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郑庄公的智慧:刻意纵容弟弟造反成功铲除隐患

郑庄公的智慧:刻意纵容弟弟造反成功铲除隐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018 更新时间:2024/1/20 23:24:07

《左传》开篇写的第一个故事是《郑伯克段于鄢》,这也是《春秋》记录诸侯列国史实的第一件大事。郑伯就是郑庄公。段是他的弟弟,因最后出逃到了共国,被称之为共叔段

郑庄公的父亲是郑武公,武公是在申国娶的妻子,因申国为姜姓,这个女子被称之为武姜。武姜生了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的时候难产,姜氏受到了惊吓,所以给庄公起了一个名字叫“寤生”,并因此而讨厌他。姜氏爱共叔段,想让武公立他为太子,屡次武公请求,武公都没有答应。

等到庄公即位,姜氏请求把制这个地方封给共叔段作为食邑。庄公说:“制地是地势险要的地方,虢叔死在那里,其他地方惟命是从。”姜氏又为他请求京邑,庄公同意了,让共叔段住在那里,所以人们称他为京城太叔。大臣祭仲说:“凡是都邑,城墙周围的长度超过三百丈,都是国家的祸害。这件事情,先是有严格的制度规定的。现在京邑不合先王的制度,违反了规定,您将会遇到很危险的事情。”庄公说:“姜氏要这样,我又哪能避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不如早一点儿给他安排一个地方,不要让其任意发展。这就像蔓草,一经滋长蔓延就很难对付了。蔓延的野草尚且如此,况这是您的弟弟呢?”庄公说:“不义的事情做多了,必然自取灭亡(多行不义必自毙)。您姑且等着吧!”

不久,太叔命令西部边境和北部边境同时听命于自己。公子吕对郑庄公说:“国家不能忍受这种两个国君的情况,您将对它怎么办?如果您打算把郑国让给太叔,就请您允许我去侍奉他;假如不想给他,那就请除掉他,不要让老百姓有其他想法。”庄公说:“用不着,他会自己找死。”又过了不久,太叔又把原来的两个地方收归己有,直接作为自己的封邑,并扩大到廪延。子封说:“可以动手了,土地扩大,将会得到民心。”庄公说:“对君不义,对兄长不亲,土地扩大,反而会垮台。”太叔修葺城郭,积聚粮草,整修武器铠甲,士卒和兵车准备完毕,将要袭击郑国都城。姜氏也打算作为内应打开城门。庄公听说了太叔起兵的日期,说:“可以了。”于是命令公子吕率领二百辆战车攻打太叔段。太叔段失败逃回到京邑,京邑的人反叛叔段,叔段又逃跑到了鄢地。鄢邑的人也逃跑了,叔段不得已逃跑到了共国。

郑庄公把姜氏安置在城颖,并对她发誓说:“不到黄泉就不再相见。”过了不久,庄公又对此感到后悔。颍考叔当时在颖谷做封人,他听说了这件事情,就找机会把一些东西献给庄公。庄公接见了他并赏赐给他食物。吃的时候,颍考叔把肉留在一边不吃。庄公问他为什么,他说:“小人家里有母亲,我的食物她都已经尝过了,但是没有尝过君王的肉汤,请让我带回去给她吃。”庄公说:“你有母亲可以送,我却偏偏没有!”颍考叔说:“我冒昧地问一句,您这是什么意思?”庄公对他说明了原因,并告诉他自己很后悔。颍考叔说:“这有什么可忧虑的?如果挖地见到泉水,在隧道里相见,那谁又可以说这样不行呢?”庄公听从了颍考叔的意见,挖了一条地道到有泉水的地方,母子终于相见。

《左传》是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的,书中有很多解说《春秋》记事的语句。在说明《郑伯克段于鄢》这段字时,《左传》的解释是:太叔段所作所为不像一个弟弟,所以不说他是一个弟弟;他们兄弟两人争斗倒像是两个国君,所以称之为“克”;把庄公称之为“郑伯”,是讥讽他有失教诲,纵容事情的发生,蓄意安排了事情的结局。共叔段不是主动出奔的,《春秋》不说出奔,有责难他的意思。

庄公是不是有失教诲,或者是“教诲”了事情就不会发生则很难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他早一点听从大臣的意见,事情完全可以是另外一个样子。

共叔段修城墙超过了规定,后来又命令边境城邑听命于自己,再后来又把自己的地盘不断扩大,这些行为都是违反当时的礼制。任何一次事情发生后,只要郑庄公出面纠正,叔段都不会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因为那时候,虽然周天子的权威已经大不如从前,但诸侯的权威在内部却仍然至高无上。说到底,就是郑庄公在纵容这种行为,等到叔段起兵反叛时一举将其铲除。从郑庄公知道叔段起兵的日期可以看出,他并没有丝毫的麻痹大意,而是时时在等待着这一时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希望这种事情发生的,所谓他母亲想这样,只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正因为如此,当他后悔囚禁母亲,颍考叔给他出主意让他们母子相见,人们不说这是他的孝心未泯,而是说颍考叔纯情至孝。由于颍考叔的孝心影响到了郑庄公,才避免了让他永久背着不孝之名。

在这个问题上,虽然是他的母亲、弟弟利令智昏,但同时也暴露了郑庄公表面伪善,内心阴狠的性格特征。

处理问题讲究对时机的把握,郑庄公在处理弟弟这个问题时,时机把握的十分恰当。可谓是步步为营,算计精到,玩弄弟弟叔段于股掌之上,姜氏、叔段堕入郑庄公设计的彀中而浑然不知。只可惜,郑庄公这番“智慧”用的不是地方,所以难以让后世人效法。那句“多行不义必自毙”成为了千古名句,但郑庄公却称不上是仁义之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郑庄公算计了别人,同时也算计了自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王美人王娡:史上抛夫弃女入宫为后的最牛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汉景帝刘启是第一个开创废皇后先例的皇帝。他把皇后的位置转给了再嫁夫人王美人王娡。一个抛弃丈夫女儿再嫁、被称为“二婚头”的平民女子,能取得皇帝的欢心,专宠后宫,已是不容易,她竟还能击败后宫所有的对手,一步一步登上皇后的宝座。王娡的发迹,除了她个人的智慧与手段之外,也同汉景帝的个人性格,以及汉初

  • 法正是谁 他为何让诸葛亮平步青云又咬牙切齿?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出山之初,曾经让刘备大喜过望。两人亲密无间的劲头让关羽张飞都有点吃醋了。刘备则声称自己和诸葛亮的组合是“如鱼得水。”但如鱼得水的日子随着法正的到来就结束了。自从伐蜀之后,法正就成了刘备手下的头号红人。此消彼长,诸葛亮多少要感受到一些冷落了。也就是说,法正的日子过得越红火,诸葛亮的日子就越黑暗。

  • 吕蒙是怎么死的 吕蒙是否死于关羽亡魂索命?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吕蒙之死《三国演义》里名将的死法各有不同,除自然原因死亡(老死、 病死)外,中箭致死是最多的,如太史慈、甘宁、庞统、黄忠、徐晃、 张郃等。其次,有各种死亡,忧死如诸葛亮、陆逊;气死如周瑜、王 朗;战死如夏侯渊、典韦;被斩如吕布、关羽;被刺杀如孙策、张飞; 自杀如荀彧、姜维。但有一个人的死却非常蹊跷,

  • 战国四公子孟尝君:因出身年月不吉被父亲抛弃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孟尝君,齐国人,姓田名文,是正儿八经的官三代——爷爷齐威王,伯父齐宣王,他老爸田婴是齐国的总管,丞相。这来头不算小吧,可偏偏他就生不逢时。啊?什么意思嘛,难不成他家遭灭顶之灾了?呵呵,非也。要说呢,也只能怪他出生的点儿太背了。有朋友该说了,这娶媳妇挑日子、看时辰,这生孩子嘛,可是个风火事儿,等不得点

  • 解密三次落榜的左宗棠如何能成为晚清股肱重臣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科场失意,使左宗棠不能沿着“正途”进入社会上层,进而实现他的志向。但左宗棠的志向和才干,得到了当时许多名流显宦的赏识和推崇。今年9月5日,是清末一代名臣左宗棠逝世130周年纪念日。左宗棠一生经历坎坷。年轻时先后三次赴京赶考,却因为诸多原因,三次落榜,最终他离开京城。1868年,当他以陕甘总督的身份来

  • 贤臣李贤:大明王朝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治世良臣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要说起大明最著名的重臣,最先想到的就是那位“北京保卫战”中一战成名,对明朝江山有着再造之功的于谦。不过,赫赫有名的“于少保”最终却被以“谋反”罪名斩首。显然,“夺门之变”只是一撮小人为了自身利益而发动的一场阴谋。英宗不明就里,将他们视为“功臣”,最终被他们把持了朝政。还好,有一个人最终戳穿了整个阴谋

  • 南朝皇帝陈霸先:屡次跟错领导为何还当上了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陈霸先是穷苦人家的孩子,虽然家里条件不好,他却胸怀大志,捕鱼时都不忘带上兵书,一有空就练拳脚,之后就越混越好,受到各个老板的重视。梁武帝的侄子就很赏识陈霸先,让他在自己的公司做事,当然,职位待遇也都很不错。不过,梁武帝的这个侄子并不是陈霸先的直系领导,陈霸先的领导是北魏降将元景仲。当时,靠造反起家的

  • 宋徽宗的御下之道:为何作为皇帝赵佶非常不合格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宋徽宗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画皇帝,他作为书画家是极其成功的,可作为皇帝却是极其失职的。崇宁之后,他排斥正直之士,肆意打击“元祐党人”,任用以蔡京为首的“六贼”等大批奸佞小人,奢华好物,怠弃朝政,最终造成了北宋王朝的灭亡。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宋哲宗赵煦去世。由于宋哲宗无子,兄终弟及,端王赵佶

  • 葬身火海只为做汉家皇后:解密一代奇女子的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她是父亲政治路上的一块铺路石,也成了可怜的牺牲品,她的父亲为了篡汉,把女儿嫁给了汉朝的皇帝。她是汉家天子尊贵的皇后,也是汉家窃贼亲生的女儿,她是平帝贞烈的爱人,也是父亲悲惨的弃物。一个被政治阴谋吞噬的悲惨女人,一个试图抗争却无力控制自己命运的可怜女人,她历经丧夫之痛、寥寂之苦、国亡之愧后葬身火海,只

  • 解密:奸雄曹操“挟天子令诸侯”背后的历史冤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挟天子令诸侯”向来被称为曹操重要的政治战略。“挟天子”的事情,董卓作过,李催做过,可都没得到什么好处。反而成了众矢之的,招致天下诸侯的攻击。凭什么汉献帝到了曹操手上就可以“令诸侯”了?曹操为了“挟”这个天子,背了一世的骂名,孙权、刘备口口声声就是“汉贼”如何如何。可笑的是,曹操临死也没有篡位,倒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