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状元龙汝言:“马屁状元”龙汝言荣宠不绝的秘密

状元龙汝言:“马屁状元”龙汝言荣宠不绝的秘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849 更新时间:2023/12/29 17:45:11

龙汝言,安徽安庆人,大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殿试三甲第一名状元。

史载龙汝言才具平庸,诗词章写得也很一般,他一生并未做过啥惊天动地的大事,因而历史知名度并不高。然而,貌似泛泛之辈的龙汝言却有着令他人羡慕嫉妒的高情商加好运气,堪称有清一代最幸运的人——科场失意的他因一首小诗意外获嘉庆帝的激赏、关注、攫拔,从此其人一直有些晦暗的人生犹如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不光连连蟾宫折桂、应考得中,而且在殿试时独占鳌头,一举高中状元。

在嘉庆的殷殷关爱下,龙汝言一扫晦气,接连飞黄腾达、平步青云,从此踏上了一条铺满鲜花与掌声的官场坦途。

发迹前的龙汝言因科场不顺,一直以秀才身份屈身于京师某都统家当家教糊口。恰逢嘉庆皇帝生辰,文武百官们按惯例都要上贺表。都统是满人,又是武夫出身,不耐烦写这样应景的官样文章,于是让龙秀才代写一份凑数上呈了事。

清朝入关后,其历代帝自幼均努力学习汉文化,因此大都有文采。康熙乾隆都十分喜爱作诗,乾隆写的诗更是达到惊人的四万首,居然与《全唐诗》数量相等。数量如此之多,其质量与艺术性也就可想而知了,有几首能流传至今?所以当时的读书人并无几个认真研读过这些“帝诗”。龙汝言是有心人,受到都统委托后,他搬来几册厚厚的康熙、乾隆诗集,从中寻章摘句,移花接木,“康熙加乾隆”凑成了一首长达二百多句的贺寿诗,某都统看都没看就顺手将它献给了嘉庆帝。

嘉庆帝在万千的贺表中偶然发现了某都统献上的那首祝寿集句诗,读着读着,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他对诗中句子的出处自然心知肚明,想起与老爷子相处受教的日日夜夜,虽有些酸楚,但心中也十分高兴,于是将某都统招来准备大加褒奖。

都统不敢欺瞒,他据实禀告说贺寿诗是由家中熊孩子的老师龙某某代作。嘉庆闻言不仅没责怪都统,反而欣慰地说道:“南方士子往往不屑于读先皇诗作,此人却熟读若此,乃至于信手拈来皆成章,足见忠君之诚”。嘉庆一高兴,当即传旨赏赐龙汝言一个举人身份,并让他次年其他举子一起参加会试。

也是该轮到龙汝言发迹了,他用康乾的诗作胡编乱凑的一首所谓贺寿集句诗,却意外获得嘉庆点赞,还被认为其文构思精妙,忠心可鉴,才堪大用,也算走了狗屎运。屡试不第的落魄秀才拥有了翌年参加治科的资格,其实是他有意无意间搔着了嘉庆的痒处。

第二年春季会试结果出来,学养不精的龙汝言再次名落孙山。主考官在汇报工作时竟然受到嘉庆的斥责,末了嘉庆还捎带着叹了口气:“这一科举子们的水准很次,文章质量普遍欠佳”。主考官很是纳闷:这一科举子水平大都很高,文章诗词都作得花团锦簇,而且见解精辟,功底不凡,许多人堪称国家急需的栋梁之才,怎么皇上竟如此不满?退下后主考官拉着近侍太监询问因由,近侍提醒他道:“因寄予殷殷厚望的安徽举子龙汝言落榜,皇上心下不悦,只是不便明言而已。”考官对曰:“龙汝言才智平庸,文章作得空洞无物,见识更是不堪一提,只能算泛泛之作,所以没录取他”。内监说:“皇上曾夸他才华横溢,可堪大用,你却说他文章庸碌,见解鄙陋,不予录取,这不是在说皇上有眼无珠、不能识才吗”?主考闻言大悟,于是将龙汝言这个名字牢牢记在心里。

下届科举即嘉庆十九年春那场会试,主考官领会了皇上意思,想方设法将仍旧表现平平的龙汝言录取。嘉庆看到龙汝言榜上有名,十分欣慰。殿试过后,主考官特地将龙汝言的试卷找出来,将他定为第一名,并连同其他九份优秀试卷呈给皇帝,由他最终定夺。嘉庆暗自拆开第一份试卷,见龙汝言大名赫然在上,于是一言不发,封好后放回原处。到当众公布状元、榜眼、探花的名次时,内监拆封唱号后,龙汝言果然摘得状元桂冠。嘉庆乐呵呵地说:“朕所赏果不谬也”!意思是自己慧眼识材,果然没看错人!“状元哥”龙汝言当即被任命为南书房行走、实录官纂编修等清要显贵的官职。在嘉庆护佑下,龙汝言一路扶摇直上,好不得意。

后记:龙汝言在嘉庆的持续关爱下,升迁不断,赏赐连连,所任官职不仅清闲而且俸禄高,满朝文武均艳羡不已。谁知之后在校订《高宗实录》时,某书吏一时疏忽,将高宗(乾隆庙号)纯皇帝的“纯”字写成“绝”字,担任责任总编辑的龙汝言居然没校出来。将纯皇帝误写作“绝”皇帝,虽是无意犯错,但在当时却是“大不敬”的重罪,按律须严惩。嘉庆一则有些惋惜,二则不忍过于严厉惩罚自己的宠臣龙汝言,于是以“精神不周,办事疏忽”为由,将他革了职,并永不叙用。在当时来说,这种惩处也算格外开恩、格外宽宏了。

龙汝言在家中赋闲一段时间后,嘉庆归天,龙汝言入宫吊念,他如丧考妣,磕头如捣蒜外加涕泗横流,哀痛逾于诸臣,刚继位的道光帝被他感动,认为他对爱新觉罗氏忠贞不二,很有良心,特赏他为内阁中书,后来还让他当过一届会试同考官。龙汝言才具平平,却荣宠不绝,其人情商之高,确实让旁人叹为观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刘伯温的真正死因:刘伯温因一句话引发血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在朱元璋的眼里,胡惟庸还是挺有领导才能的,能力出众,政绩也不错,还有一张伶牙俐齿。另外,朱元璋希望把胡惟庸抬起来,用小人来制约有大家风范的李善长,从而从内部彻底瓦解淮西集团。然而,朱元璋不会料到,胡惟庸尽管是小人,但对李善长却有些君子式的感恩戴德。他在李善长的授意下,开始解决淮西集团最可怕的对手刘基

  • 万历最宠爱的儿子福王之死:恩宠太过遭天下嫉恨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神宗的不肖子孙,第一个当然是福王,被祸亦最惨。福王的封地在洛阳,起造邸第,花了二十八万两银子,廷臣请王就藩,而神宗和郑贵妃一直把爱子留在身边不放。到了万历四十年,福王已二十七岁,宰相叶向高上疏力争,神宗答应第二年春天举行。到时候却又失信了。万历四十一年正月,礼部奏请东宫开讲、福王就国,神宗不报。四月

  • 单于冒顿是怎样调戏吕后的?弑父的匈奴单于冒顿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刘邦死后,冒顿变得更加骄横,甚至写信调戏吕后,信中说:“我是孤独寂寞的君主,生在沼泽,长在草原,我多次到边境来,希望能到中原游览一番。陛下独立为君,也是孤独寂寞,一个人居住,我们两个寡居的君主都很不快乐,无以自娱,还不如我们以己所有,换己所无。”世界历史中,匈奴是最早横跨欧亚大陆,对中国、波斯

  • 清太宗皇太极的用人观:力排众议任用汉族文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太宗皇太极不仅是一个文武双全、智勇兼备的优秀君王,而且也是一位求贤若渴,善于惠政揽人、敢于大胆用人、能够充分信任和器重人才的卓越领导者。在他统治的17年里,他充分认识人才的重要作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广揽满、汉、蒙古(尤其汉族知识分子)各族人才,并委以重任,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政治舞台,从而为清兵

  • 范文程凭什么做清初文臣之首:因其一生谨小慎微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他出身名门,乃宋代大学士范仲淹的第十七世孙。他满腹韬略,乃公认的史上“十大谋士 ”之一。他辅佐清初几代帝王,为满清开创帝业立下了不朽之功。于是,有人说他是千古第一大汉奸。他一生历清四世而佐其三主,功绩堪比汉之张良、明之刘伯温。于是,又有人说他是远见卓识的谋略家,至于那个腐朽的明朝廷叛了也罢。他就是清

  • 清朝皇帝倚重的范文程对于明朝来说算卖主求荣?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清宫戏中,有一人物,叫范浩正,印象深刻。不过,这个人物是虚构的。其原型,则是清初名臣范文程。也有说法,称范浩正是范文程和洪承畴两人的历史 “合影 ”,且不论。著名清史专家戴逸先生曾著《范文程大传》,则称其为 “满清开国功臣 ”。他也是公认的中国历史 “十大谋士 ”之一。范文程,字宪斗,生于 1597

  • 满清功臣范文程:一纸檄文使入侵清军变“义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突发事件中“舆论引导”或“危机公关”,如今已热得发烫,其实在历史上却早已有之,实在不算新鲜,而且运用之妙,可谓炉火纯青!清朝初年大臣范文程,是北宋名相范仲淹第十七世孙,因其及时而恰当的舆论引导,让他成为满清定鼎中原的第一功臣!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后,范文程当即建议顺治改变与闯王“并取中原、共享

  • 古代叛将结局:三国三大反复无常的叛将都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是个争战的时代,诸侯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对于一些有实力的人一般都会容留。这也让一些人拥兵自重,投降后再背叛的事情时常发生。不过像以下三个人这样反复无常,背叛了一个又背叛另一个,背叛了一次再背叛一次的事情还是少有的。且看三国三大反复无常的叛将都是谁?吕布无论从时间上、次数上,还是背叛主子的人数上,

  • 盘点唐朝神童:杜甫7岁属辞 王勃13岁作滕王阁序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为什么天才成群地来?这句有名的发问,出自二十世纪美国人类学家克罗伯(Kroeber)之口后,便迅速风靡全球。如果背景搁在气象雄伟的大唐,那么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神童成群地来?之所以有这样的发问,自然是因为有人做过一番统计工作。这个人就是明代著名的文人雅士胡侍。胡侍于其所著的《真珠船》一书卷六中,列

  • 隋朝名将张须陀:平定隋末农民起义的绝对中坚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张须陀(566年-616年),字果,南阳西鄂人。性刚烈,有勇略,少年时从史万岁讨西爨,因功授仪同,赐物三百段。隋炀帝继位后,汉王杨谅在并州作乱,张须陀从杨素平乱,加开府。大业六年(610年),张须陀担任齐郡(今山东济南)丞。此时隋炀帝准备第一次征高句丽的辽东之役,百姓失业又逢荒年,谷米价格飞涨,张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