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抗倭英雄戚继光为何要贿赂张居正?

揭秘抗倭英雄戚继光为何要贿赂张居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233 更新时间:2023/12/26 16:52:31

我们都知道戚继光是民族大英雄,可是却不知道戚继光还是一个会送礼和收礼的官场小人物。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员张德信在说到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戚继光时,指出戚继光的好朋友王世贞记述过戚继光“时时购千金姬进之居正”。为了取得上司张居正的欢心,戚继光曾不惜重金购买“千金姬”的美女作为礼品奉进。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则说戚继光为了讨好张居正,把家乡蓬莱出产的海狗肾给张居正送去了许多。

网络配图

戚继光家虽世代官宦,但并不富有。作为一品武将,年薪也不过一百多两银子,哪里有财力时时购“千金姬”?虽无史料证明他怎么拿钱,但他既会向上司进贡,下级也不会不向他进贡,照收就是了。

戚继光来义乌招兵时,正好在西门戚宅里碰到义乌戚姓戚孟满,叙起族谊,说戚继光上祖从义乌迁安徽定远已十三代了。临别时戚继光赠给戚孟满古铜五事一副,云锣一面,玉杯一只,金百两,并命建戚氏族祠。当时戚继光还是个参将,年薪肯定不到一百两银,但他赞助建戚祠就拿出了百两白银。戚继光同俞大猷一起在舟山岑港打仗时,俞遭严嵩、赵文华诬陷,说他“追击不力,纵寇南奔”,要下狱处死。戚继光筹集了三千两银子,才保住俞大猷的性命。这三千两银子是怎么筹集的?这类例子太多了。那时候就是这样子,有钱好办事,无钱寸步难行。

戚继光想实行“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的理想,完全靠自己的文才武略是不行的。俞大猷比戚继光正直,但屡次被罢官,甚至下狱,就是例子。他为了同身居要职的顶头上司及同僚中的文官搞好关系,保住自己的兵权,不能不牺牲自己的人品,委曲求全,曲意迎合张居正等贪财色的高官。戚继光是十分讲究策略的人,如果自己的位置都保不住,如何去消灭倭寇,保国家的平安?如果戚继光不这样做行吗?要驾驭时势,左右逢源,必须讲究策略,按照当时的游戏规则来运作,这就是戚继光的过人之处。

网络配图

官场上,上司有所好,下属没有不办到的,礼品是最直接的打通方法。俗语说不打笑面人,即使自己对上司还一无所知,只要把礼品先送上,保证没有办不成的事。

唐朝的张固写了一本叫《幽闲鼓吹》书,其中卷五十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中唐时期,京城发生一件大案,牵扯到不少官员,但因为有人暗中活动,所以迟迟不能结案。有一天,宰相张延赏想起此事,非常愤怒,便召见司法官吏,当面下令:“此案已久,限在十天内审结。”第二天上午,张延赏来到自己办公的地方,发现书案上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钱三万贯,请不要过问此案。”张延赏大怒,当即把纸条撕了,又下令下属督促审理此案。

可隔天去办公,见书案上又出现了一张条子,上面写着:“钱五万贯”。张延赏更是气愤,下令限在两日内审结。又过了一日,桌上又有了一张纸条,写着:“钱十万贯。”张延赏摇摇头,叹了口气说:“钱至十万,已经可以通神了,没有不可挽回之事。我怕由此得祸,只能不去管这桩案件了。”

这个故事就是“钱能通神”的掌故。钱能通神,所以在官场上,各种小人物都忙着借各种名义给上司送礼。

网络配图

明代万历年间大臣张居正有一次回家奔丧,为了让丞相大人旅途舒适,知府钱普早早就命人专门为张居正制作了一顶豪华的轿子:轿前有好几重门,门后有考究的寝室以供休息;两旁还各有一小亭子,里面分别有一名童子,专门负责打扇焚香。就这样,三十二名轿夫抬着张居正,浩浩荡荡一路南下。由于听说张居正喜欢美食,每到一地,当地官员都会投其所好,将上百道珍馐美味呈送到饭桌上。钱普是无锡人,正好能烧得一手吴地菜肴。当张居正吃到钱普这个知府亲自为他烹制的美味后,很是满意地称赞知府钱普:“我一路走到这儿,才算吃了一顿饱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孝子楷模嘉靖帝如此尽孝:为给其父弄个称号大兴冤狱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 明代以孝治天下,孝子在社会上受到普遍尊重。从某种意义上说,嘉靖与杨慎,都是堪称楷模的孝子。嘉靖不惜大兴冤狱,也要为其父兴献王弄一个皇帝称号,杨慎不惜以身殉国,也要坚持父亲杨廷和议定的大礼。世上事怕就怕“认真”二字,遗憾的是,嘉靖与杨慎都认真过了头。网络配图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开篇引用

  • 同样是太后当政,汉武帝到底比光绪强在哪儿?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赵绾、王臧来到,汉武帝对他们发表了殷切的欢迎致辞。但是两人听了半晌,却是听得一头雾水,根本听不明白汉武帝是什么意思。领导的意图,不好领会。但赵绾还是硬着头皮,建言国策。他提出来个极扯淡的建议,建议修筑明堂,作为诸侯朝拜之所。然后,赵绾非常隆重地向汉武帝推荐他的老师,八十多岁的老学者申公。八十多岁的老

  • 揭秘唐玄宗宠妃贞顺皇后与杨玉环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贞顺皇后与杨玉环有什么关系呢?贞顺皇后与杨玉环的关系从辈分上说是婆婆与儿媳的关系。贞顺皇后是唐玄宗年轻时最为宠爱的妃子,贞顺皇后与唐玄宗育有一子,即李瑁世人称其为寿王。杨玉环17岁入宫,被册封为寿王妃嫁给了李瑁,贞顺皇后自然成了杨的婆婆。按理说这对婆媳关系就该如此平稳发展下去,然而时来运转这对关系后

  • 唐太宗李世民为何要杀光自己的所有兄弟?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唐太宗李世民自然是个好皇帝,但他也有残酷冷血的一面,玄武门之变就是一例。唐太宗的老爸唐高祖李渊偏爱长子李建成,这也可以理解,因为李建成是太子,未来的接班人。李世民是老二,上有兄,下有弟,正好处在一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尴尬地位。也不知是李建成害怕功勋卓著的李世民动摇他的太子之位,还是李世民不甘心屈居

  • 揭秘:武则天是否真的亲手杀了自己的女儿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武则天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她美貌倾城又谋略过人,她的墓碑没有雕刻任何一个字,功过成败留于后人评说。网络配图 纵观从古至今对她的评价,最为常见的应该就是“心机深沉”这四个字。的确,一个女人不仅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宫闱斗争当中一步步取胜,还能够在波谲云诡的政治斗争

  • 这个皇帝生活够郁闷:竟被老婆活活气死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一生雄才伟略,功绩显赫,却偏偏在最后被自己出轨的老婆气死,英雄迟暮,结局总忍不住让人叹息。说起拓跋宏来,他也算是吃尽苦头,才登上帝位的,皇室中的帝位争夺战十分激烈,虽然拓跋宏最终坐到了龙椅上,但他却还要听命于当时的冯太后,冯太后为人雷利,对权力把持的十分严苛。图片来源于网络在冯太后掌

  • 武安君白起怎么会死在秦昭王手中?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白起,又名公孙起,秦国上将,“战国四大名将”(白起、廉颇、王翦、李牧)之首。白起善于用兵,史书记载他“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他一生征战37年,未尝一败,打得六国无人敢挂帅迎敌,为秦国的统一大业立下不世之功;但却因长平之战中坑杀赵国40万降卒,而被正统史家永远打入“冷宫”,不得立于名将之列。

  • 曹操为方便儿子当皇帝竟玩了一个阴招?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发布求贤令的最初目的和最终结果都并不是为了不拘一格取人才,尽管曹操自己这样标榜,相反是曹操谋求霸业让儿子当皇帝的一个铺路石。曹操是历史上争议最大的人物之一,几经人为的美化和丑化以后,现在大家看到的并非他的历史本来面目,现在我就来试着还他一个本来的面目:如果问三国中争议最大的人物是谁,我想这无疑是

  • 曹操竟出动一个师的兵力 搬空陵墓中的金银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鲁迅说过:“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曹操年轻时恰逢天下大乱,因计划刺杀董卓而一举成名,并成为一股强大的军事力量。网络配图俗话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面对“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社会,粮草问题一直困扰着曹操。后来,郭嘉向曹操献计,军饷不够靠“摸金”,其实就是盗墓。网络配图为保证

  • 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终究难逃一死:只因他姓刘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刘如意(出生年不详—前194年),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个儿子,与汉惠帝刘盈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亲生母亲戚夫人。刘如意先是受封为代王,后改封为赵王,最后被吕后毒害,死后谥号隐王。图片来源于网络刘如意及其母亲戚夫人深得汉高祖的宠爱。汉高祖七年,刘如意被封为代王,汉高祖九年,加封为赵王。汉高祖十分喜欢这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