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史上大器晚成的帝王刘邦真的是赤帝之子吗

揭秘:史上大器晚成的帝王刘邦真的是赤帝之子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845 更新时间:2024/1/16 17:23:19

刘邦是中国第二个封建王朝汉朝的开国皇帝,史称“汉高祖”,他在中国历史上算得上是一位“大器晚成”的帝王(约50 岁左右才当上皇帝)。据史料记载,刘邦出生于今天的江苏丰县,父亲刘太公和母亲刘媪都是地道的平民,没什么靠山,刘邦出生后就是他家的老三。少年时的刘邦在乡里的口碑还算不错,但是自从十几岁之后,刘邦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不爱读书,整日游手好闲,在乡里寻衅滋事,不务正业,成了百姓心中典型的“地痞无赖”。可想而知,刘邦四十多岁时仍旧是光棍一个就不足为奇了,试想乡里谁家敢把姑娘嫁给这样的人?

不过,从这件事情也可以看出,刘邦注定就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成家晚,立业更晚。在乡邻看来,这样的人这辈子算完了,最多也就勉强在泗水亭长这个小职位上熬到光荣退休。然而,刘邦自己却不这么想,他心胸很大,在一次去咸阳出公差的路上,恰巧碰到秦始皇大队人马出巡,远远看去,秦始皇坐在装饰精美华丽的车上威风八面,羡慕得他脱口而出:“嗟乎,大丈夫生当如此也!”果然,在秦朝末年,刘邦终于迎来了机会。秦二世元年(前209 年),刘邦以亭长的身份为沛郡押送徒役去骊山,徒役们有很多在半路逃走了。刘邦估计等到了骊山也就会都逃光了,所以走到芒砀山时,就停下来饮酒,趁着夜晚把所有的役徒都放了,其中有十几个年轻力壮的人选择了继续跟随刘邦逃难。

恰逢此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率领起义军攻占陈(今河南淮阳)以后,建立了“张楚”政权,和秦朝公开对立。这时,沛县的县令也想响应来继续掌握沛县的政权,萧何曹参当时都是县令手下的主要官吏,他们劝县令将本县流亡在外的人召集回来。被召集的人里就有刘邦一伙儿人,未曾想,刘邦上演了一场“鸠占鹊巢”的大戏,杀了县令,从而赢得自己迈向皇权的“第一桶金”,并被大家推举为沛公,成了一方反秦的领袖人物。

刘邦前后的变化着实让人惊叹,从一个混混,一下成为了民意代言人。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群雄并起的秦末,他居然成了笑到最后的人。很多人不禁要问:他凭的究竟是什么?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民间于是有了这样的传说:刘邦原本是赤帝之子下凡,命里注定要当皇帝。所以他顺应天命,斩杀白蛇,历经百战,终于平定了天下,成为名扬天下的一代开国大帝。嗯?刘邦真的斩过白蛇吗?他真的是龙的化身,赤帝真的是他爹吗?早年任沛县泗水亭长时奉命押送一批劳工去骊山为秦始皇修筑陵墓,途中许多劳工趁机脱逃。刘邦暗想即使到达骊山,劳工也都逃光了,无法交差。于是在芒砀山泽前休息进食,晚上释放所有的劳工说:“你们各自逃生去吧!我从此也逃亡去了。”劳工中有十几位壮士见刘邦宽宏大度,豪爽义气,便愿意追随他。

晚上,刘邦喝了不少酒,乘着酒兴继续赶路。月色苍茫,小径蜿蜒。在逃往芒砀山泽的小路上,走到前面的人忽然惊叫一声,忙回头向刘邦报告:“前面有一大蛇挡道,请绕道而行吧!”刘邦醉意朦胧,朗声大笑道:“英雄豪气,所向披靡,区区一蛇,安敢挡吾道路?”说话间,拨开众人,仗剑前行,果见一巨蛇横卧路中,摇头摆尾。刘邦正欲用剑砍去,只见那白蛇道:“我乃贵为天子,焉游四海,诛秦平分天下。”刘邦不允,白蛇道:“你斩吧,你斩我头,我乱你头,你斩我尾,我乱你尾。”刘邦酒壮英雄胆,说:“我不斩你头,也不断你尾,让你从中间一刀两断”。说吧一剑下去把白蛇斩为两段,顿时蛇血喷溅,染红了土地,至今这里长出的草还是红的。白蛇化作一股青气飘荡空中,喊道:“刘邦还吾命来,刘邦还我吾命来。”刘邦道:“此处深山野林怎还你命,待到平地准还你命来。”刘邦贵为大于,金口玉言,后来王莽篡权杀了汉平帝,把四百年的汉室分成两半。传说王莽乃是白蛇投世,至此也算还了刘邦所许之愿。此是后话。

第二天早上,有人经过斩蛇之处,见一老妪痛哭不已,问道:“你为什么痛哭?”老妇人道:“我儿子被人杀了。”行人问道:“是谁杀的?”老妇人道:“我儿子本是白帝子,在此化蛇挡道本是向赤帝子讨封而来,却被赤帝子杀了。”老妇人说完就不见踪影。这人来到刘邦一群人跟前,把他所见到的讲了一遍,刘邦听后内心大喜,认为自己就是赤帝子,更加坚定了反秦起义的决心,沛县弟子听说后都愿意归附他。刘邦先隐藏于芒砀山泽中,后又返回沛县,杀了县令,被拥立为沛公,扯旗造反。经过楚汉争霸终于登上了帝王的宝座。

其实,类似于这样的事情在古代何止一二,比如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的孔子又何尝不是?他被称为是黑帝(或黑龙)的后代,而且他自己也因此成为“玄圣”,“玄”就是黑的意思。实际上,孔子只是个出身低微的私生子。从这些事情的共同之处,可以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在古代,凡成大事者,都要给自己的所作所为加上一层神秘的光环。当然,有些是当事人本身为之,有些则是其他人为了某种政治目的所为。

就像刘邦是“赤帝之子”一样,他可能真的杀过一条白蛇,但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故意在这个基础上附会说白蛇是白帝之子,刘邦是赤帝之子,目的无非是要神话刘邦,以此拢住人心,让身边人都死心塌地地跟他打江山。因为我们知道,赤帝本身就是个神话,至于他隔了许多世之后再度与凡人结合生儿子,就更是一种无稽之谈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一代奇人东方朔:东方朔被汉武帝奉若神明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东方朔(公元前161—公元前93年),字曼倩,西汉太中大夫,恢谐、幽默、善辞令,古代著名文学家。汉书记载,东方朔为西汉平原厌次(今山东省惠民县何坊乡钦风街)人。东方朔之父姓张,名夷,字少平,母田氏。因其出生三天丧母,由邻母拾朔抚养,故名日“朔”;时东方天色始明,故以“东”为姓。东方朔自幼聪慧过人,成

  • 贾谊是怎么死的?一代文学家贾谊为何英年早逝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贾谊,洛阳人,洛阳从周朝东迁后一直作为东周的首都,《史记》列传第69篇苏秦传中记载了这样一句话:“(苏秦)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大意为苏秦游说七国数年一事无成,回到家还被家人笑,说我们这里的人都是经商的,你

  • 最善于利用水的名将:韩信曾三次用水击败敌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韩信的赫赫战功,多是在劣势条件下取得的。他创造的几个出色的以弱胜强的战例,都包含着强弱转化,以奇制胜的一些辩证方法。木罂渡河——避实击虚刘邦在彭城兵败之后,魏王豹和其他诸侯纷纷叛变。韩信领兵去攻打魏王豹,魏军重兵集结于——蒲板(今山西永济北)封锁黄河口临晋关,阻止汉兵渡河。虽然双方的兵力不详,只知均

  • 大宋帝国兴衰荣誉:神宗为何倾向王安石改革?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把政府加强干预经济力度的所有举措,都简单看作是横征暴敛,这未免有些偏颇。王安石自然也不能苟同这一强词夺理的说法,他运用动态经济学的观点,提出“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就是通过实施广辟财源、发展生产的政策,以增产增收的办法来充裕国家财政。王安石也搬出本朝的史实,来证明赏赐并不

  • 解密四大美女西施:历史上可能存在两个西施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与杨贵妃、王昭君、貂婵并列为中国四大美女的西施,早在先秦就已经声名昭著。管子、庄子、墨子、孟子和韩非子等思想家,都在其著述中多次提及这个非凡的尤物,对她的美貌赞不绝口,可见不是个虚构的传说人物。 但西施与吴越争霸战争的关系,实在是疑窦丛生,充满了难以捉摸的玄机。管子(管仲)活动的时代(?~前645年

  • 叔侄操戈:历史上燕王朱棣到底对朱允炆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对朱棣的印象是不是都停留在叔叔不要脸夺取侄子天下上?虽然之后朱棣皇帝当得不错,浚通大运河、迁都北京、派郑和六下西洋(第七次是明宣宗时期)、安南战争、平定漠北、还有个特重要的,就是命解缙修《永乐大典》,作为一本文献汇编为后人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资料,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篡位逼宫一点黑历史够黑一辈子。

  • 揭秘:千古一帝的朱棣为何竟要下令搜捕尼姑?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有人说朱棣是千古一帝,他靠少量的军队起家,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成为了皇帝,又令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收安南,使越南成为明朝的领土,组织编纂了《永乐大典》。五次北征蒙古,追击蒙古残部,缓解其对明朝的威胁;疏通大运河;迁都并营建北京。可以说朱棣确实为中国做了很多贡献,但是就是这千古一帝这一生却跟尼姑接

  • 诸葛亮墓在哪里?为什么诸葛亮身葬何处无人知晓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墓的传说: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一代名相,人们对他都是十分敬仰,而他死后身葬何处却是无人知晓,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诸葛亮身葬何处无人知晓?诸葛亮古墓传说一人们都说诸葛亮死后被葬在定军山,其实那里只是他的一座假坟。诸葛亮神机妙算,为了不让他的坟墓被世人晓得,在临终前就作了安排:安葬他时只要九个人,八

  • 中国帝王搞笑离奇的死法有哪些?死的稀奇古怪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1.因皇后红杏出墙而被气死的皇帝--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67-499),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他崇尚中国文化,实行汉化,禁胡服﹑胡语,改变度量衡,推广教育,改变姓氏并禁止归葬,提高了鲜卑人的文化水准,是西北方各民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融合的一次总结,对中国起了重

  • 朱元璋消灭过多少元朝军队?朱元璋的统一指路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起兵消灭陈友谅和张士诚后,从1367年10月开始,朱元璋就开始统一的步伐,从南京出发北伐元朝。第一次北伐的主将是徐达和常遇春,共领兵25万。3个月后占领山东全境。然后西进河南,在河南遇到元军主力阿鲁温。双方在洛水大战,歼敌5万,阿鲁温被俘。继而攻克潼关、华州。1368年5月,朱元璋亲自誓师汴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