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春秋初期最早称霸的三位霸主,分别是谁?

春秋初期最早称霸的三位霸主,分别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447 更新时间:2024/1/18 22:11:36

春秋三霸主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春秋三小霸,指的是春秋初期最早称霸的三位霸主,由于其霸业不如春秋五霸,故被称为三小霸,他们分别是:郑庄公齐僖公楚武王。古语有云:“大霸不过五,小霸不过三”。在春秋这一历史阶段,大霸者,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这三个是没问题的,另外的两个,一说是宋襄公、秦穆公,一说是勾践、阖闾,这早已是为人所熟知的了。而三小霸为谁,论之者甚少,因为自齐桓公称霸后,小霸没有了,所以后人便将郑庄公、齐僖公、楚武王三人,列为春秋三小霸。以下,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历史上的郑庄公、齐僖公、楚武王。

一、郑庄公

郑庄公(前757年-前701年),姬姓,郑氏,名寤生,周代郑国第三位国君(前743年-前701年在位),史称“郑庄公”。 郑武公二十七年(前744年),郑武公病逝,太子寤生继承君位,这就是郑庄公。郑庄公二十二年(前722年),郑庄公平定胞弟叔段的叛乱,消弭了郑国内患,这为郑庄公图谋中原霸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之后十余年间,郑国与宋国、卫国等国之间互有征伐。

郑庄公三十七年(前707年),周桓王率军攻打郑国,郑庄公领兵与之战于繻葛。在繻葛之战中,郑庄公击败了周天子率领的联军,也即成功自保的同时使周天子威望扫地。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繻葛之战使周天子颜面无存,只有周天子拥有制作礼乐及发令征伐的权力的传统从此消失。继郑国之后,齐国、晋国、楚国,秦国等大国先后兴起。诸侯争霸,周王室无力征讨,天子之位,形同虚设。从这一角度来看,郑庄公虽然自己没有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但是,他指挥的繻葛之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春秋五霸的出现。因为在这场战役后,齐桓公、晋文公等霸主,自然越来越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从而有底气挟天子以令诸侯。

作为春秋三小霸之一,郑庄公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他曾长期担任周朝卿士),借周天子的名义去讨伐那些对郑国构成威胁或障碍的诸侯国,清除了郑国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所以,郑庄公的这一策略,自然为后人提供了借鉴。比如东汉末年,曹操迎奉汉献帝刘协,显然也有效仿郑庄公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思。根据《史记》、《左传》等史料的记载,郑庄公四十三年(前701年)五月七日,郑庄公去世,享年五十七岁,谥号为“庄”,故史称“郑庄公”。

二、齐僖公

齐僖公(?―公元前698年),一作齐釐公,姜姓,吕氏,名禄甫,齐前庄公之子,春秋时期齐国国君,公元前731年―公元前698年在位,是春秋三小霸之一。根据《史记》、《左传》等史料的记载,齐前庄公六十四年(公元前731年),齐前庄公去世,禄甫继位,是为齐僖公。对于齐僖公来说,活动时间和郑庄公比较接近,这两位君主也产生了直接的交集。比如齐僖公二十一年(鲁桓公二年,公元前710年)春天,宋国太宰华督弑杀宋殇公。同年三月,齐僖公和鲁国国君鲁桓公、陈国国君陈桓公、郑庄公在稷地会见,商讨平定宋国的内乱。

再比如齐僖公二十五年(鲁桓公六年,公元前706年),北戎攻打齐国,齐僖公派人到郑国求援。郑庄公派遣太子忽率军援救齐国,六月,太子忽大败戎军,俘虏戎军两位主帅大良和少良,斩首带甲戎军三百人首级,献给齐国。齐僖公要将女儿嫁给太子忽,太子忽说:“郑国小齐国大,不是我能般配的。”于是谢绝了齐僖公。

从整体上来看,齐僖公在位时期,多次主持多国会盟;平息宋国与卫国之间的争端;以宋国、郕国不向周天子朝觐而出兵讨伐;平定许国、宋国的内乱;与郑国击败狄戎;使齐国形成小霸局面。齐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齐僖公去世,其子诸儿继位,是为齐襄公。而就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同样是齐僖公之子。所以,在笔者看来,齐僖公的努力,自然为齐桓公日后称霸中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这,就如同晋献公为晋文公称霸打下基础一样。

三、楚武王

楚武王熊通(?-公元前690年 楚国丹阳人,今湖北宜昌),芈姓,熊氏,名通,楚若敖之孙,楚霄敖次子,楚厉王(楚蚡冒)之弟,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740年―公元前690年在位,共在位50年,春秋三小霸之一。楚厉王十七年(鲁惠公二十八年,公元前741年),楚厉王去世,熊通杀害楚厉王的儿子,自立为楚国国君,是为楚武王。在楚国历史上,弑君的情况可谓屡见不鲜。比如在《大秦赋》这部电视剧中,楚王负刍就是弑杀了楚哀王,这才登上了楚国君主的宝座。

楚武王继位不足三年,便挥师渡汉,远征南阳盆地,攻打周朝设在汉北的重镇,但没有得手。于是楚武王转而攻打江汉平原西部,灭掉权国(今湖北当阳县)。楚武王灭亡权国后,以权国故地设置权县,任命斗缗为权尹,相当于后来的县令。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在楚国推行县制,成为楚武王这位君主的重要贡献,也是他能够位列春秋三小霸之一的重要原因。

楚武王三十一年(鲁桓公二年,公元前710年),蔡国和郑国在邓地会见,当时蔡、郑二国虽然距离楚国较远,但因楚国的势力扩张,蔡、郑二国便从此时起开始畏惧楚国。公元前690年,楚武王去世,其子熊赀继位,是为楚文王。虽然楚武王没能问鼎中原,但是,楚国在他的努力下,已经将疆域扩张到中原一带了。在此基础上,经过历代楚国君主的努力,楚国最终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疆域最为辽阔的诸侯国。对此,你怎么看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立花宗茂和本多忠胜在日本历史上有多深远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立花宗茂,吉弘镇理(高桥绍运/镇种)之长子。从立花宗茂生平中,可以看到日本战国历史的痕迹。图片来源于网络立花宗茂出生地点为丰后国国东郡都甲庄长岩屋中的吉弘居馆。他在婴儿时期体格便异乎常人得巨大,于是,其祖父吉弘鉴理为其取幼名为千熊丸。立花宗茂少年时代便力量超群、才能卓越。永禄12年,千熊丸年约3岁,

  • 希特勒惊天身世:先祖竟是犹太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希特勒在每个人心中的形象不一样,有人觉得他是破坏国家的大魔头,有人却对他能在短短的时间内让德国成为强国感到惊讶。但是希特勒一生中做过最残忍的事情莫过于大肆屠杀犹太人。历史总是充满戏剧性,如果说起希特勒的身世,希特勒很可能拥有犹太人的血统。根据2007年意大利等多国学者的一份专业论文的研究表明,

  • 李自成的溃败原因与下落分析:李自成下落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吴三桂投降清朝后,放清军进入了山海关,多尔衮以顺治帝的名义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并拨给他一万精兵,让他充当急先锋,去追击李自成,在知道自己的家人惨死在李自成手下时,吴三桂怒火中烧,在受命后星夜兼程,势要取得李自成的项上人头。拿下北京的李自成已经没有了闯王的豪情,他的军队也完全丧失了锐气,只知道烧杀抢掠,

  • 孙权与勾践的小同大异:都曾用美人计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三国中,孙权和勾践都是能够“屈身忍辱,任才尚计”的英雄豪杰。正式因为曾经忍辱负重,孙权勾践都能知人善任,他们都曾有杀害功臣之举,而且在战略上两位都使用过“美人计”等相似之处。那么,孙权与勾践两位豪杰究竟谁用的“美人计”更强呢?东汉建安五年(200年),东吴版图的奠基人孙策在临终前,将印绶交给其

  • 嘉庆为何大丧之日杀和珅?震撼朝野杀一儆百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为何选择大丧之日诛杀?嘉庆在大丧期间诛杀和珅,并非仓促决定,而是等待了三年的“韬晦”。正如嘉庆所言:“和珅罪之大者,盖由事权过重”。和珅长期专擅,“弄权舞弊,僭妄多端”,嘉庆早在皇子时代便耳闻目睹。当时和珅出入宫时,伺高宗(即乾隆)喜怒,所言必听,虽诸皇子亦惮畏之。“内外官员畏其声势,不敢违拗。”三

  • 朱元璋下葬前后发生的神秘事件?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根据相关史料记载,朱允炆在朱元璋一闭眼就想着立马即位的事情,为了不让朱棣诸王回京(南京)坏了自己的皇帝大梦,把朱元璋从速埋了,并给各王发遗诏,不得回京奔丧。那么朱玩璋到底是哪天下葬的,下葬前到底发生了什么?过去民间关于朱元璋的死亡时间,有各种说法,一是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初十,一说

  • 揭秘:哪位大臣将武则天送上皇帝宝座?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弘道元年(683年),高宗病危,鉴于太子李显充东宫才三年,处理国事经验不足,高宗遗诏命自己信赖的宰相裴炎与两位侍郎刘奇贤、郭正一为顾命大臣,“于东宫平章事”,以辅佐太子登基,并在遗诏中留了“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的话,即特别授权武则天以太后身份兼决大事。但并不是全权委托武则天临朝管理国事,

  • 汉景帝一夜风流:竟换来汉朝二百年的盛世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有名的朝代,是继秦朝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汉朝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文明、最强大的帝国,确立了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汉文化圈,为华夏文明的延续和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好吧,上面都是教科书上经常出现的话,没什么新意,不过为了交代下时代背景,我还是不得不捏着鼻子把上面那段文字再打

  • 秦国第一名将为什么不是白起王翦而是司马错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错,生卒年不详,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史学家司马迁八世祖,战国时期秦国著名将领,历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司马错,他是秦国的三大干将之一。司马错在史书上的记载并不多,他是个被历史掩盖的人物,他与张仪、白起共处于一个时代,对于一个看重纵横的时代来说,他是个容易被忽略的人,白起号称“人屠”

  • 北宋宰相赵普之“滑头”:讨好皇帝违太后遗命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初期的宰相中,赵普(922年~992年)是比较特殊的一位,除了和开国皇帝赵匡胤关系特铁外,还和赵氏皇族的其他成员打得火热,尤其深得赵氏兄弟的老娘昭宪太后的青睐。皇室的核心机密,别人掺和不得,赵普则是例外。网络配图宋太祖黄袍加身的第二年,昭宪太后身染重病,自知不久于人世,便将太祖和皇家的心腹赵普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