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张邦昌:实为被冤枉的千古小人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张邦昌:实为被冤枉的千古小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324 更新时间:2024/2/5 20:52:10

读过古代通俗小说《说岳全传》以及听过评书《岳飞传》的朋友们一定会对张邦昌这个名字十分熟悉。根据《说岳全传》出版的连环画《张邦昌卖国》上点岁数的朋友都看过。在《说岳全传》里面有两大奸臣,前期是张邦昌,后期是秦桧。张邦昌在书中出场时是武状元考试的主考,岳飞作为武举参加考试,结果处处被张邦昌刁难,在岳飞枪挑小梁王柴桂之后,张邦昌气急败坏,要将岳飞斩首示众,幸亏牛皋等兄弟相救才幸免于难。

而后张邦昌又成了金国的内应,用计将北宋皇帝的全部家底都作为礼物给了金人。又把康王赵构诓去金营为质。最后又把让徽、钦二帝诓进金营,加速了北宋的灭亡。因为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在民间家喻户晓,因此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也就成了遗臭万年的逆贼。以至于张邦昌的家乡,今河北东光县大龙湾乡一直拒绝承认张邦昌是大龙湾人。可见其臭名昭著让家乡人都颜面无光。

其实小说归小说,历史归历史,小说只能代表作者心中的历史,和真实的历史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拿张邦昌其人来说,就是典型的被小说给黑了一把。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张邦昌是个什么样的人呢?通过一些历史资料我们可以看到,张邦昌其实是个谨小慎微之人,是绝对是没有胆子卖国的,而他莫名其妙地被推到一个九五之尊的位置,从而遭到千夫所指,万民唾骂,最终也因此而丧命,可以说他是当时最衰也是最冤的一个官。

历史上的张邦昌是进士出身,在徽宗朝历任尚书右丞、左丞、中书侍郎,到钦宗继位时被拜为少宰,这些职务都属于副宰相。由此张邦昌进入了北宋政坛的高层,参与重大决策。张邦昌虽说是副宰相,不过当时的副宰相也多,而且朝纲由以蔡京为首的“六贼”把持,所以张邦昌显得也不怎么起眼。他第一次走入后人的视野里是陪伴康王赵构到金国为质。此时正是金国大军压境之时,金国军队围困开封时要求北宋派一位亲王过去当人质,于是康王赵构,也就是未来的宋高宗主动请缨到金国为质。同时带去了一支使团,带队的就是张邦昌。张邦昌和赵构在金营里呆了几个月,可以说也算是患难之交了,但张邦昌万万没想到的是最终他竟然阴差阳错死在他现在保的这位康王的手里。

后来宋金议和,北宋用越王赵偲替换康王赵构为质,最终北宋王朝在付出了千万两白银以及北方三镇的代价后终于让金国撤兵,迎来了短暂的安宁。但好景不长,仅仅大半年之后,金军又卷土重来,气势更盛。在靖康元年,即公元1126年八月,金军第二次南侵,一路势如破竹,在十一月攻破开封外城,徽、钦二宗也被金军掳走。当然他们被俘并不像小说中所写的那样是张邦昌使坏,实际上这事和张邦昌没一毛钱关系。当时金军将开封城刮地三尺,值点钱的东西几乎都被搜刮走了,钦宗赵桓自然苦不堪言,他听从大臣李若水的建议到金营谈判,结果赵桓被金兵扣留,而后他的皇位被金人废掉。接着金军又命令徽宗赵佶以及皇室所有成员出城,又将他们都关押起来。至此立国160余年的北宋王朝算是彻底over了。

金军在俘虏了北宋两位皇帝后,需要再立一个傀儡政权,找出一个听话的宋人傀儡,以便安抚局面,又能满足自己的利益。这套把戏800多年之后的日本鬼子也喜欢使。不过金军认识的宋人毕竟有限,于是便让宋朝内部自己选出一个。但有个条件,这个傀儡皇帝不能姓赵,一定得是异姓人。留守开封内城的大臣们都犯了难,谁都知道这个位置意味着什么,谁愿意担这个千古骂名?因此人选迟迟也出不来。而金人却没有那么好的耐性,金军统帅完颜宗翰,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金国大太子粘罕发出了最后通牒,要么赶紧选出个人来,要么金军就杀进城里屠城。

他这么一威胁果然管用,结果人选还真出来了。尚书员外郎宋齐愈在自己的手心上写了三个字给别人看,看到这三个字大点人都如获至宝,一致同意,这三个字就是“张邦昌”。宋齐愈和张邦昌有私仇,因此关键时刻踹了他一脚。张邦昌见自己被选中如五雷轰顶,他本身就是个胆小怕事的人,也没有任何不臣之心,哪敢去座这个大位呢?他的反应是很激烈的,据金人笔记记载,张邦昌哭倒在地,要头撞柱子寻死,被救下。但也迟迟不肯答应。金人也终于失去耐心,你不是不愿意吗?那就别怪我们不客气了,三月初七你要再不答应我们就屠城了。群臣见状劝他说开封城的百万老百姓的身家性命都在你手,你要不答应金人杀进来恐怕就要血流成河了。张邦昌也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场面,也想因为自己的原因让百万百姓遭殃,所以万般无奈之下只好从命。于是在公元1127年三月初七即皇帝位,国号“大楚”。

当皇帝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但对于张邦昌来说却是个十足的噩梦,那一天他是在痛哭中登上大宝,他似乎预见到了自己的下场比徽钦二宗更惨。此时金兵大肆搜刮了开封城好几个月仍然不满足,张邦昌一怒之下亲自去和金人交涉,结果还颇有成果,金人终于停止了对开封城的搜刮,也没有毁坏赵家宗庙。而金兵始终没有屠杀开封百姓,这对于从蛮荒之地杀来还有完全开化的他们来说也属难得了。这其中张邦昌的斡旋也起了很大作用。另一方面张邦昌也主持了开封城重建的工作,使得老百姓的生活逐渐恢复正常。于是金兵带着两位宋朝皇帝以及数不清的金银财宝心满意足地走了。张邦昌也正式开始了他的傀儡皇帝生涯。

说是皇帝,其实和看家护院的管家也差不多,张邦昌不敢进皇宫,只是在上书省办公。升殿后不敢坐御床,只在御床西边摆个小凳子。不敢使用皇帝专用词汇,“朕”改为“予”,“手诏”改为“手书”。平时不敢穿龙袍,金人来了之后才穿,走后立即脱下来。他也不在正殿办公,不举行例会,不接见大臣,大内里所有门户都加锁封批,封条上写着“邦昌谨封”。然而即使如此,每天仍然在诚惶诚恐中度过。直到金兵撤走,渡过黄河,回到燕京附近的时候才长出一口气,宣布退位。又找到了流落于民间的孟太后,请她出来垂帘听政。接着又派人去找康王赵构,请他回来继位。

在公元1127年五月,赵构在河南商丘继位,张邦昌前去朝觐,并献上了传国玉玺。赵构投桃报李,免除了张邦昌的一切罪名,还加封他同安郡王,又擢升为太傅。但张邦昌的好日子并没过多久,围绕着如何处置他朝廷内部起了很大的争执,宰相李纲力主杀掉张邦昌,李纲是个忠臣,与张邦昌也无私人恩怨,他极力想杀张邦昌不过就是作为一个正统的臣子不能忍受张邦昌的僭越行为,认为这样的人都不杀,就是对皇帝权威的蔑视。持这样观点的还有很多人。不过最后赵构还是网开一面,将张邦昌贬到潭州即湖南地区安置。张邦昌到了潭州没几天,赵构突然降圣旨,将张邦昌赐死。原来有人弹劾张邦昌曾在深宫大内和宫女过夜,这个罪名比他自立为帝还要大,不死是不行了。最终张邦昌只得在潭州天宁寺自缢身亡。

至于说张邦昌到底有没有犯这样的生活作风错误,这恐怕就和岳飞的罪名一样实属“莫须有”了。试想张邦昌当皇帝的那些天里,每天都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怎么可能敢在大内皇宫与宫女过夜呢?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恨张邦昌想除之而后快的有的是,他们买通一个宫女向皇上参奏一本不是难事。而且这个事件也没有经过任何调查取证,起码岳飞还被像模像样地审判了几天,最后才正式宣判。而张邦昌连审都没审一下就直接赐死了,不得不说是比岳飞还要冤。

由此可见政治斗争的残酷无情,太老实的人的确不适合当官,张邦昌就是被别人摆了一道,最后没有了利用价值只能用他的人头来立威了。更悲催的是张邦昌死后也不得安宁,岳飞被冤杀但很快就被平反了,而张邦昌被赐死后不但没平反,反而被越描越黑。《宋史》把他打入了奸臣传里。而描写岳飞的小说和影视作品里张邦昌都是十恶不赦的大奸臣。一个忍辱负重,舍己为人的忠臣就这样被轻率地被历史定了性,真是不亦悲哉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北魏雄主孝文帝:励精图治 病逝在南征的前线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就个人素质而言,孝文帝堪称文武全才。他不仅汉学渊博,而且强悍尚武,十多岁就“能以指弹碎羊膊骨”。他还精于骑射,指哪儿打哪儿,“及射禽兽,莫不随所志毙之”。可见“雅好读书”与勇武豪迈,完全可以并行不悖。有人说,孝文帝的汉化改革,让鲜卑人的勇武丧失殆尽。这话第一是扯淡,第二还是扯淡。汉化就不勇武了?那汉

  • 北魏孝文帝元宏:雄才大略 迁都洛阳行汉制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北魏孝文帝元宏(公元467年—公元499年),原姓拓跋,后改姓元,名宏,鲜卑人。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在位期间大力推行汉化改革。北魏皇兴三年(公元469年)六月,不满两周岁的拓跋宏被立为太子。他自幼由祖母冯太后抚养,深受汉文化的熏陶。皇兴五年(公元471年)八月,年仅5岁的他继皇帝位

  • 为什么说嘉靖帝朱厚熜是明朝最独特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521年,一个天大的馅饼落在了一个年仅十五岁的皇姓小孩身上,他的堂兄正德皇帝朱厚照折腾了十六年,死后却连子嗣都未曾留下。经过众朝臣的商议,自己连做梦都不会想到皇位会落在自己身上,带着欣喜与不安聪慧而又刚愎的朱厚熜从遥远的湖北淳安来到北京登基即位,这就是明世宗,史称嘉靖皇帝。面对这样一个黄毛小子

  • 北魏孝文帝曾两建太极殿:执着展现汉化成果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自从魏明帝建太极殿之后,太极殿就成了皇权礼仪中最高等级活动的场所。魏明帝建此殿,大概幻想着曹魏子孙能昂首阔步走上龙椅,在威严的太极殿中君临天下。遗憾的是,太极殿留给他子孙的是无奈和屈辱。魏明帝之后是曹芳,这位皇帝确实是风风光光在太极殿中登基的,但年幼的曹芳根本无力控制朝政,被司马懿利用“高平陵政变

  •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被皇后出轨气死的一代明君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北魏孝文帝一生共有两位皇后,都姓冯。第一位皇后叫冯媛,本来可以一屁股坐到底的,可惜她犯了一个不可原谅的错误——不说普通话,也就是汉语。事情是这样的,公元490年,孝文帝23岁,他开始全面推行改革:一是迁都洛阳,二是禁止胡服,三是语正中原,四是“不杀太子母”。改革遭到了大多数朝臣贵族的反对。孝文帝一边

  • 北魏名士眼中的诸葛亮:在军事战略上常出下策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崔浩,北魏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经学家、史学家、历学家、书法家。其出生于北方第一世族之家,祖上累世为官,父亲崔玄伯曾仕前秦、北燕,后仕北魏,任北魏吏部尚书、天部大人、白马公。崔浩从小受到良好的儒家传统教育,爱好文学、博览经史,同时还兼学天象阴阳和百家之言。20岁时就担任了北魏朝廷的直郎、给事

  • 东汉美人邓绥:邓绥如何在25岁就成为皇太后?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有所记载的皇太后不少,但大多都不是名垂青史的。而东汉时期垂帘听政时间最长的太后邓绥却是一位爱情和事业都很成功的美人——恭肃有礼、治狱英明、好学重教……1邓绥入宫东汉章帝建初六年(81年),护羌校尉邓训的妻子阴氏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邓绥。邓绥聪明伶俐,又十分懂事,很惹人喜爱。小邓绥六岁从读太史籀

  • 纪晓岚不为人知的一面:日御五女让乾隆很纠结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据采蘅之的《虫鸣漫录》介绍,‘纪晓岚自言乃野怪转身,以肉为饭,无粒米入口,日御数女。五鼓如朝一次,归寓一次,午间一次,薄暮一次,临卧一次。不可缺者。此外乘兴而幸者,亦往往而有’。”外貌协会最高掌门人乾隆皇帝,确实对纪晓岚很纠结,谁叫他“貌寝短视”呢?不做眼保健操,眼睛近视也还罢了,西洋进口眼镜戴一戴

  • 为当官杀亲生儿子做成菜献给齐桓公的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吴起想当官,先是拿家产两千金去通关节,结果关节没打通,被乡人取笑了一番,吴起一怒之下大开杀戒。后来吴起在鲁国当官,齐鲁交战,鲁国因为吴的老婆是齐国人而不用他,吴又把自己无辜的老婆杀了,但还是不见重用,又奔魏,再奔楚,终得功名。不过,这功名却是踩着别人的鲜血爬上去的。齐桓公给厨师易牙说自己什么都吃过了

  • 黄祖怎么死的 刘表手下大将黄祖是被谁杀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黄祖是三国时期的人物,活跃于东汉末年,在刘表的手下做事,任职江夏太守。黄祖一生没有打过什么大仗,而且打仗也屡战屡败,虽然如此却有着一手的好防御策略,在黄祖的镇守下江夏一直都没什么变故。一次因射杀孙坚从而也导致了杀身之祸。三国黄祖简介黄祖出生年月不详,是三国时期的人物,在刘表手下干活,任职江夏太守。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