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乾隆下猛药反腐败 地方官为何认为不贪白不贪

乾隆下猛药反腐败 地方官为何认为不贪白不贪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693 更新时间:2024/2/7 3:23:58

乾隆皇帝弘历25岁登基,在清朝诸帝中不失为一个有政治抱负和有所作为的皇帝。在他统治时期,以其祖康熙为榜样,并吸取了其父雍正的一些统治经验,乾纲独断,事必躬亲,勤于政事,励精图治,在各方面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当时的中国空前统一,社会相对和平安定,经济繁荣发展。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乾隆帝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生活奢靡的一面也逐渐滋长和暴露出来。整个社会从上到下,日益奢侈成风,达官贵人追求享乐,竞相豪华,纸醉金迷,灯红酒绿,在这种情况下,腐败滋长、泛滥,贪官污吏比比皆是。“督抚藩臬,朋比为奸”;“上下关通,营私欺罔”。到了乾隆晚年,他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各省督抚中,廉洁自爱者谅不过十之二三,而防闲不悛者,亦恐不一而足。”

网络配图

乾隆朝的腐败与清政权的中衰,首先是从吏治败坏开始的,而官吏间的贿赂公行,则是吏治败坏的集中表现。当时人们做官的主要目的就是追求获得名利与更多、更好的物质享受和各种特权。以督抚为首的地方官吏要想在地方上发财,就不得不向中央的京官进行贿通、贡献,而京官平日薪俸较少,要想发财就不得不包庇地方官吏,听任其为所欲为,鱼肉百姓。于是,彼此上下其手,便形成了“无官不贪”、“无吏不盗”的官僚体系。一般说来,当腐败局面不可收拾,官吏的贪污行为引起了公愤,以致百姓骚动,造成统治不稳时,皇帝也会不惜采取惩处手段,对贪官污吏加以惩罚,希图起到“杀一儆百”的警世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整个清朝二品以上的高官,因贪污、受贿,或数罪并罚而被处以斩刑、绞刑,或被赐自尽者,共计有41人,而在乾隆一朝就有27人之多,几乎占了全部人数的67%左右。至于因贪赃枉法而受到“抄家没产”、“充军发配”、“降职罚薪”的官员,为数就更多得多。不能不说乾隆“惩贪”手段是十分严厉的。可是当时情况却是“诛殛愈众,而贪风愈甚”。

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至嘉庆四年(1799年)的27年间,几乎没有一年不“惩贪”,被揭发出来的地方贪污官员主要包括有:广西巡抚钱度,四川总督阿尔泰,云贵总督李侍,陕甘总督勒尔谨,浙江巡抚昌吉望、陈辉祖、福崧、山东巡抚国泰、布政使于易简,江西巡抚郝硕、布政使郑源等等。

网络配图

值得注意的是在乾隆统治的中晚期,贪污大案一个接着一个,层出不穷。最显著的就是浙江省的贪污案件,几乎从没有中断过。旧的贪污案件还没处理完毕,新的贪污案件又出来了。个中原因是由于清朝最高统治者乾隆帝的“惩贪”,其心中有一定的尺度。应该惩谁,不惩谁,惩到什么程度,他心里有数。他绝对不会因为“惩贪”、整顿吏治而动摇其自身的统治利益。因此,他只能把“惩贪”限制在他的统治权所需要的范围之内,他不可能触及当时贪污体制的总根子。

这个总根子不是别人就是绝对专制的封建皇帝自己。当然这许许多多的贪污案件也未必全部直接与乾隆以及其得力助手和有关。但从本质上却又与封建的专制体制有着千丝万缕,无法分割的联系。也可以说,在乾隆统治的后半期,已经形成了一个以和为中心的“贪污网”。长期以来,乾隆只把眼睛对准个别的地方官吏,而没有可能涉及到形成贪污腐败的政治体制本身。对于整天伴随在他身边的宠爱和佞幸的嬖臣则存心包庇或回护,自己则实际上乃是腐败的总根源。例如,乾隆帝与和为了多捞钱财,曾一起制定了故意对贪官采用“先纵后惩”的办法,即明知某地方官有贪污行为,先不动声色,任其发展,当其贪污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再进行惩治、查抄,籍没其家产,美其名为:“宰肥鸭。”

网络配图

再如,乾隆与和共同制定了一个“议罪银”制度,规定官员有“错”或“罪”,可以通过“自愿”交纳一定银两免去惩罚。有鉴于此,许多地方官吏学会了不贪白不贪。如果贪赃罪行未被发现,那就算自己赚了,如果被发现则自认倒霉,于是索性更加肆无忌惮地大肆贪污行贿。这其实就是哄抢行为中的一种从众心理。当官的认为不贪白不贪,所以上行下效。因此,在这种氛围下的所谓“惩贪”与贪风并存,而且愈演愈烈也就不足为怪。和之所以能在20多年中为所欲为,恣意贪婪,正是乾隆培养的结果。

乾隆帝本人也知道要教化百姓,稳定民心,必须首先端正官风,要用严猛手段惩治贪官蠹吏。必须要求各级官吏“端己率属”,吏治不清,人心不古,社会风气败坏的根源在于高官大吏贪腐不廉。孔圣人早就说过:“君子之整风,小人之德草,风行草上必偃。”看来道理也并不是难懂。然而毕竟是存在决定意识,而不是意识决定存在。毕竟是社会存在左右着人们的意识。这或许是乾隆反贪,所留给我们的教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乾隆年间贪污贿赂成风:皇帝敛财不逊臣子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臣子的意思,乾隆年间的瓷器值钱吗,乾隆自大

    乾隆中期以后,官员之间喜欢借馈赠之名,行贿赂之实,以谋取不正当利益。这种灰色交易犹如躯体内的恶性肿瘤,四处蔓延,异常活跃。权力系统成为利益输送的管道,官家制度在其传导过程中,其刚性的一面也随之层层递减。递减的制度根本无法约束食权者膨胀的欲望,这种自下而上的病原体传导方式,将权力结构层层腐蚀。州县将利

  • 史无前例:明成祖朱棣为何大肆捕捉天下尼姑?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成祖朱棣的功与过,空前绝后与史无前例,朱棣残忍行为

    尼姑,是出家修行的女教徒,讲求六根清净,四大皆空,与朝廷素无瓜葛,但明朝的尼姑却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侵扰和追捕。永乐十八年(1420),明成祖朱棣突然下令,将全国所有的尼姑以及女道士,统统逮捕送到京师逐一审问,验明真实身份。这场史无前例的大索天下尼姑案,既打破了佛门千年来与世无争的静雅,也让后人感到莫

  • 三国时期的赵云文武双全为什么不得刘备的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云为什么没有得到刘备重用,赵云文武双全,刘备一生为什么不重用赵云

    对于赵云是不是五虎上将这个问题在史料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史料只是记载了刘备封了前后左右将军为:关羽、张飞、马超和黄忠。图片来源于网络在厦门大学易中天教师对于三国的解读中,认为刘备所封的前后左右将军即位四虎上将,赵云虽为刘备护子保夫人,甚至为刘备鞍前马后,立下赫赫战功,但赵云一直都不得刘备的信任,赤壁

  • 三国超级神童聪明绝顶诸葛恪被人羞辱竟无言以对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诸葛亮真的神机妙算吗,三国三大神童,三国自作聪明的谋士

    三国时代有不少神童,比如让梨的孔融、称象的曹冲。但是,在几位神童中,有一人堪称超级神童,此人就是诸葛瑾的儿子,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诸葛恪幼小以神童著称,成人之后拜骑都尉,孙权长子孙登为太子时担任左辅都尉,作为东宫幕僚领袖辅佐太子理政。之后历任丹阳太守、威北将军等职,赤乌八年(公元245年)丞相陆逊

  • 明朝阉祸起于何时:朱元璋晚年即已重用宦官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武宗被文官集团谋杀,朱元璋活了多少岁,如果明宣宗多活几年

    任何事物都有个发生发展的过程,明代的宦官也是这样。明太祖朱元璋坐上大明王朝的交椅后,“收天下之权以归一人”[12],以历史上宦官祸国乱政为鉴戒,曾感慨系之地说:“吾见史传所书,汉唐末世皆为宦官败蠹,不可拯救,未尝不为之惋叹。”[13]因此他对宦官作了种种限制,明确规定宦官不得兼外臣文武衔,不得穿戴外

  • 古不列颠传奇国王亚瑟王为何只存在于传说中?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上有亚瑟王这个人吗,亚瑟王是真实存在的吗,亚瑟王传奇和亚瑟王之死

    关于亚瑟王,很多人可能都不够了解。那么,亚瑟王是谁?亚瑟王是古不列颠最伟大的,也是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国王。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亚瑟王。图片来源于网络人们大多会从一些神话和一些文献资料中去了解亚瑟王,亚瑟王创造了一个传奇的辉煌时代,一直都是英国人的骄傲,他是著名的“圆桌骑士团”的首领,被世人称为

  • 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不结婚是为了地下情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伊丽莎白一世情人们,伊丽莎白一世的情人,伊丽莎白一世的感情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是英王亨利八世的女儿,也是都铎王朝最后第二位君主,被称为“血腥玛丽”玛丽一世的妹妹。在1558年玛丽一世因病去世之后,次年一月,伊丽莎白一世正式加冕为王。伊丽莎白一世终身未嫁,因此她也是都铎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图片来源于网络伊丽莎白幼时,她的母亲安妮·博林被判处了死刑,到爱德华六

  • 刘邦正妻吕后是因为嫉妒戚夫人才偷情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邦是什么时候遇到戚夫人的,刘邦老婆戚夫人的下场,刘邦给戚夫人安排了什么后路

    吕后,也就是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的妻子,她的名字叫做吕雉,因为她是皇后,所以世人叫她“吕后”。她出生于公元前241年,于公元前180年离世,丈夫刘邦死后,吕后掌权长达十五年。吕后是个怎样的人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从吕后简介中寻找。图片来源于网络吕后简介记录了吕后的生平,它简明扼要的展现了吕后的一生。吕

  • 朱元璋反腐不靠谱:贪污60两银子便斩立决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银世之家银饰是真的吗,朱元璋治贪的方法,朱元璋惩贪

    在历史上,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反腐败手腕最狠的一个皇帝。登上大宝的第二年,朱元璋龙椅还没有坐热,就对手下的大臣说了一番动感情的话,大致意思是:从前我当老百姓的时候,见到贪官污吏对民间疾苦丝毫不理会,心里恨透了他们,今后要立法严禁,遇到贪官污吏危害百姓的,绝不姑息。网络配图朱元璋说到做到。他颁布了有史

  • 晚明基层的溃烂:朱元璋寄予无限希望的县官被视作鸡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的开国功臣的下场,明朝误我中华,朱元璋滥杀无辜

    朱元璋出身底层,是真正意义上的草根。草根帝王的最大优点或者说特点,就是对民间疾苦有着切肤之痛。朱元璋深知基层对帝国来说,如同大厦之根本,要是根本出了问题,大厦无论看上去有多么辉煌多么巍峨,最终也免不了轰然倒塌的败局。于是,他对基层的重视便超乎寻常。今天我们所说的基层,一般是指乡镇甚至社区和村组一级,