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果糜芳和傅士仁不投降死守荆州的话 关羽还会不会被杀

如果糜芳和傅士仁不投降死守荆州的话 关羽还会不会被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388 更新时间:2023/12/28 11:45:42

你真的了解糜芳和傅士仁投降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关羽在樊城被徐晃击败后,率兵回撤时,由于镇守荆州的糜芳、傅士仁投降了吕蒙,这让关羽断了后路。随后,关羽还中了吕蒙的攻心计,让荆州士兵都抛弃了他,最终只能败走麦城,但还是被江东追至杀害。如果糜芳、傅士仁不投降吕蒙,选择死守荆州,关羽会被江东擒杀掉吗?

关羽是刘备帐下的第一大将,在刘备夺取益州,以及汉中时,都是关羽留守后方,替刘备镇守荆州。

蜀汉的战略主要以诸葛亮的《隆中对》为主,先拿下荆、益两州,等曹魏生变后,再图取北方。所以刘备拿下汉中后,接下来势必会北伐,夺取曹魏控制的北方地区,而恰好此时,曹操刚在汉中之战兵败,士气低落,所以建功心切的关羽,抓住良机,率领荆州之兵发动了襄樊之战之战。

镇守樊城的是曹魏大将曹仁,他虽然带兵作战能力不行,但是守城能力极强,关羽在前线苦战数月,都未能攻破曹仁镇守的樊城。关羽为了击败曹仁,不断将荆州留守的士兵调往前线,导致荆州兵力空虚。同时,曹操为了击退关羽,派于禁庞德率七路大军救援曹仁,但是却遇上了连下十几日的霖雨,关羽利用汉水猛涨之际,掘开河堤淹了曹军,将于禁和庞德等人生擒。

被俘后,于禁为了手下的3万士兵,被迫投了关羽,而庞德为了气节,宁死不降,最终被关羽斩首。樊城大胜,让关羽“威震华夏”,但是却让曹魏举国震荡,各地准备望风归降关羽,连曹操,都有迁都暂避关羽锋芒的想法,但在这个关键时刻,司马懿劝说曹操联合孙权对抗关羽。

孙刘两家是盟友,曹操是他们共同的敌人,让孙权联合敌人对付盟友,听起来有点天方夜谭,但实际上,司马懿这样说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孙刘两家虽然是盟友,但这是基于利益的一种联盟,两家的关系并不稳固。江东一直惦记着荆州,想要将其占为己有。同时,如果关羽灭掉曹魏,刘备将会占据天下大部分地盘,实力远超孙权。到时候,没有了曹魏这个强敌,孙权就会成为刘备的下一个目标。孙权不会不懂唇亡齿寒的道理,所以他不会坐视关羽灭掉曹魏,正因为如此,司马懿才劝说曹操联合孙权对付关羽。

最终孙权为了江东的利益,派吕蒙和陆逊率兵夺取荆州。吕蒙让士兵装扮成商人,白衣渡江进入了荆州境内,兵不血刃地拿下了荆州。留守荆州的糜芳和傅士仁,也不战而降,将荆州拱手相让。

这导致关羽在樊城兵败后,想回撤,但是因为丢了荆州,没有了退路,最终被江东擒获并杀害。这也让人恨透了糜芳和傅士仁,但实际上,糜芳和傅士仁投降江东,关羽也有一定的责任,虽然糜芳和关羽都属于刘备集团的重臣,但是关羽为人孤傲自大,很瞧不起糜芳和傅士仁。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糜芳和傅士仁由于没有完成供给物资的任务,遭到了关羽的训斥。同时,关羽还放话,他回来后再收拾两人。这导致关羽在前线苦战时,两人在后方惶恐不安,得知关羽在前线兵败后,两人更害怕了,担心关羽回来后拿他们出气,所以两人选择投降了吕蒙。

两人投降吕蒙,还有个深层次原因是,他们打不过吕蒙。面对吕蒙的江东之兵,他们也守不住荆州。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虽然留下来了一部分兵力防备江东,但是随着前线陷入苦战,他需要更多的兵力投入战场。同时,江东将大都督换成了陆逊,关羽对当时还岌岌无名的书生陆逊很轻视,所以放松了对江东的警惕,导致他将大部分荆州之兵调往了樊城前线。而江东为了拿下荆州,派出了吕蒙、陆逊、以及潘璋、潘睿、马忠丁奉徐盛朱然等众多名将,以及陆军、水军皆出动,基本上是倾巢而出,他们对荆州是势在必得,糜芳、傅士仁想守也守不住。

曹操在和孙权联合后,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将孙权要偷袭荆州的消息透露给了关羽,但是关羽不想放弃已有的战果,犹犹豫豫不想撤军,当他得知南郡被江东得到后,才回援荆州,但实际上已经迟了。所以即使糜芳、傅士仁选择死守,关羽也不会及时回援他们,而荆州的兵力太少,挡不住吕蒙、陆逊率领的江东之兵,关羽注定摆脱不了被江东击败并擒杀的命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春秋初期最早称霸的三位霸主,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春秋三霸主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春秋三小霸,指的是春秋初期最早称霸的三位霸主,由于其霸业不如春秋五霸,故被称为三小霸,他们分别是:郑庄公、齐僖公、楚武王。古语有云:“大霸不过五,小霸不过三”。在春秋这一历史阶段,大霸者,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这三个是没问题的,另

  • 立花宗茂和本多忠胜在日本历史上有多深远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立花宗茂,吉弘镇理(高桥绍运/镇种)之长子。从立花宗茂生平中,可以看到日本战国历史的痕迹。图片来源于网络立花宗茂出生地点为丰后国国东郡都甲庄长岩屋中的吉弘居馆。他在婴儿时期体格便异乎常人得巨大,于是,其祖父吉弘鉴理为其取幼名为千熊丸。立花宗茂少年时代便力量超群、才能卓越。永禄12年,千熊丸年约3岁,

  • 希特勒惊天身世:先祖竟是犹太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希特勒在每个人心中的形象不一样,有人觉得他是破坏国家的大魔头,有人却对他能在短短的时间内让德国成为强国感到惊讶。但是希特勒一生中做过最残忍的事情莫过于大肆屠杀犹太人。历史总是充满戏剧性,如果说起希特勒的身世,希特勒很可能拥有犹太人的血统。根据2007年意大利等多国学者的一份专业论文的研究表明,

  • 李自成的溃败原因与下落分析:李自成下落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吴三桂投降清朝后,放清军进入了山海关,多尔衮以顺治帝的名义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并拨给他一万精兵,让他充当急先锋,去追击李自成,在知道自己的家人惨死在李自成手下时,吴三桂怒火中烧,在受命后星夜兼程,势要取得李自成的项上人头。拿下北京的李自成已经没有了闯王的豪情,他的军队也完全丧失了锐气,只知道烧杀抢掠,

  • 孙权与勾践的小同大异:都曾用美人计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三国中,孙权和勾践都是能够“屈身忍辱,任才尚计”的英雄豪杰。正式因为曾经忍辱负重,孙权勾践都能知人善任,他们都曾有杀害功臣之举,而且在战略上两位都使用过“美人计”等相似之处。那么,孙权与勾践两位豪杰究竟谁用的“美人计”更强呢?东汉建安五年(200年),东吴版图的奠基人孙策在临终前,将印绶交给其

  • 嘉庆为何大丧之日杀和珅?震撼朝野杀一儆百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为何选择大丧之日诛杀?嘉庆在大丧期间诛杀和珅,并非仓促决定,而是等待了三年的“韬晦”。正如嘉庆所言:“和珅罪之大者,盖由事权过重”。和珅长期专擅,“弄权舞弊,僭妄多端”,嘉庆早在皇子时代便耳闻目睹。当时和珅出入宫时,伺高宗(即乾隆)喜怒,所言必听,虽诸皇子亦惮畏之。“内外官员畏其声势,不敢违拗。”三

  • 朱元璋下葬前后发生的神秘事件?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根据相关史料记载,朱允炆在朱元璋一闭眼就想着立马即位的事情,为了不让朱棣诸王回京(南京)坏了自己的皇帝大梦,把朱元璋从速埋了,并给各王发遗诏,不得回京奔丧。那么朱玩璋到底是哪天下葬的,下葬前到底发生了什么?过去民间关于朱元璋的死亡时间,有各种说法,一是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初十,一说

  • 揭秘:哪位大臣将武则天送上皇帝宝座?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弘道元年(683年),高宗病危,鉴于太子李显充东宫才三年,处理国事经验不足,高宗遗诏命自己信赖的宰相裴炎与两位侍郎刘奇贤、郭正一为顾命大臣,“于东宫平章事”,以辅佐太子登基,并在遗诏中留了“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的话,即特别授权武则天以太后身份兼决大事。但并不是全权委托武则天临朝管理国事,

  • 汉景帝一夜风流:竟换来汉朝二百年的盛世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有名的朝代,是继秦朝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汉朝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文明、最强大的帝国,确立了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汉文化圈,为华夏文明的延续和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好吧,上面都是教科书上经常出现的话,没什么新意,不过为了交代下时代背景,我还是不得不捏着鼻子把上面那段文字再打

  • 秦国第一名将为什么不是白起王翦而是司马错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错,生卒年不详,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史学家司马迁八世祖,战国时期秦国著名将领,历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司马错,他是秦国的三大干将之一。司马错在史书上的记载并不多,他是个被历史掩盖的人物,他与张仪、白起共处于一个时代,对于一个看重纵横的时代来说,他是个容易被忽略的人,白起号称“人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