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太祖统一中原的方略是什么?是如何确定的

宋太祖统一中原的方略是什么?是如何确定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176 更新时间:2024/1/7 21:53:03

宋太祖统一中原的方略是什么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

赵匡胤,宋朝开国皇帝。后汉时期投奔郭威,置身行伍,并于后周世宗柴荣在位时期击北汉、南唐,屡建战功,升任殿前都检点,成为禁军最高首领

显德七年(公元960年),周世宗已经去世,幼主即位。赵匡胤受命抵抗北汉及契丹联军之时,于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始为宋太祖

然而建立宋朝以后,国内的局势却不容乐观,五代十国以来的割据局面仍然存在。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还占据着有利的位置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太祖赵匡胤是很有进取精神的,自然是想一统中原政权的,为此还专门秘访了功臣也是谋臣赵普

太祖直言:“我睡不着,一榻之侧,皆他人家。所以来见你”

赵普也不藏掖:“南征北伐,正当其时,愿闻成算所向”

太祖言:“欲收太原”

赵普沉默良久,并不赞同:“北汉若一举而下,则西北边患由我们独立担当,何不留着它,待削平诸国,弹丸黑子之地,还能往哪里逃”

太祖言说:“正合我意,刚才聊以相试罢了”

这便是雪夜访赵普的故事,也是在这里,便确定了之后一统中原的方略: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对于这一方略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正是因为这一方略,让宋朝错失了收复燕云的最佳时机,以至于整个宋朝,都未收复燕云

宋太祖决定先收复南方政权的这一时期,正是辽朝军政最为腐败的时期,此时,辽穆宗耶律璟掌权

辽穆宗此人,继位后期,酗酒成性,刑杀内侍,疾病缠身,荒废政务。致使辽国人人自危,很多人对他,已生反叛之心

等到宋朝一统南方之后,宋太宗准备北伐契丹、收复燕云之时,辽朝已在辽景宗的统治之下,而且经过了十年的休养生息

整个辽国的政治和军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涌现出了一大批能臣武将。军事上更是有耶律休哥、耶律斜轸等有名的将才

攻守之势已然发生转化,此时宋太宗想要再收复燕云,显然比之前那个时期困难了许多

这一理论听起来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细细想来却并不是那么回事,无论是军事还是经济方面来看,若是先南后北,也难以收复燕云,反而会多增加宋朝的消耗,甚至于落得被其他政权取代的下场

周世宗临死前曾夺取北边三关,号称“不世之功”,而宋太祖的战略,大家都觉得违背了周世宗的本意

殊不知,其实周世宗一生执行的,也是“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之所以北伐辽朝,不过是因为在攻打南唐之时,南唐请求辽朝出兵攻打后周

周世宗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并不是就想先收复燕云。宋太祖不过是继续了这一方略而已

而且,从军事力量来看,先行北伐也是极不明智的。周世宗夺取三关,让大家误以为当时契丹的兵力不堪一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虽然辽穆宗时期,政治腐败,民心散乱,然而辽国的军事力量,还是不可小觑的。当时周世宗之所以能夺下三关,实际并未与辽朝主力正面交战

高平之战后周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高平之战后,周世宗进攻北汉,辽国派耶律挞烈率兵驰援

这一次,后周大败,周世宗只能遗弃太原城下数万刍粮,狼狈撤军。可以看出,即便是辽穆宗时期,辽国的军事仍然强悍

宋太祖若是贸然北伐,也许可以攻下,但必定也会付出更大的代价,又怎么抵抗其他几个政权呢

而且,还有一个最关键的经济原因。宋太祖虽然建立了宋朝,收复了淮河流域,但是最富裕的长江三角洲、浙江、以及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四川,仍在南唐、吴越和后蜀的控制之下

太祖作为一国首领,聪明才智自然是不在话下,他也深知,仅仅依靠中原地区的物力和人力,是难以支持战线长远,旷日持久的北伐之战

只有先收复南方富庶之地,将其物力人力纳入麾下,再以此为凭借,既没有了后顾之忧,后续补给方面也更加充足

所以“先南后北、先易后难”这一方略,其实仔细想来,也并没有什么错误。若是以未收复燕云就否定,也过于片面

宋太祖一生,平定了割据政权,实现了中原再一次的大部分一统,也确实政绩斐然,出现了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建隆之治”

而辽朝的建立,恰逢中原内乱,何尝不是天意使然,给了他们崛起的机会,他们也确实抓住了这次机会

若是在两汉或是唐朝这种大一统时期,他们怕也只是历史中的匆匆过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宋高宗都已经对岳飞下手了 宋高宗为何没有对韩世忠下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宋高宗为什么不能生育,如果宋高宗全力支持岳飞北伐,韩世忠与岳飞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韩世忠和宋高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绍兴十一年十二月,由于秦桧等人的诬陷,宋高宗赵构下旨,将抗金名将岳飞害死。其实,秦桧最先计划陷害的大将,并不是岳飞,而是与岳飞齐名的韩世忠!三大将被解除兵权后,秦桧妄图分化瓦解韩家军,利用胡纺妄图制造“兵变”疑案,罗织韩世忠的罪名。

  • 李景隆,受到朱元璋培养的曹国公,真的是草包?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第一草包,李景隆,朱元璋李景隆

    还不知道历史上李景隆是什么样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景隆,小名九江,是大明开国功臣李文忠的儿子。李文忠的母亲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二姐,而且姐弟之间从小感情深厚。蒙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李文忠之母去世,随后不久即爆发了元末农民大起义。李文忠之父李贞带着儿子浪

  • 韩世忠八千人击败金军十万大军 韩世忠是怎么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韩世忠的儿子,抗金名将韩世忠,韩世忠为什么能幸免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韩世忠击败金军,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黄天荡大捷是南宋大将韩世忠用八千多人击败兀术十万大军的一场战役,堪称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奇迹。这次大捷极大地鼓舞了宋军抗金的士气,让金军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敢南下侵宋,让宋朝得以休养生息,发展经济。其实黄天荡战役之前,宋高宗与一些奸臣为了

  • 梁庄王朱瞻垍的生母是谁?他的一生有怎样的悲欢离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金钏之死的情节第几回,梁庄王的故事,梁庄王墓怎么发现的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梁庄王朱瞻垍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梁庄王朱瞻垍,生于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6月17日,是当时还是皇太子的明仁宗朱高炽第九子。这里要特别提一提朱瞻垍的生母郭氏,她是开国元勋武定侯郭英的孙女。靖难战争时期,郭英作为南军主要将领,和朱瞻垍的祖父朱棣多次直接对抗。朱

  • 都说岳飞死的很冤 那么岳飞被杀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岳飞被杀,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很多人从小就听过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以“精忠报国”为己任的岳飞,自古以来是百姓崇仰的对象。那么岳飞的死到底冤不冤呢?要是从百姓的角度来看,岳飞肯定是死的很冤的,可以说是千古奇冤。毕竟岳飞对朝廷忠心耿耿、对士兵宽厚

  • 此人一辈子只收了三个徒弟,凭一己之力推动三国历史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是华夏历史上最精彩的时期,也是争议性最大的时期,可以说能人异士不在少数,也是有着不少以一当百的巨星。当时有数不胜数的杰出角色,其中就有这样一位人物,他的名字叫童渊。可以说三国时期最出色的教练非童渊莫属了,然而在三国的正史上,却始终没有抛头露面,然而对于三国历史的推动,童渊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杨遇春为何会被成为福将?曾为清朝立下奇功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杨遇春的文章。明朝时期,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同在内阁,连续辅佐朱棣、朱高炽、朱瞻基和朱祁镇四位皇帝,为明朝作出杰出贡献,人称“三杨”。殊不知,在清朝也有两位姓杨的名臣,合称“二杨”,这两人就是杨遇春和杨芳。和明朝“三杨”不同的是,清朝的“二杨”都是武将,他们身经

  • 皇太极费尽心思招降洪承畴,他为清朝贡献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生于万历年间的福建泉州人洪承畴,无疑是晚明的一个知名人物。无论是为明臣还是仕清期间,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洪承畴少年时叫卖豆干为生,但是他极有天份且抱负不凡,学习异常用功。洪承畴二十三岁中举,次年又高中进士,从此踏上仕途。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陕北农

  • 历史上马岱斩杀魏延,是有什么目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正史上,马岱是出于什么目的杀死魏延的?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第五次伐魏,也是最后一次伐魏。由于老对手司马懿的“乌龟战术”,诸葛亮有通天的本领,也无可奈何。这年秋天,诸葛亮病情日益加重,他安排后事,将兵符交给长史杨仪,让其全权负责身后之事

  • 揭秘:玄奘取经是怎么解决语言不通的问题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提到玄奘取经这件事情,历史爱好者都会想到明朝吴承恩所写的文学作品《西游记》。很多朋友都看过六小龄童、迟重瑞等著名演员演的《西游记》和《西游记续集》,在文学作品和电视剧中,唐僧师徒坚定信念,排除万难,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修成正果。文学作品和电视剧中的唐僧取经情节精彩,扣人心弦,唐僧对取经事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