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逼死皇后卫子夫,真的是汉武帝一手策划的吗?

逼死皇后卫子夫,真的是汉武帝一手策划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080 更新时间:2024/1/22 1:29:21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逼死皇后卫子夫,汉武帝后悔吗?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我们都知道,西汉的灭亡,与外戚王氏的专权有着直接的关联;但在西汉前期,无论是刘氏皇室,还是勋贵集团,对于外戚势力都是极为警惕,主要的原因,就是吕后。

“外戚”概念的正式形成,源于司马迁的《史记》,《外戚世家》正是以吕氏为开端。吕后执政期间,政绩斐然,史称“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但结果的杰出,掩盖不了过程的罪恶:她残害政敌戚夫人,故意吓傻汉惠帝、方便自己专权,诛杀刘氏宗室,违背“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遗训、大肆分封吕氏,一度危及西汉政权的归属权,更给刘氏皇室带来了惨痛的记忆。

因此,为了避免再度出现后族力量过于强大的情况,其后的几任皇帝在位时,都刻意从民间寻常人家中挑选皇后。

比如代王刘恒之所以被功臣集团迎立为皇帝,弱势的舅氏“功不可没”:“高后崩。大臣议立后,疾外家吕氏强,皆称薄氏仁善,故迎代王,立为孝文皇帝”。当初正是由于过于弱小,薄姬才被吕后放了一马;如今他们又因为这份弱小被功臣看中,真让人感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汉文帝的皇后窦氏,则是一位寻常农家女,“吕太后时,窦姬以良家子入宫侍太后”;她家穷到什么地步?弟弟窦广国在四五岁时被卖掉,辗转十余家后在山里烧炭,有一次出了事故甚至差点丢命;窦皇后得势后,她的两位兄弟极为低调“退让君子,不敢以尊贵骄人”;

汉景帝的皇后则有两位。第一位薄皇后,是祖母薄太后的远房孙女,但她也成了中国历史上首个被废的皇后。第二位皇后王娡,在入宫之前曾经嫁给普通农家,后来其母亲测到她是大贵之人,才找了很多关系将其送进了太子宫,得到了太子刘、也就是后来的汉景帝的宠爱,生下的儿子就是刘彻。

我们再看看汉武帝。

汉武帝的首个皇后姓陈,是当初帮助他登上太子之位的姑姑家的女儿,也就是自己的表妹。但在即位后十年后,汉武帝就以无法生育儿子为理由把陈皇后废除,改立出身贫贱的卫子夫为皇后。

汉武帝立志于打击匈奴、改变汉初数十年的委曲求全政策,但当时的武将阵容并不能支撑他的理想。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培养一支符合自己理念的军事将领队伍,他慧眼识才,大胆启用卫子夫的弟弟、出身奴仆的卫青为将。后者不负所望,以卓越的军事才华,扭转了汉军面对匈奴屡战屡败的局面。

对汉武帝来说,相对于其他大臣,出身后族的卫青当然更值得信任,何况他还如此杰出、能够支撑自己对抗匈奴的战略。从此,外戚卫家显赫无比,甚至接近垄断了朝廷内外:“青三子在襁褓中,皆为列侯。及皇后姊子霍去病亦以军功为冠军侯,至大司马票骑将军。青为大司马大将军。卫氏支属侯者五人。青还,尚平阳主”。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何况卫家有卫子夫、卫青、霍去病三位同时受宠。此外,汉武帝做太子时的近臣公孙贺,也因为有幸迎娶了卫子夫的姐姐卫孺,更进一步成了汉武帝的铁杆亲信。

卫氏家族如此显赫,显然已经与长期以来的潜规则起了冲突,但我们别着急,得首先搞清楚一个概念:卫氏的荣耀,本质上是由皇权赋予、以汉武帝对卫子夫的宠爱为基础。

随着卫皇后年老色衰,汉武帝对她的亲情日渐减少,不过得益于卫青、霍去病舅甥俩对汉王朝的卓越贡献,以及卫青低调谦逊、宽宏大量的作风,高处不胜寒的卫氏,地位仍不可撼动。

不过随着霍去病、卫青的相继去世,情况起了变化。

公元前92年,卫家的姻亲、汉武帝的宠臣、时任丞相公孙贺家出事了,他的儿子公孙敬声由于挪用军费被捕下狱。公孙贺为了替儿子立功赎罪,主动请求负责抓捕汉武帝正要缉拿的侠客朱安世。

获得准许后,公孙贺顺利抓到了朱安世。但对方不仅不惊慌,反而嘲弄着说:“公孙丞相,您马上就要祸及全族了!”随后他从狱中上书一封,声称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并且埋下木偶诅咒汉武帝(阳石公主是汉武帝的女儿之一)。

第二年正月,公孙贺被逮捕下狱,其后坐实了罪名,父子二人都死于狱中,随后被灭族。到了四月,诸邑公主、阳石公主,以及卫青的儿子长平侯卫伉,都因这起案件被连带处死。

这件事情疑点重重。朱安世为什么知道公孙贺的隐情?一系类的巧合,为啥像极了故意做的局?汉武帝为什么如此决绝的杀掉自己的宠臣?

结合卫子夫、太子刘据的处境,我们就能推测出一二。

汉武帝后期确实有许多新宠,但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的地位长期都没受到影响,汉武帝甚至曾经明确向大将军卫青表态,自己绝不会改立太子。他每次出巡的时候,常把朝政委托给太子;回宫后,对儿子做出的决定也几乎毫无异议,体现出了充分的信任。

不过,太子刘据跟父亲的风格完全相反。汉武帝用法严厉,喜欢重用酷吏;而太子则为人宽厚,心怀仁慈。这样虽得民心,但一来担心会影响汉武帝的权威,二来会得罪那些依靠严刑峻法身居要职的官员。

鉴于此,卫皇后经常告诫太子,不应该过于自作主张,而应当投父皇所好。

那么,汉武帝是什么态度呢?从史书的记录来看,他不仅没有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甚至颇为儿子感到欣慰。有一回,刘据劝谏自己不要太频繁对外动武的时候,汉武帝笑着说:“吾当其劳,以逸遗汝,不亦可乎!”

即:苦差都由我干了,你接班后坐享其成,这还不乐意吗?由此可见,对于父子执政风格的不同,汉武帝不仅毫不介意,反而认为是必要的交替:父子俩一严一松,大棒配胡萝卜,适合不同时期的大汉王朝。

因此,当他听说卫皇后的意见后,“是太子而非皇后”,他认为儿子做的没毛病,皇后则有干涉朝政之嫌。

卫子夫越发受到冷落、提防,正是由此事开始。

在公孙贺、卫伉等人被杀后的那些日子,汉武帝身体长期不舒服,而长安城中恰巧盛行巫蛊之风,跟太子有矛盾的权臣江充决定将两件事联系起来,以彻底扳倒太子一系。“巫蛊之案”就此爆发。

对于这一事件,相信很多朋友都比较熟悉,在此就不再赘述。最终,被诬陷为“反叛”的太子势力被击溃,全家人要么自杀、要么被杀,仅留下了身处襁褓中的孙子刘病已,皇后卫子夫也自尽而死。曾经显赫无比的卫家,至此几乎彻底消亡。

汉武帝为什么对卫氏如此绝情?这一点,从他对待赵婕妤的方式就能管窥一二。

卫皇后年老、李夫人早死,晚年汉武帝最宠信的后宫一度是赵婕妤。在公元前94年的时候,居住在钩弋宫的赵婕妤怀胎14个月后生下一子,汉武帝得知后说:“听说当年是怀胎十四个月后才出生的,如今这个孩子也是如此”。于是他下令将钩弋宫宫门改称尧母门,称赵婕妤为“钩弋夫人”。这个孩子就是汉昭帝刘弗陵。

在卫皇后、太子刘据还在位的情况下,汉武帝竟然把赵婕妤比作尧母,这等于是把刘弗陵比作尧帝,其中透露出的用意不言自明。这也是江充等人敢于肆无忌惮迫害刘据、酿成巫蛊之祸的原因所在。

那么,对于这位恩宠一时、堪比“尧母”的钩弋夫人,汉武帝又是怎么对待的呢?

公元前88年,汉武帝决定立刘弗陵为太子。在挑定霍光为辅政大臣后,他突然以莫须有的罪名,命人把赵婕妤带进大牢;对方边走边回头求饶,汉武帝却毫不心软:“快走,你不能活下去!”不久后,这位爱妃被下令处死。

过了些日子,汉武帝问身边人:“对于我处死钩弋夫人一事,外面的人怎么评论?”

对方回答:“人们都议论纷纷:将要立儿子为太子,却要杀掉其母亲,哪有这样奇怪的道理?”

汉武帝笑道:“是啊,这就不是你们这些蠢人能搞明白的了。自古以来,国家之所以会混乱,都是因为国君年幼、其母却正值盛年。女主一人独居,就会骄横不法,为所欲为,却无人能够禁止。你没听说过吕后之事吗!”

这就是“子贵母死制”的由来,后来的北魏王朝,严格贯彻了这一思路。而汉武帝之所以如此绝情,原因已经解释的很清楚:吕后。

对于宠爱的赵婕妤尚且如此,早就失宠、却对太子指手画脚的皇后卫子夫呢?我们有理由相信,即使没有“巫蛊之祸”,汉武帝也绝不会容忍卫皇后比自己活得久。他除掉卫氏,是一项苦心经营了许久的系统性工程。目的很明确:强化皇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赵高能够轻易的弄死胡亥 赵高为什么还被子婴除掉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秦始皇为什么疼爱胡亥,秦二世胡亥,秦二世胡亥简介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赵高和子婴,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秦二世胡亥是秦朝的第二任皇帝,虽然这个位置来得不是那光彩,但是好歹他还是当上皇帝,胡亥是秦始皇最小的儿子,因为秦始皇生前没有明确地确诊继承人,也没有明确地告知天下,所以在秦始皇巡游途中因病突然去世之后,才发现大秦帝国居然没有法定

  • 刘邦当初为什么不杀子婴 其实这才是刘邦的高明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邦是阴险之人吗,子婴向刘邦投降的地点,刘邦对待子婴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邦不杀子婴,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秦王子婴,也叫秦三世,在公元前207年,掌握朝政的丞相赵高,企图自立为帝,逼迫杀了秦二世胡亥,秦二世死后,赵高召集大臣告知诛杀秦二世的情况,然而发现群臣和将领们都不支持他,不得不迎立子婴,子婴继位5天之后,杀了赵高,子婴是秦朝最后一位

  • 尚可喜是什么人?康熙钦封的汉人亲王,被后世吹捧的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康熙三次亲征平定了什么叛乱,康熙身上的汉人血统,尚可喜家族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尚可喜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公元1675年(康熙十四年),平西王吴三桂造反,靖南王耿精忠起兵响应,“三藩”已有“两藩”反叛。为了拉拢第三个藩王、平南王尚可喜,康熙下旨,封尚可喜为平南亲王。这样一来,尚可喜成了清朝276年间,唯一一个汉人亲王。这位历经明清两朝

  • 萧何既然不会行军打仗 刘邦为什么还他列为开国第一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萧何第一功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前202年,汉高帝刘邦终于扭转乾坤,从劣势反败为胜,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随即登基称皇帝,建立中国历史继秦朝之后第二个大一统朝代西汉。汉高帝刘邦在用人方面那是非常高明,他自己也深知开国功臣对国家的影响和贡献,所以亲自制定了开国功臣排

  • 关羽为何从不主动单挑吕布?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关羽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在三国名将中,关羽和张飞的性格可以组合成一个谐音词:焦躁。其本意应该是关羽骄傲、张飞暴躁。暴躁的张飞连关羽都敢捅,要不是夏侯姑娘技高一筹,张飞在当年简直没人能收拾得了——连刘备说话,张飞有时候也当耳旁风,要是张飞早听刘备的劝告,对手下温柔

  • 刘邦称帝后有些人都被除掉了 刘邦为何没有对萧何下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邦和萧何,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一将功成万骨枯,从古至今仅有两人,一个是朱元璋,一个是刘邦,打破了平民阶级的印记,坐上平皇皇上的位置。他们都来源于民间,但最终却借助军师的协助和自身令人震惊的智谋与各种各样的巧合,做到了位极人臣,与天齐下的皇上王位。提到刘邦,他

  • 项羽为什么自杀都不愿意渡过乌江 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项羽自杀,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历史上有无数的遗憾,然而在秦朝末年时诞生了无数豪杰,其中发挥最优秀的非西楚霸王项羽莫属了。要说项羽这辈子也是非常的辉煌,按照项羽本人的说法,就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更是多次实现了以少胜多的壮举。不过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件事使许

  • 刘病已继位后,为何给刘彻的谥号是“戾”?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你们知道汉宣帝刘病已继位后,追封自己爷爷“戾太子”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刘据本身就是汉武帝刘彻亲封的太子,巫蛊案爆发到皇太子刘据自杀身亡这一段时间里面,刘彻并没有废除刘据的太子之位,所以汉宣帝恢复太子称号并没有什么问题,至于上谥号为“戾”,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恶谥,其实这不是一个恶谥,当然也

  • 武则天都已经篡唐改国号了 武则天死后为什么还和李治合葬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治和武则天,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治和武则天虽然有着明显的利益交换,但不口否认,双方仍有着较为深厚的感情。公元650年,源于李世民的忌日,李治到感业寺祭拜,得以再次见到武则天,武则天哭了,李治也流下了眼泪。最起码在李治即位之初,双方的感情是真挚的。所以我们相信,武则

  • 李文忠:朱元璋的外甥,战功赫赫成统兵将领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曹国公李文忠是朱元璋二姐佛女的儿子。明朝开国功臣中,死后被追封为王的只有六人,分别是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岐阳王李文忠、宁河王邓愈、东瓯王汤和、黔宁王沐英。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李文忠小名保儿,盱眙人,十二岁时,母亲朱佛女去世,父亲李贞带着他到淮东躲避战乱,后来听说朱元璋在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