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时期第一美人甄宓,为何会被处死?

三国时期第一美人甄宓,为何会被处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057 更新时间:2024/1/15 22:20:55

对三国时期第一美人甄宓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伴君如伴虎,古代的帝王是国家的主宰者,多数性格阴晴不定,一人独宰天下。皇帝的无情,无数个葬身在冰冷的宫墙里的女子都见证过,甄宓——一个美貌与才华并重的不凡女子也是如此悲催的命运。

文昭甄皇后,魏文帝曹丕的妻子,魏明帝曹叡的生母,相传其名为甄宓。甄宓出身于豪强望族,家族世代袭二千石俸禄的郡守级官职,正儿八经的大家闺秀。与很多传奇的女子一样,甄宓身上也发生过奇异的事情,甄宓每天夜晚睡觉的时候,家里人都看到有人将玉衣盖在甄宓身上,家里人对此感到奇怪,但又不知道什么原因会看到这样的景象。

甄宓的心智都成熟于同龄人,在她三岁时父亲去世,甄宓因为想念父亲十分伤心,倘若按正常逻辑来说一个普通的三岁孩子可能都不懂得去世的概念。在甄宓日后的成长当中,她的表现也彰显了她的不凡。甄宓八岁的时候,院子外面有骑着马在耍杂技的人,几个姐姐都新奇地跑到阁楼上观看,唯独甄宓一人在房间读书。几个姐姐都很奇怪问她为什么不去看热闹,甄宓说道“这难道是女孩子看的吗?”。可见甄宓小小年纪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和定力。甄宓九岁的时候就读过许多著作,只要她看过的书籍稍加思考她就能够领会书中思想,而且经常用她哥哥的笔砚练字。这些经历足以让长辈觉得她日后必有作为。

甄宓被一些人称为三国时期第一美人,历史更迭,我们对她的美貌是否真的惊为天人已很难考究,但是她的善良是被史书记载下来的。汉朝末年社会动荡,百姓们生活困难常常食不饱腹,甄府当时存有大量的谷物,趁此机会收购了许多金银财宝。当时年仅十几岁的甄宓并不认可这种做法,她对母亲说“乱世求宝,并非善策,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现在是乱世用这样的手段敛财是不会被庇护的,不如开仓赈济四方乡邻,也算是做了一件大善事。家里人都接受了甄宓的劝说开仓赈粮。

甄宓的聪慧善良远近闻名,官宦世家袁绍看中了甄宓端正的品行。建安年间袁绍次子袁熙聘娶了甄氏为妻,夫妻两人十分恩爱,生活幸福。可这短暂的幸福生活在冀州邺城被曹操攻破时破灭了,甄宓因为出众的美貌而被曹丕所看中,曹丕迎娶了甄宓。甄宓嫁给曹丕以后没有自哀自怨,而是专心地陪伴在曹丕身边做一个好妻子,曹丕也因为她姣好的容貌宠爱有加。甄宓还为曹丕孕育了儿子曹叡和女儿东乡公主

甄宓即使嫁入皇室也没有变成只知道争宠吃醋的女人,还是保持了她善良得体的风度。甄宓对那些受宠的妃子们加以劝导,让她们努力上进丰富自己,也对那些受到冷落的妃子进行安抚。她在闲谈的时候经常对曹丕说”古时黄帝子孙繁盛,是因为妻妾多的缘故。所以夫君也应该多纳贤淑美好的女子,才能使子嗣旺盛。曹丕听完这话自然觉得很开心,夸赞甄宓大度。

甄宓对公婆也是十分孝顺,建安十六年(211)七月,曹操御驾西征,曹丕的生母卞夫人途中生病留在孟津。听闻婆婆患病的甄宓十分担忧,只恨自己身在邺城无法在婆婆床前侍奉,日夜寝食难安。仆人见到甄宓如此着急就安慰甄宓说卞夫人的病已经没有什么大碍了,甄宓并不相信。直到收到卞夫人的回信,一切安康她才放下心来。建安十七年(212)正月军队回城,甄宓前去迎接见到卞夫人时悲喜交加,卞夫人见到儿媳如此举动也感动的留下眼泪,感叹道真是一个孝顺的儿媳。建安二十一年(216)曹操攻打孙权,曹丕、卞夫人、曹叡、东乡公主都跟随大军前去,甄宓当时因病留在邺城。大军归来的时候,卞夫人的婢仆看到和上次完全不同的甄宓,这次的甄宓脸上洋溢着笑容,很疑惑问甄宓:“夫人与儿女分开这么久就不思念他们吗?”甄宓回答:“因为我知道卞夫人会将他们照顾得很好,我有什么好担忧的呢?”可见甄宓的情商很高,与婆婆的关系也十分融洽。

即使是这样美貌又能干的妻子也会被多情的帝王厌倦,曹丕即位以后对甄宓的宠爱少了很多,对郭贵嫔和李、阴两位贵人宠爱有加,甄宓渐渐对曹丕有一些埋怨。曹丕在其他嫔妃的诋毁下也对甄宓产生了厌烦之情。黄初二年(221)六月,曹丕遣使者将甄氏赐死,葬在邺城。关于甄宓为什么会被曹丕赐死一直都没有一个确切的解释。

三国志记载曹丕曾经问过大臣周宣:“我昨天梦见一股青烟拔地升天,这是什么意思?”周宣解读说:“天下恐怕会有一位贵女子冤死。”曹丕想起被他处死的甄宓后悔不已,派使者收回命令的时候已经晚了。一代美人甄宓已经香消玉损。待到曹叡即位后,才追谥甄宓为文昭皇后,以作弥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康熙最英俊的儿子:幽禁26年疯狂生孩子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康熙为何对自己的儿子这么狠,康熙有多喜欢弘历,康熙12岁就有儿子了

    康熙是历史上有名的清朝皇帝,一生戎马,做事果敢,堪称帝王之中的典范,但是康熙也有自己的烦恼,那就是康熙的孩子们都很有才华,足以独当一面,只是皇位却只有一个,终归只能传给一个人,比如说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位,是康熙众多孩子中最俊美的一位,他就是皇长子,名字叫做胤禔。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

  • 宋太祖统一中原的方略是什么?是如何确定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太宗的统治措施有哪些,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统治思想

    宋太祖统一中原的方略是什么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赵匡胤,宋朝开国皇帝。后汉时期投奔郭威,置身行伍,并于后周世宗柴荣在位时期击北汉、南唐,屡建战功,升任殿前都检点,成为禁军最高首领显德七年(公元960年),周世宗已经去世,幼主即位。赵匡胤受命抵抗北汉及契丹联军之时,于陈桥兵变,

  • 宋高宗都已经对岳飞下手了 宋高宗为何没有对韩世忠下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宋高宗为什么不能生育,如果宋高宗全力支持岳飞北伐,韩世忠与岳飞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韩世忠和宋高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绍兴十一年十二月,由于秦桧等人的诬陷,宋高宗赵构下旨,将抗金名将岳飞害死。其实,秦桧最先计划陷害的大将,并不是岳飞,而是与岳飞齐名的韩世忠!三大将被解除兵权后,秦桧妄图分化瓦解韩家军,利用胡纺妄图制造“兵变”疑案,罗织韩世忠的罪名。

  • 李景隆,受到朱元璋培养的曹国公,真的是草包?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第一草包,李景隆,朱元璋李景隆

    还不知道历史上李景隆是什么样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景隆,小名九江,是大明开国功臣李文忠的儿子。李文忠的母亲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二姐,而且姐弟之间从小感情深厚。蒙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李文忠之母去世,随后不久即爆发了元末农民大起义。李文忠之父李贞带着儿子浪

  • 韩世忠八千人击败金军十万大军 韩世忠是怎么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韩世忠的儿子,抗金名将韩世忠,韩世忠为什么能幸免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韩世忠击败金军,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黄天荡大捷是南宋大将韩世忠用八千多人击败兀术十万大军的一场战役,堪称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奇迹。这次大捷极大地鼓舞了宋军抗金的士气,让金军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敢南下侵宋,让宋朝得以休养生息,发展经济。其实黄天荡战役之前,宋高宗与一些奸臣为了

  • 梁庄王朱瞻垍的生母是谁?他的一生有怎样的悲欢离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金钏之死的情节第几回,梁庄王的故事,梁庄王墓怎么发现的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梁庄王朱瞻垍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梁庄王朱瞻垍,生于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6月17日,是当时还是皇太子的明仁宗朱高炽第九子。这里要特别提一提朱瞻垍的生母郭氏,她是开国元勋武定侯郭英的孙女。靖难战争时期,郭英作为南军主要将领,和朱瞻垍的祖父朱棣多次直接对抗。朱

  • 都说岳飞死的很冤 那么岳飞被杀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岳飞被杀,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很多人从小就听过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以“精忠报国”为己任的岳飞,自古以来是百姓崇仰的对象。那么岳飞的死到底冤不冤呢?要是从百姓的角度来看,岳飞肯定是死的很冤的,可以说是千古奇冤。毕竟岳飞对朝廷忠心耿耿、对士兵宽厚

  • 此人一辈子只收了三个徒弟,凭一己之力推动三国历史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是华夏历史上最精彩的时期,也是争议性最大的时期,可以说能人异士不在少数,也是有着不少以一当百的巨星。当时有数不胜数的杰出角色,其中就有这样一位人物,他的名字叫童渊。可以说三国时期最出色的教练非童渊莫属了,然而在三国的正史上,却始终没有抛头露面,然而对于三国历史的推动,童渊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杨遇春为何会被成为福将?曾为清朝立下奇功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杨遇春的文章。明朝时期,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同在内阁,连续辅佐朱棣、朱高炽、朱瞻基和朱祁镇四位皇帝,为明朝作出杰出贡献,人称“三杨”。殊不知,在清朝也有两位姓杨的名臣,合称“二杨”,这两人就是杨遇春和杨芳。和明朝“三杨”不同的是,清朝的“二杨”都是武将,他们身经

  • 皇太极费尽心思招降洪承畴,他为清朝贡献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生于万历年间的福建泉州人洪承畴,无疑是晚明的一个知名人物。无论是为明臣还是仕清期间,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洪承畴少年时叫卖豆干为生,但是他极有天份且抱负不凡,学习异常用功。洪承畴二十三岁中举,次年又高中进士,从此踏上仕途。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陕北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