,日子过得逍遥,名气反而越来越大。桓温想取天下,要笼络人心,不愿把事情做绝,希望一笑泯恩仇。范汪也想通了,还是桓温的大腿更粗,以前是抱错了。

等到桓温到姑孰时,范汪特意跑过去投奔他。

桓温听说这个大名人“回心转意”,特别激动,在门口伸长了脖子苦等。范汪走进院子后,桓温拉着他的手像多年的老朋友,不停地寒暄,回头对手下袁宏说:让范公暂时先担任太常卿吧。

范汪刚刚坐下,桓温说了一大堆好话,对以前做法表示诚挚的歉意,由衷地表达内心对他的仰慕之情。范汪本来是请“老领导”帮忙找个官做,但又怕别人嘲笑他趋炎附势,有损名声,就说了一句:我虽然来拜见您,但是正巧有个儿子葬在这里,主要是来扫墓的。

桓温一听,大失所望,全身无力,只说了几句话就回去了。从此范汪再也没有得到重用。他也后悔失言,死要面子活受罪,但一次错过,再无机会,后来病死在家中。

皇帝皇后吃药死了

司马丕即位后,按照常理,对这个失而复得的皇位应当倍加珍惜,然而让所有人吃惊的是,他根本没兴趣。他只有一项爱好:吃药。这个药叫“仙丹”,就像太上老君炉子里面的宝贝,孙悟空就偷吃了好几颗。

材料:石钟乳、白石英、石硫磺等矿物质,外加雄黄、雌黄等。

方法:放在密封的鼎里,用火来烧炼,产生的新物质就是仙丹。

因为少量食用“仙丹”能精神亢奋,所以大部分人认为这是个好东西,对身体有益。实际上,吃多了对身体有害,就像毒品一样。

但司马丕不管,大口大口地吞,最后饭也不吃了,天天吃丹药。最后身体萎缩,瘦骨嶙峋,已经不能下床。

大臣们劝他,褚蒜子劝他,他都不听,反而认为吃得太少。不仅自己狂吃,还拉着皇后一起吃,到了365年正月,皇后王氏先死了。一个月后,他也中毒身亡。他活了25岁,只做了4年的皇帝。所以史称晋哀帝。

他的字“千龄”,意味千年、千岁,因为东晋的皇帝大多是“短命鬼”,家人多么希望他摆脱这个魔咒啊。

他为什么狂吃?就是幻想长生不老,能成神仙,结果真的年纪轻轻就“羽化成仙”了。

这不是他个人的想法,在当时非常流行,贵族官僚、风流名士几乎无人不吃,是时尚、有身份的象征。招待客人为了表示热情,都会把“仙丹”拿出来给大家尝尝。

这种风气与一个“炼丹人”的提倡有关系,他是一个奇才,还有成就在世界上排名第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孙权与勾践:揭秘历史上的美人计大师谁更强?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建安五年(200年),东吴版图的奠基人孙策在临终前,将印绶交给其弟孙权并嘱咐道:“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事实证明,孙权不负兄望,在弱肉强食的军阀混战时代,不但终其一生未失江东寸土,而且使基业不断拓展,算得上一位成功的守业之主。

  • 明朝第一功臣徐达为何能逃过朱元璋索命追杀?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徐达是明朝的第一功臣,他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马功劳,对明朝的建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被朱元璋赞誉为“万里长城”,官至大将军,中书右丞相,中山王(死后追封)。徐达不仅骁勇善战,为人恭谦,功高不矜,对朱元璋更是忠心耿耿,毫无二心。尽管如此,他还是无法回避朱元璋对他的猜忌。朱元璋的疑心

  • 搞笑将军党进:北宋文盲将军党进的糊涂与精明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党进是北宋初期的名将,要说党进的主要成就便是在宋朝期间曾经两次带病远征北汉,其中最辉煌的就是第一次征讨北汉,当时党进还只是一名副将,跟随宋太祖围攻太原,而杨继业带领数百精骑来突袭,杨继业是谁呢?他就是小说《杨家将》中大名鼎鼎的杨令公的原型,在小说中号称“无所披靡”,党进也不是吃素的,党进带兵一直追击

  • 中国史上十大悲情名将:天才战将为何壮志难酬?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10、赵武安君李牧公元前244年赵国内乱,老将廉颇领兵攻乐乘,两将相继出逃,边将李牧自是被朝中倚重。此时已是战国末期秦国独强,赵国经连年恶战已是残破,而李牧却能义疲弊之师连却强秦。肥之战,李牧受任败军之际,奉命危难之间,以骄敌之记麻痹挟大胜之威的秦军,避其精锐,击其堕归。交战时正面阻敌,两翼包抄,全

  • 历史上最早被称为“倾国倾城”的绝世美女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夸赞美女,常常说到“倾国倾城”。美到房倒屋塌、城破国亡的程度,那该是怎么石破天惊的美丽?有人说,周幽王为了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结果导致西周灭亡在犬戎的手里,那女子不仅倾了城,而且倾了国。但是“倾国倾城”这个词并不是那时候发明的,就算是那时候发明的,但是没有记载。《汉书》中李延年的《佳人歌》应该

  • 千古贤妻马皇后:为救太祖朱元璋顾不上身体受伤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马皇后偷偷地跑进厨房,拿了一块刚刚出锅的热饼,准备送给朱元璋吃,谁知刚出门就撞见了义母,她怕被义母看破,连忙把热饼塞进怀中,热饼烫在胸部的皮肤之上,疼痛难忍——朱元璋早年寄身寺中,暂做和尚,穷困潦倒,后见郭子兴起兵反元,就投到郭子兴的军中。郭子兴见朱元璋气宇不凡,相貌出众,也十分看重。朱元璋作战勇敢

  • 马良怎么死的?三国蜀汉重臣马良死于哪场战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马良怎么逃出荆州的,三国之蜀汉太子,三国之蜀汉儒将

    马良(187年-222年),字季常,因眉毛中有白毛,人称白眉马良,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马谡之兄,三国时期蜀汉官员。那么历史上的马良是怎么死的呢?马良生平简介:马家五常马良字季常,是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马良兄弟五人,都有才华名气,乡里为他们编有谚语说:“马家五常,白眉最良。”马良眉中有

  • 三国蜀汉重臣马良简介:吴蜀夷陵之战中遇害身亡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马良(公元187—222年),字季常。襄樊宜城人,蜀汉名臣。兄弟五人,俱有才名。马良眉中有白毛,家乡人说:“马氏五常,白眉最良。”历官从事、左将军掾、侍中。他与诸葛亮的关系很好,这可以从两件事上看出: 诸葛亮随刘备入蜀,马良给诸葛亮写信说,雒城(今四川广汉县)已攻下,吾兄应大展宏图,乘胜前进。据此

  • 东晋忠臣卞壸:受到三代皇帝的倚重 父子三人战死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卞壸(kǔn)在两晋算是一个异类,但他的特立独行赢得的是尊敬。生前,东晋三任皇帝对他倚重有加;死后,他成了忠贞的代名词,历代修墓建祠纪念他,推崇备致。他冲向苏峻叛军的那一刻,悲壮的身影定格永恒的画面,在历史的天空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他抨击“好色”风气卞壸祖上是当官的,祖父卞统曾任琅琊内史,相当于市级

  • 郑庄公的智慧:刻意纵容弟弟造反成功铲除隐患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左传》开篇写的第一个故事是《郑伯克段于鄢》,这也是《春秋》记录诸侯列国史实的第一件大事。郑伯就是郑庄公。段是他的弟弟,因最后出逃到了共国,被称之为共叔段。郑庄公的父亲是郑武公,武公是在申国娶的妻子,因申国为姜姓,这个女子被称之为武姜。武姜生了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的时候难产,姜氏受到了惊吓,所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