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惇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继位的?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赵惇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继位的?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609 更新时间:2024/2/2 17:06:28

古代有嫡长子为太子的一个传统,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储君的选立是一件关乎国家安危的大事,在封建社会中,每一次皇位的交接都有极大的风险。为了把这种风险降到最低,聪明的古人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制度。在夏商周时期,当君主英年早逝的时候,常常会采用“兄终弟及”的策略。

这在当时算的上是一种较为合理的方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制度的弊端逐渐显现了出来。首先,弟弟继承了哥哥的皇位,等到皇子长大成人之后,应当把君主的权利让位给这个皇子。但是,人们对权力的欲望是无限的。这个君可能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

这样就在皇室内部发生了分歧和混乱,时间久了必定会演化为血雨腥风的一场恶战。这样的结果显然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因为自己内部产生混乱,把整个国度拖入战争的漩涡之中,必定会给外人可乘之机,到时候花落谁家还不一定呢!

这种情况到汉朝初年也没得到一个妥善的解决方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汉梁王刘武的故事。梁王刘武是汉景帝的亲弟弟,他深受窦太后的喜爱。这个老太太不止一次的在公众场合提出让梁王继承汉朝的天子之位。

这样的想法自然是非常天真的,汉景帝并非昏庸的君主,他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如若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那自己的儿子必定会和梁王展开一场恶斗。与其如此,倒不如直截了当的让梁王断了这份念想。

于是汉景帝很快选立了太子,潜台词是告诉梁王,皇位你不用惦记了。汉景帝这一份决绝,在以往的帝王身上极为少见,即使是开创大一统王朝的秦始皇也没能处理好的立储之事,汉景帝却妥善的完成了。

秦始皇的一生是非常伟大的,他不单结束了战国时期各个诸侯相互割裂的局势,还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语言文字,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和文化的交流,加强了彼此之间的认同感。这样的功业即使放在千年以后依旧相当的耀眼,只有一件事值得叹息,那就是秦始皇没有安排好身后事。

秦始皇一生的目标都放在了征途上,忘记了对继承者的培养。长子扶苏虽然为人坦荡正直,却被赵高等人设计害死。可以说秦朝短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立储上出现了问题。皇位的过渡出现了危机,小人有了可乘之机,这是秦朝大权旁落的根本原因。

好在汉朝的皇帝及时的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在立储制度上下足了功夫。自汉景帝开始,人们对皇位继承者的选定有了一套详细的制度,这套制度可以极大程度上避免秦朝悲剧的再次发生。

当然,立储是皇帝的身后事。如果皇帝一天不死,他的太子就绝对不能继位。有些太子等待了一生都没能当上皇帝,因为自己的父王的身体实在是太硬朗了!这种事情多少有些尴尬,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宋朝太子赵惇的故事。

宋孝宗是宋朝极为优秀的一个皇帝,他不单有着卓越的才能,身体还非常的强壮。按理说有一个如此优秀的父亲,他的儿子一定非常的幸福。但是事实上却并不是这样,宋孝宗的儿子赵惇的一生是非常潦倒的。

首先,父亲的丰功伟绩给他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因为人们总会把父子二人的政绩相比。这是一种难以逾越的高山,也是压在赵惇身上的一块巨大的石头。当然,这不是最让赵惇烦恼的事情,他最担心的是自己活不过自己的父亲。

在双重压力下,才四十多岁的赵惇,早已胡须发白了。此时的赵惇对皇位的渴望达到了极致,自己来世间一遭,如果连皇帝都当不上,岂不是白活了?于是他私下对自己的父亲说,我的胡须都已经白了。言外之意是让自己的父亲退位,宋孝宗自然知道自己儿子的用意,但是他并不想让出皇位,于是假装听不懂,随便敷衍了几句。

后来,宋孝宗在赵惇的期盼下,终于走上了黄泉路。赵惇也如愿以偿的坐上了皇位。只不过和他的父亲相比,这个赵惇的才能有限,对内不能处理家事,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妻管严,对外不能处理国事,把父亲积累的功业毁于一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刘备临死前说子龙不可重用 刘备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对刘备和赵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临终前告诫:“子龙不可重用”,他为什么这样说呢?“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名著《三国演义》开篇的一句话。三国时期群雄并起,各路枭雄、才俊在此时期展现自己的才能,也为我们后人今日的创作提供了素材。《三国演义》因其浅显易

  • 司马懿经历曹魏三代 他们为什么都没有杀司马懿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曹操和司马懿,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曹操看出司马懿有不臣之相,曹魏皇帝为什么都没有杀他?曹操在临去世的时候,对曹丕说司马懿不是做人臣的人,他将来肯定会干预你的家事。这句话的含义,就是让曹丕注意司马懿,防止他反叛。可是曹氏历经三代,不但没有杀掉司马懿,反而对他委以

  • 孙权当初都强调不能杀关羽 吕蒙为什么还要执意下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孙权和吕蒙,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孙权百般强调不能杀关羽,吕蒙为何仍执意要杀?吴下阿蒙终归还是那个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故事主人公可能被夸大。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把君王给的既定目标完成就算胜利,其他的话都是参考。每一句都听君主的必定束手

  • 刘备最终选择赐死刘封的真相是什么?与诸葛亮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刘封,东汉末年长沙人,蜀汉昭烈帝刘备养子。你们知道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刘备后代人丁单薄,一直找不出有才干的继承人,所以最后才由阿斗刘禅继承;其实,刘备不只刘禅一个儿子,还曾经过继过一个长子,这位长子非常有才干,领兵打仗也非常勇猛,但他的存在却是个棘手的问题,所

  • 三国时期曹丕与曹叡托孤的结局如何?有何差别?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纵观历史,有很多老皇帝无法继续照顾孩子,于是有了托孤的情况。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托孤,顾名思义,是指把身后的继承人相托给别人,在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例子,例如刘备白帝城托孤。在白帝城托孤时,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

  • 吕蒙在杀了关羽之后 吕蒙突然死亡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对吕蒙和关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吕蒙杀了关羽之后,吕蒙为什么也突然死了?在传说中,关羽早就成为一个天神一流的人物。作为害死关羽的帮凶,或者说罪魁祸首,吕蒙是百死难辞其咎。来看《三国演义》是怎么描写吕蒙之死的。蒙推倒孙权,大步前进,坐于孙权位上,两眉倒竖,双眼圆

  • 历史上武则天掌权之后,是如何对待她的几个堂兄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武则天作为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其一生既传奇又神秘。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俗话说,大丈夫要能屈能伸,只有忍常人所不能忍,才能为常人所不能为,这是一种韬光养晦的策略,也是一种博弈上的技巧。一些成熟的人表面上看可能毫无躁动,其实内心已经在做各种各样的打算了,这就是人

  • 陆逊对东吴的贡献那么大 孙权最后为什么还要逼死他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对陆逊和孙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陆逊为东吴付出了那么多,孙权为何要逼死他?对于这个问题,小编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一,孙权晚年昏聩。《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孙权说:“他性格多疑猜忌,杀人毫不犹豫,到了晚年更加严重。”孙权晚年昏聩加上多疑,做了很多荒唐事。下面列举

  • 如果诸葛亮去攻打东吴的话 陆逊最后还能打赢吗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诸葛亮和陆逊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如果攻打东吴的人是诸葛亮,陆逊能打赢吗?陆逊胜利的可能性比较大,但诸葛亮不会想刘备那样败得这么惨。其一:诸葛亮比刘备更加谨慎,惨败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孙刘本是抗曹同盟,但在公元219年时,孙权派吕蒙夺取荆州,并且杀死了

  • 官渡之战袁绍到底是怎么想的 袁绍为何把粮草囤于乌巢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对官渡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官渡之战,袁绍为何将数十万军队粮草囤于乌巢?袁绍起兵十万余南下进攻曹操,白马中了曹操声东击西之计折了颜良,撤退途中曹操又抓住袁军轻敌冒进的战机设伏杀了文丑。之后隔着官渡水双方主力结营数十里对峙。这段时间曹操屡屡派出精锐小队威胁袁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