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南宋中兴四大名将中最贪财的他 为何结局最好?

南宋中兴四大名将中最贪财的他 为何结局最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845 更新时间:2024/1/27 15:22:41

南宋中兴四将中,张俊不是打仗最勇猛的,也不是战功最显赫的,但他却是为人最贪、财富最多、权位最高、结局最好的。对于南宋政权来说,张俊当然是功臣,特别是对于宋高宗赵构,张俊不但帮他平定了苗傅、刘正彦的叛乱,有“勤王”之功,而且一直是他的指东不向西、指西不向东的心腹爱将。没有张俊,不说南宋政权的走向或要改写,至少赵构的人生轨迹会有较大改变。在那英雄辈出的乱世,张俊对赵构为何会如此俯首帖耳呢?

一、战火中的悍将

张俊(1086—1154年),字伯英,凤翔府成纪县(今甘肃天水)人。张俊从小好骑射,技艺精湛,亦颇为自负。16岁入武行,为弓箭手。后随军征讨南方少数民族,参与对西夏作战,因军功升承信郎,成为低级武官。不久,他参加了平定沂州武胡、徐进、郓州李太等叛乱的战役,杀贼最多,升为武德郎。

张俊是第一个劝赵构登帝位的高级将领。靖康二年四月一日,金军在攻破汴京、并对这座帝都进行4个月的疯狂浩劫后,押解3000多人,以及不可胜数的金银珠宝北去后,张俊便向赵构恳辞劝进说:“大王是皇帝的亲弟,人心所归,眼下局势动荡,群情喧扰,若不早日登上皇位,势必群龙无首,国将不国。”当时,赵构觉得时机未到,没有立刻答应。张俊又联合宋钦宗时的尚书左丞耿南仲,连续三次上表劝进。多次劝进之后,赵构于五月在应天府正式登基,是为南宋高宗。赵构登基后,初置御营司,重用张俊为御营前军统制,又加带御器械。带御器械是官职名,目的是“假禁近之名,为军旅之重”,可见赵构此时已将张俊视为心腹。

二、被皇帝视为“左右手”

如果说张俊对于赵构的第一大功劳是劝进的话,那么他的第二大功劳就是平定内乱。自从金军开展“搜山检海”的南侵行动以来,中原和江淮之间,也如北方大地一样,被金军几番蹂躏,满目疮痍,民不聊生。许多走投无路的农民啸聚山林,落草成寇。一些小军阀则割据一方,拥兵自重。当时,孔彦舟占据武陵,张用占据襄汉,李成占据江淮湖湘。尤其是李成,聚众数万,势力蔓延至十余个州郡,大有席卷东南之意,成了让赵构寝食不安的心腹之患。

张俊深知这是一个升官的良机,绍兴元年(1131年),他主动请缨平定李成叛军。各郡叛乱全部平定,赵构大封众将,拜张俊为太尉。这对于刚刚45岁的张俊来说,也算是扶摇直上,显赫一时了。

三、在贪财好色中自保

赵构、秦桧、张俊之间是一种十分微妙的三角关系。秦桧始终在利用赵构怯战的心理,兜售他那“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投降主张;赵构一方面不希望被金人掳去的宋钦宗回来,另一方面也被金人的“斩首行动”吓破了胆儿,甚至吓得再无生育能力,只要是能让他稳坐皇位的主张,投降也好,杀功臣也好,不但依从,而且努力推动。所以,对于秦桧,他言听计从;而张俊,位于武将之首,他内心的向背,决定着赵、秦对他的态度,当然,也决定着他自己的荣辱乃至生死。

立国以来,赵宋王朝的权力顶层一直有一种惧武的心病,怕武将坐大,对政权构成威胁,对位子构成威胁。有一次,赵构问张俊,你读过郭子仪传吗?张俊说没有。于是,赵构意味深长地告诫张俊说:“郭子仪虽然常常领兵在外,但他心怀朝廷,尊敬朝廷,皇帝有诏,立刻就到……如今,你所管之兵,乃朝廷之兵,如果你像郭子仪一样心怀朝廷,尊敬朝廷,不但自己能享尽荣华,子子孙孙也会代代昌盛。倘若持兵自重,轻视朝廷,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非特子孙不能享福,你自己也将有不测之祸,望你戒之!”这番话,对张俊几乎是很直白的告诫,听话,则享尽荣华,不听话,则万劫不复。在这种明白的警告之下,张俊敢不俯首帖耳?当然,这既是对张俊的告诫,同时也是对所有大将的警告,反映了赵构猜忌武将的一贯心理。

贪财好色在老百姓的眼里是劣迹,但在个别封建帝王的眼里,却恰恰是让他放心的性格特点。追求享乐的人,内心大抵只有媚骨,没有硬骨,给点赏赐就温顺如羊。张俊的确好色,妻妾很多,还经常到外面拈花惹草。早在建炎二年,张俊就曾因与赵构宠臣王渊抢夺一个周姓妓女而将宗室赵叔近杀害,可见其色心之重、色胆之大。他特别爱财,大肆兼并土地,占有了巨额田产,是古往今来最著名的几位大地主之一。据说,他共有良田一百多万亩,每年收租米百万石以上,相当于绍兴府全年财政收入的两倍还要多。他巧取豪夺,占有大批园苑、宅第,每年收房租竟多达七万多贯钱。钱多怕贼,他家里的银子堆积如山,为了防止被偷,他命人将那些银子铸成许多一千两(50公斤)一个的大银球,名叫“没奈何”,意思是小偷搬不走它们,拿它们没办法。张俊大肆敛财,但非常听话,赵构便放心了。

至于岳飞,一不好色,二不在临安置房产、积资财,三则军队管理又严,四对收复河山极有主见,有自己的路线图,五又不听话,对皇帝的要求总是以民族利益为由推三阻四,这种人如何驾驭得了?因此,去岳留张,成了赵构投降路上的重要一步。

对张俊的评价,历来不怎么好,明朝人还把他铸成铁人,长跪于岳飞墓前,遭人唾弃。《宋史》评价他说:“南渡后,(张)俊握兵最早,屡立战功,与韩世忠刘锜、岳飞并为名将,世称张、韩、刘、岳。然濠、寿之役,俊与锜有隙,独以杨沂中为腹心,故有濠梁之劫。岳飞冤狱,韩世忠救之,俊独助桧成其事,心术之殊也,远哉!”所以,与其他诸将来比,张俊的品行操守,的确殊如霄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大诗人韩愈的另一面:因未被弃用而反对永贞革新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韩愈最著名十首诗,韩愈八大,韩会比韩愈大几岁

    没被任用而结怨韩愈带头反对永贞革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王叔文主政后,没有起用他,直到那年夏秋宪宗继位时,才把他转任为江陵府法曹参军。韩愈为此痛恨王叔文,并迁怒于柳宗元﹑刘禹锡,把自己遭贬阳山令归罪于柳宗元和刘禹锡,其实这是极不公允的。永贞革新时没起用韩愈,就其为人来说,恐怕不是没有原由的。而韩愈

  • 明末名将李定国:斩满洲真八旗亲王 令清军胆寒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题记:李定国(1621年—1662年),字宁宇(或云字一人,初名如靖),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陕西榆林(或作延安)人。李定国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公元1630年(崇祯三年),张献忠发动陕北饥民起义,将少年李定国收为养子,改姓张(或云十岁时为张献忠所掠,养以为己子)。从此,他跟随张献忠转战南北。李定国成

  • 揭秘:战神陈庆之七千白袍军横扫北魏是真是假?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白袍军,也称为陈庆之兵团,是以南朝陈庆之为将帅的军队。毛泽东主席对他十分钦佩。那么陈庆之七千白袍军横扫北魏是真是假?公元529年,北魏永安二年,南朝梁中大通元年。北魏内乱,北海王元颢降梁,并请梁朝出兵助其称帝。梁武帝萧衍派陈庆之率兵七千护送元颢北归,这原本一搪塞之举却成就了历史上最具有传奇色彩

  • 为什么明代要大兴文字狱?文字狱的作用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建君主专制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体,纵观我国封建社会封建君主专制的演变,大体可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和两种形式。从秦到元,是有宰相制的君主专制,而明清时期,则是无宰相制的君主专制,面对封建末世复杂的社会矛盾,封建统治者为维护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时期的突出特点就是极大地强化了君

  • 五代十国武将的排名:五代十国的名将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1、李存孝:为晋王李克用养子之一,号十三太保,拜飞虎将军、勇南公,领三千飞虎军。此人身材瘦小、力大无穷,擅使一柄毕燕挝,天下无人能在他手上走过三回合,是一李元霸式人物。李存孝收服的两员左右部将,一个叫薛阿檀,一个叫安休休,均有万夫不当之勇。在讨伐黄巢起义军时,李存孝曾率十八骑冲杀黄巢八万人马,并且冲

  • 南北朝十大名将:盘点南北朝时期10大著名将领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十:斛律光斛律光(515年―572年年),字明月,朔州(今山西朔县)人,高车族,北齐名将。善于骑射,号称“落雕都督”。他骁勇善战,在与北周近20年的争战中,多次指挥作战,均获胜利。他治军严明,身先士卒,不营私利,为部下所敬重。斛律光南北朝时期北齐名将,平生为高家打过无数恶仗,又帮助高纬坐稳帝座。但不

  • 料事如神的三国第一谋士:死后多年依旧影响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无疑是最为波澜壮阔的一段。“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说起智慧,我们很容易想起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想起先生那百拆百验、屡试不爽的锦囊妙计。曹操的身边也有一位神机妙算、料事如神的谋士——郭嘉郭奉孝。郭嘉好比三国天空中的一颗流星,来也耀眼,去也匆匆。他光芒四射,算

  • 南北朝名将之南梁篇:南梁史上十位著名的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盘点南梁几位名将:一、韦睿有光武、周瑜之风的名将——韦睿韦睿 (公元442—520年),字怀文,南朝梁武帝时名将。汉族,原籍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祖父时迁至襄阳(今属湖北)。其家族是三辅地区有名的大姓。在宋、齐时并没有突出表现。韦睿早年任上庸太守,齐末随萧衍起兵,“多建策,皆见用”。天监四年

  • 李儒:三国历史上最被人们所遗忘的顶级谋士!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提到三国智谋之士,你恐怕马上脑海里想出一连串人物:郭嘉,诸葛亮,司马懿,贾诩,庞统~~~~,如果三国看的不仔细,恐怕你绞尽脑汁也想不到有李儒这个人物,在三国演义里,这位真是个名副其实的边缘化人物,但是在我看来,李儒你可能不重视,但是他在三国特别是前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今天小编来分析分析。据《后汉书·

  • 奸雄曹操:战场上身先士卒只是不得已的一招?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如果单纯讲谋略,在各个阵营里都是那些谋士们占优。他们的专业,就是上研天文,下研地理,中间时刻关注地面上的局势,在需要的时候,马上就要根据兵书战策和当前形势拿出一条条克敌制胜的计策来。但是谋士再出色,依然无法替代领导者的位置。谋士逢事动嘴,把主意拿出来,以供筛选即可。可优秀的领导者总要亲临战场,离战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