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盘点:清朝各位皇帝对于权臣多尔衮的态度和评价

盘点:清朝各位皇帝对于权臣多尔衮的态度和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971 更新时间:2023/12/18 23:31:37

多尔衮在清朝皇族中绝对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另类,他奠定了清朝二百年基业的基础,同时也算背负了两百年的骂名,到底清朝的皇帝们对这位难以盖棺定论的睿亲王怎么评价呢?请看此文。

有清一代诸帝,乾隆算是对多尔衮评价最高最公正的了。在他以后,嘉庆帝没有什么动作,道光皇帝曾在继位初出关拜祭祖陵的时候,追念多尔衮功高,赏赐他的后人当时的睿亲王禧恩三眼花翎。这是很高的荣誉,然而表面上禧恩是因为祖宗有功承惠恩泽,实际上是嘉庆帝暴卒于避暑山庄,变起仓促,又一时找不到嘉庆帝随身带的装有传位密旨的金盒子,禧恩当时是内务府总管,他见机甚快,在所有随扈大臣中率先拥立道光,后来禧恩举荐的秀女全嫔即后来的孝全皇后咸丰的生母极得道光的宠爱,因着这两件大功,才得以酬庸,当然道光表面上不能以此为赏,算在老祖宗头上倒显得恰当。

以后的清帝一代不如一代,内忧外患,哪里还顾得了这许多,不过在辛酉政变后商量恭亲王位号的时候倒是很伤了一番脑筋,因为显然不能用摄政王这个名号,一用就想起多尔衮的下场,实在犯忌讳,再说实际的皇权归两宫,也就是慈禧,这个女人也不愿意小叔子代天摄政,所以用了议政王这个名号。

到了宣统登基,苟延残喘的慈禧再不愿意也只得让小皇帝的生父当摄政王,总领政务,但又明令他要奉隆裕皇太后的懿旨,这就似乎回到了清初顺治初年的格局,偏偏这个摄政王志小才疏,这个皇太后处处要学姑姑,却平庸无知的很,到三年后清帝逊位,清朝遗老们想起这一朝以摄政始,又以摄政终,莫非天意,想起老祖宗多尔衮领兵入关,八旗子弟横扫中原的风光不在,不禁唏嘘。(宣统年间,革命党人曾经公布了清初各位亲王的奉禄,摄政王三万两,辅政王一万五千两,和硕亲王一万两不等,清廷非常恼火,认为是大不敬。)

晚清时候的清代名人碑林传中为睿忠亲王多尔衮立的传里,有八字考语“聪睿多智,谋略绝人”。

多尔衮即便是被平反了,后来的清帝们毕竟不是他的直系子孙,在他们的眼中,他虽然是叔祖辈,但实际上还算是臣子的身份,大肆歌功颂德就没有必要,而多尔衮的开国定基之功当然就算在顺治的头上,他的孝陵里的神圣功德辈就一一记载了如何开一国之基业,而他的后人累进谥号直到二十二个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盘点三国发挥不稳定的名将:张郃四次被蜀将击败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1、颜良颜良和文丑是袁绍手下最得力的战将,想当年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却在汜水关前被董卓部将华雄连斩数将,袁绍当时就气的直呼,“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这句话当然不是虚言,能得到袁绍这样的评价,此二人的武功当然绝非浪得虚名。颜良的武力其实在三国中是一等一的好手,也许你觉得难以

  • 诸葛亮治国的致命弱点:对于国家没有宏观规划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光和陈寿都是帝制时代的儒生,他们同时具备儒生的长处和短处。儒生的长处是治史认真,叙述客观;儒生的短处是分析和评论历史时着重处世态度而不着重处事的方法。正史里对诸葛亮的赞扬,基本上是他处世的态度。正史对诸葛亮的肯定,简单地说是他的清高、忧国、忧民、鞠躬尽瘁为国捐躯以及他治理四川的认真和严明。诸葛亮

  • 曹操不为人知的一面:提倡节俭同情老百姓的疾苦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一面残杀生灵,一面对当时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示出一定的同情。在连年征战之时实施了一些仰制豪强、减轻人民负担的开明措施,在政治上表达出对仁政的响往。面对当时北方人民家破人亡的悲惨情景,他写出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等著名诗句,对当时社会现实作了真实的反映,寄托了他对民众一定

  • 慈禧太后与晚清:大清一个女人和一个时代的背影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I.T.赫德兰在《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慈禧太后》中称:“慈禧太后在中国历史上没有第二人,在世界历史上也绝无仅有。她不仅在上上世纪后半叶统治了大清帝国,她的统治推迟了大清帝国的灭亡,她还把中国政治家们所能想到的某些改革措施也付诸实践了。和满族的其他妇女相比,她可谓鹤立鸡群、出类拔萃。和其他民族的妇女相比,

  • 千古功罪非议在:大清权臣李鸿章的愤懑与无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1895年的三月十四日,李鸿章等人迎着萧萧春雨,前往日本马关谈判和约。一路上,李鸿章愁怨满腹,快到马关的时候,他吟诗一首:“晚倾波涛离海岸,天风浩荡白鸥闲;舟人哪知伤心处,遥指前程是马关”。李鸿章还算是有点先见之明,马关果然是李鸿章一生中最为伤心的地方。在马关谈判的日子里,年事已高的李鸿章不但被伊藤

  • 元代著名文人张养浩:赈灾路上写下绝唱后离世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元代一朝,文学家的命运大多悲惨。原本的“学而优则仕”,被蒙古人高高在上的等级制所取代,科举考试一度停废,文人即便有幸进入朝堂,也没什么实权。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文人为报国而尝试。散曲名家张养浩就写过《为政忠告》,其中有一句:“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这既是张养浩对为政者的忠告,也是他毕生

  • 揭秘宋徽宗的御下之道:作为皇帝赵佶非常不合格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宋徽宗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画皇帝,他作为书画家是极其成功的,可作为皇帝却是极其失职的。崇宁之后,他排斥正直之士,肆意打击“元祐党人”,任用以蔡京为首的“六贼”等大批奸佞小人,奢华好物,怠弃朝政,最终造成了北宋王朝的灭亡。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宋哲宗赵煦去世。由于宋哲宗无子,兄终弟及,端王赵佶

  • 曹操本姓“夏侯”为何功成名就后不恢复原姓?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本姓夏侯,父嵩为中常侍曹腾养子。尝意其富贵之极,何不复姓?后见一书云:当时有以谶纬进者,云古者名官职不言曹,自汉以来始名官尽言曹也,至吏亦言属曹,卒言侍曹,此非天意乎?操遂不复姓。此或实事。——《曹操不复姓》曹操姓什么,这有好几种说法。史书上也很模糊,对曹操的老爸曹嵩,追溯曹操姓氏的关键因素,史

  • 岳家军中第一猛将杨再兴:万箭穿身屹立不倒!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岳家将”中间有一员勇将,他的演义完全是原封不动地照搬了历史,也就是说,他确实不需要任何演义,他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他就是杨再兴。杨再兴在小说当中交代得很明白,是北宋杨家将的后人。杨再兴原本是盗匪曹成的手下,那时因为兵荒马乱,各地盗贼蜂起,曹成是湖东路那一段比较大的一个盗贼之一。绍兴二年,岳飞率军前去

  • 辽朝将领耶律余睹简介:曾领兵镇压张撒八起义,擒撒八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辽朝(907年—1125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传九帝,享国二百一十八年。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耶律余睹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耶律余睹(?-1132),辽朝大臣。又名余都姑,宗室雄才。保大初,历副都统。妻,天祚文妃妹,文妃生晋王,最贤。时,萧奉先妹为天祚元妃,生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